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秦皮乙素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秦皮乙素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秦皮乙素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明确并发现了秦皮乙素抗氧化作用对眼部细胞的保护作用。对于包含了氧化损伤致病因素的眼部疾病具有显著抗凋亡治疗功效,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为临床治疗涉及眼部氧化损伤及凋亡的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0425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何氏医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711297445.0

  • 申请日2017-12-0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春华

  • 地址 110163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泗水街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21: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14

    授权

    授权

  • 2018-08-3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37 登记生效日:201808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120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6-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37 申请日:20171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5-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秦皮乙素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中的应用,特别涉及在制备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引起的眼部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氧化损伤在疾病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衰老、炎症相关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氧化作用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膜,破坏细胞膜,并且自由基可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对细胞内的蛋白、DNA产生损伤;氧化产物可以诱导不同于花生四烯酸的趋化因子产生,使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失活,使胶原酶等增加,破坏结缔组织;氧自由基参与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为炎症反应中的重要过程,其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为趋化因子,加剧炎症反应。

在角膜炎症和眼内炎中,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氧化损伤起到重要作用,为炎症发生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虽然眼部存在自由基的天然防御系统,但在疾病发展中,组织的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作用增强,导致疾病的加剧。因此,能够起到抗氧化作用的外源药物是治疗缓解疾病的策略之一。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味苦、涩,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用于热毒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秦皮治疗眼病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曰:“秦皮主风寒湿痹……除热目中青翳白膜。”《别录》曰:“秦皮……可作洗目汤。”《古今医统》曰:“秦皮煎汤洗目,去风毒,除翳膜,收烂弦冷泪。”《中医眼科历代方剂汇编》中收集以秦皮洗眼、点眼的方剂共75首,其中有36方以秦皮命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皮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炎症,值得推广应用。对秦皮化学成分的研究发现,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是秦皮的主要成分,对秦皮的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起到重要贡献。秦皮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包括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等,关于以上秦皮单体对眼部的功效研究尚为空白,仅有的作用于眼部的秦皮相关药物也是以秦皮粗提物形式参与治疗作用。秦皮乙素的结构式如下: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秦皮乙素用于眼部疾病治疗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氧化损伤引起的眼部相关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为临床治疗涉及眼部氧化损伤及凋亡的疾病提供一种新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了秦皮乙素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所述的眼部疾病是氧化应激引起的眼部疾病。

上述的应用,所述的氧化应激引起的眼部疾病选自翼状胬肉、视疲劳、干眼症、角结膜炎、白内障、眼内炎、青光眼或视网膜黄斑变性。

上述的应用,将药物制成缓释剂型。所述的缓释剂型包括滴眼液、眼膏、眼周及眼内注射液、眼用凝胶和脂质体。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点和效果:本发明首次明确并发现了秦皮乙素抗氧化作用对眼部细胞的保护作用。对于包含了氧化损伤致病因素的眼部疾病具有显著抗凋亡治疗功效,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A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秦皮乙素作用24小时的结果图。

图1B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MTS法检测秦皮乙素预先作用2小时后,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的结果图。

图1C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MTS法检测秦皮乙素作用24小时后,去除秦皮乙素,过氧化氢再作用24小时的结果图。

图2A是人角膜上皮细胞(正常细胞组),采用流式PI-Anexin V染色图。

图2B是过氧化氢模型组对人角膜上皮细胞,采用流式PI-Anexin V染色,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图2C为40μM秦皮乙素预先对人角膜上皮细胞作用2小时后,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采用流式PI-Anexin V染色,检测秦皮乙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图2D为80M秦皮乙素预先对人角膜上皮细胞作用2小时后,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采用流式PI-Anexin V染色,检测秦皮乙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图2E为100μM秦皮乙素预先对人角膜上皮细胞作用2小时后,再与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采用流式PI-Anexin V染色,检测秦皮乙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图2F为不同浓度秦皮乙素对过氧化氢诱导凋亡细胞百分率的数据统计图。

