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

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属于建筑领域。本发明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预制管廊箱涵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预制管廊箱涵内部设有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综合管线腔、集水排水腔,所述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内还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所述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主管,所述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连接,能够有效地通过导流槽排水,渗水严重时能够根据水位传感器及时的发现并确定严重渗水的位置,能够及时的对泄露位置进行发现、定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274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增宇;

    申请/专利号CN202010892879.0

  • 发明设计人 张增宇;

    申请日2020-08-31

  • 分类号E02D29/045(20060101);E02D33/00(20060101);E02D31/02(20060101);G06Q50/08(20120101);G08B21/16(20060101);G08B2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3023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新民村南围坡3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3:5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

背景技术

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我国地下管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慢,经常出现地下管廊内部渗水的现象,进而导致地下管廊内部管件进水,以及引起金属管件的腐蚀,使管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现有的地下管廊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地下管廊在地下分布广泛,其中位于城市道路下方的地下管廊结构,由于城市道路上方的车流量很大,管廊拼装建筑块体承受的震动较大,相邻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之间仅仅通过水泥封堵,用于封堵的水泥会开裂、掉落,极易造成地下管廊内部渗水,而且地下管廊内部渗水后不能有效地进行排水,渗水严重时,也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特别是对于地壳活跃的地区,由于经常发生小型地震,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容易出现裂缝,不仅严重降低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使用寿命,而且裂缝处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渗透,进入地下管廊内部;地下管廊内部设有油气管道腔,油气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现有的油气管道腔内,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只能通过巡查监视,浪费人力物力,不能及时的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导致维修不及时,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所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提出一种共同管道监护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当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排水,渗水严重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能够确定严重渗水的位置,避免地下管廊内部管件进水,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而且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避免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包括预制管廊箱涵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预制管廊箱涵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力管线腔和综合管线腔,和位于电力管线腔和综合管线腔之间的油气管道腔,预制管廊箱涵底部设有集水排水腔,电力管线腔和油气管道腔之间设有第一内部侧壁,油气管道腔与综合管线腔之间设有第二内部侧壁,所述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的顶面均为倒“V”形结构,且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的顶面均设有V型导流板,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内还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内部、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的侧壁顶部,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底部,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主管,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上均设有与排水主管相连通的排水支管,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控制阀门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所述电力管线腔内侧壁上从上而下固定安装有电力管线支架,油气管道腔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燃气管道支架,和固定安装在油气管道腔底部的油气管道支座,综合管线腔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综合管道支座,和固定安装在综合管线腔底部的综合管道支架。

所述油气管道腔内设有泄漏报警装置,泄漏报警装置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包括固定安装在电力管线强腔侧壁顶部的电力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固定安装在油气管道腔侧壁顶部的油气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固定安装在综合管线腔侧壁顶部的综合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包括固定安装在电力管线腔侧壁底部的电力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固定安装在综合管线腔侧壁底部的综合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

两个所述油气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防护罩,泄漏报警装置设置于防护罩内。

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底部均设有沉淀槽,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与预制管廊箱涵侧壁接触处设有杂质过滤网。

