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降低的谐波失真的放大器

具有降低的谐波失真的放大器

摘要

公开了用于可配置放大器(200)的方法和装置。当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操作时,可配置放大器(200)可以对通信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可以消除或者衰减与通信信号相关联的二次谐波分量。当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操作时,可配置放大器(200)可以在不消除或衰减与通信信号相关联的二次谐波分量的情况下对通信信号进行放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344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19409.5

  • 发明设计人 S·林;C·陆;C-H·王;

    申请日2016-02-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扬

  •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08: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06

    授权

    授权

  • 2018-0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F1/32 申请日:20160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实施例涉及通信设备,具体而言,涉及通信设备内的可以在减少谐波失真的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可以通过通信介质发送和接收通信数据。在一个示例中,通信介质可以是无线通信介质,其中,通信设备根据无线通信协议对通信数据进行发送和接收。示例性无线通信协议可以包括IEEE 802.11协议以及根据蓝牙特别兴趣小组的蓝牙协议。在另外的示例中,通信介质可以是有线通信介质,其中,根据基于线路的通信协议发送和接收通信数据。一些示例性的基于线路的协议可以包括协议和/或HomePlug 2.0规约描述的电力线通信协议。在仍另外的示例中,通信介质可以是有线通信介质和无线通信介质的混合组合。

通信设备内的模拟信号在各种处理操作期间可能经历放大。例如,在从另外的通信设备接收通信信号时,或者在向另外的通信设备发送通信信号时可以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在一些情况下,随着放大模拟信号,可能引入(例如,添加)不期望的信号到所放大的信号当中。例如,随着放大第一信号,也可能放大作为不期望的第一信号的谐波的第二信号。不期望的信号可能使所放大的信号失真,从而降低所放大的信号的准确性,并提高接收所放大的信号以及对所放大的信号内的数据进行解码的难度。在一些情况下,不期望的信号可能耦合到敏感的接收和/或发送电路当中,并干扰通信数据的传输和/或接收。

因而,需要改善对模拟信号的放大,同时抑制对不期望的信号的放大,并由此提高通信设备的性能。

发明内容

提供发明内容部分以便以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当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节选。发明内容部分并非旨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也并非旨在限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公开了一种可配置放大器和一种操作方法。可配置放大器可以在消除或者衰减通信信号的二次谐波分量的同时对通信信号进行放大。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配置放大器可以包括:生成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的第一处理链,生成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的第二处理链,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来生成可配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求和节点。当可配置放大器要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时,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是对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基本上进行九十度相移的版本。当可配置放大器要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时,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基本相似。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以及可配置放大器,该可配置放大器耦合到基带处理器以对通信信号进行放大,可配置放大器包括:生成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的第一处理链,生成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的第二处理链,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来生成可配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求和节点。当可配置放大器要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时,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是对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基本上进行九十度相移的版本。当可配置放大器要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时,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基本相似。

附图说明

通过举例方式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不旨在由附图中的图示来限制本实施例。遍及附图和说明书以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类似的要素。

图1描绘了可以在其内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配置放大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器的方块图。

图4示出了作为图1的无线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设备。

图5示出了描绘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可配置放大器的示例性操作的说明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在能够启用Wi-Fi的设备的语境下描述本实施例,当然只是为了简单起见。应当理解,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使用其它各种无线标准或协议的信号的设备。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无线局域网(WLAN)”和“Wi-Fi”内容能够包括受到IEEE 802.11标准、高性能LAN(主要在欧洲使用的与IEEE 802.11相当的一套无线标准)以及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其它技术(例如,紫蜂和WiGig)支配的通信。

在下文的描述中,将阐述很多具体的细节,例如,具体组件、电路和过程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透彻理解。文中使用的术语“耦合”是指直接耦合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组件或电路耦合。而且,在下文的描述当中,并出于解释的目的,将阐述具体的术语以提供对本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以方块图的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电路和设备,以避免对本公开内容造成模糊。通过文中描述的各种总线提供的信号中的任何信号可以与其它信号时间复用,并通过一条或多条公共总线予以提供。额外地,电路元件或软件方块之间的互连可以示为总线或者单个信号线。总线中的每个总线可以替代地为单个信号线,并且单个信号线中的每个单个信号线可以替代地为总线,并且单个线或总线可以表示用于组件之间的通信的众多物理或逻辑机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机构。本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示例,而是应被解释为将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所有实施例都包括在其范围内。

