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

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在如今桥梁建设领域中,常常因为地理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等因素,导致采用传统满堂支架施工方式不能满足现实条件需求。为克服以上难题,设计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通过使用边腹板、端腹板、现浇顶板、底部角钢、螺栓、现浇底板、矩形空洞、左侧上部角钢、左侧螺栓孔、右侧上部角钢、右侧螺栓孔、锚固钢筋等,组装形成一种中空结构拱箱,采用螺栓将两端部预埋角钢连接在一起,实现两拱箱之间的横向连接。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生产质量高,能适应各种恶劣条件建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0161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810847357.1

  • 发明设计人 赵国辉;黄超;邵传林;宋文利;

    申请日2018-07-2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向敏

  • 地址 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东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41: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4

    授权

    授权

  • 2019-0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8B23/00 申请日:2018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如今桥梁建设领域中,常常因为地理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等因素,导致采用传统满堂支架施工方式不能满足现实条件需求。为克服以上难题,设计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通过使用边腹板、端腹板、现浇顶板、底部角钢、螺栓、现浇底板、矩形空洞、左侧上部角钢、左侧螺栓孔、右侧上部角钢、右侧螺栓孔、锚固钢筋等,组装形成一种中空结构拱箱,采用螺栓将两端部预埋角钢连接在一起,实现两拱箱之间的横向连接。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生产质量高,能适应各种恶劣条件建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通过使用边腹板、端腹板、现浇顶板、底部角钢、螺栓、现浇底板、矩形空洞、左侧上部角钢、左侧螺栓孔、右侧上部角钢、右侧螺栓孔、锚固钢筋等,实现弧形拱圈的组装与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包括边腹板、边腹板、端腹板、现浇顶板、底部角钢、螺栓孔、现浇底板、矩形空洞、左侧上部角钢、左侧螺栓孔、右侧上部角钢、右侧螺栓孔、锚固钢筋,所述边腹板、边腹板为矩形钢筋混凝土板,现浇顶板的端部和端腹板的上下端均预留胡子筋,现浇顶板端部预留的胡子筋与端腹板上的预留胡子筋通过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所述端腹板为矩形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端腹板中部预留矩形空洞,所述端腹板上、下端部预留的胡子筋分别伸入现浇顶板和现浇底板锚固,通过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所述现浇顶板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所述边腹板、边腹板的两端部分别预埋有带90度弯钩的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另一端分别与左侧上部角钢、右侧上部角钢焊接;所述左侧上部角钢、右侧上部角钢外露角钢上分别预留左侧螺栓孔和右侧螺栓孔;所述现浇底板的两端预埋有底部角钢,底部角钢的内侧焊接有螺纹钢筋并锚入现浇底板中;所述底部角钢预留螺栓孔;所述现浇底板的两端部,正对螺栓孔的位置分别对称预留矩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现浇底板应置于弧形或直线型混凝土台座上,通过在台座上绑扎钢筋网片,然后分别起吊边腹板、边腹板、端腹板于钢筋网片上,焊接固定,再浇筑混凝土形成下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边腹板、边腹板及端腹板均通过端部与侧部预留胡子筋焊接成骨架,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侧上部角钢、右侧上部角钢分别预留左侧螺栓孔和右侧螺栓孔,可通过螺栓将两段预制拱箱上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现浇底板两端分别预留一定长度的凹槽,可通过使用螺栓插入螺栓孔中,将两段预制拱箱下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端腹板中部预留矩形空洞,目的是减轻结构自重。

进一步的,一种桥梁拱箱预制生产及其横向连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步骤:

首先,在弧形或直线型台座上绑扎现浇底板的钢筋网片,并将底部角钢分别焊接与现浇底板的钢筋网片端部。起吊预制好的边腹板、边腹板至现浇底板的钢筋网片上并焊接;

其次,起吊两端部的端腹板至现浇底板的钢筋网片上,并将端腹板的两侧边预留胡子筋分别与边腹板、边腹板预留钢筋焊接,放置矩形凹槽模具与螺栓孔的内侧并固定,浇筑底部混凝土;

然后,支设现浇顶板的模板,绑扎现浇顶板的钢筋网片,将焊接有锚固钢筋的左侧上部角钢和右侧上部角钢分别置于边腹板、边腹板正上方的钢筋网片中,锚固钢筋的另一端与钢筋网片焊接,浇筑混凝土,再拆除模板即可;