所述排水支管靠近排水主管的一端低于靠近控制阀门的一端。

所述电力管线腔、油气管道腔和综合管线腔顶面设有连接架,V型导流板顶部的两侧位置和中间位置与连接架固定连接,V型导流板两侧的尾端均位于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的正上方。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装置包括预制管廊箱涵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预制管廊箱涵内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和电控制阀门,预制管廊箱涵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和第二内部侧壁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主管,排水主管上设有排水支管,当由于预制管廊箱涵由于地壳活跃、城市道路车流量大等原因,使预制管廊箱涵承受的震动较大,引起预制管廊箱涵出现裂缝、相邻预制管廊箱涵之间的封堵水泥开裂、掉落,造成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地下管廊顶面的渗水会沿着顶面的V型导流板流至位于V型导流板两侧下方位置的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中,地下管廊侧面的渗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中,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电控制阀门,常规情况下由于渗水不严重,仅仅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打开少数的电控制阀门进行排水,因此,当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排水,当渗水严重时,由于常规情况下打开的控制阀门较少,渗水速度会大于排水速度,导致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内积水增多,当液位达到水位传感器所在的水平线时,液位传感器会给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由于每个液位传感器对应一个预制管廊箱涵,所以能够及时的对渗水严重的地方进行定位,这样一来,渗水严重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能够确定严重渗水的位置,避免地下管廊内部管件进水,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通过在油气管道腔内设置泄漏报警装置,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报警装置能够及时的监测到燃气以及挥发的油气,泄漏报警装置将信号传递给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每个泄漏报警装置对应一个预制管廊箱涵,因此本装置能够及时的发现泄露和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避免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1、预制管廊箱涵;2、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电力管线腔;4、油气管道腔;5、综合管线腔;6、集水排水腔;7、第一内部侧壁;8、第二内部侧壁;9、V型导流板;10、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2、水位传感器;13、电控制阀门;14、排水主管;15、排水支管;16、电力管线支架;17、燃气管道支架;18、油气管道支座;19、综合管道支座;20、综合管道支架;21、泄漏报警装置;22、沉淀槽;23、杂质过滤网;24、电力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5、油气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6、综合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7、电力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8、综合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9、支撑架;30、防护罩;31、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是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共同管道监护机构,主体结构包括预制管廊箱涵1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设有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底部设有集水排水腔6,集水排水腔6用来收集和排放预制管廊箱涵1内渗入的地下水。所述电力管线腔3和油气管道腔4之间设有第一内部侧壁7,所述油气管道腔4与综合管线腔5之间设有第二内部侧壁8,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顶面均为倒“V”形的结构,且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顶面均设有V型导流板9,通过将顶面设置为锥形结构,顶面的积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容易的沿着V型导流板9流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内,从而在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内汇集。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内还设有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用来汇集地下管廊顶面的渗水,地下管廊顶面的渗水会沿着顶面的V型导流板9导流至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中,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用来汇集地下管廊侧面的渗水,地下管廊侧面的渗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中。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12和电控制阀门13,水位传感器12用来感应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内的水面高度,电控制阀门13用来控制排水支管15与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之间的连通或关闭。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顶部,所述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设置于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侧壁底部,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设置在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不存在渗水现象,所以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底部不用设置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所述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侧壁、第一内部侧壁7和第二内部侧壁8内均设有与集水排水腔6相连通的排水主管14,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上均设有与排水主管14相连通的排水支管15,排水主管14和排水支管15的设置保证了渗入预制管廊箱涵1内部的地下水能够方便的排放到集水排水腔6中,所述水位传感器12和控制阀门13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信号连接。当由于预制管廊箱涵1由于地壳活跃、城市道路车流量大等原因,使预制管廊箱涵1承受的震动较大,引起预制管廊箱涵1出现裂缝、相邻预制管廊箱涵1之间的封堵水泥开裂、掉落,造成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地下管廊顶面的渗水会沿着顶面的V型导流板9导流至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中,地下管廊侧面的渗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中,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控制阀门13,常规情况下由于渗水不严重,仅仅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打开少数的控制阀门13进行排水,因此,当地下管廊内部渗水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排水,当渗水严重时,由于常规情况下打开的控制阀门13较少,渗水速度会大于排水速度,导致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内积水增多,当液位达到水位传感器12所在的水平线时,液位传感器会给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发出报警信号,由于每个液位传感器对应一个预制管廊箱涵1,所以能够及时的对渗水严重的地方进行定位,液位传感器给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会打开更多的控制阀门13进行排水,这样一来,渗水严重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确定严重渗水的位置,并且避免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或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内的积水过多溢出,导致管廊内部管件进水,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

为了能够更加有序的对所有设施管道和管线进行分开放置,所述电力管线腔3内设有电力管线支架16,所述油气管道腔4内设有燃气管道支架17和油气管道支座18,所述综合管线腔5内设有综合管道支座19和综合管道支架20。

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燃气或油气泄露,所述油气管道腔4内设有泄漏报警装置21,所述泄漏报警装置21与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信号连接。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报警装置21能够及时的监测到燃气以及挥发的油气,泄漏报警装置21将信号传递给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由于每个泄漏报警装置21对应一个预制管廊箱涵1,因此本装置能够及时的发现泄露和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避免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事故。

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排水主管14堵塞,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底部均设有沉淀槽22,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与预制管廊箱涵1侧壁接触处设有杂质过滤网23。通过设置沉淀槽22,渗水中的沙土或杂物能够沉降在沉淀槽22内,避免沙土或杂物流入排水主管14,引起排水主管14堵塞。通过设置杂质过滤网23,渗水中的漂浮物或悬浮物能够在杂质过滤网23处受到阻隔,避免漂浮物或悬浮物流入排水主管14,引起排水主管14堵塞。

为了能够方便的将渗水排到排水主管14内,所述排水支管15靠近排水主管14的一端低于靠近控制阀门13的一端。

为了使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能够及时的进行定位,从而确定出渗水严重的地点,以及确定出控制阀门13损坏的地点。所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和包括电力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4、油气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5和综合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6,所述管廊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1包括电力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7和综合腔底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8。

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油气管道腔4顶面渗入的地下水对泄漏报警装置21造成损害,两个所述油气腔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25之间设有支撑架29,所述支撑架29中心位置设有防护罩30,所述泄漏报警装置21设置于防护30内。

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将V型导流板9稳定的固定在电力管线腔3顶面中心位置、油气管道腔4顶面中心位置和综合管线腔5顶面中心位置,所述电力管线腔3、油气管道腔4和综合管线腔5顶面中心位置设有连接架31,所述V型导流板9一端与连接架31固定连接,所述V型导流板9两侧末尾端位于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的正上方,便于顶部的漏水沿着V型导流板9流到管廊顶侧漏水监护导流槽10中。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