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装置

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及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提高对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进行计算的准确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6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33094.4

  • 发明设计人 宫文茹;

    申请日2020-09-27

  • 分类号G06F30/20(20200101);G06F111/08(20200101);G06F119/02(20200101);

  • 代理机构11212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佳

  • 地址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50号59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0: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 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任务可靠性是指装备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在装备执 行任务期间,影响其任务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任务类型、时间、数量以及组成 元素的可靠性、保障性水平,单元之间的逻辑组成关系,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 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MTBCF,mission time between critical failure) 是一种度量任务可靠性的参数,度量方法为: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系统的任 务总时间与致命性故障总数之比,任务剖面是指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 事件。随着任务的不同,其相应的MTBCF也不同。对装备进行任务可靠性分 析时,应先构建系统可靠性框图,再进行后续任务可靠性的计算。系统可靠性 模型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类,静态模型包括故障树、可靠性框图和贝叶斯网络模型等,这些模型假定系统的功能逻辑关系及元素的可靠度固定,主要 用于分析装备的静态逻辑组合的可靠性。

然而,现有的雷达系统已经从之前单一的目标探测发展到目标识别、成像、 态势感知、武器制导等诸多功能,融合了探测、通信、导航、制导、电子战等 诸多技术,虽然相比以前产品在功能上有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系 统的任务和结构复杂性的成倍增加,以及零部件种类和数量的直线上升,导致 如何更准确的计算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 的仿真计算方法、装置,能够实现提高对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进行计算的准 确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 真计算方法,包括: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所述可靠性框图包括 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根据所述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 建立所述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根据所述建立的所述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 算所述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

其中,所述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所述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 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包括:获取雷达系统的所有单元组件,将所述 所有单元组件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将所述经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 大编号后的所有单元组件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根据 所述经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后的所有单元组件,构建雷 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所述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 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所述雷达系统的 仿真模型,包括:根据所述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通过蒙特卡罗仿真 原理方式,对所有单元组件进行N次仿真随机试验,N为自然数,每次仿真随 机试验利用矩阵实验室生成[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R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建立的所述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所述雷达系统 的任务可靠性,包括:根据所述建立的所述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搜索指标集 矩阵C

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建立的所述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所述雷达系 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 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配置维修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 仿真计算装置,包括:构建模块、建立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构建模块,用于 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所述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 种逻辑连接关系;所述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 建立所述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立的所述雷达 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所述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

其中,包括:所述构建模块,具体用于:获取雷达系统的所有单元组件, 将所述所有单元组件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将所述经按照预设的顺序 从小到大编号后的所有单元组件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 和根据所述经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后的所有单元组件, 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所述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 种逻辑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 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原理方式,对所有单元组件进行N次仿真随机试验,N为自 然数,每次仿真随机试验利用矩阵实验室生成[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 {R

其中,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建立的所述雷达系统的仿真模 型,搜索指标集矩阵C

其中,所述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装置,还包括: 配置模块;所述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 达系统配置维修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 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 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 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 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雷达系统致命 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

可以发现,以上方案,可以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 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可以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 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及可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 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能够实现提高对 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进行计算的准确率。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获取雷达系统的所有单元组件,将该所有单元 组件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将该经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后的 所有单元组件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根据该经划分为 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后的所有单元组件,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 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这样 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可靠性框图来描述雷达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通过蒙 特卡罗仿真原理方式,对所有单元组件进行N次仿真随机试验,N为自然数, 每次仿真随机试验利用矩阵实验室生成[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 {R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搜索指 标集矩阵C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对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达 系统配置维修周期,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配置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 任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的维修周期,能够保障该雷达系统的资源优化,能够提 高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一实施例 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一实施例 的一举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另一实施 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另一实施 例的一举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另一实施 例的一举例的仿真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装置一实施例 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装置另一实施 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 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能够 实现提高对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进行计算的准确率。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 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发明的 方法并不以图1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 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

其中,该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 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可以包括:

获取雷达系统的所有单元组件,将该所有单元组件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 大编号,将该经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后的所有单元组件划分为串联、 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根据该经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 接关系后的所有单元组件,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 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可靠性 框图来描述雷达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

S102: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

其中,该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 型,可以包括:

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通过蒙特卡罗(Monte-carlo)仿真 原理方式,对所有单元组件进行N次仿真随机试验,N为自然数,每次仿真随 机试验利用矩阵实验室(MATLAB,Matrix Laboratory)生成[0,1]之间均匀分 布的随机序列{R

给所有单元组件进行编号为{R

和由于每个单元组件的失效率λ不一样,因此对矩阵A的每列分别进行该 等式二的变换来计算矩阵中每次试验中不同单元组件的失效时间,获得新的单 元组件失效时间矩阵B;

和将矩阵B的每一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后生成新的矩阵C,即 将每次试验所有单元组件的失效时间从小到大排列,并同时记录下矩阵B相应 的指标集矩阵C

和确定矩阵C中每行导致系统失效的失效时间T;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实现提高该建立的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的准确率。

S103: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 障间的任务时间。

其中,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任务可 靠性,可以包括:

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搜索指标集矩阵C

和搜索前m列中是否有并联组件的编号,若有则判断是否有并联支路同时 失效,若有则取排在后面的组件失效时间作为此次试验系统的失效时间,若没 有则记为0,如此搜索每一行生成N×1的列向量N

和搜索前m列中是否有k/n连接组件的编号,若有则判断是否个数大于其 规定的失效个数,若个数大于则取为此次试验的系统失效时间,若个数小于规 定的组件失效个数,则记为0,如此搜索每一行生成N×1的列向量N

和组合以上列向量为矩阵D={N

和通过多次仿真试验,使得该雷达系统的失效时间逐渐稳定在一个固定值, 这个值就是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多次仿真试验,使得该雷达系统的失效时间逐 渐稳定在一个固定值,这个值就是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能够 提高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准确率,提高计算雷达系统 的任务可靠性的准确率。

其中,在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 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之后,还可以包括:

对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配置维修周期,这样的 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配置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的维 修周期,能够保障该雷达系统的资源优化,能够提高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水 平。

在本实施例中,该每次仿真试验导致雷达系统失效的情况可以是串联部分 的任意一个失效,也可以是并联部分的上下两条支路同时失效,还可以是k/n 连接失效等,本发明不加以限定。

可以发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 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可以根据该构建的雷达 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及可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 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能够实现提 高对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进行计算的准确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取雷达系统的所有单元组件,将该所有 单元组件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将该经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 后的所有单元组件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根据该经划 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后的所有单元组件,构建雷达系统的 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可靠性框图来描述雷达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通 过蒙特卡罗仿真原理方式,对所有单元组件进行N次仿真随机试验,N为自然 数,每次仿真随机试验利用矩阵实验室生成[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 {R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搜 索指标集矩阵C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 方法一实施例的一举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可靠性框图已广泛应用到雷 达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中,因此该构建的雷达系统单元组件在完成系统功能时的 可靠性框图来表示雷达系统的组成,假设雷达内部涉及的逻辑关系有串联、并 联以及k/n连接这三种关系。

如图2所示,其中总共有22个单元组件,1-2代表串联逻辑关系,3-6代 表并联逻辑关系,7-12和13-22代表k/n连接。首先,我们对每个组件从左往 右依次编号,第一部分:1-2表示组件串联部分,其中任意一个组件失效都会 导致系统失效;第二部分:3-6表示组件并联部分,其中上下两个并联支路同 时失效才会导致系统失效;第三部分:7-12代表6个组件中有4个组件能用则 系统不失效;13-22表示10个组件中有6个组件能用则系统不失效。若雷达系 统的可靠性框图可以构建成此三种逻辑关系的随机组合,则可通过此仿真算法 来计算此雷达的MTBCF数值。

如图2所示,Monte-carlo是一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指导的数值计算方法, 通过对大量事件的统计结果来实现对确定性事件的计算,利用Monte-carlo仿真 原理,可以对图2的1-22个组件进行N次随机试验,通过确定每次试验的失效 时间,达到计算雷达MTBCF的目的。其中,每次仿真试验利用Matlab生成[0, 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R

如图2所示,可以将计算得到的22个组件的失效时间从小到大排列为 {t′

1、给所有组件编号为1-22,利用Matlab生成[0,1]之间的随机序列 {R

2、由于每个组件的失效率λ不一样,因此对矩阵A的每列分别进行等式二 的变换来计算矩阵中每次试验中不同组件的失效时间,获得新的组件失效时间 矩阵B;

3、将矩阵B的每一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后生成新的矩阵C, 即将每次试验所有组件的失效时间从小到大排列,并同时记录下矩阵B相应的 指标集矩阵C

4、确定矩阵C中每行的系统失效的失效时间,也就是找到每次随机试验 中哪个组件失效导致的系统失效。

如图2所示,可以确定系统MTBCF就是求解每次随机试验的系统失效时 间,每次试验系统可能失效的情况分为如下四种:

一、1-2串联部分的任意一个失效;

二、2-6并联部分的上下两条支路同时失效,例如:3和5、3和6等同时 失效;

三、7-12逻辑部分同时有2个以上失效;

四、13-22逻辑部分同时有4个以上失效。

如图2所示,求解每次随机试验中系统失效的步骤如下:

1、搜索指标集矩阵C

2、搜索前m列中是否有3-6中的编号组件,若有则判断是否有并联两个 支路同时失效,若有则取排在后面的失效时间作为此次试验系统的失效时间, 若没有则记为0,如此搜索每一行生成N×1的列向量N

3、搜索前m列中是否有7-12中的数,若有则判断是否个数大于2,若个 数大于2则取第3个为此次试验的系统失效时间,若个数小于2,则记为0,如 此搜索每一行生成N×1的列向量N

4、搜索前m列是否有13-22中的数,判断是否个数大于4,若个数大于4 则取第5个为此次试验的系统失效时间,若个数小于4,则记为0,如此搜索每 一行生成N×1的列向量N

5、组合以上列向量为矩阵D={N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 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 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

