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防盗门,以及设置在防盗门一侧的防盗锁;安装板,其设置在防盗门的一侧;功能面板,其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功能面板的下方设置有把手,所述功能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按键和指纹识别器;转动腔,其设置在安装板的上方,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器。其实现了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开启马达来自发的带动人脸识别器转动,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的拍摄角度,降低面部与摄像头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可以与使用的面部精准对焦,对面部的特征点准确的进行拍摄采集,从而减低了采集的误差,降低后续的处理难度,提高了处理精度,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195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郭炎伟;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06937.3

  • 发明设计人 郭炎伟;

    申请日2020-11-19

  • 分类号G07C9/00(20200101);G06K9/32(20060101);H04N5/225(20060101);H04N5/23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与泽雨街交叉口向南150米路东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0: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防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利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应用操作,智能防盗装置是利用最新材料技术、最新信息技术、最新人工智能设计让防盗器具备智慧灵魂,使人与财产的安全保障突破时空限制,在性能上必须要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高可靠性,在功能上必须既要让用户有不可破解的最高安全等级,又要让用户操作方便,甚至系统为用户自动服务,现在也将人脸识别应用于智能防盗装置上。

目前在智能防盗装置上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都是借助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特征进行处理判断,而摄像头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进行使用时,面部与摄像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会导致采集的特征点误差较大,后续的处理难度加大且精准度不佳,智能防盗效果降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实现了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开启马达来自发的带动人脸识别器转动,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的拍摄角度,降低面部与摄像头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可以与使用的面部精准对焦,对面部的特征点准确的进行拍摄采集,从而减低了采集的误差,降低后续的处理难度,提高了处理精度,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包括:

防盗门,以及设置在防盗门一侧的防盗锁,且防盗锁与防盗门通过螺钉连接;

安装板,其设置在防盗门的一侧,且安装板与防盗门设置为一体结构;

功能面板,其设置在安装板上,且功能面板与安装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功能面板的下方设置有把手,且把手与安装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钥匙孔,且钥匙孔与把手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功能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按键和指纹识别器,且显示屏、按键和指纹识别器均与功能面板通过螺钉连接;

转动腔,其设置在安装板的上方,且转动腔设置在防盗门上,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器,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罩,且玻璃罩与防盗门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防盗门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与防盗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驱动马达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延伸至防盗门的内部,所述转轴与驱动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且转轴与防盗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转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一侧设置有半齿轮,且半齿轮与人脸识别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半齿轮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防盗门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盘,且限位盘与防盗门转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人脸识别器和限位盘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托板和滑动座,滑动座设置有两个,且托板和滑动座均与安装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两个所述滑动座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T型滑块,T型滑块设置有两个,且T型滑块与防护罩通过螺钉连接,所述T型滑块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且T型滑块与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滚轮,滚轮设置有若干个,且滚轮与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滚轮与T型滑块相贴合,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拉槽,且拉槽与防护罩冲压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和托板的上端均设置有磁铁,且磁铁与防护罩和托板均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防护罩与滑动座之间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延伸至滑动座的内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防护罩和滑动座弹性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腔的上方设置有光线传感器,所述转动腔的两侧均设置有补光灯,且光线传感器和补光灯均与防盗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和补光灯均设置在玻璃罩的内侧。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罩的内侧设置有氯化钙干燥板,且氯化钙干燥板与防护罩内壁贴合连接,所述拉槽的下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与防护罩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的下方设置有电池固定块,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警报器,且电池固定块和警报器均与安装板通过螺钉连接。

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借助拉槽将防护罩上拉,磁铁分离后在弹簧的作用向上推动防护罩,使用按键输入密码或指纹识别器进行指纹识别对开门者的身份进行预判断;

步骤2:预判断符合要求时,会自动开启人脸识别器进行人脸识别,从而实现防盗锁的开关,密码输入错误次数和指纹识别错误次数过多时就会触发警报器发出警报声;

步骤3:人脸识别时驱动马达进行工作,借助驱动马达带动人脸识别器上下转动,从而将人脸识别器对准开门者的脸部,而光线传感器则能对周围的光线强度进行检测,在光线强度不佳时开启补光灯补光;

步骤4:人脸识别完成后将防护罩下压,将弹簧压缩借助磁铁将防护罩磁力吸附固定,在操作时红外传感器会对前方的物体进行探测;

步骤5:当内部供电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钥匙插入钥匙孔并借助把手将防盗门手动开启。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发明装置通过驱动马达和限位盘的设置,在驱动马达的作用下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半齿轮啮合连接,且半齿轮与人脸识别器连接的一体,在随着齿轮的转动就会带动人脸识别器转动,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的朝向角度,可以更好的与开门者的脸部特征进出采集识别,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精准度,限位盘在人脸识别器转动时会在限位槽中相应的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转动的人脸识别器进行限位,确保了人脸识别器转动的稳定性。解决了人脸识别器不能完全的与面部进行对焦,导致面部特征识别不精准的问题。

