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

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的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前期准备;(2)海蜇养殖;(3)三疣梭子蟹养殖;(4)日常管理;本发明中海蜇可以摄食三疣梭子蟹残饵和浮游动物,不需要经常性的肥水,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海蜇生长速度;本发明与传统的单养模式养殖三疣梭子蟹相比,节约水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与海蜇养殖相比,减少饵料投喂,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不存在二次污染,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三疣梭子蟹养殖发展迅速。然而,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饵料主要以野杂鱼为主。不仅效益不高,而且饵料利用率低,易污染养殖水体。因此,三疣梭子蟹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等无机盐不仅引起环境污染,而且胁迫三疣梭子蟹的生长,甚至直接造成三疣梭子蟹的大量死亡。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同化作用是控制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但水体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可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另外,浮游生物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不能将浮游生物及时收获或移出养殖水体,浮游生物衰亡后其固定的无机氮、磷等营养盐可能会导致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

海蜇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海蜇主要以桡足类、介形类、端足类、枝角类和硅藻等浮游生物为主要饵料。海蜇滤食性强,能够快速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可以有效控制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中国沿海分布的海蜇自然资源有限,其产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很不稳定,但海蜇养殖却具有低成本、高产出的特点,非常适合人工增养殖。近年来,海蜇养殖业逐渐受到重视与关注,已成为一新的海水养殖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关于海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条件、生长发育、多品种混养等。

现有技术中,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影响三疣梭子蟹的生长与存活,通常需要对池塘水体进行定期换水,增大了成本,而且,在换水过程中会影响三疣梭子蟹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可能会导致三疣梭子蟹的大批量死亡。

因此提出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前期准备:修整池塘,使之底部平坦,保持池塘水深为2.5-3m,在池塘近中央区域用聚乙烯网围起作为海蜇养殖区域,聚乙烯网围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0-30%;

(2)海蜇养殖:池塘水体温度稳定保持在16℃以上,将海蜇苗放至海蜇养殖区域,海蜇放苗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3)三疣梭子蟹养殖:将三疣梭子蟹的幼蟹放入池塘内除海蜇养殖区域外的任意位置,II期—V期幼蟹,向池塘内定期投入丰年虫,V期幼蟹以后,定期向池塘内投入篮蛤和新鲜杂鱼;

(4)日常管理:每天巡视并及时捞出海蜇养殖区域内的敌害生物;每月清理聚乙烯网的表层;及时捞出死亡的三疣梭子蟹;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池塘水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池塘进水后,向池塘内添加有机物。

优选的,所述有机物包括鸡粪、鸭粪、腐殖质和氨基酸。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网围区域为近似圆形,且聚乙烯网上沿高于池塘水面20cm-30cm,所述聚乙烯网的网目为2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5月中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3-5cm的海蜇苗70-80个,6月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5-7cm的海蜇苗50-60个,9月上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7-10cm的海蜇苗30-50个。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水质检测时,池塘水体盐度为16‰-24‰、溶解氧不低于3-mg/L、氨氮不高于0.6mg/L、PH为7.8-8.5;透明度30-60cm、硫化物含量小于0.2m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三疣梭子蟹养殖水体温度一般在18℃以上,与海蜇的存活温度相适配,本发明通过将海蜇和三疣梭子蟹分区域混养,在不影响三疣梭子蟹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放入滤食性的海蜇,海蜇主要以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降低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等有害废物的含量,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实现了养殖过程中的零换水或者少量换水,有利于提高三疣梭子蟹的成活率,增加三疣梭子蟹的产量;也可以改善养殖环境,从而实现生态高效的三疣梭子蟹养殖,同时,减少了因定期换水带来的成本,此外,海蜇在养殖期间不需要投喂饲料,海蜇的养殖也会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增大了收益;

相对于传统海蜇池塘养殖方式,本发明中海蜇可以摄食三疣梭子蟹残饵和浮游动物,不需要经常性的肥水,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海蜇生长速度;本发明与传统的单养模式养殖三疣梭子蟹相比,节约水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与海蜇养殖相比,减少饵料投喂,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不存在二次污染,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通过向池塘内投入有机物,起到迅速肥水的目的,有利于海蜇和三疣梭子蟹的生长,本发明每月清理聚乙烯网的表层,将聚乙烯网的表层的附着物清理下来,增加聚乙烯网附近的水体流动性,保证浮游动物和三疣梭子蟹残饵、粪便能够顺利进入聚乙烯网围内;本发明通过年调整海蜇密度,保证海蜇迅速生长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水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前期准备:修整池塘,使之底部平坦,保持池塘水深为2.5m,池塘进水后,向池塘内添加鸡粪、鸭粪、腐殖质和氨基酸,在池塘近中央区域用聚乙烯网围起作为海蜇养殖区域,聚乙烯网围区域为近似圆形,且聚乙烯网上沿高于池塘水面20cm,聚乙烯网的网目为20,且聚乙烯网围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0%;

