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加固件及应用该加固件的基坑内支撑

一种加固件及应用该加固件的基坑内支撑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固件及应用该加固件的基坑内支撑,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保证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之间会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定量的错动,影响基坑内支撑安全与稳定的加固件。加固件包括上加固板、与上加固板相平行的下加固板及连接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的侧加固板,所述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位于侧加固板的同一侧。基坑内支撑包括预应力加压件、位于围凛梁内的型钢内支撑梁及位于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加固件,所述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抵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通过加固件和预应力加压件抵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9052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1087305.0

  • 发明设计人 胡琦;胡焕;邓以亮;竹相;黄星迪;

    申请日2017-11-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尉伟敏

  •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城星路59号东杭大厦27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59: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0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7/04 专利号:ZL2017110873050 登记号:Y2022330003353 登记生效日:20221201 出质人: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质权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临平支行 发明名称:一种加固件及应用该加固件的基坑内支撑 申请日:20171107 授权公告日:2020061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2-06-24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E02D17/04 授权公告日:20200616 申请日:20171107 专利号:ZL2017110873050 登记号:Y2021330002214 出质人: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质权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 解除日:2022060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0-06-16

    授权

    授权

  • 2019-07-0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E02D17/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110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8-05-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7/04 申请日:20171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4-1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加固件及应用该加固件的基坑内支撑。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地下结构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侧壁及周围采用支撑、加固等保护措施。目前的基坑支撑系统通常包括绕基坑边缘设置的基坑围护桩、位于基坑围护桩内侧的围凛梁及设置在围凛梁之间的基坑内支撑。基坑内支撑通常包括通过预应力加压件对撑在围凛梁之间的型钢内支撑梁,型钢内支撑梁通过液压千斤顶在预应力加压件上施加预应力对撑在相对两侧的围檩梁之间,以此形成对基坑的支撑,保证基坑支撑系统的支撑强度。

在采用液压千斤在预应力加压件上加压的过程中以及在后续的基坑开挖过程中,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之间往往会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定量的错动,影响基坑内支撑安全与稳定。

另一方面,目前的基坑内支撑在安装型钢内支撑梁之前,需要在型钢内支撑梁的下方架设托架,托架通常包括两根固定在基坑底面上的型钢立柱及设置在型钢立柱上部用于支撑型钢内支撑梁的支撑横梁。目前的型钢内支撑梁在施加预应力对撑在围檩梁上之前,是通过托架进行支撑的,而支撑于托架上的型钢内支撑梁的水平位置状态无法得到保证,型钢内支撑梁容易发生倾斜,当型钢内支撑梁发生倾斜后,在通过千斤顶施加预应力将型钢内支撑梁对撑在围檩梁上后,型钢内支撑梁的对撑轴力也将发生倾斜,不在水平直线上;从而降低型钢内支撑梁对基坑的支撑能力及支撑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有效保证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之间会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定量的错动,影响基坑内支撑安全与稳定的加固件。

本发明的另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托架支撑的型钢内支撑梁的水平位置状态无法得到保证,型钢内支撑梁容易发生倾斜,而降低型钢内支撑梁对基坑的支撑能力及支撑的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型钢内支撑梁以水平状态对撑在围檩梁之间,从而保证型钢内支撑梁对基坑的支撑能力及支撑的稳定性的基坑内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固件,包括上加固板、与上加固板相平行的下加固板及连接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的侧加固板,所述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位于侧加固板的同一侧,且侧加固板与上加固板相垂直。

本方案的加固件可有效保证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之间会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定量的错动,影响基坑内支撑安全与稳定。

作为优选,上加固板的上表面设有上加强板,且上加强板与上加固板相垂直。本方案结构能够提高加固件本身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下加固板的下表面设有下加强板,且下加强板与下加固板相垂直。本方案结构能够提高加固件本身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加强板,内加强板与上加固板相垂直,内加强板与侧加固板相垂直。本方案结构能够提高加固件本身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上加固板上设有若干螺栓连接孔,下加固板上设有若干螺栓连接孔,侧加固板上设有若干螺栓连接孔。

一种基坑内支撑,包括预应力加压件、位于围凛梁内的型钢内支撑梁及位于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加固件,所述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抵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通过加固件和预应力加压件抵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位于加固件的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且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抵在侧加固板的表面上;所述预应力加压件包括可相互撑开的两个支撑部件,且其中一支撑部件抵接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另一支撑部件通过螺栓与加固件的侧加固板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支撑型钢内支撑梁的托座组件,托座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基坑围护桩上的型钢托座,两个型钢托座位于同一高度,其中一个型钢托座位于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的下方,另一个型钢托座位于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的下方;所述型钢托座包括与型钢内支撑梁相平行水平导轨、沿水平导轨滑动的支撑滑座及设置在支撑滑座上的平衡支撑装置,所述平衡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滑座上端面上的竖直缸体、滑动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支撑活塞体、设置在竖直缸体的内侧面上并位于支撑活塞体下方的活塞限位块、设置在支撑活塞体上端面上的竖直支撑柱及设置在竖直支撑柱的上端的平衡支撑梁,所述竖直缸体的外侧面下部并位于活塞限位块的下方设有平衡接口,平衡接口上设有开关阀门,竖直缸体的上端面设有支撑柱过孔,竖直支撑柱穿过支撑柱过孔,平衡支撑梁位于竖直缸体的上方,且平衡支撑梁与支撑横梁相平行;两个型钢托座上的竖直缸体上的平衡接口通过平衡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型钢内支撑梁支撑于两个型钢托座的平衡支撑梁上。

本方案结构能够保证型钢内支撑梁以水平状态对撑在围檩梁之间,避免通过托架支撑的型钢内支撑梁的水平位置状态无法得到保证,型钢内支撑梁容易发生倾斜,降低型钢内支撑梁对基坑的支撑能力及支撑的稳定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可有效保证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之间会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定量的错动,影响基坑内支撑安全与稳定。