2、该发明装置通过光线传感器和补光灯的设置,光线传感器可以对周围的光线强度进行检测,当周围的光线强度不佳时可以自发的开启补光灯,补光灯可以增加周围的光线强度,从而使得人脸识别器对人脸的图像采集更加清晰,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效果。解决了光线昏暗的环境下导致人脸识别效果不佳,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3、该发明装置通过防护罩、红外传感器和氯化钙干燥板的设置,借助防护罩可以对显示屏和指纹识别器进行防护,有效的避免外物直接碰撞,红外传感器可以对前方的物体进行探测,氯化钙干燥板可以将防护罩内侧的潮湿气吸收,从而避免潮湿气附着在功能面板上,从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能。解决了在湿润的环境下工作潮湿气会逐渐损伤功能设备,使用寿命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区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护罩与安装板连接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人脸识别器与防盗门和驱动马达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防护罩与滑动座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5所示,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包括:防盗门1,以及设置在防盗门1一侧的防盗锁2,且防盗锁2与防盗门1通过螺钉连接;安装板3,其设置在防盗门1的一侧,且安装板3与防盗门1设置为一体结构;功能面板8,其设置在安装板3上,且功能面板8与安装板3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功能面板8的下方设置有把手4,且把手4与安装板3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把手4上设置有钥匙孔5,且钥匙孔5与把手4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功能面板8上设置有显示屏17、按键20和指纹识别器21,且显示屏17、按键20和指纹识别器21均与功能面板8通过螺钉连接;转动腔13,其设置在安装板3的上方,且转动腔13设置在防盗门1上,所述转动腔13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器14,所述人脸识别器14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罩12,且玻璃罩12与防盗门1通过螺钉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人脸识别器可以对开门者的面部特征进行采集识别,从而间接的实现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而把手和钥匙孔可以在供电出现故障时手动开门,智能防盗的结果在显示屏可以显示处理结果,而按键则便于使用者进行密码输入,指纹识别器可以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对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进行预先识别。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防盗门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马达27,且驱动马达27与防盗门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驱动马达27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转轴28,且转轴28的一端延伸至防盗门1的内部,所述转轴28与驱动马达2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且转轴28与防盗门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腔13的内部设置有齿轮29,且齿轮29与转轴28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器14的一侧设置有半齿轮30,且半齿轮30与人脸识别器1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半齿轮30与齿轮29啮合连接,所述防盗门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34,限位槽3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34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盘33,且限位盘33与防盗门1转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器14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32,且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与人脸识别器14和限位盘33通过螺钉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驱动马达可以间接的带动人脸识别器转动,从而将人脸识别器与面部进行对焦,提高了人脸识别的精确度,而连接杆和限位盘则能对转动的人脸识别器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器转动的稳定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安装板3的一侧设置有托板18和滑动座22,滑动座22设置有两个,且托板18和滑动座22均与安装板3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显示屏17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9,两个所述滑动座22上均设置有滑槽23,所述防护罩9的一侧设置有T型滑块25,T型滑块25设置有两个,且T型滑块25与防护罩9通过螺钉连接,所述T型滑块25的一端延伸至滑槽23的内部,且T型滑块25与滑动座22滑动连接,所述滑槽23的内部设置有滚轮24,滚轮24设置有若干个,且滚轮24与滑动座22转动连接,所述滚轮24与T型滑块25相贴合,所述防护罩9上设置有拉槽10,且拉槽10与防护罩9冲压为一体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防护罩可以对功能面板上的器件的隔离防护,从而避免外物直接碰撞到功能面板上,而T型滑块则能对防护罩的滑动进行限位,滚轮使得防护罩滑动阻力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防护罩滑动的顺畅度。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防护罩9的下端和托板18的上端均设置有磁铁19,且磁铁19与防护罩9和托板18均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防护罩9与滑动座22之间设置有弹簧31,且弹簧31的一端延伸至滑动座22的内部,所述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防护罩9和滑动座22弹性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磁铁可以将防护罩磁力吸附固定,而弹簧则能在磁铁分离时将防护罩向上弹力推动,便于防护罩的打开和闭合。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转动腔13的上方设置有光线传感器15,所述转动腔13的两侧均设置有补光灯16,且光线传感器15和补光灯16均与防盗门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15和补光灯16均设置在玻璃罩12的内侧。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光线传感器可以周围的光线强度进行检测,而补光灯则能增加周围的光线强度,使得人脸识别更加清晰。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防护罩9的内侧设置有氯化钙干燥板26,且氯化钙干燥板26与防护罩9内壁贴合连接,所述拉槽10的下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1,且红外传感器11与防护罩9通过螺钉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氯化钙干燥板可以将防护罩内侧的潮湿气吸收,而红外传感器则能对前方的物体进行探测,避免非人员正常操作开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把手4的下方设置有电池固定块6,所述把手4的内侧设置有警报器7,且电池固定块6和警报器7均与安装板3通过螺钉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电池固定块便于更换电池,而警报器则能在防盗装置工作异常时及时进行警报。

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防盗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借助拉槽10将防护罩9上拉,磁铁19分离后在弹簧31的作用向上推动防护罩9,使用按键20输入密码或指纹识别器21进行指纹识别对开门者的身份进行预判断;

步骤2:预判断符合要求时,会自动开启人脸识别器14进行人脸识别,从而实现防盗锁2的开关,密码输入错误次数和指纹识别错误次数过多时就会触发警报器7发出警报声;

步骤3:人脸识别时驱动马达27进行工作,借助驱动马达27带动人脸识别器14上下转动,从而将人脸识别器14对准开门者的脸部,而光线传感器15则能对周围的光线强度进行检测,在光线强度不佳时开启补光灯16补光;

步骤4:人脸识别完成后将防护罩9下压,将弹簧31压缩借助磁铁19将防护罩9磁力吸附固定,在操作时红外传感器11会对前方的物体进行探测;

步骤5:当内部供电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钥匙插入钥匙孔5并借助把手4将防盗门手动开启。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