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手腕受伤病人用无级调节腋下拐杖

一种手腕受伤病人用无级调节腋下拐杖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腕受伤病人用无级调节腋下拐杖,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底端的撑杆和设置在支架顶端的托垫,支架中间位置处转动设有握杆,支架内顶部转动设有前臂容纳机构,前臂容纳机构用于容纳患者的前臂;前臂容纳机构和支架顶端之间设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无级调节前臂容纳机构的倾斜角度;前臂容纳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患者前臂的筒体,筒体的外围设有支撑环型体,支撑环型体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架内,筒体的后端设有手肘支撑机构。本发明中便于患者操控拐杖,提高了拐杖的适应性;适用于术后体虚的患者;齿轮、齿条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便于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946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易薪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729702.9

  • 发明设计人 朱正直;

    申请日2020-07-27

  • 分类号A61H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物联网街369号A幢9层A9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7:2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拐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腕受伤病人用无极调节腋下拐杖。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基数相对较大,最近几年中国正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对于一些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腿部有疾病不便于行动的人来说,在他们行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拐杖作为辅助支撑工具以支撑起来腿部,以协助使用者保持身体的平衡,因此,拐杖在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腿部有疾病不便于行走的人群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基础。

目前市场上常见到的拐杖大多为木制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棍状结构,另外,在医院中医用拐杖有着普遍的应用,医用拐杖能够稳固的支撑患者,具备更高的使用价值。

但是目前医院中的医用拐杖存在如下缺点:

1.当患者手腕受伤无法用力的时候,无法带动拐杖一起行走,不能使用医用拐杖,导致拐杖的适应性较差。

2.部分患者术后身体较为虚弱,用手握握杆的方式将拐杖提起(前臂与后臂伸直),需用到肩部肌群发力,一般普通人的肩部肌群(相较于胸肌、背肌等大肌群)力量较小,因此在拐杖提起过程中,以肩部发力腕部提托的方式难以对拐杖进行有效的操控。

3.手腕抓握握杆,握杆作为手臂的施力端,施力端同活动端(肩膀位置)之间距离较远,使得施力点在本身肌肉作用力量不足时,又力臂增加,导致手腕抓握拐杖时难度增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将前臂插入筒体内的方式解决使用拐杖时候的发力问题,但是引入了新的技术问题,就是使用前臂带动整个拐杖移动的稳定性不好,不方便操控拐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手腕受伤病人用无极调节腋下拐杖,手腕受伤的病人使用拐杖时,把前臂插入到筒体内,同时把手肘抵在手肘支撑机构上,前臂发力,前臂通过筒体带动整个拐杖移动,但同时便于操控拐杖,另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机构无极调节前臂容纳机构的倾斜角度,提高使用的灵活性,最后还可以实现拐杖共享。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腕受伤病人用无极调节腋下拐杖,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底端的撑杆和设置在支架顶端的托垫,所述支架中间位置处转动设有握杆,所述支架内顶部转动设有前臂容纳机构,所述前臂容纳机构用于容纳患者的前臂;

所述前臂容纳机构和支架顶端之间设有调节机构,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可以无极调节所述前臂容纳机构的倾斜角度;

所述前臂容纳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患者前臂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围设有支撑环型体,所述支撑环型体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架内,所述筒体的后端设有手肘支撑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齿条、齿轮和定位机构,所述齿轮旋转可以带动齿条上下移动,进而无极调节筒体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手肘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筒体底端的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滑套之间设有锁紧件,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限位片。

优选的,所述筒体前端开设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齿轮转动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支架内侧设有用于导向齿条上下移动的导向框,所述齿条顶端设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筒体两侧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通过销轴转动设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轴,所述齿条底端设有插舌,所述连接板顶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插舌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和定位槽,所述齿轮一端设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的外端设有旋钮,所述定位杆固定在旋钮的内侧,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支架上,当定位杆插入到定位槽内时,可以通过旋钮、伸缩套管定位齿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采用弧形结构,所述限位片的尺寸大于所述滑套的内径尺寸。

优选的,所述筒体采用锥形壳体结构,且筒体靠近手肘的一端大于另一端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导向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向框关于安装槽的高度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支架顶端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可以锁紧在墙体内的锁定机构上,以实现拐杖共享。

优选的,握杆和支架之间设有上提机构,上提机构包括内折板、外折板和外折架,内折板同支架内侧翻转连接,外折架一端同支架内侧翻转连接,外折架另一端同握杆相固定,外折板一端和内折板连接,外折板另一端同外折架旋转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折板和内折板之间还设有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包括弧形槽、定位槽和限位块,弧形槽位于限位块的移动路径上,定位槽位于弧形槽中部;所述限位块为半球形凸起,弧形槽为半圆形的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径略小于限位块的半径,定位槽半径与限位块半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手腕受伤病人用无极调节腋下拐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当患者手腕受伤时,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前臂容纳机构,并旋转前臂容纳机构到水平状态,把前臂插入到前臂容纳机构内,然后锁紧调节机构以固定住前臂容纳机构,患者通过前臂可以带动拐杖行走,便于患者操控拐杖,提高了拐杖使用灵活性,对于手腕没有受伤的用户,通过调节机构把前臂容纳机构收起,便于使用。

