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

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本发明通过振动板将微型马铃薯薯种顺利引导至输送带上,输送带的外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护种凸起,用于与摆动板共同构成导种通道,并在摆动板的前后高频低幅摆动下实现微型马铃薯薯种的单列排序;摆动板可根据微型马铃薯薯种尺寸大小通过调整杆进行左右位置调节以确保不同尺寸大小微型马铃薯薯种的单列排序;微型马铃薯薯种从输送带水平段运动至倾斜段时,与输送带转速相同的压种带的外表面均匀密布的多条压种条对微型马铃薯薯种进行压种定位,在与输送带倾斜段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完成投种作业,从而确保播种至土壤中薯种的株距稳定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19

    授权

    授权

  • 2018-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C9/02 申请日:2018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马铃薯播种主要以切块薯为主,现有的勺式马铃薯播种机不适宜微型马铃薯的播种,而以微型马铃薯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微型薯播种主要以人工种植的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远不能满足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纵观马铃薯生产行业现状,急需一种排序效果好、稳定可靠、调节方便、播种质量好且效率高的微型马铃薯播种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提升马铃薯种植的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包括种箱1、开沟单元2、支撑梁3和排种架,其中,所述排种架包括左右对称布置左护板4和右护板5;所述左护板4和右护板5,分别包括前部和中部的水平段以及后部的向下倾斜段;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之间的下部,从前至后间隔布置有多个支撑梁3;该播种装置进一步包括摆动单元、振动单元、摆动振动驱动单元和输送排种单元;

所述摆动单元包括摆动连接板14、摆动板15、撑紧板16、固定连接板17和固定支架18;其中,

所述摆动板15平行于左护板4和右护板5,布置在左护板4与右护板5的水平段之间;所述摆动板15的前端分别与摆动连接板14后端和撑紧板16的左端固接;所述摆动连接板14的前端与摆动振动驱动单元连接,带动摆动板15做前后往复运动;

所述撑紧板16的右端固定在所述右护板5内表面上的固定块19和压板20所构成的限位槽中;

所述固定支架18平行于摆动板15,并通过固定连接板17固接在摆动板15的后部;所述固定支架18与右护板5连接,且固定支架18与右护板5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

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动连接板22、振动板23和振动支撑板24;所述振动板23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之间,位于摆动板15的右侧;所述振动板23的前端与振动连接板22的后端固接;所述振动板23的下表面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固接有倾斜的振动支撑板24,所述振动支撑板24的上端与振动板23的下表面固接,振动支撑板24的下端与支撑梁3固接;

所述振动连接板22的前端与摆动振动驱动单元连接,从而带动振动板23做上下、前后往复运动;

所述输送排种单元包括主动输种带轮36、从动输种带轮37、第一支撑带轮38、第二支撑带轮39和输送带26;

所述主动输种带轮36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前部;所述从动输种带轮37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后部末端;所述输送带26套设在主动输种带轮36与从动输种带轮37之间,其中,位于上方的部分为上层带,位于下方的部分为下层带;

所述第一支撑带轮38和第二支撑带轮39位于主动输种带轮36与从动输种带轮37之间、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水平段的末端,分别对所述输送带26的上层带和下层带支撑,使得输送带26具有一水平段和一倾斜段;

所述输送带26的水平段的上层带位于振动板23的左侧、摆动板15的下方,并与摆动板15相互垂直。

所述输送带26的外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护种凸起40;

所述输送带26的内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输送导向条41;

所述输送带26的上层带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固接在左护板4上的输送导向板28,所述输送导向板28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输送导向槽42,输送带26的输送导向条41在输送导向板28的输送导向槽42中滑动。

所述摆动振动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轴7、驱动链轮8、摆动偏心轮9、摆动连接盘10、振动偏心轮32和振动连接盘35;

所述驱动轴7通过轴承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前部;所述摆动偏心轮9、驱动链轮8和振动偏心轮32从左至右依次固接在驱动轴7上;所述摆动连接盘10和振动连接盘35分别套接在摆动偏心轮9和振动偏心轮32上;

所述摆动连接盘10与摆动连接板14的前端固接;

