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

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放养前对鳖池进行预处理并晒水;4月下旬,在鳖池内放养全长规格为2.8‑3.1cm的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5月上旬,向鳖池内放养平均体重为140‑155g的中华鳖;5月中旬,向鳖池内放养平均全长为3.0‑3.2cm的清道夫,套养至养殖周期结束。本发明通过在鳖池内套养黄曼龙、蓝曼龙、清道夫等热带观赏鱼的方式,使得鳖池内水质得到改善,环境相对适宜,鳖死亡率降低,产量大幅提高。并且,相较于现有中华鳖的养殖方法,本发明方法不需要进行换水,只需要给鳖池进行不定期加水保持养殖水位即可,可有效节约用水量及降低用水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11

    授权

    授权

  • 2017-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2 申请日:201706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鳖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种类,集约化温室养殖是主要的养殖方式之一,一般都是单养中华鳖,不套养鲢鱼、鳙鱼或罗非鱼等净水鱼类,池水中大量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腐殖质没有利用途径,只能作为致污因子沉积池底或随换水带出,养殖环境相对于池塘而言更易恶化。此外,中华鳖对蛋白质等营养需求高达40%以上,产生的含氮废物较多。随着中华鳖养殖集约化进程的深入,在产量增加的同时,饲料投喂大幅增加,水质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一些学者改进了温室单养中华鳖的养殖模式,例如利用浮床植物系统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方面的工作已开展很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微生态制剂具有维持机体微生态平衡、提高健康水平和保护环境的功能,在中华鳖养殖水体泼洒或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应用报道较多。此外由于连续几年来中华鳖市场低迷,严重影响了从业者的积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通过在鳖池内套养热带观赏鱼和清道夫的方式,使得鳖池内水质得到改善,环境相对适宜,鳖死亡率降低,产量大幅提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放养前对鳖池进行预处理并晒水;

4月下旬,在所述鳖池内放养全长规格为2.8--3cm的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的放养总密度为不超过10尾/m2

5月上旬,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体重为140--155g的中华鳖,放养密度不超过10只/m2

5月中旬,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全长为3.0--3.2cm的清道夫,放养密度不超过20尾/m2,套养至养殖周期结束。

优选的是,对鳖池进行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为:

放养前20d,按100g/m2生石灰投入所述鳖池的水中进行持续浸泡消毒一周,之后换水并清理干净,备用;

向所述鳖池中加入井水至80cm深度,开始晒水。

优选的是,在所述鳖池中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中华鳖和清道夫期间,水温差值小于3℃。

优选的是,在所述鳖池内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的比例为1:1。

优选的是,所述清道夫选用4月上旬或中旬第一批孵化的乌仔,暂养与稚鳖池,暂养期间投喂鲤鱼开口料,日投喂量为清道夫总重量的5-10%,每日投喂4次,至清道夫的平均全长达3cm后放入所述鳖池,并且停止向其投喂鲤鱼开口料。其中,稚鳖池一般是用来养殖刚孵出来的稚鳖的,面积较小,一般在10-50m2。清道夫暂养阶段是单养在稚鳖池内。

优选的是,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经泡袋缓冲后直接入池,并投喂鲤鱼鱼种料,日投喂量为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总体重的3-5%,日投喂3次;直至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体重中华鳖后,停止给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投喂鲤鱼鱼种料。

优选的是,5月上旬,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体重为140--155g的中华鳖后采用水上“贴饼”方式给中华鳖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中华鳖总体重的3-3.5%,日投饵2次。

优选的是,在所述鳖池中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中华鳖和清道夫期间,采取少量多次补充井水,每次补水不超出10cm,始终保持池水水位为75-82cm。

优选的是,将装有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苗种的充氧塑料袋放在所述鳖池内,浸泡至所述充氧塑料袋内水温与鳖池水温温差在3℃以内。

优选的是,在所述鳖池内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与放养中华鳖的时间间隔为10d;

在所述鳖池内放养中华鳖与放养清道夫的时间间隔为7-10d。

清道夫Hypostomus plecostomus,学名为下口鲇,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甲鲇科Loricariidae下口鲇亚科Hypostominae下口鲇属

Hypostomus。鱼体呈半圆筒形,侧宽,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吻圆钝,口下位,有丰富的吸盘,须1对,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尾鳍呈浅叉形。

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实为归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

(Anabantoidei)丝足鲈科(Osphronemidae)下的三星鱼(蓝星鱼)Trichogastertrichopterus (Pallas,1770)的人工变种品种。原产地:泰国、马来西亚。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尾鳍浅叉状,腹鳍胸位,呈长丝状,故又名丝足鲈。体色为蓝灰色,体侧有两块不规则的深蓝色斑块,在通常情况下两块斑块连成一条深蓝色的斑纹。

