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箱体和呼吸面罩,所述箱体底部连接安装有万向轮,且箱体内开设有供氧腔、注药腔、混合腔以及过滤腔,所述供氧腔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氧气瓶,所述注药腔通过混合腔连接有水雾发生器,且混合腔顶端内壁铺设有加热模块,所述混合腔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气泵,且气泵通过箱体连接有出气管,所述过滤腔外侧连接安装有排气扇,且过滤腔通过箱体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的一端均连接安装有软管,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本发明,功能多样,能够在进行呼吸工作的同时,辅助进行治疗,具有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729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赵青青;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64768.5

  • 发明设计人 赵青青;

    申请日2021-01-18

  • 分类号A61M16/00(20060101);A61M16/06(20060101);A61M16/10(20060101);A61M16/14(20060101);

  • 代理机构37330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伟彦

  •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东门大街105号樱花园小区39号楼1单元30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4:5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内科的病人因为疾病的干扰会突发性的停止呼吸,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而当遇到停止呼吸时,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是最快速有效的救治方法,这就造成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接触造成交叉感染,而传统的人工呼吸器结构简单,需要人力按压气囊进行输氧作业,会消耗较大的体力,并且功能单一,无法辅助进行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箱体和呼吸面罩,所述箱体底部连接安装有万向轮,且箱体内开设有供氧腔、注药腔、混合腔以及过滤腔,所述供氧腔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氧气瓶,所述注药腔通过混合腔连接有水雾发生器,且混合腔顶端内壁铺设有加热模块,所述混合腔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气泵,且气泵通过箱体连接有出气管,所述过滤腔外侧连接安装有排气扇,且过滤腔通过箱体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的一端均连接安装有软管,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

所述呼吸面罩内开设有吸气腔和呼气腔,所述吸气腔通过呼吸面罩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呼气腔通过呼吸面罩连接有排气口,且进气口和排气口均与软管相连,所述呼吸面罩外侧连接有松紧带,且呼气腔内设有舌板。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采用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内固定安装有压杆,所述氧气瓶顶端设有阀门,且压杆与阀门相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通过混合腔连接有压力阀,且压力阀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注药腔顶端开设有进药口,且连接安装有与其适配的盖子。

优选的,所述过滤腔内铺设有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软管两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块,且旋转块一端均连接安装有螺纹接口,所述出气管、进气管、进气口和排气口内均开设有与螺纹接口适配的螺纹凹槽。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线路与水雾发生器、加热模块、气泵以及排气扇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通过氧气瓶、气泵以及出气管将氧气注入呼吸面罩,辅助病人进行氧气摄取,还可以通过进气管和排风扇将病人体内的废气排出,并通过活性炭过滤,避免交叉感染,呼吸面罩能够通过吸气腔和呼气腔进行分隔,避免气体混杂,松紧带和舌板用于固定呼吸面罩,同时舌板还能够帮助将体内废气排出,在进行氧气摄取的同时,能够利用水雾发生器将药剂转变为药雾,进行辅助治疗,并且通过加热模块进行升温,避免药物和氧气温度过低,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中呼吸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呼吸面罩、3万向轮、4供氧腔、5注药腔、6混合腔、7过滤腔、8连接管、9氧气瓶、10压杆、11阀门、12压力阀、13水雾发生器、14进药口、15加热模块、16气泵、17出气管、18排气扇、19进气管、20活性炭、21软管、22吸气腔、23呼气腔、24进气口、25排气口、26旋转块、27松紧带、28舌板、29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患者心血管护理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箱体1和呼吸面罩2,箱体1底部连接安装有万向轮3,且箱体1内开设有供氧腔4、注药腔5、混合腔6以及过滤腔7,供氧腔4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管8,且连接管8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氧气瓶9,注药腔5通过混合腔6连接有水雾发生器13,且混合腔6顶端内壁铺设有加热模块15,混合腔6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气泵16,且气泵16通过箱体1连接有出气管17,过滤腔7外侧连接安装有排气扇18,且过滤腔7通过箱体1连接有进气管19,出气管17和进气管19的一端均连接安装有软管21,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29;

呼吸面罩2内开设有吸气腔22和呼气腔23,吸气腔22通过呼吸面罩2连接有进气口24,呼气腔23通过呼吸面罩2连接有排气口25,且进气口24和排气口25均与软管21相连,呼吸面罩2外侧连接有松紧带27,且呼气腔23内设有舌板28。

进一步的,万向轮3采用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3。

进一步的,连接管8内固定安装有压杆10,氧气瓶9顶端设有阀门11,且压杆10与阀门11相接。

进一步的,连接管8通过混合腔6连接有压力阀12,且压力阀12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29相连。

进一步的,注药腔5顶端开设有进药口14,且连接安装有与其适配的盖子。

进一步的,过滤腔7内铺设有活性炭20。

进一步的,软管21两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块26,且旋转块26一端均连接安装有螺纹接口,出气管17、进气管19、进气口24和排气口25内均开设有与螺纹接口适配的螺纹凹槽。

进一步的,控制面板29通过线路与水雾发生器13、加热模块15、气泵16以及排气扇18相连。

工作原理:使用前,需要先将药剂通过进药口14注入注药腔5,并将氧气瓶9通过螺纹连接在连接管8内,通过压杆10和阀门11接触,将氧气注入混合腔6,经过压力阀12感应,将数值传输至控制面板29,以便于在氧气耗尽时对氧气瓶9进行更换,推动呼吸器,通过万向轮3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进行固定,然后将呼吸面罩2安装在患者脸部,将舌板28塞入口中,并用松紧带27进行固定,完成准备工作;

使用时,利用控制面板29打开水雾发生器13,将药剂转变为药雾并与氧气混合,同时打开加热模块15,对混合腔6内部进行升温,接着打开气泵16,将氧气和药雾通过软管21注入吸气腔22,供病人摄取,病人呼出的废气通过软管21进入进气管19,经过活性炭20过滤,被排气扇18排出,完成呼吸工作,使用结束后,可以通过旋转块26取下呼吸面罩2和软管21,进行清洗工作。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