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泡菜浸渍水的处理方法

一种泡菜浸渍水的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泡菜厂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所述泡菜厂废水包括泡菜浸渍水和其他综合废水;所述泡菜浸渍水中,COD为50000‑60000 mg/L,总氮为2000‑4000 mg/L,总磷为400‑600 mg/L,含盐量为10‑15%;所述其他综合废水中,COD为200‑300mg/L,盐分0.8‑1.0%;具体处理方法为:S1.将泡菜浸渍水依次进行超滤、一次纳滤、中和处理、二次纳滤和蒸发结晶,收集一次纳滤和二次纳滤的截留液,以及蒸发结晶的冷凝液,并进行混合得到预处理混合液;S2.将预处理混合液与其他综合废水进行混合,具体比例为预处理混合液与其他综合废水的比例为5‑10:95‑90;S3.将S2所得的总废水导入好氧池中,脉冲式曝气,曝气分为三个阶段,曝气量依次增加。本发明免去厌氧处理,提高了生化处理效率,且好氧处理相比于厌氧处理,异味更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795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环科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82285.1

  • 发明设计人 杨寿冬;刘云辉;

    申请日2020-12-01

  • 分类号C02F9/14(20060101);C02F103/32(20060101);C02F101/30(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50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汪林

  • 地址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99号1栋12层120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3: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泡菜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菜浸渍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泡菜厂的泡菜浸渍水中, COD为50000mg/L以上,总氮2000 mg/L以上,总磷400mg/L以上,含盐量13%以上,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以及含盐量太高,通常不能直接排放。现有技术在排放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生化处理,而进行生化处理过程中,由于泡菜浸渍水的COD浓度高,有机物浓度高,因此通常需要厌氧和好氧结合处理,然而厌氧处理的时间长、效率低,且设备要求高,气味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泡菜浸渍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将泡菜浸渍水进行预处理后可直接进行好氧发酵生化处理,无需厌氧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泡菜浸渍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泡菜浸渍水进行预过滤处理,除去其中的悬浮物;S2. 将S1所得的待处理泡菜浸渍水进行超滤处理;S3. 将S2所得透过液进行一次纳滤处理;S4. 将S3所得纳滤透过液进行中和处理;S5. 将S4所得中和后的溶液,进行二次纳滤处理;S6. 将S5所得的二次纳滤透过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并收集蒸发浓缩过程中的冷凝水;S7.将S3所得一次纳滤截留液和S5所得二次纳滤截留液,以及S6所得冷凝液,三者进行混合;S8. 将S7所得混合液再与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进行混合后,再进入好氧池中进行生化处理,S7所得混合液与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的比例为5:95,且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中, COD为 200 -300mg/L,盐分0.8-1.0%。

进一步的,进行纳滤时,采用的膜组件型号为HKNF300。

进一步的,一次纳滤完成之后,进行树脂吸附处理。

进一步的,树脂吸附处理时,所用树脂的型号为LS-106或者 LS-3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泡菜浸渍水的处理方法,经过预过滤和超滤处理,可以除去泡菜浸渍水中的悬浮物以及大颗粒有机物;一次纳滤后,所得一次纳滤透过液的水颜色变浅,而一次纳滤截留液颜色加重很多,而在一次纳滤时,工作压力为3.5MPa-6.5MPa,平均膜通量为10.5L/㎡*h;对一次纳滤的透过液进行中和处理后,再进行二次纳滤,二次纳滤的膜通量更大,操作压力更低,在压力为2MPa时,平均膜通量为19.5L/㎡*h;将二次纳滤的透过液进行蒸发结晶收集的冷凝水、一次纳滤截留液,以及二次纳滤截留液和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进行混合后,有机物浓度降低,可以直接进行好氧发酵的生化处理,本发明免去厌氧处理,提高了生化处理效率,且好氧处理相比于厌氧处理,异味更小。

(2)本发明在二次纳滤之前进行的中和处理,由于部分有机酸在与碱中和后,成为离子状态而容易被膜截留住,因此对一次纳滤的透过液进行中和可以提高有机物的截留率,并且大大提高了总磷的截留率;且经过中和处理可有效降低二次纳滤的工作压力。

(3)本发明纳滤时采用的膜组件型号为HKNF300,该型号的膜组件可透过部分氯化钠和小分子有机物,截留大部分有机物,且本发明所处理的泡菜浸渍水采用上述型号的膜组件,所得的截留液中氮磷比例适合好氧池中的好氧菌生长,无需另外添加营养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处理前,对泡菜浸渍水原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泡菜浸渍水原水检测结果