所述振动连接盘35与振动连接板22的前端固接;

所述驱动链轮8通过传动链与拖拉机的变速箱链轮连接。

所述固定支架18上设有两个固定支架圆孔12;所述摆动板15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固定支架圆孔12相对应的摆动板长条孔13;

两个相互平行的调整杆21垂直固接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之间,调整杆21依次穿过固定支架圆孔12和摆动板长条孔13;

所述固定支架18和摆动板15沿调整杆21滑动,调整固定支架18与右护板5之间的距离以及摆动板15与左护板4之间的距离;

所述固定支架18通过紧定螺钉25与调整杆21紧固定位。

所述振动板23前低后高倾斜布置;

所述振动板23包括前振动板30和后振动板31;所述前振动板30和后振动板31均包括一平板和一位于所述平板左侧并向下弯折一定角度的倾斜板;所述前振动板30的长度小于后振动板31的长度。

所述播种装置进一步包括压种单元,所述压种单元包括主动压种带轮44、从动压种带轮45和压种带29;

所述主动压种带轮44和从动压种带轮45分别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后部的前端和末端,所述压种带29套设在主动压种带轮44与从动压种带轮45之间,并与输送带26的倾斜段相平行;

所述主动压种带轮44的旋转方向与主动输种带轮36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主动压种带轮44的转速与主动输种带轮36的转速相同。

所述压种带29的外表面上,均匀密布多条压种条33;

所述压种带29的内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压种导向条48;

所述压种带29的下层带的上方,设置有固接在左护板4上的压种导向板46;所述压种导向板46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压种导向槽47,压种带29的压种导向条48在压种导向板46的压种导向槽47中滑动;

所述压种带29的下层带与输送带26的倾斜段的上层带之间的距离为40~60mm。

所述压种条33的长度为40~60mm,相邻的压种条33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压种条33的材质为橡胶或海绵。

所述排种架的倾斜段设置有隔板34,所述隔板34位于压种带29和输送带26的倾斜段的右侧;所述隔板34、左护板4的后部、输送带26的倾斜段的上层带和压种带29的下层带共同构成落种通道。

所述摆动连接板14的前端与后端相互垂直,并通过中部的扭转过渡部过渡连接;

所述振动支撑板2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

所述振动板23的后端垂直固接有挡种板27;

所述输送带26的水平段的上层带与摆动板15下端面的距离为1-2mm;

所述从动输种带轮37上设置有输种张紧装置4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振动板将微型马铃薯薯种顺利引导至输送带上,输送带的外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护种凸起,用于与摆动板共同构成导种通道,并在摆动板的前后高频低幅摆动下实现微型马铃薯薯种的单列排序;摆动板可根据微型马铃薯薯种尺寸大小通过调整杆进行左右位置调节以确保不同尺寸大小微型马铃薯薯种的单列排序;微型马铃薯薯种从输送带水平段运动至倾斜段时,与输送带转速相同的压种带的外表面均匀密布的多条压种条对微型马铃薯薯种进行压种定位,在与输送带倾斜段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完成投种作业,从而确保播种至土壤中薯种的株距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的侧视图;

图1b为本发明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隐藏了种箱1、第一上护板6和第二上护板11)的俯视图;

图2为排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摆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摆动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3c为撑紧板16与固定块19和压板20的安装示意图;

图3d为第一连接板14的结构示意图;

图3e为固定支架18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振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摆动振动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摆动振动驱动单元与摆动连接板14和振动连接板22连接示意图;

图6a为输送排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输送带26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输送导向板28的结构示意图。

图6d为压种带29的结构示意图;

