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

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座、机械臂、承载台、图像处理器、控制器,固定座通过机械臂与承载台连接,固定座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承载台底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圆锥体,定位圆锥体远离承载台的端部设有超声探头,两个超声探头的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图像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显示设备;承载台穿设有与两个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扫描的交集区域对齐的操作口。本发明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355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16122.8

  • 申请日2020-12-21

  • 分类号A61B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77 重庆一叶知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洪雨

  • 地址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蒲大道与新龙大道交汇处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2:4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原因是在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基础上,椎间盘的外层纤维环进一步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从而出现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甚至瘫痪的临床症状。

全内镜下前路经椎体骨通道技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手段,如何经皮微创在颈椎体内建立直达椎体后方病灶的骨通道是此技术的重要步骤。术中使用两指法在颈前方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插入克氏针定位并用C臂确保穿刺针的正确位置,然后逐级插入扩张器与工作通道进行扩张,接着在扩张通道内插入环锯,缓慢转动环锯直到尖端到达椎体后缘,最后通过操作环锯将其内分离断裂的骨条取出。

然而,上述骨通道建立过程中,使用两指法建立安全操作区域必然需要手术医生或助手人员通过至少一只手全程维持操作区域,其不仅手术空间较小,且手术难度较大;此外,通过手指维持操作区域,维持肢体随着手术开展极易导致血液不流通,并产生酸痛,从而导致手指维持的稳定性不断下降,难以控制手术风险,目前尚未公开有关颈椎椎体骨通道的辅助建立装置。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包括固定座、机械臂、承载台、图像处理器、控制器,固定座通过机械臂与承载台连接,固定座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承载台底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圆锥体,定位圆锥体远离承载台的端部设有超声探头,两个超声探头的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图像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显示设备;承载台穿设有与两个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扫描的交集区域对齐的操作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临床治疗床的床沿,并调节机械臂使得承载台位于处于俯卧位的患者颈部上方;启动两个超声探头后对患者颈部的手术部位进行超声扫描,图形处理器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两个超声探头获取的超声扫描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在超声扫描图像的交集区域能够更加清楚的获得建立颈椎椎体骨通道区域的内部扫描情况,并将融合处理结果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融合处理传输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方便手术医师参考内部扫描情况将定位圆锥体插入患者颈部前方后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然后手术医师可通过操作口进行骨通道建立操作,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底面设有与定位圆锥体一一对应设置的滑轨,滑轨沿两个定位圆锥体连线方向布设;定位圆锥体朝向承载台的底面设有与滑轨套接的滑槽,滑轨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螺杆,滑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螺杆固定连接;驱动螺杆螺纹配合有滑套,滑套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使驱动螺杆转动,使得滑套沿驱动螺杆轴线方向移动过程中带动定位圆锥体移动,能够根据患者颈部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两个定位圆锥体的距离;滑槽与滑轨套接能够限制定位圆锥体沿一定方向直线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圆锥体包括基体和转动体,基体与转动体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转动体朝向基体的表面设有齿条,基体朝向转动体的表面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体朝向基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T型块,基体朝向转动体的表面设有供T型块滑动的T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驱使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使得转动体相对于基体偏转,能够根据患者颈部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分布情况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的插入方向,即适用于避开重要组织,又适用于调整安全操作区域维持的松紧度;T型块与T型槽配合,能够限制转动体在一个竖直平面内偏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体包括主体、无菌柔性套,主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腔,无菌柔性套与主体套接,无菌柔性套端部设有供超声探头突伸出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菌柔性套可增强定位圆锥体与患者皮肤长时间接触的患者舒适感,同时方便将无菌柔性套拆卸后进行消毒处理;安装腔可安装控制器、处理器、电机、信号收发器等设备,整体装置布局简洁,不会对手术操作产生干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无菌柔性套之间设有充气垫,无菌柔性套为弹性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安装腔内的风机对充气垫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垫膨胀过程中带动无菌柔性套膨胀,能够适用于不同患者而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的大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的中心处设有朝向定位圆锥体凹陷的凹陷部,操作口位于凹陷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凹陷部,能够减小操作口与患者体表之间的距离,方便进行精准手术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陷部的外凸面设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凹陷部与患者体表之间的距离,即避免出现定位圆锥体过度插入或插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又能够实时将监测距离通过显示设备实时显示,达到承载台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监测预警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显示设备为安装在承载台上表面的显示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屏既可以显示融合处理结果,又可以显示整体装置的实际控制参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输出的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面板、显示屏对称设置在操作口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术医师能够操作控制面板输入控制参数,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灵活调整整体装置中的局部细节情况,保障手术操作顺利进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械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与承载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第一转向杆之间的转动面与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之间的转动面相同,且与第二转向杆、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转动面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从多个方向调整承载台的位置,操作灵活、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方便手术医师参考内部扫描情况将定位圆锥体插入患者颈部前方后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然后手术医师可通过操作口进行骨通道建立操作,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

2、第一驱动电机驱使驱动螺杆转动,使得滑套沿驱动螺杆轴线方向移动过程中带动定位圆锥体移动,能够根据患者颈部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两个定位圆锥体的距离;滑槽与滑轨套接能够限制定位圆锥体沿一定方向直线移动;

3、第二驱动电机驱使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使得转动体相对于基体偏转,能够根据患者颈部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分布情况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的插入方向,即适用于避开重要组织,又适用于调整安全操作区域维持的松紧度;T型块与T型槽配合,能够限制转动体在一个竖直平面内偏转;

