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及歧管零件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

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及歧管零件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及歧管零件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解决歧管生产后拐角处变薄严重的问题,步骤:a、落料;b、将板料压制成大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c、将大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整形成所需尺寸规格的歧管;d、切除管壁处的废料;e、冲压形成歧管零件的总管口的外形;f、切除总管口处的废料;g、切除拐角处的废料;h、对总管口外形冲孔;i、对总管口翻孔;j、将歧管零件整形成所需的公差尺寸;切除工装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上具有斜滑座二和切刀,下模板上具有滑座一,斜滑座一和斜滑座二对切刀挤压,驱动切刀朝向下模板上的凹模移动,以将歧管零件拐角处的废料切除;通过上述工艺及工装能提高歧管零件拐角处的壁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7167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平湖爱驰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1095523.9

  • 发明设计人 沈跃忠;马中健;胡颖杰;

    申请日2017-11-0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伊飏

  • 地址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林埭工业园区天成路33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34: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23

    授权

    授权

  • 2018-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D53/84 申请日:2017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及歧管零件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的,带有分歧的管路。随着汽车发动机效率的提高,排气温度提高到600~650 ℃。发达国家近年来不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催化技术和蜗轮增压技术的应用更是显著提高了排气歧管的工作温度,达到了750 ℃以上。在室温至工作温度范围内,材料应尽可能不发生相变或尽量减少相变。因为相变会造成体积的变化,使之产生内应力或变形,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基体材料最好是稳定的铁素体或奥氏体组织。

排气歧管长期在高温循环交变状态下工作,材料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直接影响到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普通铸铁显然无法满足要求,现歧管改为板料冲压成型,所以对产品的变薄率有严格的要求,然而目前生产工艺中,板料冲压成型出的排气歧管的各歧管间拐角 处的变薄较为严重,影响了排气歧管整体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及歧管零件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将板料落在磨具上;b、将板料压制成大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c、将大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整形成所需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d、切除歧管零件管壁处的废料;e、冲压形成歧管零件的总管口的外形;f、切除总管口处的废料;g、切除歧管零件拐角处的废料;h、对冲压出的总管口外形进行冲孔并形成总管口;i、对总管口进行翻孔;j、将歧管零件整形成所需的公差尺寸。通过上述工艺,使得歧管零件拐角处的变薄率较低,其成型后的厚度高于要求的厚度,因为在工艺制定上,每序成型工序都把变薄处设计到了产品外面,所以本发明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变薄率。

一种歧管零件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具有导向柱,且上模板能相对于下模板上下移动;所述下模板上具有歧管凹模,所述上模板上具有与凹模配合的压料板;所述歧管凹模的侧壁上具有若干切口,所述切口的位置与歧管零件的拐角对应;所述下模板上具有斜滑座一,所述上模板上具有斜滑座二和滑动安装于斜滑座二上的切刀,上模板向下移动后,斜滑座一和斜滑座二对切刀挤压,驱使切刀朝切口内移动,将歧管零件的拐角处的废料切除。该工装有效的实现了对歧管零件拐角处的废料进行切除的操作,传统工艺是切边后翻边,翻边会直接导致产品开裂,传统切边方向由上往下切,由于产品结构的复杂,要求高,而且普通工艺满足不了,工艺制定时把变薄区域设计到了产品外部,型面顺着产品是竖直向下,正切满足不了,而本发明中的切刀实现了侧向切入,以将拐角处的废料有效切除。

优选的,所述斜滑座二包括固定块和两片导向限位片,所述固定块安装于上模板上,且固定块的下表面具有斜槽,两片所述的导向限位片分别连接于斜槽的两侧,且每片所述的导向限位片上具有导向条,所述切刀包括刀具和刀座,所述刀具安装于刀座上,所述刀座配合于斜槽内,所述刀座的两侧均具有供导向条卡入的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刀座上连接有导向限位勾,所述滑座一上具有导向限位壁,所述导向限位勾勾持于导向限位壁上。

