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供液体用的运输和储存容器的托盘状的底架

用于供液体用的运输和储存容器的托盘状的底架

摘要

一种尤其用于供液体用的运输和储存容器的托盘状的底架,所述运输和储存容器配设有:由塑料构成的内部容器;可封闭的填入接管和用于连接取出配件的排空接管,其中底架具有:由金属网格和板构成的外壳;和用于支撑内部容器的底部;角部底脚和设置在角部底脚之间的中间底脚以及底部横梁(59),其中在至少两个中间底脚上至少固定外壳和底部横梁,其中相应的中间底脚、外壳和底部横梁借助于螺丝(60)形状配合地连接,其中螺丝(60)与底部横梁(59)形状配合地接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2071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普罗特克纳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09791.1

  • 发明设计人 乌尔里希·保罗;

    申请日2016-02-0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春水

  • 地址 瑞士弗里堡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24: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10

    授权

    授权

  • 2017-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77/04 申请日:2016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9-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供液体用的运输和储存容器的托盘状的底架,所述运输和储存容器配设有由塑料构成的内部容器、可封闭的填入接管和用于连接取出配件的排空接管,其中底架具有由金属网格或板构成的外壳、和用于支撑内部容器的底部、角部底脚和在角部底脚之间设置的中间底脚以及底部横梁,其中在至少两个中间底脚上至少固定外壳和底部横梁,其中相应的中间底脚、外壳和底部横梁借助于螺丝形状配合地连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底架的运输和储存容器。

背景技术

开始提到类型的底架形成例如可借助适当的提升堆叠装置操作的平台,用于储存和运输由塑料构成的内部容器。外壳在此用于保护相对易受损伤的内部容器免受损坏。因此,托盘状的底架尤其应吸收冲击负荷,所述冲击负荷例如能够在运输和储存容器碰撞在底部上时作用于内部容器。尤其在运输和储存容器倾斜地撞击在底部或底座上时,由于处于内部容器中的流态介质的惯性,能够出现内部容器在底架的底部上的变形或还有滑动。由于外壳能够在底架的底部的区域中变形,使得内部容器的由底架的底部和外壳形成的保护套在该区域中裂开并且内部容器被损坏。因此对于设为用于运输危险物品的运输和储存容器而言,设有相应的、标准的下落测试,尽管期望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保护运输和储存容器免受这种损坏。

为了在材料耗费合理并且成本低的情况下尽可能稳定地制造用于运输和储存容器的底架,已知的是,将外壳直接在插入底部的情况下与底脚旋拧。底架的底部和底脚在此构成托盘,其中下侧上的底脚也能够彼此通过滑板或框架连接。因为底部用于支撑内部容器,所以通常在底部下方还设有底部横梁,所述底部横梁设置在两个中间底脚之间并且将所述中间底脚彼此连接。底部横梁还用于在运输和储存容器沿着底脚框架侧碰撞到底座上的情况下稳定底架。

在已知的运输和储存容器或底架中,外壳或外壳的下部的底座与底部、底部横梁和中间底脚借助于螺丝连接。为了尽可能简单地且低成本地制造底架,螺丝引导穿过在环周边缘、底部和底部横梁中的足够大的贯通开口并且仅在中间底脚中拧入。在运输和储存容器沿着底脚框架侧如上所述地碰撞时,现在由于螺丝的极大的拉力负荷能够出现螺丝的折断或螺丝的螺纹从中间底脚中脱出,于是外壳的下部的环周边缘与底架的底部分开,使得内部容器能够在该区域中变形或被损坏。由外壳的环周边缘作用到螺丝上的拉力在此直接作用于螺丝和中间底脚的连接部,因为力仅从环周边缘起始穿过螺丝传递至中间底脚。尤其如果应将轻质的且低成本的材料,如塑料或木材用于中间底脚,那么螺丝和中间底脚的旋拧部被证实为是下落测试的薄弱部位。此外,螺丝在安装时能够被错误地定位或“拧坏”。根据储存地点,高的温度也能够削弱与例如塑料的旋拧连接部。