图6e为压种导向板46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 种箱 2 开沟单元

3 支撑梁 4 左护板

5 右护板 6 第一上护板

7 驱动轴 8 驱动链轮

9 摆动偏心轮 10 摆动连接盘

11 第二上护板12 固定支架圆孔

13 摆动板长条孔14 摆动连接板

15 摆动板16 撑紧板

17 固定连接板18 固定支架

19 固定块20 压板

21 调整杆22 振动连接板

23 振动板24 振动支撑板

25 紧定螺钉26 输送带

27 挡种板28 输送导向板

29 压种带30 前振动板

31 后振动板32 振动偏心轮

33 压种条34 隔板

35 振动连接盘36 主动输种带轮

37 从动输种带轮38 第一支撑带轮

39 第二支撑带轮40 护种凸起

41 输送导向条42 输送导向槽

43 输种张紧装置44 主动压种带轮

45 从动压种带轮46 压种导向板

47 压种导向槽48 压种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一种微型马铃薯振动排序精量播种装置,该播种装置包括种箱1、排种架、摆动单元、振动单元、摆动振动驱动单元、输送排种单元和开沟单元2。

如图2所示,所述排种架包括左护板4、右护板5、第一上护板6和第二上护板11;其中,

所述左护板4和右护板5左右对称布置,分别包括前部和中部的水平段以及后部的向下倾斜段。

所述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100°~110°。

所述第一上护板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前部上边缘固接;所述第二上护板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后部上边缘固接;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之间的下部,从前至后间隔布置有多个支撑梁3。

所述种箱1的落种口分别与第一上护板6的后边缘以及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上边缘固接。

所述开沟单元2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向下倾斜段边缘构成的排种架排种口的前方。

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摆动单元包括摆动连接板14、摆动板15、撑紧板16、固定连接板17和固定支架18;其中,

所述摆动板15平行于左护板4和右护板5,布置在左护板4与右护板5的水平段之间。所述摆动板15的前端分别与摆动连接板14后端和撑紧板16的左端固接,其中,所述摆动连接板14与摆动板15同轴线设置,所述撑紧板16与摆动板15垂直。所述摆动连接板14的前端与摆动振动驱动单元连接,带动摆动板15做前后往复运动。

如图3c所示,所述撑紧板16的右端固定在所述右护板5内表面上的固定块19和压板20所构成的限位槽中。

如图3d所示,优选地,所述摆动连接板14的前端与后端相互垂直,并通过中部的扭转过渡部过渡连接。

所述固定支架18平行于摆动板15,并通过两个平行的“Z”形固定连接板17固接在摆动板15的后部。所述固定支架18与右护板5连接,且固定支架18与右护板5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

如图3e所示,所述固定支架18上设有两个固定支架圆孔12;所述摆动板15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固定支架圆孔12相对应的摆动板长条孔13。

两个相互平行的调整杆21垂直固接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之间,调整杆21依次穿过固定支架圆孔12和摆动板长条孔13。所述固定支架18和摆动板15沿调整杆21滑动,调整固定支架18与右护板5之间的距离以及摆动板15与左护板4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支架18通过紧定螺钉25与调整杆21紧固定位。

如图4所示,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动连接板22、振动板23和振动支撑板24。所述振动板23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之间,位于摆动板15的右侧。所述振动板23的前端与振动连接板22的后端固接。所述振动板23的下表面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固接有倾斜的振动支撑板24,所述振动支撑板24的上端与振动板23的下表面固接,振动支撑板24的下端与支撑梁3固接。

所述振动板23前低后高倾斜布置。

所述振动支撑板2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

所述振动连接板22的前端与摆动振动驱动单元连接,从而带动振动板23做上下、前后往复运动。

所述振动板23的后端垂直固接有挡种板27。

优选地,所述振动板23包括前振动板30和后振动板31。所述前振动板30和后振动板31均包括一平板和一位于所述平板左侧并向下弯折一定角度的倾斜板。

所述前振动板30的长度小于后振动板31的长度。

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摆动振动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轴7、驱动链轮8、摆动偏心轮9、摆动连接盘10、振动偏心轮32和振动连接盘35。

所述驱动轴7通过轴承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前部;所述摆动偏心轮9、驱动链轮8和振动偏心轮32从左至右依次固接在驱动轴7上;所述摆动连接盘10和振动连接盘35分别套接在摆动偏心轮9和振动偏心轮32上。

所述摆动连接盘10与摆动连接板14的前端固接。

所述振动连接盘35与振动连接板22的前端固接。

所述驱动链轮8通过传动链与拖拉机变速箱链轮连接。

如图6a所示,所述输送排种单元包括主动输种带轮36、从动输种带轮37、第一支撑带轮38、第二支撑带轮39和输送带26。

所述主动输种带轮36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前部;所述从动输种带轮37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后部末端。所述输送带26套设在主动输种带轮36与从动输种带轮37之间,其中,位于上方的部分为上层带,位于下方的部分为下层带。

