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摘要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包括主进入导管;主进入导管内设置散出有效波长光线的光线发射体,及主进入导管外侧设置的撑开散射球囊;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为撑开散射球囊充液的充液管道及与撑开散射球囊连通的管道开口;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供光线发射体伸入的伸入管道;另在伸入管道内设置能够实现为光线发射体降温的降温结构;充液管道延伸出的充液连接管连接充液结构;光线发射体后端连接光线发生器;主进入导管为前头密闭且带圆头的结构;使用时先将光线发射体通过伸入管道送入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主进入导管通过人体腔道送入到病变位置处,后给撑开散射球囊进行散射液体充液,后打开光线发生器,光线通过光线发射体发出逐渐均匀散射到散射球囊表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028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95644.X

  • 申请日2020-11-18

  • 分类号A61N5/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736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301医院门诊6层C区608激光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3: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肿瘤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人体腔道道内肿瘤治疗的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人体自然腔道包括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鼻腔、外耳道及鼻泪管等;目前发生在人体腔道内的组织肿瘤病变人数越来越多,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统计,全球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9.6/10万,女性为3.2/10万,居恶性肿瘤第10位,年新增病例超54万人;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每年约有53万新发病例。如何通过腔道对腔道内的肿瘤组织进行针对性治疗是现在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继手术、放、化疗后出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PDT作用机制是激光激活光敏剂后通过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单态氧等光毒性物质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破坏。其原理是利用肿瘤组织具有选择性潴留光敏剂的特点,选择在局部或系统给予光敏剂后,在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明显的浓度差时对病变局部进行激光照射,病变组织因富含光敏剂而被破坏,而周围正常组织因光敏剂含量低不受损伤或损伤较小。光动力治疗成为一种治疗人体腔道内肿瘤组织的治疗手段。

如何完成通过光动力治疗的方式实现人体自然腔道治疗,则需要研究出有效的治疗器械,现有技术的方法多是将能够发出对应波长的光纤发光结构通过腔道进入到需放疗的位置进行治疗,但因自然的腔道多存在褶皱,存在照射不均匀的问题,第二光纤发光结构处的温度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影响光纤发光结构本身结构稳定性,另外温度过高容易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有效展开褶皱,进行均匀照射并保证照射过程中光线稳定性放置温度过高的器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光动力治疗时自然腔道存在褶皱、照射不均匀及光线发光结构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包括主进入导管;主进入导管内设置散出有效波长光线的光线发射体,及主进入导管外侧设置的撑开散射球囊;其特征在于,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为撑开散射球囊充液的充液管道及与撑开散射球囊连通的管道开口;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供光线发射体伸入的伸入管道;另在伸入管道内设置能够实现为光线发射体降温的降温结构;充液管道延伸出的充液连接管连接充液结构;充液结构上设置控制充液量的结构;光线发射体后端连接光线发生器;使用时先将光线发射体通过伸入管道送入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主进入导管通过人体腔道送入到病变位置处,后通过充液结构给撑开散射球囊进行散射液体充液,待达到指定液体量后停止充液,后打开光线发生器,光线通过光线发射体发出,通过将腔道撑开使光线均匀的照射到组织上进行治疗。通过撑开散射球囊的“积分球效应”,光线在撑开散射球囊内反复反射,达到均匀性,并因为充满液体使散出的光线均匀化;且通过降温结构给光线发射体降温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光效率及光线发射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主进入导管为前头密闭且带圆头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方便主进入导管进入到人体腔道,又不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

进一步,伸入管道设置在主进入导管的中央,充液管道设置在主伸入管的一侧,此种设置方便光线从中央发射出去,保证光线照射的均匀化,又能方便设置管道开口,方便给撑开散射球囊充气。

进一步,充液连接管内设置允许液体进入但不允许流出撑开散射球囊的单向阀,另外在单向阀前设置放液阀,保证治疗结束后将球囊内液体放出将所有器械从腔道内撤出。

进一步,单向阀包括一带孔板及带孔板上方的多片瓣膜,瓣膜可朝向撑开散射球囊方向打开,因瓣膜会在逆流时覆盖住带孔板上的孔而不会发生逆流。

进一步,除伸入管道与充液管道外主进入导管其他位置为实体透明结构,此种设置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保证光线的穿过性。