在这种固定结构中重要的是,为了简化构件在安装时的相对定位,在环周边缘中、在底部中和在底部横梁中设有足够大的贯通开口,使得所述构件能够相对容易地相对于彼此定向并且能够容易地引导螺丝穿过贯通开口并且与中间底脚旋拧。尤其地,也有利的是,将贯通开口确定为大尺寸,使得在上述构件和螺丝之间构成有相对大的间隙。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提出一种用于供液体用的传输和储存容器的托盘状的底架以及一种具有底架的运输和储存容器,所述底架和运输和储存容器确保提高的安全性并且仍可简单地并且低成本地制造。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底架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以及根据本发明的运输和储存容器具有权利要求17的特征。

在尤其用于供液体用的运输和储存容器的,根据本发明的底架中,所述运输和储存容器配设有由塑料构成的内部容器、可封闭的填入接管和用于连接取出配件的排空接管,底架具有由金属网格或板构成的外壳、和用于支撑内部容器的底部、角部底脚和在角部底脚之间设置的中间底脚以及底部横梁,其中在至少两个中间底脚上至少固定外壳和底部横梁,其中至少相应的中间底脚、外壳和底部横梁借助于螺丝以固定结构彼此形状配合地连接。

形状配合的连接尤其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螺丝借助螺丝螺纹接合到底部横梁中的螺纹中。因此,螺丝与底部横梁处于接合,使得在底部横梁和外壳之间作用的拉力可经由螺丝传递。因此,螺丝固定地与底部横梁连接,使得由于作用到外壳上的拉力造成的力流能够由外壳导入到螺丝中并且通过螺丝导出到底部横梁上。螺丝因此直接与底部横梁固定连接。此外,螺丝固定地与相应的中间底脚连接,使得由外壳、例如由于运输和储存容器的翻倒而在螺丝内部引起的拉力能够导出到底部横梁和中间底脚中。因此,螺丝和中间底脚的旋拧连接部承受更小的负荷,这引起底架的提高的稳定性或安全性,而不需要其他构件。在螺丝和底部横梁的旋拧部中不存在腐蚀风险,因为螺丝与底部横梁固定地连接或旋拧,使得表面的抗腐蚀层不会由于器件的相对运动而被破坏或不会发生磨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间底脚、外壳、底部和底部横梁能够借助于螺丝形状配合地连接。此外,这样构成的固定结构也包括底架的底部,所述底部不必强制性地在中间底脚的区域中与其直接连接。

此外,螺丝于是能够分别穿过在外壳和底部中构成的贯通开口接合。贯通开口优选能够构成为,使得在贯通开口的内棱边和螺丝之间保留足够大的间隙。此外,外壳中的贯通开口能够在外壳的环周边缘中构成。当外壳例如由金属构成的、交叉的、水平的和垂直的网格条构成时,贯通开口能够分别在下部的水平的管道中构成,因此所述水平的管道构成环周边缘。

替选地,在底部中也能够构成有螺纹,螺丝接合到所述螺纹中。因此,螺丝不仅与中间底脚和底部横梁借助于旋拧而连接,而且也与底架的底部连接。在螺丝中构成的拉力于是也能够导入到底部中。

底部横梁优选能够由金属构成,其中底部能够由金属或塑料材料构成。也能够提出的是,底部横梁一件式地构成,例如作为型材元件或通过金属板的改型制造的器件。底部同样能够由深冲的金属板尤其低成本地并且稳定地制造或替选地由塑料材料制造。

当在底部横梁中构成有用于螺丝的接合的贯通开口时,螺丝和底部横梁的旋拧连接部能够尤其简单地构成。借此,那么也能够确保,在安装底架时螺丝始终在底部横梁上的为此设置的部位上拧入到所述底部横梁中。贯通开口能够构成为圆的孔或长孔。尤其当底部横梁不具有用于螺丝的贯通开口时,需要用于将螺丝旋入到底部横梁的材料中的提高的力耗费。在构成贯通开口时具有小的重要性的还有,底部横梁的材料具有多大的厚度。因此,底部横梁能够尤其稳定地构成。

此外,贯通开口的内直径能够小于螺丝的外直径。因此,于是也能够确保,螺丝的螺纹实际上在贯通开口的区域中与底部横梁的材料接合。

有利地,贯通开口能够构成为具有凹部。凹部或凹陷部或凹槽能够实现将螺丝更容易地引入到贯通开口中,使得螺丝引向贯通开口。此外,贯通开口的或旋拧部的区域通过凹部稳定,使得螺丝不易从底部横梁中脱出。凹部也能够构成为,使得在底部横梁中的贯通开口的内棱边构成单个的螺纹圈或近似螺丝的斜度。凹部能够构成为具有90°的张角。此外,凹部能够圆形地或卵形地构成或构成为具有长孔。

