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该方法包括:提取出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属性;根据所述地震属性并结合地质认识,在所述地震属性的平面上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根据所述多边形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以及根据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后地震数据对所述储层进行预测。本发明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大小,远小于原始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因此基于本发明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可以极大的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例如断溶体储层)的勘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断溶体储层地质情况复杂,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多解性强;(2)断溶体发育范围较广,进行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时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3)目前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中,大多数方法可以通过约束,线号、道号或者时间范围来减少地震预测的计算量,但是对于不规则地质异常体,这种方法基本无法达到减少计算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以精细构造解释以及属性分析、地质认识为基础,对断溶体发育区进行精细刻画,从平面上确定断溶体发育范围,将对应的叠后以及叠前地震数据抽取出来形成新的、只包含断溶体发育的地震数据,可以极高效地减少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计算量,并且有效的降低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包括:

提取出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属性;

根据所述地震属性并结合地质认识,在所述地震属性的平面上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

根据所述多边形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后地震数据对所述储层进行预测。

优选地,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

所述地质认识包括地质模式、层位解释和合成记录标定。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属性并结合地质认识,在所述地震属性的平面上确定所述地质异形体的最大分布范围。

优选地,根据所述地震属性并结合地质认识,在所述地震属性的平面上确定所述地质异形体的最大分布范围和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包括:

根据合成记录标定确定所述地质异形体在储层中的位置,并结合所述地震属性确定所述地质异形体的特征;

根据层位解释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

根据所述地质异形体的特征、所述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和地质模式,确定所述地质异形体在所述平面上的展布,利用所述多边形圈定出所述地质异形体。

优选地,根据所述多边形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包括:

生成与所述储层工区范围相同的层位数据,并将处于所述多边形范围内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第一层位值,将处于所述多边形范围外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第二层位值;以及

根据所述层位数据、所述储层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以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

其中,所述层位数据的线号和道号与所述储层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的线号和道号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层位数据、所述储层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以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包括:

分别确定出层位值为第一层位值和第二层位值的层位数据所在的线号和道号,保留与第一层位值对应的线号和道号的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后地震数据,删除与第二层位值对应的线号和道号的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后地震数据,以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位值为1,所述第二层位值为0。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层位数据、所述储层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以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包括:

将所述层位数据与所述储层的叠前地震数据相乘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将所述层位数据与所述储层的叠后地震数据相乘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以地质认识和地震属性为基础,在确定地质异常体发育范围的提前下,对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优化,可以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并将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用于储层预测,可以极大地提升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效率,并减少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1)通过本发明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大小,远小于原始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因此基于本发明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可以极大的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2)由于本发明能够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地震数据,所以基于此地震数据进行低频建模更符合地质规律。

(3)本发明能够清楚地了解复杂地质异常体储层地质情况,降低了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多解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地质异形体的多边形。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层位数据。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过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前道集AVO截距属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出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进行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时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以及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多解性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S111:提取出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属性;

步骤S112:根据所述地震属性并结合地质认识,在所述地震属性的平面上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

步骤S113:根据所述多边形获得所述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以及

步骤S114:根据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后地震数据对所述储层进行预测。

在步骤S111中,地质异形体储层可以理解为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储层,地震属性为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地质异形体以及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数据。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属性为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图。如图2所示,具体到步骤S111中,提取出地质异形体储层(目的层)的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该均方根振幅属性能够反映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平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之外,地震属性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属性,只要能够反映出地质异形体以及地质异形体储层即可,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步骤S112中,地质认识包括地质模式、层位解释和合成记录标定。具体地,根据合成记录标定确定地质异形体在储层中的位置,并结合步骤S111提取到的地震属性确定地质异形体的特征,地质异形体的特征例如是强振幅波峰;再根据层位解释获得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最后根据地质异形体的特征、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和地质模式确定地质异形体在地震属性的平面(如图2所示的平面,以下简称“平面”)上的展布并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其中,地质模式例如是断溶体储层发育带和河流相储层发育带,这两种发育带有明显的区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主要预测的是断溶体储层发育带,所以通过判断储层的地质模式,可将非断溶体储层发育带排除。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地质异形体的多边形。如图3所示,经过步骤S112确定了地质异形体在平面上的展布,确定了地质异形体的最大范围,并在确定地质异形体在平面上的展布后圈定出地质异形体的多边形。这里的地质异形体的多边形为一个不规则多边形,多边形范围内为地质异形体或者称作地质异形体发育区。