进一步,光线发射体包括前头的散射体和后面的光纤束;光纤束连接外部光线发生器和散射体;散射体将光线通过散射体发散到撑开散射球囊的液体部位,后通过撑开散射球囊后均匀散射到对应组织处。

进一步,光纤束外侧设置光纤护套;用于保护光纤束。进一步,光线护套设置为透明的光纤护套。

进一步,设置至少一组光纤束,所有光纤束都包裹在光纤保护套内,每组光纤束连接一个单独控制此光纤束通光与否的控制开关,或者每组光纤束连接一个自行控制开关的光线发生器;所有光纤束前头设置在一个散射体中;

进一步,设置一组光纤束,光纤束设置在光纤保护套中央,且伸入散射体中央;设置单个光纤束的目的是使散射体均匀的散射出光线,并通过撑开散射球囊的散射液进行均匀散射达到对球形结构外表面的均匀照射;

或者,设置多组光纤束均匀的伸入散射体中;设置多组光纤束不仅可以提高散射体散射的总的光量,而且根据需要照射组织的位置及光量选择对应数目对应角度上的光纤束产生对应的光量进行照射;光纤束都发光实现对正球形的均匀的照射,单个或特定角度上的光纤束发光实现非正球形或病变组织侧有针对性的照射。

进一步,设置实现调节多个光纤束每个光纤束输入功率的控制结构,通过控制结构调节多光纤的输入光功率配比,实现球形腔道病变侧的有侧重照射,配合计算机程序优化选定多个光纤的输入光功率配比。

进一步,采用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产生(或调节)强度分布图,实现了光强分布的智能操控。

进一步,多组光纤束设置在同一光纤护套内,且每组光纤在光纤护套内的位置固定,通过控制对应位置的单根光纤束发光,可以提供打开侧的光强度,有针对的对对应侧进行光照治疗。

进一步,每组光纤束分别连接一个光线发生器,每个光线发生器发出相同或者不同波长的光,设置控制结构控制每个光线发生器的发光强度或输出功率。

进一步,通过将多组光线通过胶粘物质间隔的粘接在一起,用高温拉锥法使粘接的光纤远端变细,光纤护套设置在变细的多组光线外侧;拉锥后的组合光纤的最大直径≦600微米,此种尺寸可以满足身体大部分腔道的需求,不会因为尺寸太大而不能进入。

进一步,设置3组光纤束,3组光纤束均匀的设置在光纤护套内;3个光纤束同时打开提高光量,只有一个光纤束打开可以提高打开侧的光量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照射。

进一步,设置不同形状的散射体,具体为球形散射体,点状散射体,柱形散射体,锥形散射体;球形发散头可以实现对球形结构周围所有组织的照射,点状发散头可以对小区域的照射,柱形散射体可以实现对柱形四周的柱形照射;柱形散射体主要实现对前方区域的照射。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癌症组织的大小选择带有合适散射体的光纤发光结构进行照射,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其中优选球形散射体,其能向各向发射均匀光线。

进一步,设置球形散射体,光纤束沿轴线插入散射体内,光纤束的柱面与散射体31的球面平滑过渡,使得散射体具有水滴轮廓,使形成的光线更加均匀。

进一步,散射体内部填满玻璃微珠,微珠的折射率近似值分别为1.5、1.7和1.9,直径≦1.5微米。散射体内部以透明环氧树脂为黏合剂,外层覆盖折射率约1.9的紫外固化胶。

进一步,光纤束由1-100光线组成的多模光纤,此种设置保证光纤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有光纤束的输出功率范围为1-3W,此种范围可以极大提高现有无降温结构的单根光纤束的输出功率,提高治疗效率,目前无降温结构的光纤束最大输出功率为1W,但添加降温结构后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提高到3W,大大提高治疗效率。

进一步,降温结构包括实现降温液单向循环的两个循环管道,一个与两循环管道连通的膨大腔,光线发射体的散射体设置在膨大腔内;两循环管道后端伸出延长的两个循环连接管,分别为充降温液连接管与回液连接管;循环连接管连接体外的液体泵完成降温液体的循环降温。通过降温液循环给膨大腔内的光线发射体降温,达到维持光线发射体结构稳定性的目的。