处理前,对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检测结果

将泡菜浸渍水进行处理:

S1. 将泡菜浸渍水进行预过滤处理,除去其中的悬浮物;

S2. 将S1所得的待处理泡菜浸渍水进行超滤处理;

S3. 将S2所得透过液进行一次纳滤处理,采用的膜组件型号为HKNF300,平均膜通量为10.5L/㎡*h,工作压力为3.5MPa-6.5MPa,回收率能达到90%,所得一次纳滤的透过液和截留液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一次纳滤对COD的截留率一般,只有75%,这主要是因为泡菜水里含有大量的小分子有机物,纳滤对它们的截留率较低;对总磷的截留率较高,主要是含磷的化合物分子量较大,磷酸根的价位较高,所以很容易被纳滤膜截留住;氨氮的截留率不高,因为氨的亲水性很强,而且分子量较小,所以很容易通过纳滤膜;电导率截留率较低说明大部分的盐都是氯化钠;

表3 一次纳滤透过液和截留液检测结果(单位:mg/L,ms/cm)

S4. 将S3所得纳滤透过液进行中和处理,调pH后,透过液颜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淡黄色变成了紫红色,这主要是因为泡菜水了含有很多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显色不一样;

S5. 将S4所得中和后的溶液,进行二次纳滤处理,采用的膜组件型号为HKNF300,膜通量为23.3L/㎡*h,膜通量衰减很小,压力也低很多,为2.0MPa,回收率在90%以上。所得二次纳滤的透过液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调pH为中性后的进行二次纳滤能去除48%COD,去除94%的总磷;

表4 二次纳滤透过液和截留液检测结果(单位:mg/L,ms/cm)

S6. 将S5所得的二次纳滤透过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并收集蒸发浓缩过程中的冷凝水,蒸发后的结晶盐氯化钠达到工业盐标准,蒸发冷凝水COD为860mg/L;

S7.将S3所得一次纳滤截留液和S5所得二次纳滤截留液,以及S6所得冷凝液,三者进行混合,所得混合液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单位:mg/L)

S8. 将S7所得混合液再与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进行混合后,再进入好氧池中进行生化处理,采用常规的生化好氧处理即可,S7所得混合液与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的比例为5:95,混合后的综合混合废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综合混合废水检测结果(单位:mg/L)

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检测,COD为76mg/L,总磷0.07mg/L,总氮19mg/L。

对比例1

为了证实本发明在两次纳滤之间的中和处理的技术效果,设置一个对比例,省略该中和处理步骤,一次纳滤后,直接进行二次纳滤,具体的:

将泡菜浸渍水进行预过滤处理,除去其中的悬浮物;将所得的待处理泡菜浸渍水进行超滤处理;将所得透过液进行一次纳滤处理,平均膜通量为10.5L/㎡*h,工作压力为3.5MPa,得到一次纳滤的透过液;将一次纳滤所得的透过液进行二次纳滤处理,膜通量为23.3L/㎡*h,工作压力为3.0MPa。

二次纳滤处理所得透过液中,各物资含量如表7所示:

表7 无中和处理步骤二次纳滤透过液检测结果

从对比例和实施例1数据来看,中和处理虽然对总氮和氨氮的截留率差别不大,但是却大大提高总磷的截留率,且对比例1在进行二次纳滤时的工作压力大于实施例1的作用压力。

将所得的二次纳滤透过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并收集蒸发浓缩过程中的冷凝水,蒸发后的结晶盐氯化钠,不符合工业盐标准,其中的含磷化合物含量偏高。

将所得一次纳滤截留液和所得二次纳滤截留液,以及所得冷凝水,三者进行混合,得到预处理混合液,将所得预处理混合液与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进行混合后,以5:95的比例进行混合,所得混合液与泡菜厂其他综合废水的比例为5:95。

将综合混合废水导入好氧池中,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常规的生化好氧处理;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检测,COD为124mg/L,总磷0.12mg/L,总氮121 mg/L,不符合排放标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S3中,一次纳滤完成之后,进行树脂吸附处理,所用树脂的型号为HK-106或者 HK-305。

采用树脂吸附一次纳滤的透过液,脱色效果明显,过柱液基本无色透明,避免蒸发过程中所得的盐的颜色过深。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