4、通过安装在安装腔内的风机对充气垫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垫膨胀过程中带动无菌柔性套膨胀,能够适用于不同患者而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的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圆锥体与承载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圆锥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圆锥体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01、固定座;102、固定螺栓;103、机械臂;104、第一固定杆;105、第一转向杆;106、第二转向杆;107、第二固定杆;108、图像处理器;109、控制器;201、承载台;202、操作口;203、显示屏;204、控制面板;205、距离传感器;206、凹陷部;301、滑轨;302、驱动螺杆;303、第一驱动电机;304、滑套;401、定位圆锥体;402、基体;403、转动体;404、超声探头;405、主体;406、安装腔;407、无菌柔性套;408、充气垫;409、滑槽;410、空腔;411、齿条;412、主动齿轮;413、第二驱动电机;414、T型槽;415、T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7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如图1、图2与图7所示,包括固定座101、机械臂103、承载台201、图像处理器108、控制器109,固定座101通过机械臂103与承载台201连接,固定座101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102。承载台201底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圆锥体401,定位圆锥体401远离承载台201的端部设有超声探头404,两个超声探头404的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108的输入端连接,图像处理器108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09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09的输出端连接显示设备。承载台201穿设有与两个超声探头404进行超声扫描的交集区域对齐的操作口202。将固定座101通过固定螺栓102固定安装在临床治疗床的床沿,并调节机械臂103使得承载台201位于处于俯卧位的患者颈部上方;启动两个超声探头404后对患者颈部的手术部位进行超声扫描,图形处理器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两个超声探头404获取的超声扫描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在超声扫描图像的交集区域能够更加清楚的获得建立颈椎椎体骨通道区域的内部扫描情况,并将融合处理结果传输给控制器109,控制器109将融合处理传输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方便手术医师参考内部扫描情况将定位圆锥体401插入患者颈部前方后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然后手术医师可通过操作口202进行骨通道建立操作,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

如图2与图4所示,承载台201底面设有与定位圆锥体401一一对应设置的滑轨301,滑轨301沿两个定位圆锥体401连线方向布设;定位圆锥体401朝向承载台201的底面设有与滑轨301套接的滑槽409,滑轨301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螺杆302,滑轨301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控制器109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303,第一驱动电机303的输出轴与驱动螺杆302固定连接;驱动螺杆302螺纹配合有滑套304,滑套304与滑槽409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303驱使驱动螺杆302转动,使得滑套304沿驱动螺杆302轴线方向移动过程中带动定位圆锥体401移动,能够根据患者颈部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两个定位圆锥体401的距离;滑槽409与滑轨301套接能够限制定位圆锥体401沿一定方向直线移动。

如图3-6所示,定位圆锥体401包括基体402和转动体403,基体402与转动体403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转动体403朝向基体402的表面设有齿条411,基体402朝向转动体403的表面设有空腔410,空腔410内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109电性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413,第二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齿轮412,主动齿轮412与齿条411啮合。转动体403朝向基体402的表面设有两个T型块415,基体402朝向转动体403的表面设有供T型块415滑动的T型槽414。第二驱动电机413驱使主动齿轮412转动,主动齿轮412转动带动齿条411移动,使得转动体403相对于基体402偏转,能够根据患者颈部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分布情况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401的插入方向,即适用于避开重要组织,又适用于调整安全操作区域维持的松紧度;T型块415与T型槽414配合,能够限制转动体403在一个竖直平面内偏转。

如图4所示,转动体403包括主体405、无菌柔性套407,主体405内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腔406,无菌柔性套407与主体405套接,无菌柔性套407端部设有供超声探头404突伸出的通孔。无菌柔性套407可增强定位圆锥体401与患者皮肤长时间接触的患者舒适感,同时方便将无菌柔性套407拆卸后进行消毒处理;安装腔406可安装控制器109、处理器、电机、信号收发器等设备,整体装置布局简洁,不会对手术操作产生干扰。

如图4所示,主体405、无菌柔性套407之间设有充气垫408,无菌柔性套407为弹性套。通过安装在安装腔406内的风机对充气垫408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垫408膨胀过程中带动无菌柔性套407膨胀,能够适用于不同患者而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401的大小。

如图2、图3所示,承载台201的中心处设有朝向定位圆锥体401凹陷的凹陷部206,操作口202位于凹陷部206上。利用凹陷部206,能够减小操作口202与患者体表之间的距离,方便进行精准手术操作。

如图2所示,凹陷部206的外凸面设有距离传感器205,距离传感器205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09的输入端连接。距离传感器205实时检测凹陷部206与患者体表之间的距离,即避免出现定位圆锥体401过度插入或插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又能够实时将监测距离通过显示设备实时显示,达到承载台201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监测预警的目的。

如图1与图7所示,显示设备为安装在承载台201上表面的显示屏203。显示屏203既可以显示融合处理结果,又可以显示整体装置的实际控制参数。

如图1与图7所示,承载台201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204,控制面板204的输出的与控制器109的输入端连接,控制面板204、显示屏203对称设置在操作口202两侧。手术医师能够操作控制面板204输入控制参数,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灵活调整整体装置中的局部细节情况,保障手术操作顺利进行。

如图1所示,机械臂10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104、第一转向杆105、第二转向杆106、第二固定杆107,第一固定杆104与固定座10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07与承载台20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104、第一转向杆105之间的转动面与第一转向杆105、第二转向杆106之间的转动面相同,且与第二转向杆106、第二固定杆107之间的转动面相互垂直。能够从多个方向调整承载台201的位置,操作灵活、方便。

工作原理:本发明能够方便手术医师参考内部扫描情况将定位圆锥体401插入患者颈部前方后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然后手术医师可通过操作口202进行骨通道建立操作,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