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

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包括横框、凸柱、侧座、油缸I、滑柱、矩形套、滑孔、滑孔杆、固定轴和主拨板,本发明可以将岩石撑开,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所述横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座,两个侧座上均横向滑动连接有滑柱,两个滑柱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有凸柱,两个侧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油缸I,两个油缸I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柱的内端,矩形套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矩形套均滑动连接在横框上,主拨板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主拨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两个主拨板通过固定轴分别铰接在两个矩形套的下侧,两个固定轴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孔杆,两个滑孔杆上均设置有滑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853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23770.4

  • 发明设计人 贾珊珊;孟博;史传奇;

    申请日2020-11-05

  • 分类号A01B7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66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恒

  • 地址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8: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2021141575.2公开的一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系统,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系统,包括随形铺设于边坡坡面上的植生毯,所述植生毯内含有植物种子,于所述植生毯外设有用于坡面稳固的立体植生网,所述立体植生网包括若干弹簧状的螺旋杆,相邻的螺旋杆相互勾连并构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经锚固螺杆锚固于坡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护坡能力强及维护便利,并且在不破坏自然资源边坡坡面的原貌的前提下为植被提供攀爬空间的特点。该实用新型适用于自然资源边坡坡面的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的技术领域。但是该专利无法将岩石撑开,无法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以将岩石撑开,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包括横框、凸柱、侧座、油缸I、滑柱、矩形套、滑孔、滑孔杆、固定轴和主拨板,本发明可以将岩石撑开,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所述横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座,两个侧座上均横向滑动连接有滑柱,两个滑柱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有凸柱,两个侧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油缸I,两个油缸I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柱的内端,矩形套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矩形套均滑动连接在横框上,主拨板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主拨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两个主拨板通过固定轴分别铰接在两个矩形套的下侧,两个固定轴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孔杆,两个滑孔杆上均设置有滑孔,两个凸柱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孔上。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中槽、副拨板和滑块,两个主拨板上均设置有中槽,两个中槽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的下侧均铰接有副拨板。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油缸III、推销、油缸IV、安置座、长孔和长孔杆,两个主拨板的上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安置座,两个安置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油缸III和油缸IV,两个油缸IV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推销,两个副拨板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长孔杆,两个长孔杆上均设置有长孔,两个推销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长孔上,两个油缸III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的上侧。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圆管、空心杆、L形架和出液孔,L形架固定连接在横框的上侧中部,L形架上竖向滑动连接有圆管,圆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空心杆,空心杆的下侧设置有多个出液孔。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挡块、油缸V和圆片,L形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油缸V,圆片固定连接在油缸V的上端,圆管的上部穿过圆片,圆片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两个挡块分别位于圆片的上下两侧。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中块、竖向杆和等长杆,横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块,竖向杆竖向滑动连接在中块上,竖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圆片上,竖向杆的后侧铰接连接有两个等长杆,两个等长杆分别铰接连接在两个矩形套上。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齿轮I、轴向槽、电机、限位环和齿轮II,圆管上轴向设置有轴向槽,齿轮I滑动连接在圆管和轴向槽上,L形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上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齿轮II与齿轮I啮合传动,齿轮II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两个限位环分别位于齿轮I的上下两侧。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立杆、油缸II和门形架,横框上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杆,两个立杆分别竖向滑动连接在门形架的左右两端,两个立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油缸II,两个油缸II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门形架上。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L形座和下凸轴,门形架的后侧中部固定连接有L形座,L形座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下凸轴,下凸轴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

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支架和接头管,圆片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接头管,接头管的下端插在圆管的上部。

