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注入1.8~2.0m水的养殖塘,所述养殖塘面积在3亩以上,所述养殖塘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养殖前对所述养殖塘进行彻底排水,捞取环沟污泥,池塘底滩面充分翻耕曝晒,金鲳鱼放苗前一个月进水,用漂白粉制浆均匀泼洒池塘底,放苗前15天,在池塘底铺设桑枝,所述桑枝沉浸于池塘底,生态混养模式中混养有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本发明改善了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水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了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的成活率与产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0875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绍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55362.1

  • 发明设计人 王永伟;

    申请日2017-03-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肖兴江

  • 地址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马瑧路44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0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10 专利号:ZL2017101553621 申请日:20170316 授权公告日:202004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20-04-03

    授权

    授权

  • 2017-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10 申请日:2017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混合养殖作为当今水产养殖研究和利用领域极为重要的形式,数百乃至上千年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已经在养殖池塘系统中进行了各种形式的鱼虾混养。但是直到1979年江苏赣榆成功进行了对虾与梭鱼的混养,混合养殖在中国才初具规模,并逐渐发展壮大并得到进一步完善。

混合养殖是根据生态位互补、种间共生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学原理,将互惠互利的多样养殖生物按照一定的数量、密度、规格和比例关系合理搭配养殖在同一系统中的生产形式。常见的混养养殖模式一般有鱼虾、鱼蟹、鱼贝、鱼藻、以及鱼虾蟹贝藻5种混养模式。混养能充分利用系统中各种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同时,生物之间通过相互制约、转化及反馈等机制使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抵御外来干扰的能力,成功克服了传统养殖模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脆弱等诸多问题。

卵形鲳鲹肉质鲜美、食性简单、生长快速、抗病力强,一般养殖4-5个月即可达到上市规格。1989年我国台湾对卵形鲳鲹苗种进行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随后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开始养殖,且规模逐渐增大,有池塘、浮筏和网箱等多种养殖方式。因其可大量使用配合饲料,经济效益显著,深受欢迎,是养殖前景较好的优良名贵鱼种之一。在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由于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过高,已造成了养殖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卵形鲳鲹病害日渐严重,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效益每况愈下。国内外学者对卵形鲳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杨火盛于2006年研究探索了卵形鲳鲹人工养殖诸如温度、盐度和溶氧等适宜生长条件。还有对卵形鲳鲹的生物学与养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刘楚斌,2009)。夏立群等也于2012年度对卵形鲳鲹主要病害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等。但大多集中在繁殖育种、病害病理、生理生化、分子标记等方面的介绍,很少见卵形鲳鲹混合养殖对环境影响,特别是养殖系统氮磷收支、转化及利用的研究报道。

水产养殖是在人工干预的养殖系统中,通过对养殖对象进行投饵、施肥或仅利用天然饵料等,达到提高产量、获得大量水产品的目的。每种养殖对象通常适应一定环境条件,如环境条件超出其适应范围,养殖对象就难以生长、繁殖甚至死亡。传统粗放养殖通常具有较高生态效益,高密度精养则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而混合养殖则能很好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但后者在生产实践中亦存在品种搭配、放养规格时间及养殖模式可移植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生产实践时,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而掌握并利用其生活规律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发展高效健康可持续水产养殖服务。