因此,在底部横梁中能够构成有螺纹或内螺纹,螺丝接合到所述螺纹或内螺纹中。在此,在贯通开口中已经能够构成有螺纹,螺丝简单地拧入到所述螺纹中。

螺纹也能够借助于螺丝构成。螺纹在此能够借助于螺丝切削到或成型到底部横梁中。螺丝于是能够是自动切削的螺丝或也能够是形成螺纹的螺丝。所谓的自攻螺丝或还有所谓的螺丝钉也能够用于构成螺纹和用于与底部横梁和中间底脚连接。

因此,螺丝能够与中间底脚形状配合地接合,使得在中间底脚和外壳之间构成的拉力可经由螺丝传递。因此,如在上文中已经详述的那样,拉力不只能够从螺丝全部地导入到中间底脚中,而是拉力的不小的部分能够由底部横梁吸收。拧入中间底脚中的螺丝或这样构成的旋拧连接部于是也承受更小的负荷,使得尤其在中间底脚由塑料材料或木材构成时,能够避免螺丝从中间底脚中脱出。

为了再更可靠地或更稳定地构成底架,底部横梁能够借助另外的螺丝形状配合地与中间底脚连接。导入到底部横梁中的拉力于是能够经由螺丝传递到中间底脚上。由底部横梁、另外的螺丝和中间底脚构成的所述另外的固定结构的构成方案能够有利地防止中间底脚与底部横梁由于运输和储存容器的翻倒而断开。因此,经由另外的螺丝也能够将作用于中间底脚的横向力导入到底部横梁中。

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中间底脚由塑料材料构成。这种中间底脚是尤其稳定的,相对于湿气是不敏感的,并且能够低成本地制造。替选地,中间底脚也能够由金属、木材或其他适当的原料构成。

在中间底脚中能够构成有螺纹,螺丝接合到所述螺纹中。在中间底脚中的内螺纹在此能够通过螺丝本身切削或成型。中间底脚也能够构成为,使得所述中间底脚已经具有螺纹。优选地,在中间底脚中能够构成有造型部,例如凹部或孔,以便在安装时确保螺丝的更可靠的引导和定位。

底架能够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置的中间底脚,所述中间底脚经由底部横梁彼此连接。因此,能够借助于底部横梁尤其简单地支撑或稳定底架的底部。底部横梁也能够将三个中间底脚彼此连接,其中第三中间底脚于是能够在两个外部的中间底脚之间居中地固定在底部横梁上。替选地,借助于底部横梁将两个中间底脚连接也是可能的,所述中间底脚相对彼此关于底部设置在底部的矩形的侧棱边上,使得底部横梁对角线地在底部下方伸展。

补充地,能够设有夹子,所述夹子围绕底部横梁、底部和外壳的环周边缘,其中螺丝于是能够穿过夹子的柄。夹子于是能够与环周边缘、底部、底部横梁和中间底脚旋拧,由此能够将作用于螺丝的拉力至少部分地导出到夹子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液体的运输和储存容器中,所述运输和储存容器配设有由塑料构成的内部容器、可封闭的填入接管和用于连接在取出配件上的排空接管,内部容器设置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状的底架的底部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优选的实施方式。附图示出: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托盘状的底架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中的底架的中间底脚的细节图;

图3示出图1中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底架的侧视图;

图4示出沿着图3中的线IV-IV的剖面图;

图5示出在底架的中间底脚的区域中的剖面图;

图6示出图5中的剖面图的细节图;

图7示出图5中的底架的中间底脚的立体细节图;

图8示出图5中的底架的底部横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示出运输和储存容器10的不同视图,其中尤其在此不详细示出运输和储存容器10的内部容器,以至于仅示出运输和储存容器10的底架11。底架11基本上由外壳12、底部13以及角部底脚14和设置在角部底脚14之间的中间底脚15和处于中间底脚15之间的底部横梁16构成。角度底脚14和中间底脚15还设置在滑板17或18上。底部13、角部底脚14、中间底脚15、底部横梁16以及滑板17、18共同构成托盘19。设置在托盘19上的外壳12由交叉的、水平的和竖直的、由金属构成的网格条20、21构成,其中尤其外壳12的下部的、安放在托盘19上的网格条20构成为管道22,所述管道经由固定点23与角部底脚14连接并且经由固定点24与中间底脚15连接。

