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池塘自净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一种池塘自净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专利涉及到一种池塘自净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对养殖池塘采取排水、清塘后利用太阳暴晒,在池底铺设内循环增氧和推水设备,使池塘内形成内循环、小对流系统,然后加水施肥预处理后,在池塘内种植水草,移植贝类和滤食性鱼类和河蟹蟹种放养。河蟹蟹种放养:密度根据个体大小和回捕规格确定放养密度,进行池塘水质调控,确保池塘pH值为弱碱性,水清无污染及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和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同时补充水体肥料以培养池塘中的水草以供河蟹遮荫和躲避同类攻击。本发明专利由于养殖过程中严格对水质把关,确保水质环境清新无污染,放养密度合理,可以培育出大规格商品河蟹,能取得极好的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671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知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27793.8

  • 发明设计人 周遨;

    申请日2020-09-28

  • 分类号A01K61/51(20170101);A01K61/59(20170101);A01K63/00(20170101);A01K63/04(20060101);A01G31/00(2018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基六路218弄15号楼506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7: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池塘自净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在中国养殖已有百年多历史,目前由于天然蟹苗的不足,大都采用人工培育的蟹苗来进行养殖,这就造成养殖河蟹的种质资源日趋退化,个体逐渐减小。同时,长期河蟹养殖方式都是静水池塘种草养殖或稻田养殖,由于河蟹的生态环境差,如水草减少,天然饵料少以及长期溶氧和pH条件不能满足河蟹生长需要等原因,亩产量低,养成商品规格小,水体利用率差。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成的河蟹一般规格在75-100克/只,而且规格不整齐,大规格商品蟹的比例逐年降低。这样已给河蟹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蟹农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这极大地制约了养蟹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传统养殖而改进的一种池塘自净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生产出大规格的无公害优质河蟹。

本发明专利运用现有蟹塘种草养蟹的理论与技术,构建蟹塘生态循环自净系统,塘外尾水净化再循环回用的方式,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养殖。在充分了解河蟹生理学、生态学习型的基础上,人工模拟自然环境,营造出河蟹养殖的最佳生活环境,饲养出优质河蟹。其具体养殖方法步骤如下:

(1)蟹塘预处理:选择在水源经过生态学处理的外塘水经测定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外塘清水加入达标并配备有循环自净设施的池塘30亩若干个,在每年冬季收获河蟹收获后排干塘水,彻底清塘,使池底充分暴晒七天,同时向土质瘦的池塘均匀地泼洒经发酵的熟化有机肥6000千克/30亩。

(2)蟹种培育和放养:根据需要选育出蟹种规格为每千克200-250克的蟹种。采用蟹种放养密度为每亩500-600只,雌雄比为2:3,放养时间为每年2—3月。

(3)水草培育:首先在秋冬季节向水中移植水草如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等,移植的水草在水中发育生长扩大至池塘的一半,对于冬季水草生长不好的池塘,第二年春季进行补种伊乐藻,以确保池塘内水草覆盖率达到 65%以上。

(4)螺蛳的移植:3、4月份向池塘内移植螺蛳、蚬等小型软体动物,投放量为每亩100-200千克。

(5)水质管理整个成蟹养殖阶段要求水深控制在0.8—1.5米之间,高温季节控制在水深1.6米,水的pH值应控制在7.5-8.0之间,透明度为0.8 米。对于装有内循环推水设施的池塘:夏季应保证每个塘的内循环环绕池塘 12个小时水流可以循环一圈。值班人员随时检查池塘水循环运行状况,根据池塘水质状况进行应对处理。整个养殖期间,5月份每10天加清水一次, 6—8月份每3天加清水一次,9月份后每周加水一次,实际加水量应根据天气情况、池塘pH和氨氮等指标进行调整,确保养殖期间pH值应控制在 7.5-8.0、溶解氧在6mg/L以上、氨氮在0.2—0.3mg/L之间。

(6)饲料投喂:在养殖期间以投喂河蟹配合饲料为主,配合饲料能满足河蟹生长对各种营养素的日需求,水草和螺蛳只是一个补充天然饵料来源,在养殖后期,应根据市场需要补充一些冰鲜鱼和玉米,投喂前应进行熟化切碎处理。每日投喂量以池塘内蟹种实际重量的3—8%为基准。在5月以前投喂量不要超过池塘内估算河蟹体重的4%,6—8月份不超过塘内蟹总重的 8%,从8月下旬开始投喂冰鲜鱼和玉米时应扣除其水分75%,以实际风干重量计算为日投喂量,以本池塘30亩计算,每日投喂冰鲜鱼不超过40千克。投喂玉米每日不超过25千克。整个投喂天然饲料期间一般为8月26日—11 月30日,共计97天,直至河蟹停食为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池塘自净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具体养殖方法步骤如下:

(1)蟹塘预处理:选择在水源经过生态学处理的外塘水经测定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外塘清水加入达标并配备有循环自净设施的池塘30亩若2个,在每年冬季收获河蟹收获后排干塘水,彻底清塘,使池底充分暴晒七天,同时向土质瘦的池塘均匀地泼洒经发酵的熟化有机肥12000千克。

(2)蟹种培育和放养:根据需要选育出蟹种规格为每千克200-250克的蟹种。采用蟹种放养密度为每亩500-600只,雌雄比为2:3,放养时间为2 月。

(3)水草培育:首先在秋冬季节向水中移植水草如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等,移植的水草在水中发育生长扩大至池塘的一半,对于冬季水草生长不好的池塘,第二年春季进行补种伊乐藻,以确保池塘内水草覆盖率达到 65%以上。

(4)螺蛳的移植:3月份向池塘内移植螺蛳、蚬等小型软体动物,投放量为每亩100-200千克。

(5)水质管理:整个成蟹养殖阶段要求水深控制在1-1.5米之间,高温季节控制在水深1.6米,水的pH值应控制在7.5-8.0之间,透明度为0.8米。对于装有内循环推水设施的池塘:夏季保证每个塘的内循环环绕池塘12个小时水流可以循环一圈。值班人员随时检查池塘水循环运行状况,根据池塘水质状况进行应对处理。整个养殖期间,5月份每10天加清水一次,6—8 月份每3天加清水一次,9月份后每周加水一次,实际加水量应根据天气情况、池塘pH和氨氮等指标进行调整于2-5吨范围内,确保养殖期间pH值应控制在7.5-8.0、溶解氧在6mg/L以上、氨氮在0.2—0.3mg/L之间。

(6)饲料投喂:在养殖期间以投喂河蟹配合饲料为主,配合饲料能满足河蟹生长对各种营养素的日需求,水草和螺蛳只是一个补充天然饵料来源,在养殖后期,应根据市场需要补充一些冰鲜鱼和玉米,投喂前应进行熟化切碎处理。每日投喂量以池塘内蟹种实际重量的3—8%为基准。在5月以前投喂量不要超过池塘内估算河蟹体重的4%,6—8月份不超过塘内蟹总重的8%,从8月下旬开始投喂冰鲜鱼和玉米时应扣除其水分75%,以实际风干重量计算为日投喂量,以本池塘30亩计算,每日投喂冰鲜鱼不超过40千克。投喂玉米每日不超过25千克。整个投喂天然饲料期间一般为8月26 日—11月30日,共计97天,直至河蟹停食为止。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