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导纱针装置

一种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导纱针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包括多个安装座;以及多个双向导纱针装置,双向导纱针装置与安装座一一对应且安装于安装座上,双向导纱针装置包括定位板,定位板安装于安装座上,定位板上设有握持杆,握持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定位板,握持杆的另一端设有导纱筒,握持杆上缠绕有导电线圈,定位板上相对握持杆的后方设有第一吸附板,定位板上相对握持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板。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导纱针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可使导纱筒具有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的能力,在导纱筒左、右移动时,可进行经编织造;在导纱筒前、后移动时,拉开前后纱线的位置,同时加入引纬装置进行引纬,进行机织织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2681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纺织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582773.9

  • 申请日2017-07-1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立

  • 地址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特一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3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25

    授权

    授权

  • 2017-1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27/24 申请日:2017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0-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导纱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织造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机织、针织和非织造。一般的机织物是在织机上由经纬纱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而针织物则是用织针将纱线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织物,非织造技术则一般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将纤维或长丝平铺制成片状的织物。

具有机织结构的织物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耐磨性,表面光滑,强力和密度较高,常用作外衣面料;针织物通常比较柔软,弹性较高,透气性较好,感觉更暖和,因此多用于内衣面料。但是这两种组织也都有自身的不足:机织物的适型性较差,没有针织物暖和,针织物结构稳定性较差,孔隙较大不能防风等。因为,克服这两种结构原有的不足,将两种结构的优点结合到一起,便可以形成新的复合结构,这样的结构会具有一些特别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1976年,专利US3961498介绍了一种基于大圆机生产的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在此大圆机上,针盘针筒固定,三角和弓形纬纱导纱器向织针工作位置回转,经纱向大圆机圆周固定配置。其工作过程为:经纱开口,喂入纬纱(衬纬或针织成圈)。通过弓形纬纱导纱器形成开口后,纬纱从此导纱器内部管道口畏入垫纱位置,以各成圏或作衬纬之用。而成圏或衬纬取决于此时织针的工作位置,若织针位于成圈位置,此时喂入的纬纱将用作衬纬,即将纱线垫在针背处;如果织针位于退圈位置,此时喂入的纬纱将被编织成线圈,即将纱线垫入针钩。此设计的缺点在于,机器较为复杂,实施非常因难,织造时易磨损经纱,目前很难看到该发明相关的后续研究。

2004年HsinChuan Chen等人介绍了另一种机织针织复合结构《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static shielding properties of co-weaving-knitting fabricsreinforced composites》(Composites:Part A35,2004,1249-1256),该结构在一台改进的针织横机上编织,其编织过程为:经纱开口,村纬,编织成圈。此机构中,综框被安置在针床上方,开口时前后推动综框即可。开口后,衬纬纱和针织纱从针床一端先后垫入针背和针钩,推动三角即可编织形成对应的村纬和针织线圈。虽然该机器结构简单,但是由于织针工作区及经纱开口较小,纬纱和针织纱垫入因难。此外,机织结构仅存在于织物的一面,且没有和针织线圈交织,与普通双成票、纹村经村纬组织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发明专利CN200810039656.9和实用新型专利CN200920039593.7还介绍了两种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它们同样是在改造过的横机上编织形成的。该机构的特殊之处有两点:经纱开口与纬纱和针织纱配合交织,使得纱线之问的结合更强,机织结构与针织结构的融合更好;三个导纱器的使用,在三角往复移动中决定了每个线圈横列的前后各有一根纬纱,即西个线圈横列之间必有至少西根纬纱。然而在此结构的正反西面均能观察到机织和针织结构,另外受导纱器结构限制,一个组织循环中西线圈横列之问无法再次开口,必须等到导纱器复位后才能变換上下层经纱位置,也因此无法保证西线国横列之问的西根纬纱的前后位置,纬纱可能收缩或翻转。

发明专利CN201410486456.3公布了一种机针织复合异面功能织物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装置,该组织结构通过机织组织中纬组织点处纬纱按一定组织规律勾出形成线圈,并使线圈向经向相互串套编织而成,实现了一种机织织物与纬编织物的复合,使其一面呈现纬编针织形态另一面呈现机织形态。

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纬编组织与机织组织的复合,但是针对经编组织与机织组织的复合目前研究还存在着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经编组织与机织组织的复合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导纱针装置,本装置通过改变传统导纱针的运动方式实现经编组织与机织组织的复合。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包括多个安装座,安装座通过梳栉定位孔安装于经编机横移梳栉上,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多个双向导纱针装置,双向导纱针装置与安装座一一对应且安装于安装座上,双向导纱针装置包括定位板,定位板安装于安装座上,定位板上设有握持杆,握持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定位板,握持杆的另一端设有导纱筒,握持杆上缠绕有导电线圈,定位板上相对握持杆的后方设有第一吸附板,定位板上相对握持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板,握持杆可绕定位板向靠近第一吸附板的方向转动,握持杆与第一吸附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握持杆转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块,握持杆可绕定位板向靠近第二吸附板的方向转动,握持杆与第二吸附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握持杆转动行程的第二限位块。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吸附板的上端沿定位板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于定位板,第一吸附板可绕定位板向远离握持杆的方向转动。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二吸附板的上端沿定位板的宽度方向转动连接于定位板,第二吸附板可绕定位板向远离握持杆的方向转动。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板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吸附板运动状态的第一控制开关。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板上相对第一吸附板与定位板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吸附板运动状态的第一控制开关。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板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吸附板运动状态的第二控制开关。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板上相对第二吸附板与定位板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第二吸附板运动状态的第二控制开关。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板上相对握持杆的一侧设有阻磁板。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阻磁板位于第二吸附板相对远离握持杆的一侧。

