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引物组

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引物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引物组,包括引物1至引物14,它们分别具有序列表SEQ.ID.No.1至SEQ.ID.No.14的碱基序列,其中引物7为与引物1互补的探针、引物14为与引物8互补的探针,它们使扩增反应具有很高特异性,能分别与REV gp90基因和ALV‑J gp85基因结合,反应后在不同波长荧光下发出不同颜色荧光,从而实现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别REV和ALV‑J。据此,还研制了相应试剂盒并建立相应LAMP方法。总之,本发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兽医站和具备基本实验仪器的养殖场中进行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引物组。

背景技术

网状内皮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禽类的致肿瘤的传染病。禽白血病(Avian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感染禽类的致肿瘤的传染病,外源性ALV包含ALV-A、ALV-B、ALV-J等亚群,禽感染后可发生肿瘤,E亚群是内源性ALV不引起肿瘤。目前ALV-J的感染最广泛,造成的危害最严重。这两种病毒不仅可以感染鸡、火鸡等导致肿瘤产生,还能导致后期免疫抑制,其产生的肿瘤凭肉眼难以辨别,并且常常发生混合感染,需要通过实验室手段进行鉴别诊断。目前可以通过检测这两种病毒的基因对REV和ALV-J进行鉴别诊断。ALV不同亚群之间的囊膜蛋白基因差异较大,且ALV和REV为逆转录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将自身RNA逆转录为cDNA插入宿主DNA中,因此检测ALV可跳过反转录步骤直接检测其插入到宿主中的DNA。

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和试剂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meqication,LAMP)是由Notomi等于2000年建立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成本低廉和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在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中已被广泛运用。在传统的LAMP检测方法中,创新性地加入一条Fd探针与F1C反向互补,分别在两条引物上标记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反应时随着LAMP扩增时的链置换作用被置换下来,探针发出荧光。

经查,国内外均未见有建立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可视化检测试剂盒和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引物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引物组,包括引物1至引物14,它们分别具有序列表SEQ.ID.No.1至SEQ.ID.No.14的碱基序列。

引物7和引物14为探针,引物7与引物1反向互补,引物7在3’端标记5-FAM荧光基团,引物1在5’端标记淬灭基团BHQ-1,引物14与引物8反向互补,引物14在3’端标记CY5荧光基团,引物8在5’端标记淬灭基团BHQ-3。

引物1至引物14的摩尔比为8:8:1:1:4:4:4:8:8:1:1:4:4:4。

上述检测引物组在环介导等温扩增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的条件为66℃反应60min,80℃作用5min灭活。

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包括引物1至引物14,它们分别具有序列表SEQ.ID.No.1至SEQ.ID.No.14的碱基序列。

引物7和引物14为探针,引物7与引物1互补,引物7在3’端标记5-FAM荧光基团,引物1在5’端标记淬灭基团BHQ-1,引物14与引物8反向互补,引物14在3’端标记CY5荧光基团,引物8在5’端标记淬灭基团BHQ-3。

上述检测试剂盒,还包括以下试剂:环介导等温扩增缓冲液、Bst DNA聚合酶、dNTPs、硫酸镁、钙黄绿素、甜菜碱、MnCl

引物1至引物14在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分别为1.6μmol/L、1.6μmol/L、0.2μmol/L、0.2μmol/L、0.8μmol/L、0.8μmol/L、0.8μmol/L、1.6μmol/L、1.6μmol/L、0.2μmol/L、0.2μmol/L、0.8μmol/L、0.8μmol/L和0.8μmol/L。

针对目前REV和ALV-J检测存在的问题,发明人分别根据REV gp90基因和ALV gp85基因的保守序列的6个特异区域设计了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引物组,包括引物1至引物14,它们分别具有序列表SEQ.ID.No.1至SEQ.ID.No.14的碱基序列,其中引物7和引物14为探针,引物7与引物1反向互补,引物7在3’端标记5-FAM荧光基团,引物1在5’端标记淬灭基团BHQ-1,引物14与引物8反向互补,引物14在3’端标记CY5荧光基团,引物8在5’端标记淬灭基团BHQ-3。反应过程中,由于LAMP反应的链置换作用,引物7与引物1,引物14与引物8随着反应进行分开,引物7和引物14被置换下来,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开,在不同波长的荧光下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引物7发出绿色荧光;引物14发出红色荧光),从而实现快速敏感特异的鉴别REV和ALV-J。

据此,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发明人还研制了相应试剂盒并建立相应二重荧光LAMP方法。该法只需要在66℃的水浴锅中反应60分钟即可完成,能特异的检测REV和ALV-J,反应后,发出绿色荧光的为REV,发出红色荧光的为ALV-J,若样品中同时存在REV和ALV-J,则为黄色荧光。试验证实,本发明检测灵敏度非常高,每个反应体系能检测到100拷贝的REV和ALV-J DNA样品。

本发明需要用2套引物,即可扩增REV gp90基因和ALV-J gp85基因,并通过Fd探针与F1C引物反向互补,反应过程中,由于LAMP反应的链置换作用,引物7与引物1,引物14与引物8随着反应进行分开,引物7和引物14被置换下来,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开,在不同波长的荧光下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反应只需要在一个反应管中进行反应,就可以根据反应后在荧光核酸成像仪下的颜色进行读取结果。且通过探针杂合的方法,特异性更高,不受非特异性扩增的影响,也不受引物二聚体扩增的影响。