在步骤S113中,只保留多边形范围内的叠前地震数据,以获得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相应地,只保留多边形范围内的叠后地震数据,以获得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

在步骤S114中,通过对步骤S113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区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提取属性、反演或者低频建模,以完成对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预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以地质认识和地震属性为基础,在确定地质异常体发育范围的提前下,对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优化,可以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并将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用于储层预测,可以极大地提升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效率,并减少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图。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二是对实施一所述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进一步限定,如图4所示,该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S211:提取出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属性;

步骤S212:根据所述地震属性并结合地质认识,在所述地震属性的平面上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

步骤S213.1:生成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工区范围相同的层位数据,并将所有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第一层位值;

步骤S213.2:基于步骤S212获得的多边形对层位数据进行处理,令处于多边形范围内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保持不变,将处于多边形范围外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第二层位值;

步骤S213.3:根据层位数据、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

步骤S214:根据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后地震数据对所述储层进行预测。

在步骤S211中,地质异形体储层可以理解为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储层,地震属性为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地质异形体以及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数据。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属性为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

在步骤S212中,地质认识包括地质模式、层位解释和合成记录标定。

具体地,根据合成记录标定确定地质异形体在储层中的位置,并结合步骤S211提取到的地震属性确定地质异形体的特征,地质异形体的特征例如是强振幅波峰;再根据层位解释获得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最后根据地质异形体的特征、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和地质模式确定地质异形体在地震属性的平面上的展布并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其中,地质模式例如是断溶体储层发育带和河流相储层发育带,这两种发育带有明显的区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主要预测的是断溶体储层发育带,所以通过判断储层的地质模式,可将非断溶体储层发育带排除。

在步骤S213.1中,生成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工区范围相同的层位数据,并将所有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第一层位值。

在步骤S213.2中,基于步骤S212获得的多边形对层位数据进行处理,令处于多边形范围内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保持不变,将处于多边形范围外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第二层位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层位数据的层位信息包括五列信息:线号、道号、x轴坐标、y轴坐标和层位值。优选地,生成的层位数据的线号和道号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的线号和道号相同。根据层位数据的线号、道号和层位值作为判断依据,读取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的线号和道号。

具体到步骤S213.3,根据层位数据与储层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的线号和道号,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

具体为:分别确定出层位值为第一层位值和第二层位值的层位数据所在的线号和道号,保留储层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中与第一层位值对应的线号和道号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删除储层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中与第二层位值对应的线号和道号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以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

例如,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范围为1-10、道号范围为1-10,层位数据的线号范围和道号范围与叠前地震数据相同。根据多边形的圈定,当前层位值为第一层位值的层位数据的线号范围为1-5、道号范围为1-5,当前层位值为第二层位值的层位数据的线号范围为6-10、道号范围为6-10。对应地,将叠前地震数据中的线号范围为1-5、道号范围为1-5处的叠前地震数据保留,将线号范围为6-10、道号范围为6-10处的叠前地震数据删除,这样就获得了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

例如,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后地震数据的线号范围为1-10,道号范围为1-10,层位数据的线号范围和道号范围与叠后地震数据相同。根据多边形的圈定,当前层位值为第一层位值的层位数据的线号范围为1-5、道号范围为1-5,当前层位值为第二层位值的层位数据的线号范围为6-10、道号范围为6-10。对应地,将叠后地震数据中的线号范围为1-5、道号范围为1-5处的叠后地震数据保留,将线号范围为6-10、道号范围为6-10处的叠后地震数据删除,这样就获得了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

在步骤S214中,通过对步骤S213.3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区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提取属性、反演或者低频建模,以完成对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预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以地质认识和地震属性为基础,在确定地质异常体发育范围的提前下,对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优化,可以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并将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用于储层预测,可以极大地提升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效率,并减少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图。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三是实施例一中步骤S11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三中,该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S311:提取出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属性;

