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及其复镀方法

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及其复镀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线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及其复镀方法。本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台面处设置镀液槽,左槽腔及右槽腔内均放置有阳极板,阳极板经由阳极导线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处;本装置还包括翻板,翻板的顶端固接复镀板;复镀板顶端凸设有两道用于绷直和定位待复镀铜线的凸台;复镀板经由阴极导线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处。本装置具备结构简洁、使用灵活方便和工作可靠稳定的优点,能在确保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镀锡铜线的产品质量。本发明所包含的方法则包括以下步骤:进行镀锡母料的焊接以及接头打磨处理,获得待复镀铜线;之后进行除油及复镀操作。上述方法可有效确保镀锡过程的效率性和可靠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2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5D 7/06 专利号:ZL2017106065075 登记生效日:20220110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铜陵顶科镀锡铜线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铜陵顶讯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变更后权利人:244099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义安经济开发区003县道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2-26

    授权

    授权

  • 2017-1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5D7/06 申请日:2017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及其复镀方法。

背景技术

铜线的生产流程,实际上就是由铜板至铜杆再至铜线的逐步的形状变化过程。刚拉出的细铜线由于表面有润滑油,铜线表面极易氧化,应尽快镀锡,以便在铜线线表形成一层保护层。由于每根铜杆的长度有限,因此想要制作出一整卷的镀锡铜线,势必需要多根铜线彼此首尾拼接来实现。现有的各铜线之间的接头结合操作,大都都通过冷压焊等方式来实现,存在以下问题:无论是冷压焊还是其他的现有铜线接头焊接手段,都必然会破坏铜线接头处的镀锡,进而造成铜质外露现象;在后续进一步的拉拔操作中,露铜长度会随拉伸道次增加,并伴随线体耐腐蚀性降低乃至使用寿命集聚缩减等诸多质量问题。是否可以研发出一种能够弥补上述状况的复镀设备,进而能在不变更现有镀锡铜线生产流程的前提下,实现对铜线接头处均匀镀锡功能,以在确保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镀锡铜线的产品质量,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其具备结构简洁、使用灵活方便和工作可靠稳定的优点,能在不变更现有镀锡铜线生产流程的前提下,实现对铜线接头处均匀镀锡功能,最终在确保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镀锡铜线的产品质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的复镀方法,以确保镀锡过程的效率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台面处设置有外形呈盒状且开口朝上的用于盛放电镀液的镀液槽,镀液槽内并列排布有两片多孔隔板从而将镀液槽隔离为三个槽腔;将上述三个槽腔由左至右分别命名为左槽腔、中槽腔以及右槽腔,左槽腔、中槽腔以及右槽腔内的电镀液通过贯穿且密布于多孔隔板板身处的贯穿孔彼此连通;所述左槽腔及右槽腔内均放置有阳极板,阳极板经由阳极导线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处;本装置还包括翻板,所述翻板的底端铰接于车体台面处且该铰接处轴线平行多孔隔板板面,翻板的顶端固接复镀板且复镀板板面垂直翻板板面;复镀板顶端凸设有两道用于绷直和定位待复镀铜线的凸台从而形成复镀板的“凹”字板状外形;当翻板作铰接动作直至翻板板面水平布置时,上述凸台浸入镀液槽内的电镀液液面以下,且复镀板与两块多孔隔板之间间距一致;复镀板经由阴极导线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处。

优选的,所述复镀板的两板侧处均凹设有用于卡入和定位待复镀铜线的弧槽,凸台顶端处设置有定位槽,位于两凸台上的两道定位槽彼此同轴;位于复镀板同一板侧处的弧槽与定位槽间彼此连通且两者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以翻板处于水平位置时的朝上的一侧板面为上板面,翻板的上板面处设置用于缠绕及固定待复镀铜线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为两根且接线柱轴线垂直翻板板面。

优选的,所述电源包括电池组以及精密调压器;本装置还包括用于计时待复镀铜线的线表活化时间以及复镀时间的时间控制器,所述时间控制器固接于翻板上板面处且与接线柱之间彼此空间避让。

优选的,所述镀液槽的槽口处凹置有台阶状的止口部,该止口部处止口配合有用于封闭镀液槽盒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贯穿开设用于避让复镀板动作路径的通行孔。