二、上述拐杖除了适用于腕部受伤的患者外,由于使用时是以患者的前臂向上抬举对拐杖进行上提,前臂弯曲(前臂与后臂夹角趋向垂直)并向上抬起,该上提动作的发力肌群以胸肌辅助肩臂肌群为主。因此,上提时发力更大,患者使用更为轻松,适用于术后体虚的患者。

三、在改变拐杖握姿,施力端由手腕向后移动至手肘位置,改善了发力的肌群后,又缩短了力臂,使得拐杖的提托和控制更容易掌控,避免拐杖滑脱。

四、通过旋转旋钮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齿条在导向框内上下移动,齿条底端通过连接板拉动筒体的后端绕转轴旋转,以改变筒体的倾斜角度,齿轮、齿条可以实现无极调节,便于使用,最后通过定位机构定位齿轮即可。

五、将握杆的位置移至前臂容纳机构的延伸位置,可以更好的操控拐杖,不易造成拐杖与身体的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手腕受伤病人用无极调节腋下拐杖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前臂容纳机构和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前臂容纳机构和调节机构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

图6为实施例1中前臂容纳机构和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前臂容纳机构和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1中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1中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手腕受伤病人用无极调节腋下拐杖的侧视图(前臂容纳机构收起)。

图11为实施例2中腋下拐杖其上提机构的侧视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上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外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上提机构外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上提机构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支架1、撑杆2、握杆3、托垫4、前臂容纳机构5、转轴51、支撑环型体52、筒体53、透气孔531、固定块532、连接板54、插槽541、插舌542、连接轴55、滑套561、支撑板562、调节机构6、齿条61、安装槽62、齿轮63、导向框64、挡块65、定位机构66、伸缩套管661、旋钮662、定位槽663、定位杆664、锁紧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和10所示的手腕受伤病人用无极调节腋下拐杖,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底端的撑杆2和设置在支架1顶端的托垫4,支架1中间位置处转动设有握杆3,支架1顶端开设有锁紧孔7,锁紧孔7可以锁紧在墙体内的锁定机构上,以实现拐杖共享;使用时,把托垫4夹持在腋下,用手握住握杆3,使撑杆2的底端着地,撑杆2通过支架1、托垫4辅助支撑患者,另外,还可以在握杆3的外围包裹一层海绵垫,以改善用户体验,托垫4采用弹性材料制作,避免搁到患者的腋下,最后,可以通过锁紧孔7把拐杖锁定在墙体内锁定机构上,以实现拐杖共享,便于使用。

如图1-3所示,支架1内顶部转动设有前臂容纳机构5,前臂容纳机构5用于容纳患者的前臂,前臂容纳机构5和支架1顶端之间设有调节机构6,通过调节机构6可以无极调节前臂容纳机构5的倾斜角度;当患者手腕受伤时,通过调节机构6把前臂容纳机构5调节到水平状态,把前臂插入到前臂容纳机构5内,前臂发力,通过前臂容纳机构5即可带动拐杖,便于操控拐杖、避免拐杖脱离患者。如图10所示,如果患者手腕没有受伤,可以通过调节机构6收起前臂容纳机构5,用手抓握握杆3即可。

如图4-8所示,调节机构6包括齿条61、齿轮63和定位机构66,齿轮63旋转可以带动齿条61上下移动,进而无极调节筒体53的倾斜角度,支架1上开设有安装槽62,齿轮63转动安装在安装槽62内,支架1内侧设有用于导向齿条61上下移动的导向框64,导向框6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向框64关于安装槽62的高度中心线对称分布,齿条61顶端设有挡块65;用手握住定位机构66并施加旋转力,定位机构66带动齿轮63在安装槽62内旋转,在齿轮63和齿条61啮合的作用下,带动齿条61在导向框64内上下移动,实现无极调节筒体53的倾斜角度,便于使用,另外,导向框64导向齿条61上下移动的同时还可以限位齿条61,避免齿条61左右晃动,确保齿条61和齿轮63之间能够良好啮合,利于动力稳定的传递,挡块65可以限位齿条61的顶端,避免齿条61完全脱离导向框64,确保能够稳定操作。