优选的,所述斜滑座一为V形导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歧管零件12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下模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模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斜滑座一、斜滑座二和切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歧管凹模上切口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歧管零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6对本发明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及歧管零件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排气歧管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a、将板料落在模具上,即尺寸经过分析和实际调试得出,利用200T自动下料,上凸模刀口吃入下模刀口3MM,将形状冲裁;b、将板料压制成大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12,即利用250T冲床,上成型凸模吃入下成型凹模将平板料冲压成大尺寸规格零件;c、将大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12整形成所需尺寸规格的歧管零件12,即利用250T冲床,上成型凸模吃入下成型凹模将大尺寸规格零件整形出所需尺寸规格零件;d、切除歧管零件12管壁处的废料,即利用250T冲床,上凸模刀口吃入下模刀口3MM,切除歧管零件管壁处的废料;e、冲压形成歧管零件12的总管口的外形,即利用250T冲床,上成型凸模吃入下成型凹模将大尺寸规格零件整形出总管口的外形;f、切除总管口处的废料,即利用250T冲床,上凸模刀口吃入下模刀口3MM,切除总管口处的废料;g、切除歧管零件12拐角处的废料;h、对冲压出的总管口外形进行冲孔并形成总管口,即利用160T冲床,上冲孔刀口吃入下模刀口3MM,将孔内废料冲裁出;i、对总管口进行翻孔,即利用160T冲床,上翻孔凹模吃入下翻孔凸模将孔翻出;j、将歧管零件12整形成所需的公差尺寸,即利用160T冲床,上整形凸模吃入下整形凹模整形成所需的公差尺寸。

一种歧管零件12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4,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4之间具有导向柱5,且上模板1能相对于下模板4上下移动;所述下模板4上固定安装有歧管凹模3,歧管凹模3的模口形状与歧管零件12相同,所述上模板1上具有与凹模配合的压料板2;所述歧管凹模3的侧壁上具有三个切口11,所述切口11的位置与歧管零件12的三个拐角对应;所述下模板4上具有斜滑座一6,所述上模板1上具有斜滑座二7和滑动安装于斜滑座二7上的切刀8,上模板1向下移动后,斜滑座一6和斜滑座二7对切刀8挤压,驱使切刀8朝切口11内移动,将歧管零件12的拐角处的废料切除。斜滑座一6、斜滑座二7和切刀8均设有三组,且分别与三个切口11对应,以同时对歧管零件12的三个拐角处的废料进行切除。

进一步的,所述斜滑座二7包括固定块71和两片导向限位片72,所述固定块71安装于上模板1上,且固定块71的下表面具有斜槽711,斜槽711的两侧贯穿固定块71的两侧壁,两片所述的导向限位片72分别螺接于斜槽711的两侧,且每片所述的导向限位片72上均具有导向条721,导向条721的延伸方向与斜槽711的走向相同,所述切刀8包括刀具81和刀座82,所述刀具81安装于刀座上,所述刀座82配合于斜槽711内,并可沿斜槽711的走向移动,所述刀座82的两侧均具有供导向条721卡入的导向槽821;

进一步的,所述刀座82上螺接有导向限位勾12,所述滑座一上具有导向限位壁15,所述导向限位勾12勾持于导向限位壁15上,当上模板1从最低点开始向上移动到一定距离后,通过导向限位勾12与导向限位壁15的配合,可使得切刀8在水平方向上也具有位移,从而避免了上模板1向上移动直接带动切刀8竖直向上移动的情况,对切口11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斜滑座一6为V形导板,刀座82的下表面具有V形导向槽821,V型导板与V型导向槽821配合滑动。

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切刀8在倾斜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切刀8成倾斜状态进入到切口11内,以将拐角处的废料有效切除。

歧管零件12拐角处废料切除工装工作时,将歧管零件12放置于歧管凹模3上,驱动上模板1向下移动,在重量作用下,切刀8位于斜槽711的最低位置处;当切刀8的下表面与斜滑座一6接触后,斜滑座一6和斜滑座二7共同对切刀8进行挤压,驱使切刀8朝向切口11移动,从而将压在歧管凹模3上的歧管零件12的拐角处的废料切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