优选的,平行多孔隔板而在镀液槽的一侧处的车体台面上设置导向杆,翻板铰接设置于导向杆上且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沿导向杆的导向方向而在镀液槽的旁侧布置用于进行待复镀铜线的除油清洗操作的除油槽。

优选的,所述车体台面处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棉巾及纯净水喷壶的放置槽。

一种应用于上述移动式焊接点金属离子复镀机的复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镀锡母料的焊接以及接头打磨处理,获得待复镀铜线;

2)、复镀前先用酒精棉擦拭待复镀铜线,将待复镀铜线缠绕于接线柱上,再将待复镀铜线经由弧槽而卡入定位槽内,并确保待复镀铜线的露铜段位于两道凸台之间;翻转翻板使得凸台浸入除油槽内除油液液面以下20~30S;提起翻板,先用纯净水喷壶对待复镀铜线进行喷淋冲洗,再用干燥的棉巾清除线表水渍;

3)、将翻板沿导向杆滑动至镀液槽处,翻转翻板使得凸台浸入镀液槽的电镀液液面以下;操作时间控制器开始进行线表活化计时,20S后活化结束,执行复镀作业;控制复镀电压为0.8~1.1V,复镀电流为0.8±0.2A电流,并将待复镀铜线的露铜段在镀液槽中浸泡50~60S,之后关闭电源从而停止复镀作业;提起复镀板,先用纯净水喷壶对待复镀铜线进行喷淋冲洗,将复镀好的铜线拆离复镀板,检查无露铜现象,再用酒精棉擦拭后待用,完成复镀。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在复镀前需依序采用锉刀粗磨和砂纸细磨,砂纸选用150~200目砂纸。

优选的,待复镀铜线的露铜长度小于或等于100mm,复镀板的两道凸台之间间距为15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铜线接头的铜质外露问题,在不变更现有镀锡铜线生产流程的前提下,通过以可移动的车体为主体,以镀液槽作为复镀作业区,依靠连接电源正极的阳极板配合连接电源负极的复镀板来形成电流作用区,再以翻板结构来实现待复镀铜线的复镀及取出功能。一旦复镀板浸入电镀液,则电源的正极处电流会经由阳极板-电镀液-复镀板/待复镀铜线的路径而至电源负极处,最终实现对铜线接头处均匀镀锡功能。而对于多孔隔板而言,贯穿孔的作用则是分散阳极板表面作用电流,使阳极板的表面金属离子均匀游离到镀件上,并杜绝阳极板局部烧焦的现象,杜绝阳极板产生锡花。同时的,贯穿孔的布置还能减小因镀件各部位在电镀液中的深度不同而引起的电位差现象,从而尽可能的确保镀件不同部位的镀层的厚度一致性。

本发明的主要用于线材因焊接破坏镀层后的镀层修复,也可用于局部镀敷和修复,镀层的厚度可通过电压、时间进行调节。由于上述整个操作完全可以在现有的流程之外来进行,换言之,整个操作完全不会对现有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也即不会改变现有的镀锡铜线生产流程,因此更新换代成本极低,同时又能有效保证镀锡铜线的产品质量,显然一举多得。

2)、为进一步的确保待复镀铜线的安置可靠性,本发明在复镀板的板侧及顶端设置弧槽及定位槽,使用时依靠将待复镀铜线卡入上述槽体内,进而实现待复镀铜线的位置固定功能。而在实际通电时,阴极导线连接复镀板的形式,应当为通过阴极导线先连接接线柱,再依靠接线柱与待复镀铜线的缠绕作用而实现,以确保通电路径的效率化。

3)、实际上,在进行复镀操作前,考虑到铜线在拉拔成型时必然线表存有大量的润滑油,为避免润滑油隔离开复镀液从而对复镀结果产生影响,势必需要通过除油处理来除去润滑油。有鉴于此,可考虑在镀液槽的旁侧复制一个与之同结构的除油槽,从而实现润滑液的高效剥离功能,最终确保后续复镀操作的效率性及高质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去除阳极板及盖板后的镀液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复镀操作流程图;

图6为翻板的俯视图。

文中各标号与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0-车体 11-放置槽

20-镀液槽 21-止口部 22-盖板 22a-通行孔

30-多孔隔板 31-贯穿孔 40-阳极板

51-阳极导线 52-阴极导线 53-电池组 54-精密调压器

61-翻板 62-导向杆

70-复镀板 70a-弧槽 71-凸台 71a-定位槽

80-接线柱 90-时间控制器 100-除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6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方式作以下描述:

本发明的实际结构可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车体10。在车体10的内部横档上搁置有电池组53及精密调压器54,从而为位于车体10台面处的各除油及复镀部件提供电能来源。实际操作时,电池组53可选用24V及50AH的电池组,而精密调压器54则考虑24V转220V及220V转0-12V的精密调压装置。

在车体10台面上并列布置有除油槽100及镀液槽20。除油槽100及镀液槽20的结构可参照图1及图3-5所示。除油槽100与镀液槽20可以设置成彼此结构一致的镜像结构,且均为盒口朝上的四方盒体状构造,以方便以任一槽体形成镀液槽20。镀液槽20的槽腔内并列平行的布置有两块多孔隔板30。多孔隔板30上的贯穿孔31孔径10mm,相邻两孔的轴间距20mm。实际布置时,各贯穿孔31横向沿多孔隔板30而布置十三个,纵向则形成四列,单板累计五十二个。贯穿孔31的作用是分散阳极板40表面作用电流,使阳极板40的表面金属离子均匀游离到镀件上,并杜绝阳极板40局部烧焦的现象,杜绝阳极板40产生锡花。同时的,贯穿孔31的布置还能减小因镀件各部位在电镀液中的深度不同而引起的电位差现象,从而尽可能的确保镀件不同部位的镀层的厚度一致性。由于两块多孔隔板30将镀液槽20的槽腔分割为三道槽腔,此时参照图4-5所示的,其中:左槽腔及右槽腔内布置阳极板40也即锡板,阳极板40通过阳极导线51而连接至上述电源处。中槽腔则构成待复镀铜线浸入的浸入腔。镀液槽20及除油槽100的盒口处盖覆有盖板22,以避免内部液体溅出。

为实现待复镀铜线的浸入操作,如图1-2及图4-5所示的,本装置设置了导向杆62及翻板61的滑轨导向结构,从而使得翻板61可沿上述除油槽100及镀液槽20产生往复滑动动作。翻板61的顶端布置“凹”字板状的复镀板70,使用时依靠位于复镀板70板侧处弧槽70a以及复镀板70顶端处凸台71上的定位槽71a,从而实现对待复镀铜线的定位及绷直拉紧功能。实际制作时,优选复镀板70的两道凸台71之间间距为150mm。而翻板61上板面处则设置时间控制器90、操作按钮以及接线柱80,阴极导线52经由上述各部件而连通至接线柱80处,并依靠凸台71相对电镀液的浸入操作,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性以及后续复镀目的。

为便于理解,此处阐述本发明的实际工作流程如下:

1)、进行镀锡母料的焊接以及接头打磨处理。接头打磨时,依序采用锉刀粗磨和砂纸细磨,砂纸选用150~200目砂纸;锉刀处理时避免出现凹坑,砂纸打磨杜绝锉刀纹路存在。打磨后获得待复镀铜线。进行该步骤处理时,应当确保待复镀铜线的露铜长度小于或等于100mm。

2)、复镀前先用酒精棉擦拭待复镀铜线,将待复镀铜线缠绕于接线柱80上,再将待复镀铜线经由弧槽70a而卡入定位槽71a内,并确保待复镀铜线的露铜段位于两道凸台71之间;翻转翻板61使得凸台71浸入除油槽100内除油液液面以下,在除油槽100中清洗20~30S;提起翻板61,先用纯净水喷壶对待复镀铜线进行喷淋冲洗,再用干燥的棉巾清除线表水渍;

3)、将翻板61沿导向杆62滑动至镀液槽20处,翻转翻板61使得凸台71浸入镀液槽20的槽腔液面以下。操作时间控制器90开始进行线表活化计时,20S后活化结束,执行复镀作业。控制复镀电压为0.8~1.1V,复镀电流为0.8±0.2A电流,并将待复镀铜线的露铜段在镀液槽20中浸泡50~60S,之后关闭电源从而停止复镀作业。提起复镀板70,先用纯净水喷壶对待复镀铜线进行喷淋冲洗,将复镀好的铜线拆离复镀板70,检查无露铜现象,再用酒精棉擦拭后待用,完成复镀。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