如图4-7所示,前臂容纳机构5包括用于容纳患者前臂的筒体53,筒体53的外围设有支撑环型体52,支撑环型体52通过转轴51转动设置在支架1内,筒体53前端开设有透气孔531,筒体53采用锥形壳体结构,且筒体53靠近手肘的一端大于另一端的尺寸;患者可以把前臂插入到筒体53内,支撑环型体52用于固定住筒体53,转轴51利于筒体53的转动,利于调节筒体53的倾斜角度,另外,透气孔531利于空气的流动,避免空气聚集在筒体53内产生异味,其中,透气孔531均匀分布,可以采用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最后,筒体53采用锥形壳体结构的设计,适应患者前臂的整体形状,确保筒体53内壁各处和患者前臂紧贴,避免松脱,利于操控拐杖。

筒体53的后端设有手肘支撑机构,手肘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筒体53底端的滑套561,滑套561内滑动设有支撑板562,支撑板562和滑套561之间设有锁紧件,支撑板562的两端均设有限位片,支撑板562的横截面采用弧形结构,限位片的尺寸大于滑套561的内径尺寸;使用时,患者还可以把手肘抵在手肘支撑机构上,以增加操控力度,具体的,先拉动支撑板562使支撑板562从滑套561内向外滑出,通过锁紧件锁紧滑套561和支撑板562,把手肘抵在支撑板562上即可,其中,锁紧件可以采用锁紧螺钉、螺栓或卡块,另外,限位片用于限位支撑板562,避免支撑板562脱离滑套561,当不使用支撑板562时,推动支撑板562使其进入到滑套561内收缩起来即可,最后,还可以在支撑板562顶面上粘附一层海绵垫,避免搁伤到患者手肘。

筒体53两侧均设有固定块532,固定块532上通过销轴转动设有连接板54,两个连接板54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轴55,齿条61底端设有插舌542,连接板54顶端开设有插槽541,插舌542通过连接轴55转动设置在插槽541内;连接板54底端可绕固定块532旋转,利于调节筒体53的倾斜角度,齿条61底端通过插舌542、插槽541和连接轴55的配合,实现动力的传递,另外,连接轴55还把两个连接板54另一端连接起来,确保两个连接板54均能承受提拉力,确保筒体1两侧受力相同,避免筒体1由于受力不均而发生侧翻。

如图9所示,定位机构66包括定位杆664和定位槽663,齿轮63一端设有伸缩套管661,伸缩套管661的外端设有旋钮662,定位杆664固定在旋钮662的内侧,定位槽663开设在支架1上,当定位杆664插入到定位槽663内时,可以通过旋钮662、伸缩套管661定位齿轮63;把筒体1调节到所需倾斜角度后,用手向内推动旋钮662,同时伸缩套管661被压缩,旋钮662带动定位杆664朝向定位槽663移动,待定位杆664插入到定位槽663内后,即可定位旋钮662不再旋转,进而定位齿轮63、齿条61和筒体1,当再次需要调节筒体1的倾斜角度时,用手握住旋钮662并施加向外的拉力,同时伸缩套管661被拉长,待旋钮662带动定位杆664脱离定位槽663后,即可旋转旋钮662,旋钮662带动齿轮63旋转,进而带动齿条61上下移动,以调节筒体1的倾斜角度,最后,旋钮662的外侧设有把手,便于患者抓握旋钮662以施加旋转力。

实施例2:

参见图11,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在握杆3处进行了改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握杆3和支架1之间设有上提机构8,上提机构8包括内折板81、外折板82和外折架83,内折板81同支架1内侧翻转连接,外折架83一端同支架1内侧翻转连接,外折架83另一端同握杆3相固定,外折板82一端和内折板81连接,外折板82另一端同外折架83旋转连接。

通过上述上提机构8,当腋下拐杖的前臂容纳机构5收拢后,前臂容纳机构5与支架1之间存在小幅的夹角,此时将握杆3通过上提机构向外折出后,刚好使得握杆3处于前臂容纳机构5的前方,此时只要将手从前臂容纳机构5探入,掌部握拳即可抓牢握杆3,将整个拐杖向上提起,参见图11。

外折板82和内折板81之间还设有对接结构,对接结构主要用于保持内折板81和外折板82处于同轴状态,如图13所示,对接结构包括弧形槽811、定位槽812和限位块821,弧形槽811位于限位块821的移动路径上,定位槽812位于弧形槽811中部,弧形槽811为限位块821提供移动路径,当限位块821到达定位槽812后,限位块821从弧形槽811进入到定位槽812内,仅有通过较大的施力,才能将限位块821脱出定位槽812。

限位块821为半球形凸起,弧形槽811截面呈半圆形的槽,槽内径略微小于限位块821半径,定位槽812半径与限位块821半径相等,这样设计可以使得限位块821在弧形槽811上移动时较为顺滑,而当限位块821进入到定位槽812时,限位块821与定位槽812之间形成较大的阻力,使得限位块821脱出定位槽812所需的力较大,可避免上提机构在使用时,握杆3意外收拢。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