本发明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本发明可以将岩石撑开,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横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矩形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矩形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副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圆管和圆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圆管和圆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门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横框1;凸柱101;侧座102;油缸I103;立杆104;油缸II105;滑柱106;中块107;矩形套2;滑孔201;滑孔杆202;固定轴203;油缸III204;中槽205;主拨板206;推销207;油缸IV208;安置座209;副拨板3;滑块301;长孔302;长孔杆303;圆管4;挡块401;齿轮I402;空心杆403;轴向槽404;L形架405;电机406;限位环407;齿轮II408;油缸V409;出液孔410;圆片5;竖向杆501;等长杆502;支架503;接头管504;门形架6;L形座601;下凸轴602。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生态保护修复装置,包括横框1、凸柱101、侧座102、油缸I103、滑柱106、矩形套2、滑孔201、滑孔杆202、固定轴203和主拨板206,本发明可以将岩石撑开,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所述横框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座102,两个侧座102上均横向滑动连接有滑柱106,两个滑柱106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有凸柱101,两个侧座102上均固定连接有油缸I103,两个油缸I103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柱106的内端,矩形套2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矩形套2均滑动连接在横框1上,主拨板206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主拨板206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03,两个主拨板206通过固定轴203分别铰接在两个矩形套2的下侧,两个固定轴203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孔杆202,两个滑孔杆202上均设置有滑孔201,两个凸柱101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孔201上。两个油缸I103同时伸长或者缩短时可以带动两个滑柱106和两个凸柱101同时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进而调整两个凸柱101的位置,两个矩形套2均可以在横框1上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当两个矩形套2相互靠近时,两个滑孔201由于分别受到两个凸柱101的限制,两个主拨板206的下端会相互靠近,进而实现了当两个矩形套2同时相互靠近时,两个主拨板206在相互靠近的同时两个主拨板206的下端还会同时转动相互靠近;当两个矩形套2同时相互远离时,两个主拨板206在相互远离的同时两个主拨板206的下端还会同时转动相互远离。进而可以将两个主拨板206的下端相互靠近时,将两个主拨板206插入土地内,然后使得两个主拨板206在相互远离的同时两个主拨板206的下端转动相互远离,将土地中的碎岩石撑开,便于向岩石地面注入微生物,进而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中槽205、副拨板3和滑块301,两个主拨板206上均设置有中槽205,两个中槽205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301,两个滑块301的下侧均铰接有副拨板3。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油缸III204、推销207、油缸IV208、安置座209、长孔302和长孔杆303,两个主拨板206的上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安置座209,两个安置座209上均固定连接有油缸III204和油缸IV208,两个油缸IV208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推销207,两个副拨板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长孔杆303,两个长孔杆303上均设置有长孔302,两个推销207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长孔302上,两个油缸III204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301的上侧。油缸III204伸缩时可以带动两个滑块301分别在两个中槽205上滑动,进而带动两个副拨板3上下移动,两个油缸IV208伸缩时分别带动两个推销207移动,进而带动两个长孔杆303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副拨板3转动,进而当两个主拨板206将碎岩石撑开后,两个副拨板3继续将两个主拨板206撑开的岩石继续向外撑开扩张,进而更加便于将向岩石地面注入微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圆管4、空心杆403、L形架405和出液孔410,L形架405固定连接在横框1的上侧中部,L形架405上竖向滑动连接有圆管4,圆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空心杆403,空心杆403的下侧设置有多个出液孔410。圆管4可以在L形架405上竖直滑动,进而带动空心杆403上下滑动,进而两个主拨板206将地面的碎岩石撑开后,带动空心杆403下移,从圆管4的上部注入液体微生物,然后微生物从空心杆403上的出液孔410向地面内的碎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挡块401、油缸V409和圆片5,L形架40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油缸V409,圆片5固定连接在油缸V409的上端,圆管4的上部穿过圆片5,圆片5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401,两个挡块401分别位于圆片5的上下两侧。油缸V409伸缩时可以带动圆片5上下移动,圆片5上下移动时带动圆管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空心杆403上下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中块107、竖向杆501和等长杆502,横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块107,竖向杆501竖向滑动连接在中块107上,竖向杆50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圆片5上,竖向杆501的后侧铰接连接有两个等长杆502,两个等长杆502分别铰接连接在两个矩形套2上。油缸V409带动圆片5上下移动时还会带动竖向杆501上下移动,进而通过两个等长杆502分别带动两个矩形套2同时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使得空心杆403处于上端时,两个矩形套2相互靠近,随着空心杆403的下移,两个矩形套2相互远离,进而带动两个主拨板206相互远离将地面内岩石撑开。

具体实施方式七: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齿轮I402、轴向槽404、电机406、限位环407和齿轮II408,圆管4上轴向设置有轴向槽404,齿轮I402滑动连接在圆管4和轴向槽404上,L形架40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406,电机406的上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408,齿轮II408与齿轮I402啮合传动,齿轮II408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07,两个限位环407分别位于齿轮I402的上下两侧。电机406带动齿轮II408转动时带动齿轮I402转动,齿轮I402转动时带动圆管4以自身的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空心杆403以圆管4的轴线为轴转动,进而调整空心杆403的转动位置,扩大空心杆403向岩石地面内注入微生物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八: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立杆104、油缸II105和门形架6,横框1上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杆104,两个立杆104分别竖向滑动连接在门形架6的左右两端,两个立杆10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油缸II105,两个油缸II10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门形架6上。两个油缸II105同时伸缩时,带动两个立杆104相对门形架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横框1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将两个主拨板206插入地面内。

具体实施方式九: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L形座601和下凸轴602,门形架6的后侧中部固定连接有L形座601,L形座60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下凸轴602,下凸轴602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下凸轴602可以插入可以移动的车上,并且横框1可以以下凸轴602的轴线为轴转动,进而使得横框1可以改变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十: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生态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支架503和接头管504,圆片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架503,支架503上固定连接有接头管504,接头管504的下端插在圆管4的上部。接头管504用来连接输送微生物的管道,进而向圆管4和空心杆403内注入微生物,进而向岩石内注入微生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