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

一种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包括食物桶和盖住桶口可打开的盖体,盖体外端面朝桶外而内端面朝桶内,还包括加热部,加热部对桶体内盛放的原材料进行加热从而得到已烹饪食物:驱动机构驱动桶体连同盖体翻转至桶口和盖体朝下的状态;盖体内部设有盖腔,盖体外端面开有通往盖腔的外端口而内端面开有通往盖腔的内端口,外端口与内端口不相互对准,盖体内设有运动块,运动块具有定量中转腔,运动至对准内端口则定量中转腔经内端口连通桶内,运动至对准外端口则定量中转腔经外端口连通桶外。该种方便分料的烹饪装置适合家用或食堂用,该装置既能够烹饪又便于分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554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97418.8

  • 发明设计人 傅峰峰;江志强;蔡顺发;

    申请日2020-10-31

  • 分类号A47J27/00(20060101);A47J36/00(20060101);A47J36/06(20060101);A47J36/16(20060101);A47J36/24(20060101);A47J36/34(20060101);A47J36/38(20060101);

  • 代理机构44478 广州永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盛范钰

  • 地址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南云五路11号光正科技产业园内501-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4: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烹饪装置不具有自动分料的功能,自动分料需要使用另外的自动分料机构来完成。以自动分饭为例,烹饪装置进行烹饪后,通常需要人工将烹饪装置烹饪好的饭盛出,再人工装入自动分饭机内,使用不便。而且现有的自动分饭机,通常包括主体机架以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主体机架的内侧的储饭器、松饭机构、分饭机构和出饭机构等,该种自动分饭机机器体积大,结构复杂,清理维护困难,通常应用于食品生产线上,不适合在食堂、餐厅等日常生活场景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家用或食堂用的方便分料的烹饪装置,该装置既能够烹饪又便于分料。

一种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包括食物桶和盖住桶口可打开的盖体,盖体外端面朝桶外而内端面朝桶内,还包括加热部,加热部对桶体内盛放的原材料进行加热从而得到已烹饪食物:驱动机构驱动桶体连同盖体翻转至桶口和盖体朝下的状态;

盖体内部设有盖腔,盖体外端面开有通往盖腔的外端口而内端面开有通往盖腔的内端口,外端口与内端口不相互对准,盖体内设有运动块,运动块具有定量中转腔,运动至对准内端口则定量中转腔经内端口连通桶内,运动至对准外端口则定量中转腔经外端口连通桶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打开盖体可以向食物桶内放入原料,以煮粥为例,用户向食物桶内放入米和水,盖上桶盖,加热部能够对桶体内盛放的米、水进行加热从而得到煮好的粥。粥煮好后,在需要盛粥时,桶体连同盖体翻转变成桶口和盖体朝下的状态,运动块运动至对准内端口则食物桶内煮好的粥从内端口进入定量中转腔内,运动块运动至对准外端口则定量中转腔内的粥随之移动至对准外端口并从外端口移动到桶外。该装置既能够烹饪又便于分料,而且结构简单,适合家用或食堂用。并且,由于该装置在煮粥时,桶口和盖体朝上(正放),仅在盛粥时变为桶口和盖体朝下(倒放),盛完粥后又会变为桶口和盖体朝上,不会因为桶口和盖体长期朝下而导致粥从盖体以及内、外端口渗出,所以对装置的密封性要求不高,装置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一般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是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一般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盖体打开状态下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一般状态下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盖体及其内部结构的透明化仰视图;

图6是图5中盖体的透明化立体图;

图7是图5中运动块的立体图

图8是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下料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9是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下料状态下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便于分料的烹饪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左、右支撑件2、3,在左、右支撑件2、3之间设有用于烹饪食物的食物桶8。如图3所示,左、右支撑件2、3上分别开有左、右安装槽21、31,食物桶8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转轴51、52,左、右转轴51、52分别插入左、右安装槽21、31内,从而使食物桶8如图1所示地铰接在左、右支撑件2、3之间。如图3所示,底座1内设有电机6,电机6有连接下同步带轮72。右安装槽31处设有上同步带轮71,右转轴52插入右安装槽31的同时,上同步带轮71随之套在右转轴52上。有同步带73套设在上、下同步带轮71、72上,由上、下同步带轮71、72和同步带73共同构成同步带机构7。电机6通过同步带机构7来驱动食物桶8在左、右支撑件2、3之间绕左、右转轴51、52转动。