步骤S312:根据所述地震属性并结合地质认识,在所述地震属性的平面上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

步骤S313.1:生成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工区范围相同的层位数据,将所有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1;

步骤S313.2:基于步骤S312获得的多边形对层位数据进行处理,令处于多边形范围内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保持不变,将处于多边形范围外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0,进而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的层位数据;

步骤S313.3:根据层位数据、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和叠后地震数据;

步骤S314:根据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后地震数据对所述储层进行预测。

在步骤S311中,地质异形体储层可以理解为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储层,地震属性为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地质异形体以及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地震数据。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属性为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

在步骤S312中,地质认识包括地质模式、层位解释和合成记录标定。

具体地,根据合成记录标定确定地质异形体在储层中的位置,并结合步骤S311提取到的地震属性确定地质异形体的特征,地质异形体的特征例如是强振幅波峰;再根据层位解释获得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最后根据地质异形体的特征、地质异形体顶部和底部所在的层位和地质模式确定地质异形体在地震属性的平面上的展布并利用多边形圈定出地质异形体。其中,地质模式例如是断溶体储层发育带和河流相储层发育带,这两种发育带有明显的区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主要预测的是断溶体储层发育带,所以通过判断储层的地质模式,可将非断溶体储层发育带排除。

在步骤S313.1中,生成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工区范围相同的层位数据,将所有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1。

在步骤S313.2中,基于步骤S312获得的多边形对层位数据进行处理,令处于多边形范围内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保持不变,将处于多边形范围外的层位数据的层位值设为0,进而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的层位数据。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层位数据。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生成的层位数据的线号和道号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的线号和道号相同。

在步骤S313.3中,将只包含地质异常体的层位数据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地震数据相乘获得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将只包含地质异常体的层位数据与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后地震数据相乘获得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直接将全部的层位数据与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前地震数据相乘获得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地震数据,以及直接将全部的层位数据与地质异形体储层的叠后地震数据相乘获得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在相乘后,层位值为0的层位数据与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相乘结果依旧为0,不会影响本实施例获得只包括地质异形体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

在步骤S314中,通过对步骤S313.3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区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提取属性、反演或者低频建模,以完成对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的预测。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过程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的大致过程为:首先根据地质认识和地震属性,在平面上圈定出地质异形体的不规则多边形;然后建立与储层工区范围相同的常数层位数据;再然后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不规则多边形的层位数据Horizon_polygon;再然后将不规则多边形的层位数据与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相乘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最后基于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对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进行预测。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图。通过与图2对比明显可以看到,由于不规则多边形的限制,图8中不包含非地质异形体的信息,有效的减少了地球物理预测的多解性,并且减少了非地质异形体的干扰信息,可以提高断溶体储层解释的效率。图2所示的工区原始叠后地震数据的大小为3.4GB,而图8所示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大小仅为0.4GB,基于图8所示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球物理预测的计算效率将极大的提升。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只包含地质异形体的叠前道集AVO截距属性图。如图9所示,根据步骤S135获得的地质异常体的层位数据,对叠前道集数据进行筛选仅保留不规则多边形范围内的叠前道集数据。工区原始叠前道集数据的大小约为544GB,而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叠前道集数据大小仅为64GB,基于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叠前道集数据开展道集处理优化以及叠前AVO属性提取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将极大地提升计算效率。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异形体储层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以地质认识和地震属性为基础,在确定地质异常体发育范围的提前下,对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优化,可以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并将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用于储层预测,可以极大地提升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效率,并减少地球物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通过本发明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大小,远小于原始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因此基于本发明获得的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可以极大的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2)由于本发明能够获得只包含地质异常体发育的地震数据,所以基于此地震数据进行低频建模更符合地质规律。

(3)本发明能够清楚地了解复杂地质异常体储层地质情况,降低了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多解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厚度、数量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它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

虽然上述示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在一个或多个应用中的原理,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思想的情况下,明显可以在形式上、用法及实施的细节上作各种修改而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