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使缆车设备中的缆车车辆运动的装置

用于使缆车设备中的缆车车辆运动的装置

摘要

一种用于使缆车设备中的缆车车辆运动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送轮,该输送轮可以借助提升装置相对于缆车车辆调节高度,以便贴靠到所述缆车车辆上,由此缆车车辆可以借助至少一个输送轮沿行驶轨道移动。在此设有电气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构造有电气的驱动马达、通过所述驱动马达可旋转的并且保持在其高度位置中的螺纹套筒(42)或类似物,以及通过所述螺纹套筒(42)可调节高度的提升轴(44),所述至少一个输送轮可通过该提升轴调节高度,其中,所述螺纹套筒(42)和提升轴(44)在配设给彼此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构造有至少大致位于垂直于螺纹套筒(42)或类似物的旋转方向的法平面中的止挡件(49a、50a、53a、54a),这些止挡件在提升轴(44)的上端部位置或下端部位置中彼此贴靠,由此防止螺纹套筒(42)的进一步旋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6025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创新专利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81084.3

  • 发明设计人 J·莫里茨胡博;

    申请日2016-11-1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邓斐

  • 地址 奥地利沃尔夫特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40: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04

    授权

    授权

  • 2018-10-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1B12/02 申请日:20161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9-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缆车设备中的缆车车辆运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送轮,该输送轮可以借助提升装置相对于缆车车辆调节高度,以便贴靠到所述缆车车辆上,由此缆车车辆可以借助至少一个输送轮沿行驶轨道移动。

背景技术

已知缆车设备构造有存放设备,缆车车辆可以被存放在所述存放设备中,其中,所述存放尤其是在运行时间之外进行。这是用于缆车车辆的所谓的车库,缆车车辆例如在缆车设备运行结束之后在存放轨道上移动到所述车库中并且彼此靠近地设置。为了能够进行所述存放,配设给存放轨道的输送轮必须在竖直方向上是可调节的。

在下端部位置中,输送轮贴靠在设置在缆车车辆上的驱动面上,由此缆车车辆可以借助输送轮沿存放轨道移动。在上端部位置中,输送轮与缆车车辆的驱动面间隔开距离,由此缆车车辆无法通过输送轮被移动。

为此例如参见EP774392A1,在该文献中阐述了这种存放设备的构型和作用方式。

在已知的这种存放设备中,输送轮的高度调节借助提升装置进行,该提升装置液压地或气动地运行。然而,这种提升装置无法满足对它们提出的技术要求,因为它们引起大量的维修费用。

为了避免所述缺点,可以设置电气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构造有电动马达以及可调节高度的提升轴。然而,在这种提升装置中必须确保,在到达提升轴的上端部位置或下端部位置时所述调节运动被停止,而不会出现彼此贴靠的面的锁紧或楔紧,因为否则会造成影响提升轴的再调节的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电气的提升装置,在该提升装置中,在提升轴的端部位置中避免彼此贴靠的构件的锁紧或楔紧。这按照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设置有电气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构造有电气的驱动马达、通过所述驱动马达可旋转的并且保持在其高度位置中的螺纹套筒或类似物,并且构造有通过所述螺纹套筒可调节高度的提升轴,至少一个输送轮可通过该提升轴调节高度,其中,螺纹套筒和提升轴在配设给彼此的、在其运行位置中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构造有至少大致位于垂直于螺纹套筒的旋转方向的法平面中的止挡件,这些止挡件在提升轴的上端部位置中或下端部位置中彼此贴靠,从而防止螺纹套筒的进一步的旋转。

优选地,所述提升轴构造有两个彼此间隔开距离的、设有成型部的止挡盘,在所述止挡盘之间该提升轴构造有外螺纹,提升轴利用该外螺纹在螺纹套筒的螺纹孔中引导,并且螺纹套筒构造有配设给止挡盘的成型部的成型部。在此,螺纹套筒可以构造有轴向突起,所述轴向突起构造有成型部。优选地,螺纹套筒的止挡盘和突起的朝向彼此的端面构造有径向延伸的成型部,这些成型部设有至少大致位于垂直于螺纹套筒的旋转方向的法平面中的止挡面。此外优选地,所述提升轴构造有在横截面中多边形的止动销栓,该止动销栓在止动板的互补成型的穿通部中引导,由此防止提升轴旋转。此外优选地,螺纹套筒构成为蜗轮,该蜗轮与驱动马达的驱动轴配合作用。

此外优选地,所述驱动马达的电绕组构造有位于驱动马达的馈电线路中的热触点,该热触点在超过驱动马达中的热极限值时被断开,由此切断所述驱动马达。

附图说明

接下来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按照本发明的提升装置。其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电气的提升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提升轴位于其下端部位置中,

图1A示出电气的提升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提升轴位于其上端部位置中,

图2示出提升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轴测图,

图3示出电气的提升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图以及局部剖视图,其中,提升轴位于其下端部位置中,并且