进一步,降温结构包括设置在伸入管道两侧的两个降温液循环管道,在伸入管道及光纤发射体的光纤护套为防渗漏的接触方式,膨大腔为设置在伸入管道内部前端较深入管的管径大的结构,或者膨大腔为设置在伸入管外侧的可充起囊腔,循环管道通过伸入管壁伸入到可充起囊腔;光线发射体通过伸入管道将散射体送入到膨大腔内。通过设置软质的可充气囊腔可以减小伸入管的伸入直径,减少整体结构的尺寸要求;进一步,可充起囊腔连通的循环连接管的回液连接管连接一个压力开关阀,待可充气囊腔充起并达到一定压力后压力开关阀打开进行降温液体循环。进一步,可充气囊腔设置在撑开散射球囊内部。

进一步,光线发射体的散射体设置在膨大腔的中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有效的降温。

进一步,光线护套的外径与伸入管道的管径一致,且两者紧密接触,此种设置可以保证置入后各结构位置的稳定,又能防止通过两者间的缝隙伸出膨大腔内的液体。

进一步,在光线发射体与伸入管道接触的后端设置保证散射体到达膨大腔中央后位置不变的塞紧结构。

进一步,塞紧结构为尺寸逐渐变化的环形塞,环形塞一体连接在保护套外侧,使用时因为逐渐变好的环形塞实现接触处的塞紧,保持位置稳定。

或者,降温结构与光纤发散体一体连接,光纤发散头两侧设置两个降温液循环管道,散射体外围设置容纳散射体的膨大腔,使用时降温结构随光线发散体一同伸入伸入管道内。

进一步,降温结构为带循环管道及膨大腔的柱形结构,柱形结构的直径与伸入管道管径一致,保证进入后位置的想到稳定性。

进一步,在柱形结构与伸入管道接触的后端设置保证散射体到达伸入管道合适位置后位置不变的塞紧结构。

进一步,塞紧结构为尺寸逐渐变化的环形塞,环形塞一体连接在柱形结构外侧,使用时因为逐渐变好的环形塞实现接触处的塞紧,保持位置稳定。

进一步,撑开散射球囊可以根据腔道的形状做适应性的撑开,或者撑开散射球囊撑开后为正球形,球形可以是照射更加均匀。

进一步,散射体位于撑开散射球囊中心位置,正中心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各个方向照射的均匀化。

进一步,伸入管道的最前端保证散射体设置到撑开散射球囊的中心位置。这样设置光线发射体时只要移动到伸入管道最前方停止即可。

进一步,在主进入导管后端设置伸入刻度,通过主伸入管后端的刻度调节主伸入导管进入的位置,放置伸入到过深的位置,方便定位。

进一步,主进入导管的直径小于对应人体腔道狭窄处的能承受的最大撑开直径。

进一步,管道开口设置在膨大腔下方,此种设置可以保证膨大腔的有效设置。

进一步,本器械涉及的治疗腔道涉及的内腔器官包括膀胱、宫颈、食道等对应的腔道及中空器官。本器械涉及治疗的肿瘤包括中央气道肿瘤、食道癌、胃肿瘤、直肠肿瘤、妇科肿瘤、胆道肿瘤。

当经尿道治疗肿瘤为膀胱癌时,主进入导管的直径范围为1-5mm,散射体的外径0.1-3mm;此种尺寸设置可以满足通过尿道进入膀胱的需求。

进一步,撑开散射球囊的容积范围200-500ml,此种容积可以满足对膀胱的有效撑开,实现均匀化照射。

当经阴道治疗宫颈癌或阴道癌时,主进入导管的直径范围为1-20mm,散射体的外径范围为0.1-5mm,此种尺寸可以满足阴道腔道的进入要求。

进一步,撑开散射球囊的容积范围为100-200ml,此种大小可以保证对阴道壁的有效撑开实现均匀化照射。

进一步,光线发生器为激光器或LED光源,通过光纤束传输到散射体上。

进一步,光线发生器发出的波长范围为:400nm-1000nm,可以满足任意光动力治疗需求。

进一步,撑开散射球囊内充注散射液,散射液可以选用任意的实现散射的液体。

或者,伸入管道与光线发射体一体塑性,主进入导管上对应设置充液管道,循环管道,由专门的厂家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撑开散射球囊表面具有磨砂颗粒,磨砂颗粒能够增强光的散射作用,促进光照的均匀性