(2)海蜇养殖:池塘水体温度稳定保持在16℃以上,将海蜇苗放至海蜇养殖区域,海蜇放苗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3)三疣梭子蟹养殖:将三疣梭子蟹的幼蟹放入池塘内除海蜇养殖区域外的任意位置,II期—V期幼蟹,向池塘内定期投入丰年虫,V期幼蟹以后,定期向池塘内投入篮蛤和新鲜杂鱼;

(4)日常管理:每天巡视并及时捞出海蜇养殖区域内的敌害生物;每月清理聚乙烯网的表层;调整海蜇密度;及时捞出死亡的三疣梭子蟹;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池塘水质。

步骤(2)中,5月中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3cm的海蜇苗70个,6月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5cm的海蜇苗50个,9月上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7cm的海蜇苗30个;步骤(4)中,水质检测时,池塘水体盐度为16‰-24‰、溶解氧不低于3-mg/L、氨氮不高于0.6mg/L、PH为7.8-8.5;透明度30-60cm、硫化物含量小于0.2mg/L;步骤(4)中,海蜇密度调整是根据围网内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含量,增加或减少围网内海蜇数量。

实施例2

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前期准备:修整池塘,使之底部平坦,保持池塘水深为2.5m,池塘进水后,向池塘内添加鸡粪、鸭粪、腐殖质和氨基酸,在池塘近中央区域用聚乙烯网围起作为海蜇养殖区域,聚乙烯网围区域为近似圆形,且聚乙烯网上沿高于池塘水面25cm,聚乙烯网的网目为40,且聚乙烯网围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5%;

(2)海蜇养殖:池塘水体温度稳定保持在16℃以上,将海蜇苗放至海蜇养殖区域,海蜇放苗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3)三疣梭子蟹养殖:将三疣梭子蟹的幼蟹放入池塘内除海蜇养殖区域外的任意位置,II期—V期幼蟹,向池塘内定期投入丰年虫,V期幼蟹以后,定期向池塘内投入篮蛤和新鲜杂鱼;

(4)日常管理:每天巡视并及时捞出海蜇养殖区域内的敌害生物;每月清理聚乙烯网的表层;调整海蜇密度;及时捞出死亡的三疣梭子蟹;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池塘水质。

步骤(2)中,5月中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4cm的海蜇苗75个,6月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6cm的海蜇苗55个,9月上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8cm的海蜇苗40个;步骤(4)中,水质检测时,池塘水体盐度为16‰-24‰、溶解氧不低于3-mg/L、氨氮不高于0.6mg/L、PH为7.8-8.5;透明度30-60cm、硫化物含量小于0.2mg/L;步骤(4)中,海蜇密度调整是根据围网内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含量,增加或减少围网内海蜇数量。

实施例3

一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原位水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前期准备:修整池塘,使之底部平坦,保持池塘水深为3m,池塘进水后,向池塘内添加鸡粪、鸭粪、腐殖质和氨基酸,在池塘近中央区域用聚乙烯网围起作为海蜇养殖区域,聚乙烯网围区域为近似圆形,且聚乙烯网上沿高于池塘水面30cm,聚乙烯网的网目为50,且聚乙烯网围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30%;

(2)海蜇养殖:池塘水体温度稳定保持在16℃以上,将海蜇苗放至海蜇养殖区域,海蜇放苗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3)三疣梭子蟹养殖:将三疣梭子蟹的幼蟹放入池塘内除海蜇养殖区域外的任意位置,II期—V期幼蟹,向池塘内定期投入丰年虫,V期幼蟹以后,定期向池塘内投入篮蛤和新鲜杂鱼;

(4)日常管理:每天巡视并及时捞出海蜇养殖区域内的敌害生物;每月清理聚乙烯网的表层;调整海蜇密度;及时捞出死亡的三疣梭子蟹;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池塘水质。

步骤(2)中,5月中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5cm的海蜇苗80个,6月下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7cm的海蜇苗60个,9月上旬放苗密度可控制在伞径10cm的海蜇苗50个;步骤(4)中,水质检测时,池塘水体盐度为16‰-24‰、溶解氧不低于3-mg/L、氨氮不高于0.6mg/L、PH为7.8-8.5;透明度30-60cm、硫化物含量小于0.2mg/L;步骤(4)中,海蜇密度调整是根据围网内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含量,增加或减少围网内海蜇数量。

结果检测

1、方法:选取3个80亩的池塘,分别按照实施例1-3中的方法处理,对照组为传统的单养模式养殖三疣梭子蟹,并对养殖后的水质进行相应检测,以对照组为基准,计算氮磷含量降低量。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

综上,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海蜇、三疣梭子蟹分区域混养的方式,三疣梭子蟹总产量提高了16.3%,尾水中氮磷含量降低了约20%,表明本发明与传统的单养模式养殖三疣梭子蟹相比,节约水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与海蜇养殖相比,减少饵料投喂,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不存在二次污染,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一种高强度制动钳密封件的制备方法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