图3A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模型中凋亡蛋白Bcl-2、Bax的影响变化。

图3B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模型中pro-Caspase9凋亡蛋白的影响。

图3C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模型中pro-Caspase3凋亡蛋白的影响。

图3D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模型中Bcl-2/β-Actin柱形图。

图3E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模型中Bax/β-Actin柱形图。

图3F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模型中pro-Caspase9/β-Actin柱形图。

图3G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模型中pro-Caspase3/β-Actin柱形图。

图4A是采用非细胞实验,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检测秦皮乙素的总抗氧化能力。

图4B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5-LOX的变化。

图4C是人角膜上皮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5-LOX/β-Actin柱形图。

图5是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下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图6A是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下人角膜上皮细胞中,各组活性氧(ROS)荧光峰型图。

图6B是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下人角膜上皮细胞中,各组活性氧(ROS)荧光峰峰型叠加图。

图6C是秦皮乙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下人角膜上皮细胞中,各组细胞内平均活性氧荧光强度的数据统计图。

图7A是小鼠干眼模型上,秦皮乙素或阳性药环孢菌素作用后,眼表荧光素染色图。

图7B是小鼠干眼模型上,秦皮乙素或阳性药环孢菌素作用后,眼表荧光素数据统计图。

图8A是小鼠干眼模型上,秦皮乙素或阳性药环孢菌素作用后,角膜和结膜细胞的凋亡染色图。

图8B是小鼠干眼模型上,秦皮乙素或阳性药环孢菌素作用后,角膜细胞的凋亡数据统计图。

图8C是小鼠干眼模型上,秦皮乙素或阳性药环孢菌素作用后,结膜细胞的凋亡数据统计图。

图9A是小鼠干眼模型上,秦皮乙素或阳性药环孢菌素作用后,结膜杯状细胞的密度图。

图9B是小鼠干眼模型上,秦皮乙素或阳性药环孢菌素作用后,结膜杯状细胞的荧光染色的数据统计图。

图10A是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采用MTS法检测秦皮乙素作用24小时后,去除秦皮乙素,过氧化氢再作用24小时的结果图。

图10B是人翼状胬肉原代细胞中,秦皮乙素作用24小时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验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阐述,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步骤和内容。

实验例1秦皮乙素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一)细胞活力检测法测定秦皮乙素抗氧化损伤作用

人角膜上皮细胞、人晶状体细胞购自美国ATCC细胞库,细胞培养基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辅以10%(V/V)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庆大霉素。于含5%二氧化碳,37℃培养箱中培养。细胞铺于96孔板中,用对数生长期细胞,以1.5x105个/ml的密度,每孔100μl铺板,每组6个副孔。细胞分组均为正常细胞组、过氧化氢模型组、各浓度秦皮乙素干预组。检测方法为MTS试剂盒法(Promega),490nm处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存活率=各组存活率/正常细胞组存活率×100%

图1A为10、20、40、80、100μM秦皮乙素孵育人角膜上皮细胞24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图1B为10、20、40、80、100μM秦皮乙素预先作用人角膜上皮细胞2小时后,再与过氧化氢共同孵育24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图1C为10、20、40、80、100μM秦皮乙素作用细胞24小时后,去除秦皮乙素,再用过氧化氢造模24小时检测细胞活力。

由图1A、图1B和图1C可以看出,不论秦皮乙素预先加入或者与过氧化氢同时加入,10-100μM均显示出了抗氧化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性,使细胞抵抗氧化损伤,存活率上升。图10A为0.001、0.01、0.1、1、10、100μM秦皮乙素与过氧化氢共同孵育人晶状体上皮细胞24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可见10-100μM的秦皮乙素具有抗凋亡作用;图10B为秦皮乙素对人原代翼状胬肉细胞作用24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可见秦皮乙素对原代翼状胬肉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二)流式细胞PI-Annexin V染色法检测秦皮乙素抗氧化诱导凋亡作用