其二,能够保证型钢内支撑梁以水平状态对撑在围檩梁之间,从而保证型钢内支撑梁对基坑的支撑能力及支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固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固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坑内支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型钢托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处的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基坑围护桩1a;围凛梁1b;

加固件1,上加固板1.1,侧加固板1.2,上加强板1.3,下加固板1.4。下加强板1.5,内加强板1.6;

型钢内支撑梁2;预应力加压件3,支撑部件3.1;

型钢托座4,水平导轨5,支撑滑座6,平衡支撑装置7,竖直缸体7.1,平衡支撑梁7.2,支撑活塞体7.3,活塞限位块7.4,竖直支撑柱7.5,平衡接口7.6,开关阀门7.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加固件,包括上加固板1.1、与上加固板相平行的下加固板1.4及连接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的侧加固板1.2。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位于侧加固板的同一侧,且侧加固板与上加固板相垂直。侧加固板上设有若干螺栓连接孔。上加固板与侧加固板之间焊接相连。下加固板与侧加固板之间焊接相连。

上加固板上设有若干螺栓连接孔。上加固板的上表面设有上加强板1.3,且上加强板与上加固板相垂直。

下加固板上设有若干螺栓连接孔。下加固板的下表面设有下加强板1.5,且下加强板与下加固板相垂直。

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加强板1.6,内加强板与上加固板相垂直,内加强板与侧加固板相垂直。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固件的具体使用如下:

型钢内支撑梁2的第一端抵在围凛梁1b的内侧面上,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通过加固件和预应力加压件抵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

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位于加固件的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且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抵在侧加固板的表面上,型钢内支撑梁与上加固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型钢内支撑梁与下加固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如此保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与加固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预应力加压件3包括可相互撑开的两个支撑部件,且其中一支撑部件抵接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另一支撑部件通过螺栓与加固件的侧加固板相连接;如此保证加固件与预应力加压件的支撑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加固件连接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与预应力加压件,从而有效保证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之间会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定量的错动,影响基坑内支撑安全与稳定。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基坑内支撑,包括预应力加压件3、位于围凛梁内的型钢内支撑梁2、位于预应力加压件与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的加固件1及用于支撑型钢内支撑梁的托座组件。

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抵在围凛梁1b的内侧面上。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通过加固件1和预应力加压件3抵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位于加固件的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且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抵在侧加固板的表面上。型钢内支撑梁与上加固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型钢内支撑梁与下加固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预应力加压件包括可相互撑开的两个支撑部件3.1,且其中一支撑部件抵接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另一支撑部件通过螺栓与加固件的侧加固板相连接。

托座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基坑围护桩1a上的型钢托座4。本实施例的基坑围护桩由型钢立柱组成。两个型钢托座位于同一高度,其中一个型钢托座位于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的下方,另一个型钢托座位于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的下方。

如图4、图5、图6所示,型钢托座包括与型钢内支撑梁相平行水平导轨5、沿水平导轨滑动的支撑滑座6及设置在支撑滑座上的平衡支撑装置7。

平衡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滑座上端面上的竖直缸体7.1、滑动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支撑活塞体7.3、设置在竖直缸体的内侧面上并位于支撑活塞体下方的活塞限位块7.4、设置在支撑活塞体上端面上的竖直支撑柱7.5及设置在竖直支撑柱的上端的平衡支撑梁7.2。竖直缸体的外侧面下部并位于活塞限位块的下方设有平衡接口7.6,平衡接口与竖直缸体的内腔相连通。平衡接口上设有开关阀门7.7。竖直缸体的上端面设有支撑柱过孔,竖直支撑柱穿过支撑柱过孔。平衡支撑梁位于竖直缸体的上方,平衡支撑梁水平设置,平衡支撑梁与水平导轨相垂直。

两个型钢托座上的竖直缸体上的平衡接口通过平衡连接管相连接,位于支撑活塞体下方的竖直缸体内及连接管内充满油液。

型钢内支撑梁支撑于两个型钢托座的平衡支撑梁上。两个型钢托座的平衡支撑梁的对称中心与型钢内支撑梁的对称中心重合(即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与一型钢托座的平衡支撑梁之间的间距和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与另一型钢托座的平衡支撑梁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实施例的基坑内支撑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将平衡接口处的开关阀门打开;

由于型钢内支撑梁支撑于两个型钢托座的平衡支撑梁上,而两个型钢托座上的竖直缸体上的平衡接口通过平衡连接管相连接,这样可以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调节型钢内支撑梁的位置状态,当型钢内支撑梁稳定后,型钢内支撑梁将处于水平位置状态;

第二,将平衡接口处的开关阀门关闭,使型钢内支撑梁保持处于水平位置状态,从而保证型钢内支撑梁以水平状态对撑在围檩梁之间,避免通过托架支撑的型钢内支撑梁的水平位置状态无法得到保证,型钢内支撑梁容易发生倾斜,降低型钢内支撑梁对基坑的支撑能力及支撑的稳定性的问题。

第三,将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往围檩梁推动,使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一端抵在围凛梁的内侧面上;

接着,将加固件安装到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上,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伸入加固件的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并使型钢内支撑梁的第二端抵在侧加固板的表面上;

将预应力加压件的一支撑部件通过螺栓与加固件的侧加固板相连接;

再接着,通过液压千斤将预应力加压件的两个支撑部件撑开,然后在两个支撑部件之间插入插片将两个支撑部件保持撑开的状态,从而将型钢内支撑梁对撑在相对两侧的围檩梁之间,以此形成对基坑的支撑,保证基坑支撑系统的支撑强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