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该超表面通信系统包括:透反射超表面以及基站;所述透反射超表面、所述基站以及用户之间具有通信链路;所述透反射超表面包括多个超表面单元,每一个所述超表面单元包括多个二极管,通过调节所述二极管的通断,以调整每个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使得所述用户通过所述通信链路接收到的多路信号的相位相同。能够360度同时服务各个方向的用户,提升小区边缘用户通信质量以及拓展基站服务范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925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38462.4

  • 发明设计人 宋令阳;张舒航;张泓亮;邸博雅;

    申请日2020-09-28

  • 分类号H04W4/02(20180101);H04B7/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崔玥

  • 地址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1: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射超表面通信系统,针对的是在基站和用户直射链路差,且用户可以接收到反射信号的情况下,提升用户接收信号强度,但是对于反射超表面另一侧的用户,其通信质量并不能得到提升,无法全方位同时服务各个方向上的用户通信,因此,现有的反射超表面通信系统存在小区边缘用户通信质量差,基站服务范围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反射超表面通信系统小区边缘用户通信质量差,基站服务范围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包括:透反射超表面以及基站;

所述透反射超表面、所述基站以及用户之间具有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直接链路、反射链路以及透射链路;所述直接链路为所述基站直接传输至用户的通信链路;所述反射链路为所述透反射超表面接收到所述基站的信号后反射至所述基站同一侧的所述用户的通信链路;所述透射链路为超表面接收到所述基站的信号后透射至所述基站另一侧的所述用户的通信链路;

所述透反射超表面包括多个超表面单元,每一个所述超表面单元包括多个二极管,通过调节所述二极管的通断,以调整每个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使得所述用户通过所述通信链路接收到的多路信号的相位相同。

可选的,对于任一所述超表面单元,出射信号相比于入射信号的增益为:

可选的,当

一种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透反射超表面与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与用户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上任一超表面单元达到所述用户的第一莱斯信道;所述第一莱斯信道包括反射链路上的莱斯信号以及透射链路上的莱斯信道;

根据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直连链路上的第二莱斯信道;

根据所述第一莱斯信道以及所述第二莱斯信道确定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

基于所述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利用分支定界法调整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以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最优相位,使得用户接收的多路信号相位相同。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上任一超表面单元达到所述用户的第一莱斯信道,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传统瑞利信道;

基于所述传统瑞利信道,根据公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莱斯信道以及所述第二莱斯信道确定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具体包括:

利用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利用分支定界法调整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以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最优相位,使得用户接收的多路信号相位相同,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判断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是否满足最优相位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最优相位条件为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满足最优相位条件,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为最优相位;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不满足最优相位条件,利用分支定界法调整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以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最优相位。

一种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系统,包括:

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透反射超表面与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与用户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的第三距离;

第一莱斯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上任一超表面单元达到所述用户的第一莱斯信道;所述第一莱斯信道包括反射链路上的莱斯信号以及透射链路上的莱斯信道;

第二莱斯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直连链路上的第二莱斯信道;

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确定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莱斯信道以及所述第二莱斯信道确定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

超表面单元的相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

最优相位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利用分支定界法调整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以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最优相位,使得用户接收的多路信号相位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莱斯信道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传统瑞利信道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传统瑞利信道;

第一莱斯信道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统瑞利信道,根据公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利用透反射超表面实现信号的透射和反射,可以360度同时服务各个方向的用户;此外,将透反射超表面部署在小区边缘,有效地提升小区边缘用户通信质量,拓展基站服务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超表面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各夹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通信链路信号传输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超表面相位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能够360度同时服务各个方向的用户,提升小区边缘用户通信质量以及拓展基站服务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超表面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超表面通信系统,包括:透反射超表面以及基站;所述透反射超表面、所述基站以及用户之间具有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直接链路、反射链路以及透射链路;所述直接链路为所述基站直接传输至用户的通信链路(与传统的蜂窝通信网络相同);所述反射链路为所述透反射超表面接收到所述基站的信号后反射至所述基站同一侧的所述用户的通信链路;所述透射链路为超表面接收到所述基站的信号后透射至所述基站另一侧的所述用户的通信链路;所述透反射超表面包括多个超表面单元,每一个所述超表面单元包括多个二极管,通过调节所述二极管的通断,以调整每个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使得所述用户通过所述通信链路接收到的多路信号的相位相同;其中,反射链路与透射链路的性质由超表面决定。

在实际应用中,透反射超表面包含多个超表面单元,该超表面单元为可调相单元,每个单元可独立设计其出射信号(同时有透射信号和反射信号)与入射信号相位差;多个单元联合进行波束赋形,将接收到的来自基站的信号定向透、反射到指定位置。本发明利用相位可控的透反射超表面提高信号,能够实现下行通信增强,使得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提升,从而提高通信传输速率。