进一步,器械的伸入部分的外壁面或内壁面上设置至少1组用于测量的体腔温度、压强以及探测光剂量的传感器组成的组合器件,组合器件紧密接触器械的外壁面或内壁面;进一步,撑开散射球囊或主进入导管管道的内壁上设置,组合器件紧密接触撑开散射球囊或主进入导管管道的内壁;进一步,组合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光量探测器,分别用于监测人体内腔的温度、压力和受到的光照量,且各个器件均固定在撑开散射球囊的内表面。主进入导管内壁上还设置能够允许传感器引线通过的过孔,连接传感器的引线从主进入导管内部引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撑开散射球囊可以很好的将腔道或空腔器官的褶皱撑开;

2.单个光纤束设置可以实现均质化照射,多个光纤束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对应的光纤束打开,实现对应侧对应角度处的有针对性照射;

3.通过设置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发生器可以针对性的发出特定波长进行治疗,应用范围更广;

4.通过设置降温结构可以整体提高光纤束的输出功能,将原来的最大输出功率从1W提高到3W,提高治疗效果,不会因温度过高损伤组织,也可以保证散射体与光纤束连接处结构的稳定性;

5.本发明涉及的器械可以满足任意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病变组织的治疗,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伸入管道两侧设置循环管道的实施方式整体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伸入管道两侧设置循环管道的实施方式上方部分纵向剖视整体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伸入管道两侧设置循环管道的实施方式主进入导管上方部分包含两循环管道的纵向剖视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伸入管道两侧设置循环管道的实施方式主进入导管上方部分包含充液管道的纵向剖视结示意图整体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伸入管道两侧设置循环管道的实施方式主进入导管上方部分透视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伸入管道两侧设置循环管道的实施方式光线发散体前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光纤护套后端的环形塞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带单向阀与放液阀的充液连接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降温结构与光线发射体一体设置的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降温结构与光线发射体一体设置的实施方式柱形结构上方部分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降温结构与光线发射体一体设置的实施方式主进入导管上方部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降温结构与光线发射体一体设置的实施方式整体下方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降温结构与光线发射体一体设置的实施方式主进入导管下方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膨大腔为可充气囊腔的实施方式上方部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膨大腔为可充气囊腔的实施方式上方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膨大腔为可充气囊腔的实施方式下方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3组光纤束与散射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球形散射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锥形散射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柱形散射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多组光纤束的控制方式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进入导管;11、充液管道;111、充液连接管;112、带孔板;113、多片瓣膜;114、放液阀;12、管道开口;13、伸入管道;2、撑开散射球囊;3、光线发射体;31、散射体;32、光纤束;33、光纤保护套;34、控制结构;41、循环管道;42、膨大腔;43、循环连接管;44、充降温液连接管;45、回液连接管;451、压力开关阀;46、可充气囊腔;47、环形塞;48、柱形结构;5、伸入刻度;61、球形散射体;62、锥形散射体;63、柱形散射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经尿道治疗膀胱癌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一种经尿道治疗膀胱癌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包括主进入导管1;主进入导管1内设置散出有效波长光线的光线发射体3,及主进入导管1外侧设置的撑开散射球囊2;主进入导管1内设置为撑开散射球囊2充液的充液管道11及与撑开散射球囊2连通的管道开口12;主进入导管1内设置供光线发射体3伸入的伸入管道13;另在伸入管道13内设置能够实现为光线发射体3降温的降温结构;充液管道11延伸出的充液连接管111连接充液结构;充液结构上设置控制充液量的结构;光线发射体3后端连接光线发生器;使用时先将光线发射体3通过伸入管道13送入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主进入导管1通过人体腔道送入到病变位置处,后通过充液结构给撑开散射球囊2进行散射液体充液,待达到指定液体量后停止充液,后打开光线发生器,光线通过光线发射体3发出,通过撑开散射球囊2将腔道内组织均匀撑开,通过撑开散射球囊2的“积分球效应”,光线在撑开散射球囊2内反复反射,达到均匀性,并因为充满液体使散出的光线均匀化;且通过降温结构给光线发射体3降温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光效率及光线发射体3的稳定性。主进入导管1的直径范围为1-5mm,散射体31的外径0.1-3mm;此种尺寸设置可以满足通过尿道进入膀胱的需求。撑开散射球囊2的容积范围200-500ml,此种容积可以满足对膀胱的有效撑开,实现均匀化照射。