金鲳鱼,即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鲹科(Carangidae)鲳鲹亚科(Trachinotinae)鲳鲹属(Trachinotus),俗称金鲳、卵鲳、黄腊鲳等,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热带亚热带海域、美洲热带温带大西洋海岸及中国沿海。食性简单、生长快速、抗病力强,一般养殖4-5个月即可上市。海南、广东和福建等为主养区,有池塘、浮筏和网箱等多种养殖方式,可大量使用配合饲料,经济效益显著,深受欢迎,是养殖前景较好的优良名贵鱼种之一。研究表明,卵形鲳鲹为广盐暖水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其能适应较为宽泛的碱性(pH7.6-9.6)水环境、盐度(3‰-33‰)和温度(16-36℃,最适为22-28℃)。但在高盐度海水中生长较差,盐度低于20‰时生长迅速,超过20‰时生长缓慢。其耐低温能力也较差,最低临界温度仅为14℃,超过两天的14℃以下温度就会出现死亡;当水温下降至16℃以下时,便进人越冬期(通常在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而停止摄食;16-18℃则少量摄食;只有在水温22℃以上时才摄食强烈。也因此其会在水中不停地活动耗氧,导致其最低临界DO也较高(约为2.5mg/L)。卵形鲳鲹为杂食偏肉食性,自然状态下刚孵化的仔稚鱼以桡足类幼体为主的各种浮游和底栖生物为食;稚幼鱼多取食水蚤、多毛类和端足类等,当长到2cm时则能进食搅碎的鱼、虾糜;等到了幼成鱼期,除了以软体动物及鱼虾蟹幼体等为食外,还可投喂适量专用饲料;成鱼的咽喉板相当发达,可取食蛤、螺等生物。而人工养殖卵形鲳鲹通常在白天摄食,食量大、消化快、抢食凶,但无相互残食现象,常在早晨或黄昏投喂膨化浮性海水鱼饲料。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r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r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白对虾亚属(Litopenaeus),又称白肢虾、白对虾和万氏对虾。原产于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自然分布于秘鲁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沿海一带,以厄瓜多尔沿岸最为集中。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且耐高密度养殖,一般90d即可养成,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自然条件下喜泥质底栖,pH值要求维持在8.0左右;DO在5mg/L以上,最低为1.2mg/L;可存活于15-40℃水环境中,20-30℃为适宜生长温度;通常盐度要求在10-34‰,但驯化后可饲养于2‰淡水中。南美白对虾为杂食偏动物食性,幼体以硅藻、丰年虫及轮虫等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为食;成虾则以软体动物、藻类昆虫及小型甲壳动物等为食。人工饲养条件下,对饲料的营养需求较低,但对饲料固化率要求较高,只要饵料中蛋白质成分的比率占20%以上对虾即可正常生长和繁殖。同时,其还可充分分解利用养殖系统中残饵、粪便及尸体等有机碎屑。

浙江省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潘清清等在三门县建立了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混养模式,其利用金鲳鱼摄食水中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特性,起到改善水质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的作用,以期减少养殖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达到高效生态养殖的目的。本发明人通过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混养模式的探索,取得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混养的第一手资料,对调整浙江省水产养殖产业结构、促进水产养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浙江省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团队所建立的模式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绍兴,并基于市场需要,建立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为了满足金鲳鱼和南美白对虾对水中溶解氧的更高要求,本发明对该模式进行了改进。

所述改进方法是在池塘底放置桑枝,桑枝富含果胶、纤维素、粗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其所含元素如表1所示。据测定,桑枝韧皮部含粗蛋白5.44%,纤维素51.88%,木质素18.18%,半纤维素23.02%,灰分1.57%。木质部含木质素19.11%,多戊糖21.76%,半纤维素78.83%,灰分2.32%。桑枝所含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和香豆精类化合物。还含有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及多种维生素等;此外,一些揉质、游离的蔗糖、葡萄糖、木糖、麦芽糖、水苏糖、果糖、棉籽糖、阿拉伯糖、珑拍酸和腺漂吟也存在于桑枝中。

表1桑枝的元素组成

成分NCHO灰分含量(%)0.444.255.5649.410.38

本发明通过在鱼池中放置桑枝,有效地地提高了水中溶解氧(DO),改善了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水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了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的成活率与产量,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发明提供:

(1).一种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注入1.8~2.0m水的养殖塘,所述养殖塘面积在3亩以上,所述养殖塘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养殖前对所述养殖塘进行彻底排水,捞取环沟污泥,池塘底滩面充分翻耕曝晒,金鲳鱼放苗前一个月进水,用漂白粉制浆均匀泼洒池塘底,

放苗前15天,在池塘底铺设桑枝,所述桑枝沉浸于池塘底,

所述生态混养模式中混养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

(2).如(1)所述的生态混养模式,含有

金鲳鱼500尾/亩~1500尾/亩;南美白对虾1,0000尾/亩~2,0000尾/亩。

(3).如(1)所述的生态混养模式,其中,

所述桑枝每10kg被捆绑成一捆,每捆由重物固定于池塘底。

(4).如(3)所述的生态混养模式,其中,

所述桑枝的使用量为10捆/亩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生态混养模式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A组池塘中溶解氧浓度的测试结果(D组为对照)。

