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

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包括密封箱、水箱和电机,所述密封箱内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密封箱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二转轴,所述密封箱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相配合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所述密封箱的侧壁设有与第一风扇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远离密封箱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与水箱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本发明可将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最后用于发电,可降低汽车充电成本,同时对电动机降温可提高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436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思琪;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34520.0

  • 发明设计人 刘思琪;

    申请日2020-11-07

  • 分类号F01D15/10(20060101);F01D2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681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瑞

  •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2: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给电池充电是新能源汽车中非常重要的模块。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通常使用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充电成本高,同时汽车内的电动机将电池内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将影响电动机的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一种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通常使用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充电成本高,同时汽车内的电动机将电池内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将影响电动机的正常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包括密封箱、水箱和电机,所述密封箱内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密封箱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二转轴,所述密封箱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相配合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所述密封箱的侧壁设有与第一风扇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远离密封箱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与水箱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所述水箱与连接箱之间连接有导气管,所述连接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内设有发电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带轮相配合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三带轮相配合的第四带轮。

优选的,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叶轮、金属杆、固定杆、闭合线圈、第一磁块、第二磁块和电刷,所述连接箱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叶轮固定连接在第四转轴的外壁,所述金属杆固定连接在第四转轴的外壁,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连接壳的内壁,所述闭合线圈与金属杆固定相连,所述闭合线圈与固定杆转动相连,所述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壳的内壁,且所述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磁性相反,所述电刷套接在固定杆的外壁,所述电刷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线。

优选的,所述连接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壳,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密封壳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连接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相连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往复杆,所述固定箱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往复杆置于固定箱内的一端与活塞的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固定箱的侧壁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固定箱与连接箱之间连接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所述密封壳的侧壁连接有第三导热管,所述第三导热管远离密封壳的一端与导气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导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密封箱内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转动连接在竖板上,所述导气管与连接箱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和底部侧壁分别设有入水管和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密封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放置槽,所述电动机放置在放置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汽车行驶时电动机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首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带轮转动,并将带动与之相配合的第二带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转动,此时第二转轴上的第三带轮转动,继续带动与之相配合的第四带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三转轴转动,此时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上的第一风扇都将转动,将密封箱内电动机产生的热量吸入到与第一风扇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内,并从第一导热管进入到第二导热管,再从第二导热管进入到连通管内,最后进入到水箱中并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将通过导气管进入到连接箱内,进行后续的发电工作,第一导热管和导气管上设置的单向阀能使热量和水蒸气单方向流动,确保后面的发电工作顺利进行。

2、该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电机启动后,第一转轴转动,此时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并带动与之啮合相连的第二锥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后,与之固定相连的曲轴转动,曲轴转动时将会带动往复杆和活塞在固定箱内水平方向往复移动,通过进气管从外界吸入气体,并从出气管排入到连接箱内,进气管和出气管上设置的单向阀能够确保气体能够快速进入到连接箱内,用于辅助发电工作,提高发电的效率。

3、该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电机长时间启动时,也将产生热量,第一转轴上设置的第二风扇,能将密封壳内的热量吸入到第三导热管内,并通过与第三导热管相连通的导气管进入到连接箱内,导气管和第三导热管上的单向阀能保证将密封壳内的热量全部进入到连接箱内,用于辅助发电工作,提高发电的效率。

4、该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将水箱内的水蒸气、电机在密封壳内的产生的热量以及固定箱内往复排入的气体一起进入到连接箱内后,将与叶轮接触,并带动叶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四转轴转动,此时第四转轴上的金属杆被带动转动,同时与金属杆固定相连的闭合线圈也将被带动转动,往复的切割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产生的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闭合线圈将产生电流,电流通过电刷传递到导电线上,可外接蓄电池,对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对电动机和电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和传递发电,能够降低密封箱和密封壳内的温度,提高电动机和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发电对蓄电池充电,降低充电成本。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可将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最后用于发电,可降低汽车充电成本,同时对电动机降温可提高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的图1中B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的连接壳的俯视图。