光线发生器为激光器或LED光源,通过光纤束32传输到散射体31上。光线发生器发出的波长范围为:400nm-1000nm,撑开散射球囊2内充注散射液,撑开散射球囊2表面具有磨砂颗粒,磨砂颗粒能够增强光的散射作用,促进光照的均匀性。

主进入导管1为前头密闭且带圆头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方便主进入导管1进入到人体腔道,又不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

伸入管道13设置在主进入导管1的中央,充液管道11设置在主伸入管的一侧,此种设置方便光线从中央发射出去,保证光线照射的均匀化,又能方便设置管道开口12,方便给撑开散射球囊2充气。

充液连接管111内设置允许液体进入但不允许流出撑开散射球囊2的单向阀,另外在单向阀前设置放液阀114,保证治疗结束后将球囊内液体放出将所有器械从腔道内撤出。单向阀包括一带孔板112及带孔板112上方的多片瓣膜113,瓣膜可朝向撑开散射球囊2方向打开,因瓣膜会在逆流时覆盖住带孔板112上的孔而不会发生逆流。

除伸入管道13与充液管道11外主进入导管1其他位置为实体透明结构,此种设置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保证光线的穿过性。

光线发射体3包括前头的散射体31和后面的光纤束32;光纤束32连接外部光线发生器和散射体31;散射体31将光线通过散射体31发散到球囊的液体部位,后通过球囊后均匀散射到对应组织处;光纤束32外侧套设光纤护套;用于保护光纤束32。散射体31位于撑开散射球囊2中心位置,正中心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各个方向照射的均匀化。

设置一组光纤束32,光纤束32设置在光纤保护套33中央,且伸入散射体31中央;设置一个控制光线发生器发出波长及输出功率的控制结构34;光纤发生器设置单个光纤束32的目的是使散射体31均匀的散射出光线,并通过撑开散射球囊2的散射液进行均匀散射达到对球形结构外表面的均匀照射;

通过将多组光线通过胶粘物质间隔的粘接在一起,用高温拉锥法使粘接的光纤远端变细,光纤护套设置在变细的多组光线外侧;拉锥后的组合光纤的最大直径≦600微米,此种尺寸可以满足身体大部分腔道的需求,不会因为尺寸太大而不能进入。设置不同形状的散射体31,具体为球形散射体6131,点状散射体31,柱形散射体6331,锥形散射体6231;球形发散头可以实现对球形结构周围所有组织的照射,点状发散头可以对小区域的照射,柱形散射体6331可以实现对柱形四周的柱形照射;柱形散射体6331主要实现对前方区域的照射。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癌症组织的大小选择带有合适散射体31的光纤发光结构进行照射,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可以优先选择球形散射体6131,其能向各向发射均匀光线。设置球形散射体6131,光纤束32沿轴线插入散射体31内,光纤束32的柱面与散射体31的球面平滑过渡,使得散射体31具有水滴轮廓,使形成的光线更加均匀。

散射体31内部填满玻璃微珠,微珠的折射率近似值分别为1.5、1.7和1.9,直径≦1.5微米。散射体31内部以透明环氧树脂为黏合剂,外层覆盖折射率约1.9的紫外固化胶。光纤束32由1-100光线组成的多模光纤,此种设置保证光纤传输的稳定性。所有光纤束32的输出功率范围为1-3W,此种范围可以极大提高现有无降温结构的单根光纤束32的输出功率,提高治疗效率,目前无降温结构的光纤束32最大输出功率为1W,但添加降温结构后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提高到3W,大大提高治疗效率。

降温结构包括可以实现降温液单向循环的两个循环管道41,一个与两循环管道41连通的膨大腔42,光线发射体3的散射体31设置在膨大腔42内;两循环管道41后端伸出延长的两个循环连接管43,分别为充降温液连接管44与回液连接管45;循环连接管43连接体外的液体泵完成降温液体的循环降温。液体泵为医用液体泵;通过降温液循环给膨大腔42内的光线发射体3降温,达到维持光线发射体3结构稳定性的目的。降温结构包括设置在伸入管道13两侧的两个降温液循环管道41,在伸入管道13及光纤发射体的光纤护套为防渗漏的接触方式。膨大腔42为设置在伸入管道13内部前端较深入管的管径大的结构。