图3A示出电气的提升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图以及局部剖视图,其中,提升轴位于其上端部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1A中示出缆车车辆1上面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是具有至少一个可沿导轨21移动的行走轮11的行走机构,并且另一方面是夹紧装置12,缆车车辆1借助所述夹紧装置可夹紧到输送缆索22上。所述夹紧装置12构造有调节轮13、具有夹紧钳口15的调节杆14、以及支撑轮16。此外,所述缆车车辆1构造有驱动面17,在其高度位置方面可调节的输送轮23可以贴靠到所述驱动面上,用于使缆车车辆1运动通过缆车站或用于缆车车辆在车库中的运动。

为此设有提升装置3,输送轮23通过该提升装置可调节到在图1示出的下端部位置中或调节到在图1A中示出的上端部位置中,在所述下端部位置中输送轮贴靠到驱动面17上,在所述上端部位置中输送轮从驱动面17抬起。

所述提升装置3具电气的驱动马达31,调节杆33经由处于壳体32中的传动装置可通过所述驱动马达调节高度。所述调节杆33与承载梁34刚性地连接,在该承载梁上一侧支承有一组输送轮23并且在另一侧支承有皮带盘35,通过所述皮带盘这些输送轮23可借助皮带传动装置移动。

在图1中,所述输送轮23借助提升装置3调节到其下端部位置中,由此输送轮贴靠到驱动面17上,从而缆车车辆1能够沿以导轨21形式的行驶轨道移动。与此相对地,在图1A中输送轮23处于其上端部位置中,由此输送轮从驱动面17抬起,从而缆车车辆1无法移动。

接下来借助图2阐述提升装置3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电气的驱动马达31,驱动轴41可通过该驱动马达被移动。在壳体32中设有以蜗轮42形式的螺纹套筒,所述蜗轮支承在壳体32中在运行位置中沿竖向彼此间隔开距离设置的两个支承件43之间。通过与蜗轮42啮合的驱动轴41,所述蜗轮可以围绕至少大致竖直的轴线旋转。蜗轮42构造有中心的螺纹孔42a,提升轴44在该螺纹孔中引导,所述提升轴构造有外螺纹44a。

提升轴44在其上端部上构造有在横截面中多边形的止动销栓45,该止动销栓在同样多边形构造的穿通部46a中穿过固定在壳体32上的止动板46,从而防止提升轴44旋转。

通过旋转蜗轮,提升轴44在竖直方向上被调节。在沿竖直方向调节在蜗轮42之内的提升轴44时必须确保,一旦提升轴44到达上端部位置中或下端部位置中,就使驱动装置停止,以防止蜗轮42和提升轴44的彼此对置的面相互锁紧或楔紧。

如由图3和图3A可看出,在壳体32中设有用于蜗轮42的支承件43,所述蜗轮通过驱动轴41可围绕至少大致竖直的轴线旋转。提升轴44在蜗轮42的螺纹孔42a中引导,其中,所述提升轴通过旋转蜗轮42被向下或向上调节。

在图3中示出提升轴44的下端部位置,并且在图3A中示出提升轴44的上端部位置。在此,输送轮23被调节到在图1和图1A中示出的端部位置中。

所述蜗轮42构造有轴向突起47和48,这些突起在上端面上或下端面上构造有至少大致径向延伸的肋状成型部49或50,止挡面49a和50a由所述成型部构成,这些止挡面位于垂直于蜗轮42的旋转方向的法平面中。提升轴44在蜗轮42的区域中构造有上止挡盘51和下止挡盘52,所述两个止挡盘51或52在其配设给轴向突起47或48的端面上同样设有至少大致径向延伸的肋状成型部53或54,所述成型部构造有止挡面53a和54a,所述止挡面同样位于垂直于蜗轮42的旋转方向的法平面中。

在将提升轴44调节到其两个端部位置中时,位于提升轴44的止挡盘51和52上的止挡面53a和54a贴靠在突起47或48的止挡面49a或50a上。由此防止蜗轮42以及因此驱动轴41的进一步旋转,从而使驱动马达31停止。由此避免蜗轮42和提升轴44的彼此楔紧。由此,之后可以在没有任何困难的情况下将提升轴44调节到另一个端部位置中。

因为蜗轮42在上端部位置中或下端部位置中在其旋转中被锁止,通过驱动马达31在提升轴44的螺纹中无法产生预应力。所述驱动马达31这样设计,使得该驱动马达可以锁止。提升轴44从下端部位置到上端部位置的整个提升时间设计为大致3秒。因为在电控制器中为此确定,电流输送在5秒之后被中断,也不会发生驱动马达31的热过载。为了附加的安全性,所述驱动马达31的电绕组构造有位于驱动马达31的馈电线路中的热触点,该热触点在超过驱动马达31中的热极限值时被断开,由此所述驱动马达31同样被切断。

在所述实施例中,电动马达31的驱动轴41和提升轴44彼此成直角,其中,它们通过角度传动机构彼此耦联。然而,这样的空间布置结构对于按照本发明的结构设计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此,例如驱动马达的驱动轴可以与提升轴平行地定向,其中,所述驱动耦联通过传动小齿轮实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