图中:1、密封箱;2、放置板;3、放置槽;4、电动机;5、水箱;6、连接板;7、连接箱;8、连接壳;9、支撑板;10、密封壳;11、电机;12、第一转轴;13、第一带轮;14、第二转轴;15、第三转轴;16、第二带轮;17、第三带轮;18、第四带轮;19、第一风扇;20、竖板;21、第一导热管;22、单向阀;23、第二导热管;24、连通管;25、入水管;26、出水管;27、导气管;28、第三导热管;29、密封套;30、第四转轴;31、第一锥齿轮;32、第二风扇;33、第五转轴;34、第二锥齿轮;35、曲轴;36、固定箱;37、往复杆;38、活塞;39、进气管;40、出气管;41、叶轮;42、金属杆;43、固定杆;44、闭合线圈;45、第一磁块;46、第二磁块;47、电刷;48、导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5,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包括密封箱1、水箱5和电机11,密封箱1内安装有电动机4,电机1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12相配合的第二转轴14,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14相配合的第三转轴15,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5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9,密封箱1的侧壁设有与第一风扇19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21,第一导热管21远离密封箱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热管23,第二导热管23与水箱5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4,水箱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7,水箱5与连接箱7之间连接有导气管27,连接箱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8,连接壳8内设有发电组件。

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3,第二转轴14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带轮13相配合的第二带轮16,第二转轴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17,第三转轴15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三带轮17相配合的第四带轮18。

连接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6,连接箱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12相配合的第五转轴33,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1,第五转轴33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31啮合相连的第二锥齿轮34,第五转轴33上固定连接有曲轴35,曲轴3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往复杆37,固定箱36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8,往复杆37置于固定箱36内的一端与活塞38的侧壁固定相连,固定箱36的侧壁连接有进气管39,固定箱36与连接箱7之间连接有出气管40。

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32,密封壳10的侧壁连接有第三导热管28,第三导热管28远离密封壳10的一端与导气管27相连通。

第一导热管21、第三导热管28、导气管27、进气管39和出气管40上均设有单向阀22。

密封箱1内固定连接有竖板20,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5均转动连接在竖板20上,导气管27与连接箱7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29。

水箱5的顶部和底部侧壁分别设有入水管25和出水管26。

密封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放置板2上设有放置槽3,电动机4放置在放置槽3内。

本发明中,汽车行驶时电动机4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首先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转轴12转动,第一转轴12上的第一带轮13转动,并将带动与之相配合的第二带轮16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14转动,此时第二转轴14上的第三带轮17转动,继续带动与之相配合的第四带轮18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三转轴15转动,此时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5上的第一风扇19都将转动,将密封箱1内电动机4产生的热量吸入到与第一风扇19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21内,并从第一导热管21进入到第二导热管23,再从第二导热管23进入到连通管24内,最后进入到水箱5中并对水箱5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将通过导气管27进入到连接箱7内,进行后续的发电工作,第一导热管21和导气管27上设置的单向阀22能使热量和水蒸气单方向流动,确保后面的发电工作顺利进行。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2和图4,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包括密封箱1、水箱5和电机11,密封箱1内安装有电动机4,电机1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12相配合的第二转轴14,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14相配合的第三转轴15,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5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9,密封箱1的侧壁设有与第一风扇19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21,第一导热管21远离密封箱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热管23,第二导热管23与水箱5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4,水箱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7,水箱5与连接箱7之间连接有导气管27,连接箱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8,连接壳8内设有发电组件。

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3,第二转轴14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带轮13相配合的第二带轮16,第二转轴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17,第三转轴15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三带轮17相配合的第四带轮18。

连接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6,连接箱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12相配合的第五转轴33,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1,第五转轴33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31啮合相连的第二锥齿轮34,第五转轴33上固定连接有曲轴35,曲轴3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往复杆37,固定箱36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8,往复杆37置于固定箱36内的一端与活塞38的侧壁固定相连,固定箱36的侧壁连接有进气管39,固定箱36与连接箱7之间连接有出气管40。