图1描绘了可以在其内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系统100。通信系统100可以是无线系统,并且可以包括无线设备102和无线设备103。尽管为了简单起见,仅示出了两个无线设备102和103,但是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无线设备。在其它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可以是有线系统,并且可以包括耦合至线路或电缆(为简单起见未示出)的有线设备。在仍其它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可以是混合系统,并且可以包括无线设备和有线设备两者。

无线设备102可以包括收发机120、基带处理器110和天线160。尽管为简单起见未示出,但是无线设备102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基带处理器110可以提供要经由收发机120和天线160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的数据和/或可以经由收发机120和天线160从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接收数据。例如,基带处理器110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和/或解码,以通过收发机120进行传输和/或接收。

收发机120可以包括数字处理器140和模拟处理器130。数字处理器140可以接收来自基带处理器110的通信数据,以及向基带处理器110提供通信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诸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紫蜂的无线通信协议或者任何其它可行的无线通信协议来对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诸如以太网、电力线通信(PLC)的有线协议或者任何其它可行的有线通信协议来对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在仍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无线通信协议和有线通信协议两者来对通信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拟处理器130可以耦合到数字处理器140和天线160。模拟处理器130可以对通往和/或来自数字处理器140的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模拟处理器130可以处理来自数字处理器140的通信数据以通过天线160进行传输,和/或模拟处理器130可以处理通过天线160接收的通信数据并将其提供给数字处理器140。

模拟处理器130可以包括可配置放大器135以对一个或多个通信信号进行放大。例如,可配置放大器135可以对通过天线160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放大。在另外的示例中,可配置放大器135可以对要从天线160发送的通信信号进行放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配置放大器135可以在抑制通信信号的不期望的谐波的同时对通信信号进行放大。下文将联系图2更详细地描述可配置放大器135的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利用下面的方程1中所示的幂级数的形式来描述诸如可配置放大器135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

输出=gm1(S1)cosθ+gm2(S1)2cos2θ+gm3(S1)3cos3θ+…(方程1)

其中:gm(S1)cosθ是输出信号的一次谐波(例如,所期望的信号);

gm2(S1)2cos2θ是输出信号的二次谐波;

gm3(S1)3cos3θ是输出信号的三次谐波;等等。

“gm”项可以表示与一次谐波相关联的放大器增益,“gm2”项可以表示与二次谐波相关联的放大器增益,等等。对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以由“(S1)cosθ”项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与二次谐波分量相关联的影响(例如,输出信号的二次谐波),输出信号可以基于输入信号(S1)cosθ以及输入信号偏移九十(90)度的版本(例如,(S1)sinθ)。方程1可以重写以将输出信号表达为输入信号(S1)cosθ(例如,原始输入信号)和(S1)sinθ(例如,偏移了九十度的初始输入信号)的函数,如下面的方程2中所示出的(注意:方程2简化为仅包括第一和二次谐波项):

输出=gm1(S1)cosθ+gm2(S1)2cos2θ+gm1(S1)sinθ+gm2(S1)2sin2θ(方程2)

方程2可以重写以合并一次谐波项和二次谐波项,如下面的方程3中所示:

输出=gm1(S1)cosθ+gm1(S1)sinθ+gm2(S1)2cos2θ+gm2(S1)2sin2θ(方程3)

简化方程3得到:

输出=gm1(S1)(cosθ+sinθ)+gm2(S1)2(方程4)

其中:gm1(S1)(cosθ+sinθ)与一次谐波相关联,并且

gm2(S1)2与二次谐波相关联。

注意,与二次谐波分量相关联的项已经简化为常数,并因而不再取决于频率。换言之,当放大器基本同时对输入信号和输入信号的九十度偏移版本进行处理时,可以消除或者充分降低与二次谐波失真相关联的信号。还要注意,与一次谐波分量相关联的项已经从“gm1(S1)cosθ”变为“gm1(S1)(cosθ+sinθ)”,例如,以指示一次谐波分量的振幅变化。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配置放大器200的示意图。可配置放大器200可以是图1的可配置放大器135的另一实施例。可配置放大器200可以包括第一处理路径P1和第二处理路径P2。第一处理路径P1可以包括第一混频器210、第二混频器215、第一缓冲器230、第一求和节点217和第一晶体管对260。第二处理路径P2可以包括第三混频器220、第四混频器225、第一本地振荡器(LO)信号选择器245、第二LO信号选择器246、第二缓冲器235、第二求和节点227以及第二晶体管对261。第一晶体管对260可以在第三求和节点241处耦合至第二晶体管对261。