可如上S101所述,在此不作赘述。

S302: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

可如上S102所述,在此不作赘述。

S303: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 障间的任务时间。

可如上S103所述,在此不作赘述。

S304:对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配置维修周期。

可以发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 雷达系统配置维修周期,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配置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 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的维修周期,能够保障该雷达系统的资源优化,能 够提高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水平。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 方法另一实施例的一举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 图可以包括汇流组件、数字收发模块和T/R模块从属于k/n连接,其中汇流组 件与T/R模块、馈电网络、波控机和敌我识别小阵相互串联,数字收发组件与 子阵收发模块、全阵推动级组件及和差差数字组件相互并联组成此型号设备等。

如图4所示,可以先对所有组件进行编号,由以下表1可知,从敌我识别 小阵一直到T/R模块,此型号共有21381个组件,每个组件的失效率如下表所 示。本次共做10000次试验,每次随机分配给21381个组件[0,1]之间均匀分 布的随机序列,按照等式二计算出每次每个组件的失效时间,然后再从小到大 进行排列并记下指标集。为了减少搜索时间,提高仿真效率,我们的建模过程 只搜索矩阵的前m列,根据多次试验的经验可得我们一般推荐的m列数为: m=逻辑组件的所有允许失效个数+100;搜索这前m列就基本能保证每次试验都找到系统的失效时间。当然,如果某次试验按以上的搜索列数计算方法没有 找到本次的失效时间,程序中会自动跳出弹框说明本次的搜索列数不够,应该 增大本次的搜索列数,依照上述方法,看下表可知本次仿真试验的搜索列数为 703。

表1系统失效模式的数据

如图4所示,可以分别搜索每次试验中由敌我识别小阵、波控机和馈电网 络串联导致的组件失效时间,由汇流组件和T/R模块导致的组件失效时间,由 子阵收发模块或全阵推动级组件或和差差数字组件与数字收发模块同时失效的 并联失效时间。根据仿真算法可知,没有搜索到组件失效时间就记为0,将每 种搜索结果的列向量组合生成矩阵,找到此矩阵中串联、并联和k/n连接中最 小的失效时间就是本次试验的系统失效时间。利用matlab R2017b平台进行以 上的某型雷达的仿真试验,实验的结果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 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方法另一实施例的一举例的仿真实验结果示 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失效时间逐渐收敛到1355左右, 这个规律符合Monte-carlo仿真原理的预期结果,即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失效 时间逐渐收敛于一个稳定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雷达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 间。从实际的数据来看,从1995-2000次实验的结果分别为1359,1363,1356, 1361,1357,1350,虽然略有波动,但基本都在1357上下徘徊,幅度较小,可 以预计当实验次数无穷大时,收敛的数值逐渐逼近真实的失效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装置,能 够实现提高对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进行计算的准确率。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 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 间的仿真计算装置60包括构建模块61、建立模块62和计算模块63。

该构建模块61,用于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 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

该建立模块62,用于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 统的仿真模型。

该计算模块63,用于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 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

可选地,该构建模块61,可以具体用于:

获取雷达系统的所有单元组件,将该所有单元组件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 大编号,将该经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后的所有单元组件划分为串联、 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根据该经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 接关系后的所有单元组件,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 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

可选地,该建立模块62,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原理方式,对所 有单元组件进行N次仿真随机试验,N为自然数,每次仿真随机试验利用矩阵 实验室生成[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R

可选地,该计算模块63,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搜索指标集矩阵C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 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区别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雷达系统致 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装置70还包括配置模块71。

该配置模块71,用于对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配 置维修周期。

该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装置60/70的各个单元模 块可分别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步骤,故在此不对各单元模块进行赘述, 详细请参见以上对应步骤的说明。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 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8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2;其中,存储器82存储有可 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1执行,以使至少 一个处理器81能够执行上述的雷达系统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的仿真计算 方法。

其中,存储器82和处理器8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 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1和存储器82的各种电路连接 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 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 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 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 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8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 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81。

处理器81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 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82可以被用于存 储处理器8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 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可以发现,以上方案,可以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 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可以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 的可靠性框图,建立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及可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 统的仿真模型,计算该雷达系统的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能够实现提高对 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进行计算的准确率。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获取雷达系统的所有单元组件,将该所有单元 组件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将该经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后的 所有单元组件划分为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和根据该经划分为 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后的所有单元组件,构建雷达系统的可靠 性框图;其中,该可靠性框图包括串联、并联和k/n三种逻辑连接关系,这样 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可靠性框图来描述雷达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根据该构建的雷达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通过蒙 特卡罗仿真原理方式,对所有单元组件进行N次仿真随机试验,N为自然数, 每次仿真随机试验利用矩阵实验室生成[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 {R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根据该建立的该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搜索指 标集矩阵C

进一步的,以上方案,可以对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后的雷达 系统配置维修周期,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通过配置该经计算致命性故障间的 任务时间后的雷达系统的维修周期,能够保障该雷达系统的资源优化,能够提 高雷达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水平。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 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 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 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 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 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 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 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 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 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 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 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 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 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 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 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 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 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