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32,密封壳10的侧壁连接有第三导热管28,第三导热管28远离密封壳10的一端与导气管27相连通。

第一导热管21、第三导热管28、导气管27、进气管39和出气管40上均设有单向阀22。

本发明中,电机11启动后,第一转轴12转动,此时第一转轴12上的第一锥齿轮31转动,并带动与之啮合相连的第二锥齿轮34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五转轴33转动,第五转轴33转动后,与之固定相连的曲轴35转动,曲轴35转动时将会带动往复杆37和活塞38在固定箱36内水平方向往复移动,通过进气管39从外界吸入气体,并从出气管40排入到连接箱7内,进气管39和出气管40上设置的单向阀22能够确保气体能够快速进入到连接箱7内,用于辅助发电工作,提高发电的效率。

实施例3:

参照图1-2,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包括密封箱1、水箱5和电机11,密封箱1内安装有电动机4,电机1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12相配合的第二转轴14,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14相配合的第三转轴15,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5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9,密封箱1的侧壁设有与第一风扇19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21,第一导热管21远离密封箱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热管23,第二导热管23与水箱5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4,水箱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7,水箱5与连接箱7之间连接有导气管27,连接箱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8,连接壳8内设有发电组件。

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3,第二转轴14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带轮13相配合的第二带轮16,第二转轴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17,第三转轴15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三带轮17相配合的第四带轮18。

第一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32,密封壳10的侧壁连接有第三导热管28,第三导热管28远离密封壳10的一端与导气管27相连通。

第一导热管21、第三导热管28、导气管27、进气管39和出气管40上均设有单向阀22。

密封箱1内固定连接有竖板20,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5均转动连接在竖板20上,导气管27与连接箱7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29。

本发明中,电机11长时间启动时,也将产生热量,第一转轴12上设置的第二风扇32,能将密封壳10内的热量吸入到第三导热管28内,并通过与第三导热管28相连通的导气管27进入到连接箱7内,导气管27和第三导热管28上的单向阀22能保证将密封壳10内的热量全部进入到连接箱7内,用于辅助发电工作,提高发电的效率

实施例4:

参照图1、图3和图5,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包括密封箱1、水箱5和电机11,密封箱1内安装有电动机4,电机1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12相配合的第二转轴14,密封箱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14相配合的第三转轴15,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5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9,密封箱1的侧壁设有与第一风扇19相配合的第一导热管21,第一导热管21远离密封箱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热管23,第二导热管23与水箱5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4,水箱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7,水箱5与连接箱7之间连接有导气管27,连接箱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8,连接壳8内设有发电组件。

发电组件包括叶轮41、金属杆42、固定杆43、闭合线圈44、第一磁块45、第二磁块46和电刷47,连接箱7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30,叶轮41固定连接在第四转轴30的外壁,金属杆42固定连接在第四转轴30的外壁,固定杆43固定连接在连接壳8的内壁,闭合线圈44与金属杆42固定相连,闭合线圈44与固定杆43转动相连,第一磁块45和第二磁块46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壳8的内壁,且第一磁块45和第二磁块46磁性相反,电刷47套接在固定杆43的外壁,电刷4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线48。

连接壳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壳10,电机11固定连接在密封壳10内。

本发明中,将水箱5内的水蒸气、电机11在密封壳10内的产生的热量以及固定箱36内往复排入的气体一起进入到连接箱7内后,将与叶轮41接触,并带动叶轮41转动,进一步带动第四转轴30转动,此时第四转轴30上的金属杆42被带动转动,同时与金属杆42固定相连的闭合线圈44也将被带动转动,往复的切割第一磁块45和第二磁块46产生的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闭合线圈44将产生电流,电流通过电刷47传递到导电线48上,可外接蓄电池,对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对电动机4和电机11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和传递发电,能够降低密封箱1和密封壳10内的温度,提高电动机4和电机11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发电对蓄电池充电,降低充电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