第一处理路径P1可以生成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并且第二处理路径P2可以生成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第三求和节点241可以将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加到一起,以生成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

可配置放大器200可以以正常模式或者以消除模式操作。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可以基本上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类似。因而,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第三求和节点241可以将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基本上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类似)加到一起,以生成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

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第二处理路径P2可以将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生成为是对第一处理路径P1生成的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进行九十度相移的版本。因而,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第三求和节点241可以将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和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的九十度相移版本加到一起。表示为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的所得到的加和信号可以具有消除的或者降低的二次谐波失真(至少部分地基于方程4)。

因而,如下文更加详细所述,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至少可以消除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的二次谐波;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可以提高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的振幅(例如,与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的输出信号振幅相比)。

第一处理路径P1可以将LO信号和基带信号混合到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LO信号和基带信号可以是正交信号。例如,LO信号可以包括LO同相(I)信号201和LO正交(Q)信号203。按照类似的方式,基带信号可以包括基带同相(I)信号202和基带正交(Q)信号204。第一混频器210可以将LO(I)信号201和基带(I)信号202“混合”(例如,相乘)到一起,以生成可以提供给第一求和节点217的第一混频器输出信号。按照类似的方式,第二混频器215可以将LO(Q)信号203和基带(Q)信号204混合到一起,以生成可以提供给第一求和节点217的第二混频器输出信号。来自第一混频器210和第二混频器215的输出信号可以在第一求和节点217处加到一起,并且所得到的加和信号可以提供给第一缓冲器230。

第一缓冲器230可以耦合至第一晶体管对260。第一晶体管对260可以对来自第一缓冲器230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和/或缓冲。第一晶体管对26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共源共栅放大器对的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Q2可以包括耦合至偏置电压VB1的栅极端子。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端子可以接收第一缓冲器230提供的输出信号,并且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端子可以将来自第一晶体管对260的输出信号(例如,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提供给第三求和节点241。

第三求和节点241可以耦合至输出电感器242。输出电感器242可以接收来自第三求和节点241的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并且输出电感器242可以耦合至其它电路或设备(为简单起见未示出)。例如,输出电感器242可以耦合至天线、平衡-不平衡变换器、耦合器或者任何其它技术上可行的设备。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可以通过输出电感器242提供给其它电路或设备。

尽管利用NMOS晶体管进行描绘,但是第一晶体管对260的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任何其它技术上可行的晶体管类型。例如,第一晶体管Q1和/或第二晶体管Q2可以是PMOS晶体管、NPN晶体管和/或PNP晶体管(为简单起见未示出)。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其它设备代替第一晶体管对260,以对来自第一缓冲器230或第一求和节点217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和/或缓冲。例如,第一晶体管对260可以替换为反相放大器、电压缓冲器、电流缓冲器、运算放大器或者任何其它技术上可行的放大器。

按照类似的方式,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第二处理路径P2还可以将基带信号和LO信号混合到一起。例如,LO(I)信号201可以通过第一LO信号选择器245来选择(受到LO选择信号240控制),并提供给第三混频器220。第一LO信号选择器245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复用器和/或任何其它技术上可行的设备和/或组件,以选择信号,例如,LO(I)信号201。第三混频器220可以将LO(I)信号201和基带(I)信号202混合到一起,并且将第三混频器输出信号提供给第二求和节点227。LO(Q)信号203可以通过第二LO信号选择器246(通过LO选择信号240控制)来选择,并提供给第四混频器225。第四混频器225可以将LO(Q)信号203和基带(Q)信号204混合到一起,并将第四混频器输出信号提供给第二求和节点227。来自第三混频器220和第四混频器225的输出信号可以在第二求和节点227处加到一起,并且所得到的加和信号可以耦合至第二缓冲器235。

第二缓冲器235可以耦合至第二晶体管对261。第二晶体管对261可以对来自第二缓冲器235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和/或缓冲。第二晶体管对261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共源共栅放大器对的第三晶体管Q3和第四晶体管Q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晶体管Q4可以包括耦合至偏置电压VB2的栅极端子。第三晶体管Q3的栅极端子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缓冲器235的输出信号,并且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端子可以将来自第二晶体管对261的输出信号(例如,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提供给第三求和节点241。

来自第二晶体管对261的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可以耦合至第三求和节点241。因此,第三求和节点241可以将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加到一起,由此将来自第一处理路径P1和第二处理路径P2的输出信号加到一起。