超表面由多个超表面单元整齐排列组成,每个单元包含多个二极管。通过调节二极管的通断,可以进行相位调节。假设每个单元包含S个相位,记作lΔψ,其中,

其中上面为反射信号增益,下面为透射信号增益。各夹角表示如图2所示,θ

对于超表面单元m,出射信号相比于入射信号的增益可以表达为

基于以上超表面单元的特性,可以通过联合设计多个单元的相位,使得用户接收的多路信号相位相同,从而最大化用户接收信号强度,提升网络总传输速率。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通信链路信号传输图,如图3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直连链路接收到基站的直连信号(可能质量较差)。另外基站的信号会被超表面单元收到,每个单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并将调整后的信号同时透射和反射(按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超表面材料决定)上图中添加了比例的描述,透射信号能量与反射信号能量之比为ε,其取值由超表面材料结构等所决定,对于一个超表面而言是固定值。用户接收到来自超平面的透/反射信号(透射还是反射由位置决定),可以对直连信号进行增强,从而提升接收信号强度;其中,MU1,MU2为用户1,用户2;H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一种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401:获取透反射超表面与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与用户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的第三距离。

步骤402: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上任一超表面单元达到所述用户的第一莱斯信道;所述第一莱斯信道包括反射链路上的莱斯信号以及透射链路上的莱斯信道。

所述步骤402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传统瑞利信道;基于所述传统瑞利信道,根据公式

步骤403:根据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直连链路上的第二莱斯信道。

步骤404:根据所述第一莱斯信道以及所述第二莱斯信道确定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

所述步骤404具体包括:利用

步骤405: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

所述步骤405具体包括:根据公式

步骤406:基于所述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利用分支定界法调整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以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最优相位,使得用户接收的多路信号相位相同。

所述步骤406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判断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是否满足最优相位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最优相位条件为

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方法,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连续状态下的超表面相位设计。

首先讨论只有一个用户的情况。在上述的相位可控的透、反射超表面通信系统中,通过超表面单元m到达一个用户的透射/反射信道可以写作如下莱斯信道表达式

其中κ是由传播环境决定的常数,

其中λ为信号波长,G,F等为发射与接收的天线增益,exp(…)为超表面单元影响以外的传输相位,d

从基站到用户的直连链路也可以写作与上式相似形式的莱斯信道,记作h

即各个超表面单元的透/反射链路信道与直接链路信道之和,因此,目标为最大化用户下行传输速率,可以写作:

其中P为基站发射信号功率,可以认为给定,σ

对于单个用户,已知其位置后,当每个单元的透/反射信号的相位(即

其中,d

对于多用户情况,多个用户的总接收信号强度可以写成关于每个单元相位设计的凸问题,并通过凸优化处理工具求解获得。

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写作:

其中h

具体方式为:首先给单元2~M一个任意的相位值,通过MATLAB的凸优化工具求解出单元1的最优相位。之后给定该值和单元3~M的相位值,通过MATLAB的凸优化工具求解出单元2的最优相位。以此类推,直到每个单元的相位都更新一次。将每一个单元的相位都更新一次的过程称为一次迭代。算法会一直循环进行迭代,直到一次迭代对于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的提升小于一个给定的门限值Ω。此时迭代结束,得到的各个单元的相位即为步骤1所得结果。

步骤2:离散状态下的超表面相位设计。

由于实际系统中每个单元的状态数有限,所以步骤1中所求的解不一定可以取到。在步骤1之后,记步骤1中所求得单元m的最优相位为

对于整个超表面,每个单元的最优解均为二选一,最终的最优解可以通过分支定界法等经典算法高效解出。对于总共M个单元,超表面存在2

首先给定任意一个相位状态,其对应的下行总速率被称作答案的“下边界”。在分支定界法中,沿着一个二叉树进行搜索。二叉树中每一个节点均包含M个单元的状态,ψ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系统结构图,如图5所示,一种透反射超表面的相位调整系统,包括:

距离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透反射超表面与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与用户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的第三距离。

第一莱斯信道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透反射超表面上任一超表面单元达到所述用户的第一莱斯信道;所述第一莱斯信道包括反射链路上的莱斯信号以及透射链路上的莱斯信道。

所述第一莱斯信道确定模块502,具体包括:传统瑞利信道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传统瑞利信道;第一莱斯信道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统瑞利信道,根据公式

第二莱斯信道确定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直连链路上的第二莱斯信道。

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确定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莱斯信道以及所述第二莱斯信道确定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

超表面单元的相位确定模块50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

最优相位确定模块506,用于基于所述多用户的下行传输总速率,利用分支定界法调整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相位,以确定所述超表面单元的最优相位,使得用户接收的多路信号相位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研究的超表面主要为反射超表面,不具备透射功能,但可以通过部署额外的中继节点来实现拓展服务范围,提升通信质量的效果,但需要额外的能量供给。而本发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中继节点,利用透反射超表面,可以同时为超表面两侧用户提供服务,基于通信链路即可拓展服务范围,提高通信质量及效率。

同时,基于最优相位设计,使得用户总速率达到最大值。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