图3本发明实施例B组池塘中溶解氧浓度的测试结果(D组为对照)。

图4本发明实施例C组池塘中溶解氧浓度的测试结果(D组为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计

本发明实时地为绍兴明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鱼塘,池塘养殖面积1,100亩,单只池塘10亩,其中钢构大棚200亩,高标准池塘100亩,至今已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基地为浙江省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试验池大小为10亩,水体盐度为15。选择10口池塘共100亩用于试验,其中3口塘混养金鲳鱼500尾/亩,以及2万/亩南美白对虾(A组);3口塘混养金鲳鱼1,000尾/亩与1.5万/亩南美白对虾(B组);3口塘混养金鲳鱼1500尾/亩与1万/亩南美白对虾(C组);1口塘单养南美白对虾为对照塘(D组)。具体实验组如表2所示。

表2各实施例的放养情况以及增氧措施

2.试验方法

(1)池塘的清整消毒:一般用生石灰150千克/亩进行干法清塘消毒。如果是带水消毒,用1.0~2.0千克/米3水体生石灰或50~70克/米3漂白粉消毒,彻底杀灭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2)南美白对虾苗种的放养:南美白对虾苗种放养分苗种标粗和分苗两个阶段,虾苗先放入水泥池暂养标粗,水泥池每口400米2,放养密度为每口池200万尾。经过20~30天的暂养标粗,虾苗规格达到体长3厘米时进行分苗,进入高位池养殖阶段,其中全年春季第一茬和冬季第三茬虾苗高位池放养密度为18万~20万尾/亩,夏季第二茬虾苗放养密度为13万~15万尾/亩。放养时水温为20℃左右。虾苗暂养分苗后的15天内,每隔2~3天检查一次虾苗的养殖密度,发现虾苗放养密度较稀时,及时查明原因并补充虾苗。

(3)鱼苗的放养及暂养:金鲳鱼苗购自绍兴中天水产技术研究所,为该所由中国台湾引进,引进时鱼苗体长1.2~1.3厘米。鱼苗引进后先暂养1~2周后,放入虾池时将鱼体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减少病原体交叉传播。因鱼苗养殖水温16℃以上,根据浙江省的水温情况,从南美白对虾第二茬养殖即5月下旬开始混养。南美白对虾起捕时对金鲳鱼进行测产,同时将金鲳鱼暂养,待与下一茬南美白对虾混养,共混养2茬至11月中旬。

(4)饲料及其投喂:南美白对虾选用优质配合饵料,根据天气、成活率、残饵量、健康状况、水质环境、蜕壳情况、用药情况及生物饵料量来确定投饵量。每天定时投饵4次,时间分别为6:00、11:00、16:30、21:30。混养的金鲳鱼不单独投喂饲料,主要摄食南美白对虾残余饲料、粪便及藻类。

(5)水质调控:主要措施包括定期换水、进水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机械增氧、定期泼洒生石灰等,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质调控,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氨态氮含量0.5毫克/升以下,并保持水质理化指标和生物量的相对稳定。

(6)日常管理:必须坚持巡池,每天不应少于4次,并做好水质、饵料消耗、虾鱼状况、池塘底颜色、池内鱼害等情况记录,发现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理。

(7)病害防治:鱼虾混养的池塘,尽管发病率较低,但也有鱼虾病害的发生。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池塘清淤消毒、苗种检疫消毒、定期水质消毒等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对发生病害的池塘,在治疗疾病时严禁使用有机磷类、杀虫菊酯类等药物。

(8)捕捞:用虾笼捕捞南美白对虾,虾基本捕捞完成后再排干水体捕鱼。

(9)相关现场水化指标的监控测定:每隔15天左右于9:00-11:00分别在各个实验池塘投饲区、近岸区J、中央区Z、JZ中点区4个布点进行溶氧(DO)、水温(T)、pH、盐度(S)等测定,并用采水器采集养殖水体表层、底层水样,将相同池塘相同水层不同布点获得的水样充分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水样。参照《海洋监测规范》和《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其中,溶解氧(DO)使用便携式溶氧仪JENCO LD-900-X;pH、温度(T)使用便携式pH计和温度计(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