黄曼龙,又名黄龙鱼,是蓝曼龙的变异品种。黄曼龙鱼体呈长椭圆形,偏扁,尾鳍浅叉形,鱼体金黄色,眼睛红色,各鳍为银白色,且上面布满金黄色斑点。腹鳍胸位,呈长丝状。蓝曼龙和黄曼龙鱼对水质无严格要求,水温18℃以上,这两种曼龙鱼长有辅助呼吸器官-褶鳃,可以生活在含氧量少的水中,以动物性饵料为食。曼龙鱼性情温和,可以和其它品种的热带鱼混养。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提供了一种生物间共生互利的新组合,在鳖池中套养热带观赏鱼后,热带观赏鱼能够摄食(刮食)鳖池内的浮游植物、有机碎屑、中华鳖残饵等,有效降低藻类生物量,从而有效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使得鳖池中藻相比较稳定,水质得到改善,环境相对适宜,鳖死亡率降低,产量大幅提高。

应用本发明方法在中华鳖温室养殖池进行套养热带观赏鱼清道夫、蓝曼龙和黄曼龙鱼的试验,研究节水效果、鳖产量变化及养殖收益情况。结果表明:套养热带观赏鱼后对藻类生物量的平均抑制率为63.60%,节约用水25%,中华鳖净产量增加29.70%,观赏鱼每平方米新增效益15元。观赏鱼能够充分利用鳖池丰富的有机代谢物,是利用生物间的共生互利的一种新组合。另外,本发明为中华鳖的温室低碳养殖提供了参考,是解决目前温室中华鳖养殖效益下行的途径之一。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放养前对鳖池进行预处理并晒水;

4月下旬,在所述鳖池内放养全长规格为2.8-3cm的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的放养总密度为不超过10尾/m2

5月上旬,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体重为140-155g的中华鳖,放养密度不超过10只/m2

5月中旬,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全长为3.0-3.2cm的清道夫,放养密度不超过20尾 /m2,套养至养殖周期结束。

在鳖池中套养热带观赏鱼时,热带观赏鱼能够摄食(刮食)浮游植物、有机碎屑、中华鳖残饵等,有效降低藻类生物量,从而有效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也因此,使得鳖池中藻相比较稳定,水质得到改善,环境相对适宜,鳖死亡率降低,产量大幅提高。

一个优选方案中,对鳖池进行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为:

放养前20d,按100g/m2生石灰投入所述鳖池的水中进行持续浸泡消毒一周,之后换水并清理干净,备用;

向所述鳖池中加入井水至80cm深度,开始晒水。

一个优选方案中,在所述鳖池中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中华鳖和清道夫期间,水温差值小于3℃。

一个优选方案中,在所述鳖池内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的比例为1:1。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清道夫选用4月上旬或中旬第一批孵化的乌仔,暂养稚鳖池;暂养期间投喂鲤鱼开口料,日投喂量为清道夫总重量的5-10%,每日投喂4次,至清道夫的平均全长达3cm后放入所述鳖池,并且停止向其投喂鲤鱼开口料。

一个优选方案中,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经泡袋缓冲后直接入池,并投喂鲤鱼鱼种料,日投喂量为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总体重的3-5%,日投喂3次;直至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体重中华鳖后,停止给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投喂鲤鱼鱼种料。

一个优选方案中,5月上旬,向所述鳖池内放养平均体重为140-155g的中华鳖后采用水上“贴饼”方式给中华鳖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中华鳖总体重的3-3.5%,日投饵 2次。

一个优选方案中,在所述鳖池中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中华鳖和清道夫期间,采取少量多次补充井水,每次补水不超出10cm,始终保持池水水位为75-82cm。

一个优选方案中,将装有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苗种的充氧塑料袋放在所述鳖池内,浸泡至所述充氧塑料袋内水温与鳖池水温温差在3℃以内。

一般浸泡30min左右为宜,通过热交换使袋内水温与鳖池水温基本相同,温差小于3℃。

一个优选方案中,在所述鳖池内放养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与放养中华鳖的时间间隔为 10d;

在所述鳖池内放养中华鳖与放养清道夫的时间间隔为7-10d。

应用上述方法进行集约化鳖池套样观赏鱼实验,并设置实验池和对照池: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设在保定市阜平县绿源淡水鱼养殖有限公司,试验池为第2排密封型塑料大棚内的走向、面积及其他条件相同的1#和2#水泥池,面积均为330m2。其中1#为对照池,2#为试验池。