总之,本发明具有比常规检测方法更特异、更敏感的特点,仅需使用一台能控温的水浴锅和荧光成像仪,适合在基层兽医站和具备基本实验仪器的养殖场中进行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LAMP方法检测REV和ALV-J的特异性结果图,图中:A为浊度仪观测的LAMP特异性试验扩增曲线,其中,1为REV,2为ALV-J,3为REV和ALV-J混合,4为马立克氏病病毒,5为禽呼肠孤病毒,6为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7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8为阴性对照(水);B为荧光成像仪观测的LAMP特异性试验扩增结果,其中,1为ALV-J,2为REV,3为REV和ALV-J混合,4为马立克氏病病毒,5为禽呼肠孤病毒,6为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7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8为阴性对照(水)。

图2是本发明LAMP方法检测REV和ALV-J的敏感性结果图,图中:A为浊度仪观测的LAMP扩增敏感性试验扩增曲线,REV和ALV-J的模板1:1等量加入反应(浓度为总浓度),其中1为各10

图3是本发明LAMP方法随机检测临床检测REV和ALV-J的结果图,图中:1-16为随机检测的16份样品,17为阴性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其中:

Bst DNA聚合酶(全长)购自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

REV,ALV-J,马立克氏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均为已知病毒,这些病毒为自留存,公众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获得。

实施例1、引物的设计

根据GenBank中REV的gp90基因序列和ALV-J的gp85基因序列,使用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 V4(http://primerexplorer.jp/e/v4-manual/index.html)设计LAMP引物。引物由广州Invitrogen公司合成,其具体序列见表1。

表1 LAMP引物序列

实施例2、引物在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应用一、核酸的提取

参照

二、优化LAMP反应体系、反应条件和试剂盒的构建

25μL LAMP反应体系:1-4μL dNTPs(10mmol/L,终浓度为0.4mmol/L-1.6mmol/L)、2.5μL 10×Bst bumeqmeqer、1μl Bst DNA聚合酶8U(终浓度为320U/L)、4-7μL甜菜碱Betaine(5mmol/L,终浓度为0.8mmol/L-1.4mmol/L)、2-9μL MgSO

反应条件:温度按60℃、62℃、64℃、66℃、68℃依次递增反应60min,80℃作用5min灭活。

分别按照上述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摸索,获得下述的最佳反应体系和条件:

最佳反应体系如下:25μL LAMP反应体系:2μL dNTPs(10mmol/L,终浓度为0.4mmol/L)、2.5μL 10×Bst bumeqmeqer、1μL Bst DNA聚合酶8U(终浓度为320U/L)、5μL甜菜碱Betaine(5mmol/L,终浓度为1mmol/L)、3μL MgSO

最佳反应条件:66℃反应60min,80℃作用5min灭活。

为便于基层快速检测,可参照上述最佳反应体系装配检测试剂盒,试剂盒包括有关引物和以下试剂:环介导等温扩增缓冲液、Bst DNA聚合酶、dNTPs、硫酸镁、钙黄绿素、甜菜碱、MnCl

三、特异性检测

分别以上述一得到REV,ALV-J,马立克氏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DNA或cDNA为模板,按照上述二中的最佳反应体系和最佳反应条件进行LAMP反应。

LAMP反应结果的判断:

1)使用荧光核酸成像仪:分别使用FAM通道和CY5通道成像,若反应产物颜色变为绿色,则说明样品中含有REV,若反应产物颜色变为红色,则说明样品中含有ALV-J,若反应产物颜色变为黄色,则说明样品中含有REV和ALV-J,若没荧光显色则说明样品中不含有REV和ALV-J。

结果如图1所示,A图为浊度仪扩增结果,B图为荧光核酸成像仪观察结果。可以看出,A中的1-3有扩增曲线,而马立克氏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水没有扩增。B中的1呈红色荧光,为ALV-J阳性结果,2呈绿色荧光,REV为阳性结果,3呈黄色荧光,REV和ALV-J混合的阳性结果;马立克氏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水没有荧光,呈阴性结果。

四、灵敏度检测

将REV和ALV-J的DNA按10倍倍比稀释至10

结果如图2所示,A图为REV和ALV-J的浊度仪扩增结果,可以看出1-6有扩增曲线,7-8无扩增曲线。LAMP对REV和ALV-J混合的DNA的最小检测限为10

五、对MD临床病料的随机检测

将临床送检的疑似REV和ALV-J感染的病料,抽提基因组DNA为模板,按照上述二中的最佳反应体系和最佳反应条件进行LAMP反应。

结果如图3所示,2、3、9、10、12、13为REV,1、4、5、7、8、11、16为ALV-J,6、14、15为REV和ALV-J混合感染,17为阴性对照(水)。

序列表

<1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120> 二重荧光LAMP区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引物组

<160> 14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4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

actcgatgga tgggagtggg atgcatcaat cgtacccgac a 41

<210> 2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2

tgggcgtcat aagagggcag tttccaccag caagtgtagc 40

<210> 3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3

cggcgctccc taataaatgg 20

<210> 4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4

gaacggaaac cccaagcc 18

<210> 5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5

tcttccccgg atattatgct ca 22

<210> 6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6

gcttgtaggt ctagggatta cagg 24

<210> 7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7

atcccactcc catccatcga gt 22

<210> 8

<211> 4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8

gctgtttggc tggctaaatc ggagtatcct ctgagcgcct t 41

<210> 9

<211> 4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9

aatacgaccc tcccttggga ccacggtttg ttccgttctt ga 42

<210> 10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0

cgcacctgct tgataggc 18

<210> 11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1

aaccaaaggt aacgcacgt 19

<210> 12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2

gcagtaacat tagtgacata tccct 25

<210> 13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3

agaattggat attttagggt cccag 25

<210> 14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4

ccgatttagc cagccaaaca gc 2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