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

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所述CCD为多个像元构成的可见光帧转移结构的面阵CCD;其创新在于:单个像元包括四个转移控制栅、两个势垒区、两个势阱区和两个抗晕栅;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该CCD具备较大的满阱容量,像元的量子效率也较高,而且具备较强的抗晕能力,可有效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动态范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7062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1102973.6

  • 发明设计人 王小东;汪朝敏;李博乐;涂戈;

    申请日2017-11-10

  • 分类号H01L27/148(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15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侯春乐

  • 地址 401332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微电园西永路36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33: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4

    授权

    授权

  • 2020-01-2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L27/148 登记生效日:2020010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11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7/148 申请日:20171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CD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

背景技术

可见光帧转移结构的面阵CCD(下简称可见光面阵CCD)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传感器,在光谱测绘、图形扫描、快速扫描成像、定标测量等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可见光面阵CCD具有很宽的光谱探测范围,对近紫外到近红外的光谱范围都有较好的响应。

虽然,可见光面阵CCD性能优良,但是,现有的可见光面阵CCD的满阱电子数一般在100ke-~500ke-范围内,其满阱容量较小,若将这种可见光面阵CCD用于卫星对地成像或者光谱扫描,由于成像区域较大,受器件满阱容量限制,图像的对比度和动态范围都较低,,无法满足卫星对地成像或光谱扫描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所述CCD为多个像元构成的可见光帧转移结构的面阵CCD;其创新在于:单个像元包括四个转移控制栅、两个势垒区、两个势阱区和两个抗晕栅;所述势垒区的周向轮廓为矩形,所述势阱区的周向轮廓为矩形;所述势垒区的左侧边所在方向记为A方向,与A方向垂直的方向记为B方向;势垒区和势阱区沿B方向排列:第一势垒区的右侧边与第一势阱区的左侧边相连,第一势阱区的右侧边与第二势垒区的左侧边相连,第二势垒区的右侧边与第二势阱区的左侧边相连,第二势阱区的右侧边形成像元的输出侧;两个势垒区和两个势阱区所组成的区域记为转移区,转移区的周向轮廓为矩形;第一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一势垒区表面,第二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一势阱区表面,第三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二势垒区表面,第四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二势阱区表面;单个势垒区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3μm,单个势阱区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52μm,转移区在A方向上的尺寸为62μm;两个抗晕栅设置在成像区的上侧;所述抗晕栅的周向轮廓为矩形,抗晕栅在B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势阱区在B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抗晕栅的下侧边与第一势阱区的上侧边相连,第二抗晕栅的下侧边与第二势阱区的上侧边相连,抗晕栅位于相应势阱区的中部。

前述方案中设置了四个转移控制栅,实际应用时,四个转移控制栅作两相转移控制应用(即将将第一转移控制栅和第二转移控制栅短接作为一个转移相使用,将第三转移控制栅和第四转移控制栅短接作为另一个转移相使用),之所以制作四个转移控制栅,是为了使器件能够与现有的多次多晶硅工艺相兼容;

将第一势垒区的左侧边记为像元的输入侧;采用前述像元结构构成可见光面阵CCD时,将同一列上三个顺次排列的像元分别记为像元1、像元2和像元3,像元1的输出侧与像元2的输入侧相连,像元2的输出侧与像元3的输入侧相连,同一列中的多个像元按前述方式连接,多个转移区即形成一条转移通道;可见光面阵CCD工作时,其单个工作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光积分阶段,外部光线照射在像元上产生光生电子(光生电子存储在势阱区中);第二阶段是内部信号合并阶段,通过转移控制栅控制第一势阱区内的光生电子转移到第二势阱区中,从而将两个势阱区内的光生电子合并;第三阶段是转移阶段,仍然通过转移控制栅,按常规的垂直转移方式或水平转移方式,使多个像元内的光生电子沿转移通道顺次向外转移;

采用本发明方案后,像元内的势阱区面积较大,可以保证像元的满阱容量和平均量子效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此外,由于单个像元内设置了两个势阱区,像元内信号向外转移前,能够先将两个势阱区内的光生电子进行信号合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单个势阱区的满阱率,还有,势垒区的尺寸为3μm×62μm,势阱区的尺寸为52μm×62μm,二者的面积比为3︰52,相关尺寸为经多次试验验证后得到的最佳值,在相应尺寸条件下得到的像元,既可以保证满阱容量和平均量子效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又可以保证势阱区之间的信号转移效率也保持在≥99.9995%的较高水平。再有,像元内设置了两个抗晕栅,可以使像元在具备大满阱容量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抗晕能力。