试验用中华鳖均来自该公司,2014年6月繁育生产,平均体重150g,大小基本一致,健康强壮、无外伤;清道夫乌仔购于保定蠡县观赏鱼苗种场,平均体长1.35cm,无疫病,暂养期间的饲料为大北农生产的鲤鱼鱼种料;蓝曼龙鱼和黄曼龙鱼购于天津观赏鱼市场,平均体长3cm。

1.2饲养管理

放养前准备:放养前20d按100g/m2生石灰用量对鳖池进行彻底消毒,浸泡一周后放水,清理干净,随后加井水80cm,开始晒水。

试验分组、放养及放养后的管理:试验中对照池只放养中华鳖,试验池放养中华鳖和观赏鱼。放养顺序依次为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中华鳖、清道夫,放养时间及数量详见下表1。放养时温差控制在3℃以内。

清道夫选用每年4月上中旬第一批孵化的乌仔,利用稚鳖池单独强化暂养。投喂鲤鱼开口料,日饵率5-10%,每日投喂4次,至3cm后放入2#试验池中,不再专门投喂,以鳖的残饵、池内的浮游生物等作为套养鱼的饲料;黄曼龙鱼和蓝曼龙鱼苗种经泡袋缓冲后直接入池,只在放养幼鳖前投喂鲤鱼鱼种料,日饵率3-5%,日投喂3次;中华鳖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采用水上“贴饼”方式,日投饵率为3-3.5%,日投饵2次。

表1放养情况表

1.3浮游植物的定性定量测定

自2014年7月6日开始,对鳖池每7-10天取水样一次,共采样6次。每个采样点取定量样品1L,用鲁哥氏液固定,带回实验室内静置24h,浓缩至30mL,将样品在显微镜下进行种类鉴定。采用浮游生物计数框对浮游植物计数,用细胞体积法换算为浮游植物生物量。

1.4生产管理及产量测定

养殖周期从4月30日至10月14日。养殖过程中记录加水和换水情况、投喂情况。生产结束时测定中华鳖体重、观赏鱼全长及统计收获数量,计算饲料系数、节水效果。

2结果与讨论

2.1各试验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生物量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属(种),隶属于4个门。其中绿藻门12属,蓝藻门2属,隐藻门1属,裸藻门1属。从种类上看以绿藻门种类最多。试验期间各池优势种类变化情况见表1。从下表2可见,1#对照池中优势藻由隐藻变为微茫藻。2#实验池中优势藻由转板藻变为胶网藻、网球藻。在试验的第32d(第6次换水前),1#对照池水质恶化,池水有刺鼻的氨味,少数鳖出现拒食,大换水后才得以控制。

表2各池中的优势藻属

表3浮游植物生物量

从上表3的藻类生物量起伏可以看出,对照池浮游植物生物量较高,为25.64mg/L,是试验池的3.75倍,且波动较大,试验池生物量较低,平均值为6.83mg/L,持续下降。对照池藻类生物量平均值是试验开始时的105%,而试验池仅为开始时的29%,对藻类密度的平均抑制率为65%。以上数据表明套养热带观赏鱼后藻类生物量明显降低,原因主要是热带观赏鱼能够摄食(刮食)浮游植物、有机碎屑、中华鳖残饵等,从而有效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况。

2.4中华鳖养殖效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养殖效果比较见下表4,试验池鳖的成活率、平均规格、总产量、净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池,饲料系数明显低于对照池。由于试验池藻相比较稳定,水质得到改善,环境相对适宜,鳖死亡率降低,产量大幅提高。套养热带观赏鱼的试验池在抑藻、净水、生长、成活、效益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效果,是利用生物间的共生互利的一种新组合。鳖池丰富的有机代谢物为热带观赏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2.5试验期间用水及观赏鱼增收情况

试验开始时,两池分别加水80cm,分别用水264m3。8月19日,对照池大换水一次(换水50%),其余均为不定期加水,各池换水、节水及试验成本等情况见下表5。试验池节水量为86m3,比对照池节水25%。

表4中华鳖养殖效果比较

表5两池用水情况

表6热带观赏鱼生长及收获情况

试验结束时清道夫平均全长12.7cm,黄蓝龙平均全长10cm,均以1.8元/尾批发售出。从上表6可见,试验池在购买观赏鱼鱼苗方面的支出为3650元,包括清道夫苗种成本和暂养期间投喂鲤鱼饲料成本、蓝曼龙和黄曼龙鱼苗种成本。虽然试验池增加了一定的试验投入,但节约了用水量及用水成本,在节水25%的同时,扣除成本后,增加了4965元的收益,每平方米增效15元。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