所述第一支撑带轮38和第二支撑带轮39位于主动输种带轮36与从动输种带轮37之间、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水平段的末端,分别对所述输送带26的上层带和下层带支撑,使得输送带26具有一水平段和一倾斜段。

所述输送带26的水平段的上层带位于振动板23的左侧、摆动板15的下方,并与摆动板15相互垂直。

所述输送带26的水平段的上层带与摆动板15下端面的距离为1-2mm。

如图6b所示,所述输送带26的外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护种凸起40,用于与摆动板15共同构成导种通道。

所述输送带26的内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输送导向条41。

如图6c所示,所述输送带26的上层带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固接在左护板4上的输送导向板28,所述输送导向板28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输送导向槽42,输送带26的输送导向条41在输送导向板28的输送导向槽42中滑动,从而保证了输送带26在工作过程中保持伸展状态,并实现了输送带26的定位。

优选地,所述从动输种带轮37上设置有输种张紧装置43。

优选地,所述播种装置进一步包括压种单元,所述压种单元包括主动压种带轮44、从动压种带轮45和压种带29。

所述主动压种带轮44和从动压种带轮45分别设置在左护板4和右护板5的后部的前端和末端,所述压种带29套设在主动压种带轮44与从动压种带轮45之间,并与输送带26的倾斜段相平行。

所述主动压种带轮44的旋转方向与主动输种带轮36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主动压种带轮44的转速与主动输种带轮36的转速相同,使得压种带29与输送带26具有相反的转动方向和相同的转速。

所述压种带29的下层带与输送带26的倾斜段的上层带之间的距离为40~60mm。

如图6d所示,所述压种带29的外表面上,均匀密布多条压种条33。所述压种条33的长度为40~60mm,相邻的压种条33之间的间距为5mm。

所述压种条33的材质为橡胶或海绵等材料。

所述压种带29的内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压种导向条48。

所述压种带29的下层带的上方,设置有固接在左护板4上的压种导向板46。如图6e所示,所述压种导向板46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压种导向槽47,压种带29的压种导向条48在压种导向板46的压种导向槽47中滑动。

如图6a所示,所述排种架的倾斜段设置有隔板34,所述隔板34位于压种带29和输送带26的倾斜段的右侧;所述隔板34、左护板4的后部、输送带26的倾斜段的上层带和压种带29的下层带共同构成落种通道。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拖拉机通过变速箱链轮将动力分别输送给摆动振动驱动单元和输送排种单元,摆动振动驱动单元的驱动轴7带动摆动偏心轮9和振动偏心轮32转动,在摆动偏心轮9和振动偏心轮32转动时,摆动连接盘10和振动连接盘35均沿着与驱动轴7轴线相垂直的方向做前后往复摆动,进而带动摆动板15前后摆动和振动板23在上下、前后方向上的复合振动。

微型薯薯种从种箱1的落种口落至振动板23及输送带26上,输送带26将微型薯薯种朝着背向播种机前进方向输送,在摆动板15的前后摆动作用和摆动板15与输送带26的外表面右侧边缘的护种凸起40的共同限制作用下实现微型薯薯种群在输送带26上的单列排序,输送带26上多余的、未经排序的微型薯薯种越过输送带26的外表面右侧边缘设置的护种凸起40并运动至振动板23上,因振动板23前低后高倾斜布置,在振动板23的往复振动作用下使振动板23上的微型薯薯种返回至种箱1的落种口的对应位置并再次进入输送带26进行单列排序,单列排序的微型薯薯种在输送带26输送下运动至隔板34、左护板4的后部、输送带26的倾斜段的上层带和压种带29的下层带所共同构成的落种通道。此时,与输送带26转速相同的压种带29对微型薯薯种进行压种定位,并在输送带26和压种带29共同作用下将微型薯薯种输送至排种架排种口,最终投落至开沟单元2开的种沟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