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溶液法同质外延MgO薄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溶液法同质外延MgO薄膜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在镀有IBAD‑MgO的金属基带上制备同质外延MgO薄膜的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溶液法同质外延MgO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用低成本的溶液沉积法完全替代了传统高成本工艺复杂PVD方法,且制备的同质外延MgO薄膜表面形貌相比传统方法更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7964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0618364.4

  • 申请日2018-06-1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闫树平

  •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06: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12

    授权

    授权

  • 2018-1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18/12 申请日:2018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在镀有IBAD-MgO的金属基带上制备同质外延氧化镁(MgO)薄膜的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溶液法同质外延MgO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超导带材被广泛运用于电力传输、能源存储、传感器等诸多领域。双轴织构MgO缓冲层是高温超导带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制备平整度高、均一性好、取向一致性好的MgO缓冲层是制备高性能YBCO(钇钡铜氧)高温超导带材的前提,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双轴织构MgO缓冲层制备技术对于高温超导带材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溶液沉积法因为具有高产量、低成本、工艺简单等优点,在高温超导带材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高温超导带材的MgO缓冲层制备主流制备路线为:先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BAD)在基带上沉积一层厚度为8~12nm的双轴织构MgO薄膜,然后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同质外延一层更厚的MgO薄膜,实现薄膜中晶粒取向的优化。但是通过PVD同质外延的工艺流程复杂,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中进行,因此设备质量要求高,成本高,薄膜结构和形貌不够理想(均方根粗糙度大于3nm)。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产品高性价比,优化薄膜表面形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溶液法同质外延MgO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金属基带上通电流的方式,使得金属基带本体能够均匀发热,实现MgO薄膜自下而上外延生长。采用溶液沉积法,使得薄膜表面平整致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1、配置MgO前驱液:在0.1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各占其质量百分比2.5%~3%的二乙醇胺和二乙烯三胺,并混合均匀,得到MgO前驱液。

步骤2、将已沉积8-12nm的IBAD-MgO的哈氏合金基带装入卷绕盘1中,其一端从卷绕盘1中拉出依次引入转轮1、转轮2、加热装置、转轮3后接入卷绕盘2中;步骤1所得MgO前驱液置于溶液池;转轮2位于溶液池内以调转基带在溶液中的移动方向。

步骤3、在加热装置对哈氏合金基带升温至500~600℃的条件下,卷绕轮2以100~150mm/min的速度牵引哈氏合金基带由卷绕轮1到转轮1,然后经过溶液池蘸取溶液并经转轮2调转方向后,垂直进入加热装置,最后被收集至卷绕轮2;即可制得同质外延MgO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MgO前驱液制备后,再向其中加入占氯化镁溶液质量百分比0.5%~1%的冰醋酸再进行后续步骤,以防止Mg+水解,使得溶液体系稳定至少30天。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两组电极,电流从正极流入,通过分流电阻均分成n(n≥3)股电流从不同位置流入金属带材,同样均分成n股电流从负极流出。电极向基带输送电流,使得带材在焦耳效应的作用下温度升高并产生温度梯度,最终达到薄膜结晶条件,采用此种加热装置,可以使得薄膜由内向外结晶,生长出的薄膜拥有更好的织构。

本发明用低成本的溶液沉积法完全替代了传统高成本工艺复杂PVD方法,且制备的同质外延MgO薄膜表面形貌相比传统方法更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溶液沉积装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制备的MgO薄膜高能衍射电子枪(RHEED)衍射图案;

图4是实施例制备的MgO薄膜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图;

图5是MgO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配置0.1mol/L的氯化镁酒精溶液作为MgO的前驱液,在镀有IBAD-MgO的10m金属基带上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同质外延一层MgO薄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称量0.02mol的六水合氯化镁晶体4.6g,放入鼓风干燥箱烘烤恒温90℃烘烤4小时;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固体倒入200ml烧杯中,加无水乙醇定容至150ml,放入超声清洗器中,超声溶解30min,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溶液于烧杯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子,并开启加热模式加热至40℃,磁力搅拌2小时;

步骤4、向步骤3所得溶液加入1ml冰醋酸,并加入二乙醇胺和二乙烯三胺各5ml,加无水乙醇定容至200ml;

步骤5、向步骤4所得溶液放入搅拌子,磁力搅拌2小时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稳定的MgO前驱液;该MgO前驱液在室温下密闭保存,此体系能稳定至少30天。

步骤6、准备、处理基带:将宽12mm、长10m已沉积10nm的IBAD-MgO哈氏合金基带,两端各焊接一条3m长的牵引基带,装入卷绕盘1中;

步骤7、将步骤5所得MgO前驱液置于溶液池中,将牵引带一端从卷绕盘1中拉出依次引入转轮1、溶液池中转轮2、加热电极、转轮3后装入提供牵引动力的卷绕盘2中;

步骤8、选用加热装置为两组电极,电流从正极流入,通过分流电阻均分成4股电流从不同位置流入金属带材,同样均分成4股电流从负极流出。电极向基带输送电流,使得带材在焦耳效应的作用下温度升高并产生温度梯度,最终达到薄膜结晶条件,采用此种自加热的加热装置,可以使得薄膜由内向外结晶,生长出的薄膜拥有更好的织构。

在加热电极向基带输送16A电流的条件下,卷绕轮2以120mm/min的牵引速度,牵引基带由卷绕轮1到转轮1,经过溶液池中转轮2,蘸取溶液后垂直进入加热电极,最后经转轮3被收集至卷绕轮2;即可制得同质外延MgO薄膜。

与哈氏合金基带接触的电极选摩擦力小、耐高温、导电性好的银钨合金棒,固定银钨合金棒的为弹性钢片,以确保基带与电极良好的接触。

上述步骤8制备好的同质外延MgO薄膜的XRD(X射线衍射)和AFM(原子力显微镜)的测试结果如下:

图3是实施例中MgO薄膜的(高能电子衍射)RHEED图案,表明MgO薄膜有良好的(100)面外取向和(110)面内取向。

图4是实施例中MgO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测试图,MgO颗粒分布均匀,表面平整致密无裂痕,其5μm×5μm范围类的均方根粗糙度(RMS)为0.594nm,可见其表面形貌平整度远好于通过常规方法制备的外延MgO薄膜。

图5是实施例中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图,前驱液中的MgCl2已经充分受热分解为MgO,前驱液中的Cl元素以及添加剂(二乙醇胺、二乙烯三胺)中的C、N元素基本无残留。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