分组情况如下:图2A为正常细胞组(未经造模或给药的角膜上皮细胞);图2B为过氧化氢模型组;图2C为40μM秦皮乙素预先作用2小时后,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图2D为80M秦皮乙素预先作用2小时后,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图2E是100μM秦皮乙素预先作用2小时后,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然后采用流式细胞PI-Annexin V染色法检测秦皮乙素抗氧化诱导凋亡作用。图2F为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率柱形图。试剂盒采用南京凯基PI-Anexin V凋亡试剂盒,通过用Annexin V标示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细胞比例。具体操作见说明书,流式细胞仪检测。由图2A-图2F可以看出秦皮乙素干预组,明显减少了氧化诱导的凋亡率,并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细胞活力检测结果一致。

(三)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乙素抗凋亡作用机制

实验分组为正常细胞组(未经造模或给药的角膜上皮细胞),过氧化氢模型组,秦皮乙素干预组。秦皮乙素作用方式为预先作用2小时,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

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2×105个/mL的密度铺于10cm培养皿中,每皿10mL。待24h后细胞贴壁,给予秦皮乙素和过氧化氢。作用24h后,收集细胞总蛋白。BCA法测定样品蛋白浓度(按试碧云天剂盒p0010s说明书操作)。将样品质量浓度调成2μg/μL,加入5×loadingbuffer,100℃沸水中15min变性。每梳孔15μL样品进行100V恒压电泳。湿法,恒流200mA,2h转膜。抗体均为Santa>

图3A为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结果,图3D为Bcl-2灰度统计图。图3E为Bax灰度统计图。由图3A、D、E可见,模型组与正常细胞组比较,抗凋亡蛋白Bcl-2明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明显增加;秦皮乙素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增加,Bax减少。说明秦皮乙素的抗凋亡作用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上游蛋白Bcl-2/Bax发挥作用的。

图3B、图3F为凋亡蛋白pro-Caspase9的变化,由图可知模型组与正常细胞组比较,酶原形式减少,呈现凋亡状态。秦皮乙素干预后,酶原形式相应增多。说明秦皮乙素的抗凋亡作用有Caspase-9的参与。

图3C和图3G为凋亡蛋白pro-Caspase3的变化,由图可知模型组与正常细胞组比较,酶原形式减少,呈现凋亡状态。秦皮乙素干预后,酶原形式相应增多。说明秦皮乙素的抗凋亡作用有Caspase-3的参与。

图4B和图4C为5-脂氧合酶(5-LOX)的变化,由图可知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5-LOX被消耗,参与了氧化反应。秦皮乙素干预组,5-LOX的表达量与正常细胞组比较,并没有显著变化。说明秦皮乙素抑制了5-LOX参与氧化反应,减少了氧化应激。

(四)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方法检测秦皮乙素总抗氧化能力

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FRAP法)购自碧云天生物,产品编号s0116。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的原理是酸性条件下抗氧化物可以还原(Fe3+-TPTZ)产生蓝色的Fe2+-TPTZ,随后在593nm测定蓝色的Fe2+-TPTZ即可获得样品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实验方法见试剂盒说明书。10、20、40、80、100μM秦皮乙素用于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

由图4A可以看出秦皮乙素的抗氧化能力优于阳性对照物Trolox(Trolox为维生素E的类似物,水溶性好,抗氧化能力和维生素E相近),并且其抗氧化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

(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检测

实验分组为正常细胞组(未经造模或给药的角膜上皮细胞),过氧化氢模型组,秦皮乙素干预组。秦皮乙素作用方式为预先作用2小时,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编号A001-3。试剂盒检测了SOD对超氧化物自由基歧化作用的影响,利用自由基反应中产生的有颜色的WST-1formazan检测SOD的活力。实验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使用碧云天蛋白检测BCA试剂盒(货号:p0010s)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蛋白浓度,用于SOD的定量。

由图5可以看出与正常细胞组比较,过氧化氢模型组的SOD活力明显减少,给予秦皮乙素干预组,SOD活力与秦皮乙素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增高的趋势,说明秦皮乙素对于氧化应激状态下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具有提高SOD活力的能力,对细胞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