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第一处理路径P1和第二处理路径P2每者可以各生成基本类似的信号,该信号可以在第三求和节点241处加到一起。例如,LO信号(包括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两者)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方程5表达:

LO信号=cosα-sinα(方程5)

其中:-sinα与LO(I)信号201相关联;并且

cosα与LO(Q)信号203相关联。

因而,LO(I)信号201和LO(Q)信号203之间的正交关系可以通过方程5中的余弦项和正弦项表达。按照类似的方式,基带信号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方程6表达:

基带信号=sinβ+cosβ(eq.6)

其中:sinβ与基带(I)信号202相关联;并且

cosβ与基带(Q)信号204相关联。

因而,基带(I)信号202和基带(Q)信号204之间的正交关系可以通过方程6中的正弦项和余弦项描述。

来自第一处理路径P1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方程7表达:

输出信号P1=cosαcosβ-sinαsinβ(方程7)

其中:cosαcosβ与将LO(Q)信号203和基带(Q)信号204混合到一起相关联;并且

sinαsinβ与将LO(I)信号201和基带(I)信号202混合到一起相关联。

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基本类似。由于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可以基于来自第一处理路径P1和第二处理路径P2的类似输出信号之和,因而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方程8表达:

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2(cosαcosβ-sinαsinβ)(方程8)

因而,由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基本类似,并且在第三求和节点241处相加,因而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的振幅可以相对于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的输出信号振幅有所提高。

如上文联系方程4所述,可以通过将第一信号和第一信号的九十度相移版本加到一起来降低或者消除输出信号的二次谐波分量。因而,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第二处理路径P2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生成为是对第一处理路径P1提供的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进行九十度相移的版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处理路径P2中使用的LO信号可以相对于第一处理路径P1中使用的LO信号进行九十度的相移。例如,LO(I)信号201可以由偏移的LO(I)信号205代替,并且LO(Q)信号203可以由偏移的LO(Q)信号206代替。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移的LO(I)信号205和偏移的LO(Q)信号206可以分别是LO(I)信号201和LO(Q)信号203的九十度相移版本。相移的LO信号可以使得来自第二处理路径P2的输出信号是来自第一处理路径P1的输出信号的相移版本。

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第二处理路径P2可以将基带信号和偏移的LO信号混合到一起。例如,偏移的LO(I)信号205可以是通过第一LO信号选择器245选择的,并提供给第三混频器220。第三混频器220可以将偏移的LO(I)信号205和基带(I)信号202混合到一起,并且将第三混频器输出信号提供给第二求和节点227。偏移的LO(Q)信号206可以通过第二LO信号选择器246来选择,并提供给第四混频器225。第四混频器225可以将偏移的LO(Q)信号206和基带(Q)信号204混合到一起,并将第四混频器输出信号提供给第二求和节点227。来自第三混频器220和第四混频器225的输出信号可以在第二求和节点227处加到一起,并且所得到的加和信号可以提供给第二缓冲器235。

从第一晶体管对260输出的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和从第二晶体管对261输出的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可以在第三求和节点241处加到一起。重新参考方程5,进行了九十度相移的LO信号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方程9表达:

偏移的LO信号=sinα+cosα(方程9)

其中:cosα与偏移的LO(I)信号205相关联;并且

sinα与偏移的LO(Q)信号206相关联。

基带信号仍然可以通过方程6表达。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第二处理路径P2可以生成通过下面所示的方程10描述的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P2=sinαcosβ-cosαsinβ(方程10)

其中:sinαcosβ与将偏移的LO(Q)信号206和基带(Q)信号204混合到一起相关联;并且

cosαsinβ与将偏移的LO(I)信号205和基带(I)信号202混合到一起相关联。

针对第一处理路径P1的输出信号(方程7)可以重写为: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方程11)

按照类似的方式,针对第二处理路径P2的输出信号(方程10)可以重写为: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方程12)

因而,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可以通过下面的方程13表达:

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sin(α+β)+cos(α+β)(方程13)