如图3所示,食物桶8底部设有底部加热丝81,侧部设有侧部加热丝82。底部加热丝81和侧部加热丝82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加热部,加热部对食物桶8内盛放的原材料进行加热从而得到已烹饪食物。食物桶8内设有搅拌杆83,搅拌杆83上设置有旋转叶片86。搅拌杆83末端(图3中的下端)连接食物桶8底部,搅拌杆83中部留空,留空处设有正极导电金属杆、负极导电金属杆84(正极导电金属杆未画出)。正极导电金属杆和负极导电金属杆84结构相同,以负极导电金属杆84为例,负极导电金属杆84末端(图3中的下端)连接食物桶8底部从而连接底部加热丝81。在留空处设有绝缘套85,正极导电金属杆、负极导电金属杆84都位于绝缘套85内。

如图1所示,食物桶8上设有能与之盖合的盖体9,在盖体9盖合于食物桶8之后,盖体9和食物桶8一起运动。如图3所示,盖体9底部设有供搅拌杆83的、正极导电金属杆的、负极导电金属杆84的、绝缘套85的始端(图3中的上端)一起插入的凹槽101。如图5所示,盖体9内部设有盖腔10,盖体9内设有电机11,电机11连接蜗杆12,蜗杆12旁侧设有能与之配合的蜗轮13,该蜗轮13设在凹槽101处,且蜗轮13上方设有能连接电源的电源接线端子14(见图3)。在盖体9盖合于食物桶8时,如图4所示,搅拌杆83的上端(驱转端)、正极导电金属杆的上端(连接端)、负极导电金属杆84的上端(连接端)、绝缘套85的上端一起插入凹槽101内,位于凹槽101处的蜗轮13套在搅拌杆83上,电源接线端子14连接正极导电金属杆的上端(连接端)、负极导电金属杆84的上端(连接端)。在此状态下,电机11可以通过蜗杆12、蜗轮13来驱动搅拌杆83在食物桶8内搅动,电源接线端子14连接正极导电金属杆、负极导电金属杆84(正极导电金属杆未画出)、底部加热丝81、侧部加热丝82。

当用户需要煮饭时,用户打开盖体9往食物桶8内放入大米和水,然后盖上盖体9并为该装置接上外部电源。盖体9盖好后,装置处于图4所示状态,正极导电金属杆的上端(连接端)、负极导电金属杆84的上端(连接端)插入到电源接线端子(14)内从而接通外部电源,外部电源给底部加热丝81、侧部加热丝82供电,使底部加热丝81、侧部加热丝82共同对食物桶8加热从而得到已经煮熟的饭。如果用户需要煮粥,只要调整大米和水的比例即可。在加热过程中,搅拌杆83可以在食物桶8内搅动,从而使食物桶8内的原料受热更均匀。

如图6所示,在盖体9上设有排气道102,排气道102底部设有安装架103。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架103上设置有塞子15,塞子上端151的面积小于排气道102的面积,塞子下端152的面积大于排气道102的面积。在塞子上端151位于安装架103处时,即图3所示状态,塞子15不会阻挡排气道102。

在图6中,盖体9的底面是内端面,盖体9的顶面是外端面。盖体9底部(内端面)开有内端口104,顶部(外端面)开有外端口105,盖体9内部设有运动槽106。如图5所示,盖体9内安装有电动推杆16和与电动推杆16连接的运动块17。运动块17安装在运动槽106内,电动推杆16驱动运动块17在运动槽106内运动。如图7所示,运动块17上开有定量中转腔171。在电动推杆16处于收缩状态下,运动块17对准内端口104则定量中转腔171经内端口104连通桶内,在电动推杆16处于伸展状态下,运动块17对准外端口105则定量中转腔171经外端口105连通桶外。

如图1所示,底座1上设有凹槽18,凹槽18位于外端口105的正下方,用于供盛饭或盛粥的容器放置。当食物桶8内的饭煮熟了,需要分料时,用户在凹槽18处放置用于盛饭的容器。电机6通过同步带机构7来驱动食物桶8和盖体9一起在左、右支撑件2、3之间绕左、右转轴51、52翻转180°变为桶口和盖体9朝下的状态,如图8和图9所示状态(图9中正极导电金属杆被负极导电金属杆84遮挡)。在重力作用下,塞子下端152移动到安装架103处,由于塞子下端152的面积大于排气道102的面积,所以塞子15阻挡排气道102,从而避免食物桶8内的饭从排气道102落出。搅拌杆83在食物桶8内搅动从而把食物桶8内的煮好的饭搅拌松散,以便煮好的饭从内端口104进入定量中转腔171内。如果食物桶8内烹饪的是粥,搅拌杆83转动可以使粥的米、水充分融合。然后,电动推杆16推动运动块17,使运动块17在容置槽106内运动到定量中转腔171对准外端口105的位置,定量中转腔171内的饭从外端口105落入容器内,则完成自动分料。由于定量中转腔171的体积固定,所以每次分料的体积相同,从而实现了定量分料。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