(六)活性氧(ROS)检测

实验分组为正常细胞组(未经造模或给药的角膜上皮细胞),过氧化氢模型组,秦皮乙素干预组。秦皮乙素作用方式为预先作用2小时,再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24小时。

细胞内活性氧的检测,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活性氧,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对活性氧进行定量。试剂盒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货号E004)的ROS测试试剂盒。利用DCFH-DA在活性氧作用下进入细胞生成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强绿色荧光物质DCF,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孵育,染色后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ROS检测的流式结果如图6A至图6C所示。图6A为活性氧荧光标记细胞占门内总细胞的百分比;图6B为各组峰型图的叠加图;图6C为每组平均荧光强度的统计图。由图6A可知,与正常细胞组相比,过氧化氢模型组的荧光阳染的细胞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秦皮乙素干预组的ROS阳染细胞随秦皮乙素浓度增高,逐渐减少,呈浓度依赖性。由图6B的叠加图可见,正常细胞组的荧光强度最小,过氧化氢模型组的荧光强度最强,随着秦皮乙素给药浓度的增加,峰逐渐像左移动,靠近正常细胞组,说明给予秦皮乙素后,ROS阳染的细胞逐渐减少,使细胞抵抗了氧化应激状态下,趋于正常组;由图6C可知,对每组平均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后,可知秦皮乙素明显减少了氧化应激状态下下细胞内的ROS平均荧光强度。以上3个结果图共同说明了秦皮乙素的减少氧化应激细胞内活性氧的能力,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七)干眼小鼠模型建立及给以秦皮乙素的方法

试验动物: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20只,购自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取8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20只,试验分为模型组、给药组(0.002%W/V秦皮乙素)、阳性药组(CsA)、空白对照组。

主要药品与仪器:东莨菪碱(0.5mg/0.2mL,Sigma-Aldrich,St.Louis,MO);秦皮乙素;Cyclosporin A(0.05%CsA,USA);Oregon Green Dextran 488(OGD-70,000MW,USA);OCT(VWR,Suwanee,GA,USA);TUNEL(ApopTag;Intergen Co.,Purchase,NY,USA);正置荧光显微镜(Nikon Eclipse Ni-U,Japan);体视荧光显微镜(Nikon SMZ1500,Japan);冰冻切片机(LEIKA CM1860UV,Germany);智能干燥箱(ZD-890c;Ouyi Company,Hangzhou,China);

东莨菪碱诱导的小鼠干眼模型的创建:本研究采用智能干燥环境控制系统结合药物诱导创建的小鼠干眼模型。环境控制系统制作方法:采用两阶梯除湿法控制环境湿度,可调温工业除湿机初步降低房间湿度至40±5%,再利用智能除湿主机(除湿范围RH10%-80%)进一步降低箱体内湿度。智能除湿主机应用一种新型的分子材料——分子筛作为吸湿剂。分子筛无毒,可在设计的控制系统调控下加热再生、动态除湿,反馈调控环境湿度在所要求的实验水平。同时在箱内距鼠笼20cm处放置可调速(风速范围0-5m/s)、无噪音风扇,风扇和小鼠保持同一平面,利用风速计(测量范围0-30m/s,准确度±5%监测风速。通过以上措施,使湿度、温度和气体流量都得到有效调控。

将C57/BL6小鼠暴露于干燥环境(RH=15;WV=2m/s;T=21-23℃)5天,每天4次(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皮下注射0.5mg/0.2mL东莨菪碱,连续给药5天构建干眼模型;给药组双眼同时滴入秦皮乙素溶液,阳性药组双眼同时滴入CsA,空白组双眼滴入生理盐水。结果图中模型组用代号DS5+PBS表示。

冰冻切片制备:本研究应用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与TUNEL实验。将动物处死,手术切除眼球与附属器(n=10眼/组)后,4%多聚甲醛中固定,OCT(VWR,Suwanee,GA,USA)包埋。眼球中心矢状面以6μm厚度切片,–80℃保存备用。