图2和4的总览示出与中间底脚15的固定点24,其中在图2中示出的视图中未示出底部13。底部横梁16由金属构成的型材体25构成,并且设置在中间底脚15的上侧26上。此外,底部13在底部横梁16上方在中间底脚15的边缘区域27中安放在底部横梁16或型材体25上。此外,在底部13中同样设有贯通开口39,其中螺丝40穿过贯通开口39和型材体25的贯通开口36拧入到中间底脚15中。在此,贯通开口36或39的内直径42和43的尺寸确定为,使得相对于螺丝40的杆45构成足够大的间隙,所述间隙防止与螺丝40在内直径42和43的范围中接触。同样内容适用于型材体25中的在此未详细示出的贯通开口36。

现在由于运输和储存容器10的翻倒而作用到中间底脚15的外棱边46上的冲击力再引起在外壳12内部的在此未示出的内部容器的变形或滑动,使得外壳12本身将拉力沿螺丝40的纵轴线47的方向施加到所述螺丝上。拉力在此直接作用到螺丝40与中间底脚15的旋拧连接部48上。

图5和6的总览示出在此未详细示出的运输和储存容器的底架51在中间底脚52的区域中的剖面图。运输和储存容器的和底架51的原理上的构造对应于在图1至4中示出的运输和储存容器,除了在下面描述的区别之外。底架51的外壳53连同管道54安放在底架51的底部56的环绕的支承面55上。底部56在其一侧在中间底脚52的边缘区域57中与一件式的型材体58一起安放,所述型材体构成底部横梁59。底部横梁59或型材体58将中间底脚52与在此未详细示出的相对置的中间底脚连接。此外,设有螺丝60,所述螺丝拧入到由塑料材料构成的中间底脚52的上侧61中进而构成旋拧连接部62。因此,螺丝60将外壳53经由管道54与底部56、型材体58或底部横梁59和中间底脚连接,由此在中间底脚52上的固定点64中构成固定结构63。

从图6的放大图中可见,螺丝60穿过在管道64中的贯通开口65、在底部56中的贯通开口66和在型材体58中的贯通开口67引导。尤其地,贯通开口65的内直径68和贯通开口66的内直径69选择成,使得螺丝60或螺丝60的杆70在构成间隙的条件下引导穿过贯通开口65和66。贯通开口67的在此不再可见的内直径构成为小于螺丝60的外直径71,使得在将螺丝60拧入到贯通开口67中时,在贯通开口67中借助于螺丝60的外螺纹72,在贯通开口67中构成内螺纹73,进而在底部横梁59和螺丝60之间构成旋拧连接部74。因此,通过运输和储存容器的翻倒的在上文中描述的负荷情况引起的,沿螺丝60的纵轴线75的方向作用的拉力,经由螺丝60导入到中间底脚53中,其中同样由于旋拧连接部74的构成,拉力的一部分导入到型材体58或底部横梁59中。与中间底脚52的旋拧连接部62减少了拉力的这部分的负荷,而不必使用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夹子。

补充地,设有第二螺丝76,借助于所述第二螺丝,型材体58与中间底脚52通过旋拧连接。螺丝76、型材体58和中间底脚52因此构成另外的固定结构77,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中间底脚52可靠地设置在型材体58上。

图7示出底架51的立体图,而没有示出底部。尤其可见的是,外壳53由竖直的网格条78和水平的网格条79构成,其中外壳53的下部的网格条79构成管道54。

图8示出底部横梁59的端部80,所述端部安放在中间底脚52的上侧61上。底部横梁59或型材体58由改型的金属板构成并且尤其具有用于螺丝76的贯通开口81。贯通开口81的内直径82在此构成为,使得螺丝76能够容易地穿过贯通开口81插入或穿过贯通开口81旋拧。贯通开口67在此处示出的视图中还不具有内螺纹,因为螺丝60还未拧入进而还未构成螺纹。此外,在贯通开口67的区域中构成有凹部83。凹部83用于随后构成的旋拧部的加固并且用于在安装时引导螺丝。贯通开口67的内直径84尤其构成为小于螺丝60的外螺纹7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