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在车辆处于第一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一时间间隔检测车辆电池的温度;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在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二时间间隔检测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则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避免软件验证不充分导致车辆电池温度管理策略失控的发生,以及缩短验证周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403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40739.6

  • 申请日2020-12-08

  • 分类号G01R31/385(20190101);

  • 代理机构11444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苏胜

  • 地址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振华路36号2-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2:4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汽车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被逐渐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但是相比于汽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由于新能源汽车由电池驱动,电池的发热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对电池的热管理关系到驾驶人员的安全。在对电池的热管理系统进行验证时,通常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软件获取车辆的各个参数,并进行模拟测试,确定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但软件模拟的方式中,容易出现模拟不充分而导致车辆热失控事件的发生。另一种验证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则是将车辆置于一个环境仓,在环境仓中进行热管理试验和三高试验。但此方法中环境仓的成本较高,试验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对应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及系统,能够对车辆电池温度管理策略得到验证,提升车辆安全性能。并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热管理策略验证成本,缩短验证周期,提高开发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包括:

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

在车辆处于第一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一时间间隔检测车辆电池的温度;

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

在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二时间间隔检测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

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则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

上述方案中,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使车辆电池温度上升,以及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使车辆温度加速上升。当车辆电池温度上升至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触发温度(对应第二预设温度)时,通过检测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是否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相匹配来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是被否触发。上述方法中,通过对车辆进行实际验证避免了软件验证不充分的情况,并且减少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成本和验证周期。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若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所述第二运动状态包括:从第一速度加速到第二速度;以及从第二速度减速到第一速度;所述加速和减速过程重复N次。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环境确定。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

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降低并且降低趋势与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降低趋势一致或者近似一致,则确定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一时长内,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车辆进入第三运动状态;

检测到所述车辆以第三运动状态行驶第一距离时,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

检测到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第一时长后,控制车辆断开高压电。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系统,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

检测模块,用于在车辆处于第一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一时间间隔检测车辆电池的温度;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二时间间隔检测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则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第四方面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一致,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为了解决目前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验证电池温度管理策略中,模拟不充分的问题。环境仓模拟方式中,成本较高,试验周期较长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使车辆电池温度升高。以及,当电池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使车辆电池温度加速升高,来使车辆电池的温度快速达到温度管理策略的触发温度。此时,通过检测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是否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相匹配来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是否通过验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对车辆进行实际验证,避免了软件模拟方法中,验证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使车辆电池温度加速升高,减少了验证周期以及验证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处理步骤包括:

步骤101,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其中,第一环境可以为温度较高的环境,例如温度≥35℃。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可以为静止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之前,还可以判断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因为对车辆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进行验证时,被测车辆电池中的电量需支持车辆完成整个验证过程。因此,如果车辆电池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可以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如果车辆电池小于第一阈值,则可以对车辆进行充电,以使车辆电池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可以更换车辆。在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目的是为了提高车辆电池温度。因此,为了加快车辆电池温度的上升速度,当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时,可以控制车门紧闭,并且使车辆空调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102,在车辆处于第一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一时间间隔检测车辆电池的温度。其中,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对车辆电池温度进行采集和检测。

步骤103,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温度根据第一环境确定,例如,第一环境的温度为35℃,则第一预设温度可以为35℃±2℃。第二运动状态包括:从第一速度加速到第二速度,以及从第二速度减速到第一速度;所述加速和减速过程重复N次。第二运动状态目的为,使车辆电池的温度快速上升,并达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触发温度。例如,第一速度可以为0千米每小时,第二速度可以为100千米每小时。则上述第二运动过程可以为:控制车辆全油门加速到100千米每小时,然后利用能量回收模式减速至80千米每小时,再刹车至停止。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触发电池温度管理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车辆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之前,还可以判断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此方法同步骤101中,判断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4,在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二时间间隔检测车辆电池的温度。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的过程中,电池温度的变化图。如图2所示,随着第二运动中,加速和减速过程重复次数的增加,电池温度也在持续增加。

步骤105,当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如果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则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

电池温度管理策略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方法一般为降低电池的输出功率,以达到降低电池温度的目的。因此可以检测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是否根据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设定进行降低。以此来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是否被触发。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确定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的方法,具体包括:检测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降低并且降低趋势与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降低趋势一致或者近似一致,则确定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的过程中,电池功率的变化图。如图2所示,当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中,在重复加速和减速过程的第十二次循环时,电池温度达到了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触发温度:50.5℃。此时可以检测到,电池功率输出下降为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因此可以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不匹配,则可以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不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电池温度判断电池温度管理策略是否被触发。具体为:如果第一时长内,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如图2所示,可见车辆电池温度达到50.5℃后,温度稳定,并未超过50.5℃,此时可以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如果第一时长内,车辆电池的温度大第二预设温度,则可以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不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电池功率与电池温度同时进行检测。当检测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根据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设定进行降低,并且第一时长内,车辆电池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可以确定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

因为上述第二运动状态对车辆的负荷较大,所以当车辆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后,可以使车辆进行试验安全阶段,以降低第二运动状态对车辆的损伤。如图3所示,该方法处理步骤包括:

步骤301,控制车辆进入第三运动状态。其中,第三运动状态可以为低速状态下,进行匀速行驶。例如,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步骤302,检测到所述车辆以第三运动状态行驶第一距离时,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其中,第一距离可以为3-8KM。优选的,第一距离可以为5KM。

步骤303,检测到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第一时长后,控制车辆断开高压电。当车辆结束验证时,车内设备温度较高,而车内的降温设备,如水泵,水箱等设备均需要在高压回路中才能工作。因此,当车辆完成验证,处于静止状态后,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再断开高压电。所述第一时长可以为3-10分钟,优选的,可以为5分钟。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

对应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处理模块401、检测模块402以及确定模块403。

处理模块401,用于在第一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

检测模块402,用于在车辆处于第一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一时间间隔检测车辆电池的温度;

处理模块401,还用于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

检测模块402,还用于在车辆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按照第二时间间隔检测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

确定模块403,用于当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则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401,还用于判断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若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401,还用于判断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电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在第二温度环境下控制车辆进入第二运动状态;所述第二运动状态包括:从第一速度加速到第二速度,以及从第二速度减速到第一速度;所述加速和减速过程重复N次。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模块402,还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确定模块403,还用于如果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降低并且降低趋势与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降低趋势一致或者近似一致时,确定所述车辆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温度管理策略设定的输出功率匹配。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403,还用于如果第一时长内,所述车辆电池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电池温度管理策略验证通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401,还用于控制车辆进入第三运动状态;处理模块401,还用于检测到所述车辆以第三运动状态行驶第一距离时,控制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以及,检测到车辆进入第一运动状态第一时长后,控制车辆断开高压电。

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系统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1至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5为本说明书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本说明书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存储器53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530和处理单元510)的通信总线540。

通信总线540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电子设备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5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存储器3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说明书各实施例的功能。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的程序/实用工具,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30中,这样的程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通常执行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30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说明书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说明书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管理策略的验证方法。

上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