(八)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屏障功能

在(七)的动物模型基础上,用毛细吸管将1μL 0.5μg/mL OGD溶液滴入小鼠下结膜囊,2分钟后在体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染色情况。染色的程度运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进行活体检测照相并用NIS Elements软件分析角膜上皮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

图7A和图7B为0.002%秦皮乙素(Esc)对干眼小鼠模型的作用,与阳性药环孢菌素的比较。由荧光染色照片和对荧光斑点进行统计后的柱形图可以看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眼表损伤的荧光染色斑点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秦皮乙素后,荧光斑点变小,变暗,眼表损伤明显减少。环孢菌素组明显减少眼表损伤,作用较秦皮乙素强。由图7A和图7B的结果可知,秦皮乙素可明显减少干眼小鼠的眼表损伤。

(九)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TUNEL染色依据试剂盒说明进行(ApopTag;Intergen Co.,Purchase,NY,USA)。将(七)中的冰冻切片复温后,2:1乙醇:乙酸破膜。TdT酶与11-digoxigenin dUTP 37℃孵育2h。PBS冲洗后,终止液终止。FITC标记二抗室温下孵育60分钟,PI(0.5ug/mL)染核,5分钟。荧光显微下400×观察、拍照.随机选择角膜上皮中央与结膜上皮穹窿部100μm视野区,计数TUNEL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比值并记录。

图8A-图8C为秦皮乙素对干眼模型小鼠角膜、结膜细胞凋亡的影响。由图可见,干眼模型组的角膜和结膜中绿色荧光阳染的凋亡细胞较空白组明显增多。给予秦皮乙素后,角膜、结膜中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但秦皮乙素的作用较环孢菌素的抗凋亡作用弱。凋亡细胞统计柱形图见图。由图8A-图8C可知,秦皮乙素对干眼小鼠的眼表细胞凋亡中具有保护作用,但作用较环孢菌素弱。

(十)组织学杯状细胞密度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法)

将(七)中冰冻切片复温后,使用过碘酸-希夫(PAS)试剂将6μm切片染色,观察切片并用Nikon Eclipse Ni-U拍照计数。然后在各组别10只眼的上方和下方结膜处检测杯状细胞的密度。

图9A和图9B为杯状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较空白组杯状细胞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秦皮乙素后,杯状细胞显著增多,给予环孢菌素后,杯状细胞显著增多,但秦皮乙素的作用较环孢菌素弱。杯状细胞密度的统计柱状图如图中所示。由图9可知,秦皮乙素显著增加干眼小鼠的杯状细胞密度,改善干眼症状。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One Way-ANOVA方法统计,实验结果均已均值±标准差表示,细胞实验中,有过氧化氢造模组的实验,各组显著性均与过氧化氢单独处理的模型组模型比较,显著性表示为*p<0.05,0.001<**p<0.05,***p<0.001;不涉及到过氧化氢造模的实验中,各组显著性均与正常组比较,显著性表示为*p<0.05,0.001<**p<0.05,***p<0.001。动物实验中各组显著性均与干眼模型组(DS5+PBS组)比较,显著性表示为*p<0.05,0.001<**p<0.05,***p<0.001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秦皮乙素展现出如下药理作用:(1)在FRAP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实验中,秦皮乙素显示出了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2)在氧化损伤的人角膜上皮细胞、晶状体细胞中,秦皮乙素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3)对秦皮乙素抗人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考察中,秦皮乙素显著的减少活性氧(ROS)、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且机制与调节凋亡蛋白(Bcl-2、Bax、pro-Caspase9、pro-Caspase3)有关;此外,秦皮乙素可以抑制5-脂氧合酶(5-LOX)参与氧化反应,因5-脂氧合酶参与炎症反应,秦皮乙素可能具有抗炎作用。(4)在小鼠干眼模型中的,秦皮乙素显著减少干眼中的角膜上皮损伤、减少角膜细胞,结膜细胞凋亡、增加结膜杯状细胞密度。(5)秦皮乙素对人原代翼状胬肉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秦皮乙素不仅在体内、体外展现出对角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还表现出了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对人翼状胬肉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