实施例

按照上述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进行实施,养殖区周边3公里内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养殖塘是在连片的对虾养殖区中,面积10亩/只,可注水深1.8-2.0m,池形为长方形,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在塘坝上,排水口在池塘底中间,池塘底平坦呈锅底形。增氧设备采用山东华东HDSR50-350养鱼增氧机养虾增氧机,每口塘设置一台,其中增氧机从7月份开始使用,每天中午开机两小时,各池塘开机时间保持一致。

春季进行晒池,彻底排尽余水,捞取环沟污泥,池塘底滩面充分翻耕曝晒。金鲳鱼放苗前一个月进水,用漂白粉10~15kg/667㎡制浆均匀泼洒池塘底。

放苗前15天,在池塘底铺设桑枝(对照例为柳树枝,简称柳枝),所述桑枝购自浙江省湖州市农户,冬季砍伐后的桑枝捆成10kg一捆,捆绑用绳采用不易腐烂不易溶解的尼龙绳或橡皮绳,捆好的桑枝随机放置池塘底,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放在池塘底,优选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散排列。为防止灌水时桑枝的移动,可用重物,如石块或铁块等固定,本实施例中采用的5kg砖块连接在一起放置池塘底。本实施例中,10亩池塘内放置了50捆10kg的桑枝,对照例中放入同样数量的柳枝,所述柳枝采购自绍兴市内农村。所述桑枝和柳枝均在冬季2个月以上未喷施农药。

铺完上述枝条后,用80目的筛绢袋过滤进水,进水100cm,选择晴天上午施氮磷肥加生物肥,每667㎡氮肥用量2kg、磷肥5kg、生物肥2kg,把池水培育成黄绿色或淡茶色。

5月21日投放南美白对虾苗,南美白对虾体长1.2cm。6月3日投放金鲳鱼苗,苗种规格金鲳鱼5cm/尾左右。6月1日开始测量水质数据,每10天测量一次。

结果:三组池塘的溶解氧(DO)变化范围为4mg/L至6.5mg/L之间,基本满足了金鲳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需要。从图1-3的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是组内池塘底铺设有本发明的桑枝的池塘,溶解氧显著高于其它组,其原因可能是桑枝中的成分对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的影响,帮助提高了溶解氧的含量。尤其是在7、8月份最为高温的季节,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使用了桑枝的池塘,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溶解氧浓度,从而提高了金鲳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另外,各池塘试验期间的pH值均在8-8.3之间,各组间业务明显差异,偏碱性水质也满足了金鲳鱼和南美白对虾生长需求。水温方面也都在正常的养殖需求范围之内,在此省去其数据统计。

最后按照养殖期间金鲳鱼的死鱼尾数,统计出金鲳鱼的成活率,以及最终收获的金鲳鱼与南美白对虾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金鲳鱼成活率以及金鲳鱼和南美白对虾的产量

由表3可以开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了桑枝铺底的养殖塘,金鲳鱼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没有桑枝铺底的养殖塘、或者是使用柳枝铺底的养殖塘。各组中桑枝铺底的养殖塘的金鲳鱼产品和南美白对虾的产品也显著高于同组其它池塘。发明人认为,桑枝的特殊成分除了能够改善水环境微生物,提高溶解氧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金鲳鱼与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另外桑枝的特殊成分本身有可能直接提高了金鲳鱼与南白美对虾的抗病能力。虽然有报道将桑枝或者桑叶等粉碎后掺入到水产养殖的饲料当中,以其利用桑树中的有效成分提高鱼虾的抗病能力,但是直接将桑枝铺到养殖塘底是本发明人的首次尝试,并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直接将桑枝铺到养殖塘底,不仅简单高效,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直接作为鱼虾饲料添加剂时,会有鱼虾产生排异反应之忧,但是铺到养殖塘底,桑枝的有效成分间接帮助提高了养殖的产量,为养殖户增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