基于前述方案,发明人还提出了如下的优选方案:在转移区的下侧设置有两个蓝光窗口区;所述蓝光窗口区的周向轮廓为矩形;蓝光窗口区的上侧边与转移区的下侧边相连,第一蓝光窗口区的右侧边与第一势阱区的右侧边齐平,第二蓝光窗口区的右侧边与第二势阱区的右侧边齐平;单个蓝光窗口区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53μm、在A方向上的尺寸为40μm。由于势垒区和势阱区表面均设置有转移控制栅,外部光线照射时,光量有一定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像元的量子效率,于是发明人在像元中又设置了蓝光窗口区,蓝光窗口区表面无阻挡物,可以有效提高像元的量子效率;器件工作时,在光积分阶段,由蓝光窗口区产生的光生电子也储存在对应的势阱区中。

为了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本发明还针对抗晕栅提出了如下优选方案:单个抗晕栅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13μm。经试验验证,在前述的势阱区尺寸条件下,器件的抗晕能力可以达到200倍以上,是相应尺寸条件下的最佳数值。

为了进一步提高势阱区的占空比,本发明还提出了如下的优选方案:势阱区上与抗晕栅相连的侧边记为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上设置有梯形的内凹区,抗晕栅和势阱区的连接部位于内凹区的横向中部。采用此方案后,势阱区的连接边中部有一部分区域向内侧凹陷,抗晕栅与势阱区的连接端延伸至势阱区内,这就可以有效降低抗晕栅的占空比,同时也就提高了势阱区的占空比,此外,抗晕栅周围的沟阻也呈梯形状结构,可以使电势更加均匀,有利于信号电子的转移和提升抗晕效果。

基于本领域的常识可知,在像元和抗晕栅周围还需设置相应的沟阻以防止信号窜扰,单个像元中的两个蓝光窗口区之间也需用沟阻进行隔离。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该CCD具备较大的满阱容量,像元的量子效率也较高,而且具备较强的抗晕能力,可有效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动态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像元结构示意图一;

图2、本发明的像元结构示意图二(带蓝光窗口区方案);

图3、本发明的像元结构示意图三(连接边带内凹区方案);

图4、同一转移通道上相邻两像元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势垒区1、势阱区2、蓝光窗口区3、抗晕栅4、沟阻区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满阱容量带抗晕结构的CCD,所述CCD为多个像元构成的可见光帧转移结构的面阵CCD;其创新在于:单个像元包括四个转移控制栅、两个势垒区1、两个势阱区2和两个抗晕栅4;所述势垒区1的周向轮廓为矩形,所述势阱区2的周向轮廓为矩形;所述势垒区1的左侧边所在方向记为A方向,与A方向垂直的方向记为B方向;势垒区1和势阱区2沿B方向排列:第一势垒区1的右侧边与第一势阱区2的左侧边相连,第一势阱区2的右侧边与第二势垒区1的左侧边相连,第二势垒区1的右侧边与第二势阱区2的左侧边相连,第二势阱区2的右侧边形成像元的输出侧;两个势垒区1和两个势阱区2所组成的区域记为转移区,转移区的周向轮廓为矩形;第一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一势垒区1表面,第二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一势阱区2表面,第三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二势垒区1表面,第四转移控制栅设置在第二势阱区2表面;单个势垒区1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3μm,单个势阱区2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52μm,转移区在A方向上的尺寸为62μm;两个抗晕栅4设置在成像区的上侧;所述抗晕栅4的周向轮廓为矩形,抗晕栅4在B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势阱区2在B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抗晕栅4的下侧边与第一势阱区2的上侧边相连,第二抗晕栅4的下侧边与第二势阱区2的上侧边相连,抗晕栅4位于相应势阱区2的中部。

进一步地,在转移区的下侧设置有两个蓝光窗口区3;所述蓝光窗口区3的周向轮廓为矩形;蓝光窗口区3的上侧边与转移区的下侧边相连,第一蓝光窗口区3的右侧边与第一势阱区2的右侧边齐平,第二蓝光窗口区3的右侧边与第二势阱区2的右侧边齐平;单个蓝光窗口区3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53μm、在A方向上的尺寸为40μm。采用带蓝光窗口区3的方案时,经试验验证,可见光面阵CCD的满阱容量可达到13000ke-的量级(1.30E+07e-),动态范围可达40000:1,峰值量子效率可达54.5%,400nm~900nm全谱段平均量子效率可达43%。

进一步地,单个抗晕栅4在B方向上的尺寸为13μm。

进一步地,势阱区2上与抗晕栅4相连的侧边记为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上设置有梯形的内凹区,抗晕栅4和势阱区2的连接部位于内凹区的横向中部。

采用本发明的最优方案时,单像元尺寸为110μm×110μ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