上述的双向导纱针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双向导纱针装置在左、右方向呈半机号排列。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可使导纱筒具有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的能力,在导纱筒左、右移动时,可进行经编织造;在导纱筒前、后移动时,拉开前后纱线的位置,同时加入引纬装置进行引纬,进行机织织造,从而织造出经编组织与机织组织的复合织物,为针机织联合开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整体示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第一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第二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安装座;2、双向导纱针装置;21、定位板;22、握持杆;23、导纱筒;24、导电线圈;25、第一吸附板;26、第一限位块;27、第二吸附板;28、第二限位块;29、第一控制开关;210、第二控制开关;211、阻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整体示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包括:多个安装座1,安装座1通过梳栉定位孔安装于经编机横移梳栉上;以及多个双向导纱针装置2,双向导纱针装置2与安装座1一一对应且安装于安装座1上,具体的,双向导纱针装置2在左、右方向呈半机号排列,双向导纱针装置2包括定位板21,定位板21安装于安装座1上,定位板21上设有握持杆22,握持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定位板21,握持杆22的另一端设有导纱筒23,握持杆22上缠绕有导电线圈24,定位板21上相对握持杆22的后方设有第一吸附板25,定位板21上相对握持杆22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板27,握持杆22可绕定位板21向靠近第一吸附板25的方向转动,握持杆22与第一吸附板25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握持杆22转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块26,握持杆22可绕定位板21向靠近第二吸附板27的方向转动,握持杆22与第二吸附板27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握持杆22转动行程的第二限位块28。

本实施例中握持杆22上缠绕的导电线圈24与外接电源电连接,通电后的导电线圈24使得握持杆22产生磁性,使得握持杆22可向具有磁性的第一吸附板25转动,实现导纱筒23的向后移动,断电后握持杆22恢复至初始状态,实现导纱筒23的向前移动,通过导纱筒23的前、后运动与引纬机构的配合使用实现机织织造;也可使得握持杆22可向具有磁性的第二吸附板27转动,实现导纱筒23的向右移动,断电后握持杆22恢复至初始状态,实现导纱筒23的向左移动,通过导纱筒23的左、右移动实现经编织造。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板25的上端沿定位板21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于定位板21,第一吸附板25可绕定位板21向远离握持杆22的方向转动;第二吸附板27的上端沿定位板21的宽度方向转动连接于定位板21,第二吸附板27可绕定位板21向远离握持杆22的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吸附板25和第二吸附板27的转动式设计,可实现导纱筒23的前、后移动时第二吸附板27向远离握持杆22的方向转动,避免第二吸附板27对握持杆22的磁性干扰;同时,在导纱筒23的左、右移动时第一吸附板25向远离握持杆22的方向转动,避免第一吸附板25对握持杆22的磁性干扰。

此外,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1上设有第一控制开关29,以实现对第一吸附板25运动状态的控制,具体的,第一控制开关29设置于第一吸附板25与定位板21的连接处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29通过与具有磁性的第一吸附板25间的电磁吸附作用实现第一吸附板25的转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1上设有第二控制开关210,以实现对第二吸附板27运动状态的控制,具体的,第二控制开关29设置于第二吸附板27与定位板21的连接处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开关210通过与具有磁性的第二吸附板27间的电磁吸附作用实现第二吸附板210的转动。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1上相对握持杆22的一侧设有阻磁板211,具体的,阻磁板211位于第二吸附板27相对远离握持杆2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阻磁板211,可防止半机号设置的双向导纱针装置2在左、右方向方向上的磁性干扰,以精确完成导纱筒23的移动。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第一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开关29开启,第一吸附板25绕定位板21向远离握持杆22的方向上扬,导电线圈24通电产生磁性,第二控制开关210关闭,第二吸附板27静止,导电线圈24带动握持杆22和导纱筒23向第二吸附板27运动,导纱筒23带动纱线3运动到第二限位块28处时,完成导纱筒23向右的运动;导电线圈24无电流通过且第二控制开关210关闭时,握持杆22带动导纱筒23从第二限位块28处回到原位,完成导纱筒23向左的运动,导纱筒23的左、右移动时织造经编组织。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针机织联合机的双向导纱针装置的第二工作原理示意图图。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开关210开启,第二吸附板27绕定位板21向远离握持杆22的方向上扬,导电线圈24通电产生磁性,第一控制开关29关闭,第一吸附板25静止,导电线圈24带动握持杆22和导纱筒23向第一吸附板25运动,导纱筒23带动纱线3运动到第一限位块26处时,完成导纱筒23向后的运动;导电线圈24无电流通过且第一控制开关29关闭时,握持杆22带动导纱筒23从第一限位块26处回到原位,完成导纱筒23向前的运动;本发明中,当双向导纱针装置2中握持杆22带动导纱筒23向后运动时,处于半机号配置且反向安装的另一双向导纱针装置2中的握持杆22带动导纱筒23向前运动,拉开前、后纱线距离,同时引纬装置进行引纬,导电线圈24断电,导纱筒23均回到原位,纱线3与引纬纱线交织,织造机织组织。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