换言之,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信号(例如,sin(α+β))和对第一信号进行九十度相移的版本(例如,cos(α+β))。因而,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可以具有降低的或者消除的二次谐波分量。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器300的方块图。下文将引述可配置放大器200的元件(例如:具有关于图2所描述的附图标记的元件)来辅助对模式控制器300的描述,但是为简单起见从图3中省略了这些元件。模式控制器300可以包括控制块310和信号发生器320。控制块310可以将模式控制信号315驱动至某一状态,该状态可以使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操作模式或消除模式下操作,如上文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块310可以将模式控制信号315驱动到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可以使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操作模式下操作,这时预期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的二次谐波分量不受消除或者几乎不受消除。控制块310可以将模式控制信号315驱动到第二状态,该第二状态可以使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这时预期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的二次谐波分量受到消除或降低。例如,基于用于可配置放大器200的输入信号的特征频率,可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275的二次谐波分量可能干扰无线设备102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电路。因而,可配置放大器200可以在消除模式下操作,以降低或消除二次谐波分量,并降低任何相关联的干扰。

信号生成器320可以接收模式控制信号315,并且响应于该控制信号315,可以生成LO选择信号24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LO选择信号240可以不被设置为有效状态和/或处于低逻辑电平(或者第一逻辑状态)上,以使第一LO信号选择器245和第二LO信号选择器246能够分别选择LO(I)信号201和LO(Q)信号203。当可配置放大器20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时,LO选择信号240可以被设置为有效状态,和/或处于高逻辑电平(或第二逻辑状态)上,以使第一LO信号选择器245和第二LO信号选择器246能够分别选择偏移的LO(I)信号205和偏移的LO(Q)信号206。

图4示出了作为图1的无线设备102和/或103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设备400。无线设备400包括收发机410、处理器430、存储器440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450。收发机410可以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收发机410可以包括可配置放大器420以对与收发机410相关联的通信信号进行放大。对于一些实施例而言,可配置放大器420可以是图1的可配置放大器135和/或图2的可配置放大器200的另一实施例。

存储器440可以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元件,例如,EPROM、EEPROM、闪速存储器、硬盘驱动器等等),其可以存储下述软件模块:

●收发机控制模块442,其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来控制收发机410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以及

●可配置放大器控制模块444,其用于控制可配置放大器420对收发机410内的一个或多个通信信号进行放大。

每一软件模块包括当由处理器430执行时,可以使无线设备400执行相应功能的程序指令。因而,存储器440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5的操作中的全部或一部分操作的指令。

耦合收发机410和存储器440的处理器430,可以是能够执行存储在无线设备400(例如,在存储器440内)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的脚本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处理器。

处理器430可以执行收发机控制模块442,以将收发机410配置为根据通信协议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机控制模块442可以确定针对收发机410的操作频率(例如,载频)。

处理器430可以执行可配置放大器控制模块444,以选择针对可配置放大器420的操作模式。例如,基于收发机410使用的所选择的操作频率,可配置放大器控制模块444可以确定针对可配置放大器420的操作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可配置放大器420放大的信号的二次谐波频率可能干扰无线设备400内的其它组件和/或电路时,可配置放大器控制模块444可以使可配置放大器420在消除模式下操作。相反的,当可配置放大器420放大的信号的二次谐波频率不会干扰无线设备400内的其它组件和/或电路时,可配置放大器控制模块444可以使可配置放大器42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描绘用于操作可配置放大器420的示例性操作500的说明性流程图。还参考图2-4,生成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502)。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可以由第一处理路径P1生成,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本地振荡器信号和基带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地振荡器信号和基带信号可以是正交信号。

选择可配置放大器420的操作模式(504)。例如,在希望消除输出信号的二次谐波时,可以选择第一模式。反之,在不希望(或者没有必要)消除输出信号的二次谐波(例如,而是要相对于第一模式提高输出信号的振幅)时,可以选择第二模式。

接下来,生成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506)。更具体而言,对于至少对于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当将可配置放大器420选择为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时,将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生成为是对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基本上进行九十度相移的版本(506A)。反之,当将可配置放大器420选择为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时,将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生成为基本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相同(506B)。之后,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和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来生成输出信号(508)。

第一上转换通信信号27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本地振荡器信号和基带信号,并且第二上转换通信信号27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本地振荡器信号和基带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将可配置放大器420选择为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时,第二本地振荡器信号可以是对第一本地振荡器信号基本上进行九十度相移的版本,并且当将可配置放大器420选择为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时,第二本地振荡器信号可以与第一本地振荡器信号基本类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本地振荡器信号和基带信号可以是正交信号。

在上文的说明当中,已经参考本实施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施例做出了描述。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公开内容的更宽范围的情况下对其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相应地,应当从说明性的意义上而非限定的意义上考虑说明书和附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