最后,起吊组装好的预制好的桥梁拱箱,吊至桥梁拱肋安装部位,通过前后、左右缆风绳固定,再起吊另一段预制组装好的拱箱,通过螺栓分别插入左侧螺栓孔、右侧螺栓孔、螺栓孔中连接,同时将两段组装好拱箱的左侧上部角钢、右侧上部角钢焊接固定,再浇筑两段拱箱之间接缝混凝土,振捣密实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仅使用边腹板、端腹板、现浇顶板、底部角钢、螺栓、现浇底板、矩形空洞、左侧上部角钢、左侧螺栓孔、右侧上部角钢、右侧螺栓孔、锚固钢筋等,便可实现对预制拱圈的组装生产和安装连接。该方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质量有保证,能够适应各种地形施工,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端部剖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左侧上部角钢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右侧上部角钢示意图;

图中:1、边腹板 2、边腹板 3、端腹板 4、现浇顶板 5、底部角钢 6、螺栓孔 7、现浇底板 8、矩形空洞 9、左侧上部角钢 10、左侧螺栓孔 11、右侧上部角钢 12、右侧螺栓孔13、锚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包括边腹板1、边腹板2、端腹板3、现浇顶板4、底部角钢5、螺栓孔6、现浇底板7、矩形空洞8、左侧上部角钢9、左侧螺栓孔10、右侧上部角钢11、右侧螺栓孔12、锚固钢筋13。边腹板1、边腹板2为一定厚度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板,板四端部预留有一定长度的胡子筋,其自身预留胡子筋与端腹板3的预留胡子筋通过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端腹板3为一定厚度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板,中部为矩形空洞8,其上、下端部预留钢筋分别伸入现浇顶板4和现浇底板7锚固,通过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现浇顶板4为一定厚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边腹板1、边腹板2的两端部分别预埋有带90度弯钩的锚固钢筋13;弯钩钢筋另一端分别与左侧上部角钢9、右侧上部角钢11焊接;左侧上部角钢9、右侧上部角钢11外露角钢上分别预留有一定直径的左侧螺栓孔10和右侧螺栓孔12;现浇底板7的两端预埋有底部角钢5,底部角钢5的内侧焊接有一定长度的螺纹钢筋并锚入现浇底板7中;底部角钢5预留有一定数量的螺栓孔6;现浇底板7的两端部,正对螺栓孔6的位置分别对称预留一定长度的矩形凹槽;现浇底板7可置于弧形或直线型混凝土台座上生产。

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参见图3、图4和图5,首先在弧形或直线型台座上绑扎现浇底板7的钢筋网片,并将底部角钢5分别焊接与现浇底板7的钢筋网片端部。起吊预制好的边腹板1、边腹板2至现浇底板7的钢筋网片上并焊接;然后起吊两端部的端腹板3至现浇底板7的钢筋网片上,并将端腹板3的两侧边预留胡子筋分别与边腹板1、边腹板2预留钢筋焊接,放置矩形凹槽模具与螺栓孔6的内侧并固定,浇筑底部混凝土;最后支设现浇顶板4的模板,绑扎现浇顶板4的钢筋网片,将焊接有锚固钢筋13的左侧上部角钢9和右侧上部角钢11分别置于边腹板1、边腹板2正上方的钢筋网片中,锚固钢筋13的另一端与钢筋网片焊接,浇筑混凝土,再拆除模板即可。起吊组装好的预制拱箱,吊至桥梁拱肋安装部位,通过前后、左右缆风绳固定,再起吊另一段预制组装好的拱箱,通过螺栓分别插入左侧螺栓孔10、右侧螺栓孔12、螺栓孔6中连接,同时将两段组装好拱箱的左侧上部角钢9、右侧上部角钢11焊接固定。再浇筑两段拱箱之间接缝混凝土,振捣密实即可。

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现浇底板7两端分别预留有一定长度的凹槽,可通过使用螺栓插入螺栓孔6中,将两段预制拱箱下部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端腹板3中部预留有矩形空洞8,目的是减轻结构自重。

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预留有左侧螺栓孔10和右侧螺栓孔12,可通过螺栓将两段预制拱箱上部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边腹板1、边腹板2及端腹板3均通过端部与侧部预留胡子筋焊接成骨架,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稳定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