光线发射体3的散射体31设置在膨大腔42的中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有效的降温。光线护套的外径与伸入管道13的管径一致,且两者紧密接触,此种设置可以保证置入后各结构位置的稳定,又能防止通过两者间的缝隙伸出膨大腔42内的液体。在光线发射体3与伸入管道13接触的后端设置保证散射体31到达膨大腔42中央后位置不变的塞紧结构。塞紧结构为尺寸逐渐变化的环形塞47,环形塞47一体连接在保护套外侧,使用时因为逐渐变好的环形塞47实现接触处的塞紧,保持位置稳定。

伸入管道13的最前端保证散射体31设置到撑开散射球囊2的中心位置。这样设置光线发射体3时只要移动到伸入管道13最前方停止即可。在主进入导管1后端设置伸入刻度5,通过主伸入管后端的刻度调节主伸入导管进入的位置,放置伸入到过深的位置,方便定位。主进入导管1的直径小于尿道狭窄处的能承受的最大撑开直径。管道开口12设置在膨大腔42下方,此种设置可以保证膨大腔42的有效设置。

实施例2一种经尿道治疗膀胱癌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1组光纤束32设置为3组光纤束32,具体为:

3组光纤束32分别连接3个光线发生器,每个光线发生器发出相同或者不同波长的光,且光线发生器连接一个可以分别控制每个光线发生器发光波长及输出功率的控制结构34;3个光纤束32伸入一个散射体31中;3个光纤束32同时打开提高光量,只有一个光纤束32打开可以提高打开侧的光量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照射。控制结构34可以实现调节多个光纤束32每个光纤束32输入功率,通过控制结构34调节多光纤的输入光功率配比,实现球形腔道病变侧的有侧重照射,配合计算机程序优化选定多个光纤的输入光功率配比。还可采用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产生(或调节)强度分布图,实现了光强分布的智能操控。

实施例3一种经尿道治疗膀胱癌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膨大腔42的设置方式进行区分,具体为:膨大腔42为设置在伸入管外侧的可充起囊腔,循环管道41通过伸入管壁伸入到可充起囊腔;光线发射体3通过伸入管道13将散射体31送入到膨大腔42内。通过设置软质的可充气囊腔46可以减小伸入管的伸入直径,减少整体结构的尺寸要求;可充起囊腔连通的循环连接管43的回液连接管45连接一个压力开关阀451,待可充气囊腔46充起并达到一定压力后压力开关阀451打开进行降温液体循环。可充气囊腔46设置在撑开散射球囊2内部。

实施例4一种经尿道治疗膀胱癌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对降温结构的设置进行区别设置,具体为降温结构与光纤发散体一体连接,光纤发散头两侧设置两个降温液循环管道41,散射体31外围设置容纳散射体31的膨大腔42,使用时降温结构随光线发散体一同伸入伸入管道13内。降温结构为带循环管道41及膨大腔42的柱形结构48,柱形结构48的直径与伸入管道13管径一致,保证进入后位置的想到稳定性。在柱形结构48与伸入管道13接触的后端设置保证散射体31到达伸入管道13合适位置后位置不变的塞紧结构。塞紧结构为尺寸逐渐变化的环形塞47,环形塞47一体连接在柱形结构48外侧,使用时因为逐渐变好的环形塞47实现接触处的塞紧,保持位置稳定。

实施例5一种经尿道治疗膀胱癌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增加方便检测撑开散射球囊2情况的结构,具体为:撑开散射球囊2的内壁上设置至少1组用于测量的体腔温度、压强以及探测光剂量的传感器组成的组合器件,组合器件紧密接触撑开散射球囊2;组合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光量探测器,分别用于监测人体内腔的温度、压力和受到的光照量,且各个器件均固定在撑开散射球囊2的内表面。主进入导管1内壁上还设置能够允许传感器引线通过的过孔,连接传感器的引线从主进入导管1内部引出。各个器械的信号接受端连接控制结构34,由控制结构34反馈的控制充液结构及降温结构的运行及运行速度,保证前方撑开散射球囊2处在正常状态。

实施例6一种通过阴道治疗宫颈癌及或阴道癌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将作用腔道由尿道更改为阴道,并对对应的各部分尺寸进行适时的调整,具体尺寸调整为主进入导管1的直径范围为1-20mm,散射体31的外径范围为0.1-5mm,此种尺寸可以满足阴道腔道的进入要求。

撑开散射球囊2的容积范围为100-15ml,此种大小可以保证对阴道壁的有效撑开实现均匀化照射。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