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及方法

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连接在电信网络和用户终端之间,包括以太网交换模块、深度包检测模块、完工演示完整性分析模块、完工演示业务质量分析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所述电信网络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所述深度包检测模块侦听流经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的数据包,进行IP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的分析;所述完工演示完整性分析模块检测完工演示过程是否完整;所述完工演示业务质量分析模块检测完工演示过程业务质量是否合格。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方法。本发明有效监管装维人员向用户演示业务使用的完整过程,同时监测业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7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艾策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229332.0

  • 发明设计人 王勇;

    申请日2017-04-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晓星

  • 地址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38号107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58: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22

    授权

    授权

  • 2017-09-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2/26 申请日:2017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电信运营商装维人员到用户家安装或维修宽带业务后,装维人员需要向用户演示业务的使用,并确认业务质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然而,目前电信运营商没有一种专门有效的监管装维人员是否有完整业务操作演示的方法,更没有监测业务质量是否达标的方法,以至于安装或维护质量不达标(例如,网速不达标、IPTV业务不可用等),用户对电信运营商的服务不满意。一般仅仅采用以下多种方式测试:

1、使用用户的电脑进行测速:针对纯宽带上网业务,在宽带安装完毕后,装维人员使用用户的电脑访问特定的网站进行测速。该方法的局限性是:1)只针对纯宽带上网业务,无法针对基于宽带的增值业务,例如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2)今后百兆以上的业务,电脑下载速率可能达不到网络的实际带宽。

2、使用专业仪表测试:专业仪表通常用于测试网络的故障,如用于完工校验则具有以下局限性:1)专业仪表的功能有限,尤其是一些协议非常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如IPTV、OTT(Over The Top,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业务等)无法进行测试。2)专业仪表采用主动测试的模式,只能验证业务平台和网络的质量,无法把家庭网络和终端的质量包含进去。3)专业仪表属于离线设备,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运营商管理部门并不知情,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管。

3、采集业务平台数据:针对IPTV等宽带的增值服务,可以采集业务平台的数据,用于验证装维人员安装完毕后,是否进行了相关的操作演示。该方法具有以下局限性:1)需要对业务平台进行改造,配合完工校验的监管需求。2)业务平台无法有效分析业务质量状况,如流视频的马赛克和停顿,业务平台侧并不知情。3)操作访问的是业务平台的演示内容,而不是真实的业务内容(不然业务平台不认是否有过演示操作)。

4、直接观测法:直接观测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显然是最不严谨的方法,校验过程无任何监管,业务质量直接观测无任何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和方法,有效监管装维人员向用户演示业务使用的完整过程,同时监测业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一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连接在电信网络和用户终端之间,包括以太网交换模块、深度包检测模块、完工演示完整性分析模块、完工演示业务质量分析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所述电信网络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

所述深度包检测模块侦听流经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的数据包,进行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的分析;

所述管理模块存储业务的协议过程、质量指标和阈值;

所述完工演示完整性分析模块连接所述深度包检测模块,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识别和对协议过程进行分析,对照所述管理模块存储的协议过程,检测完工演示过程是否完整;

所述完工演示业务质量分析模块连接所述深度包检测模块,对IP层传输KPI((Key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质量指标)指标、IP层交互指标、应用层传输KPI指标以及应用层交互指标进行分析,对照所述管理模块配置存储的质量指标和阈值,检测完工演示过程业务质量是否合格;

所述通信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所述深度包检测模块和所述管理模块。

在上述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中,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具有Bypass功能。

在上述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中,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和所述电信网络与远程管理平台通信,向远程管理平台请求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发送完工校验和业务质量信息。

本发明之二的基于上述装置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方法,包括:

实时侦听电信网络和用户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识别以及协议过程进行分析;

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识别以及协议过程进行分析,对照存储的协议过程,检测完工演示过程是否完整;

对IP层传输KPI指标、IP层交互指标、应用层传输KPI指标以及应用层交互指标进行分析,对照存储的质量指标和阈值,检测完工演示过程业务质量是否合格。

在上述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方法中,向远程管理平台请求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发送完工校验和业务质量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适应任何宽带业务和任何的交互协议,尤其是个性化的协议,甚至于是一些加密的协议,可以与远程管理平台连结。从而有效监管装维人员向用户演示业务使用的完整过程,同时监测业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应用场景是真实的用户家庭端到端电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平台、电信网络、家庭网络和终端等),可以适应任何宽带业务,包括上网业务、IPTV业务、OTT业务等,可按需扩展业务类型;也可以适应任何的交互协议,尤其是个性化的协议,甚至于是一些加密的协议,对于加密的协议,可以通过分析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协议过程确定业务交互的完整性。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连接在电信网络100和用户终端200之间。电信网络100通常为家庭网关的出口,用户终端200可以是电脑、机顶盒等设备。

本发明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的装置包括以太网交换模块1、深度包检测模块2、完工演示完整性分析模块3、完工演示业务质量分析模块4、通信模块5和管理模块6。

以太网交换模块1用于电信网络100和用户终端200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太网交换模块1具有Bypass功能,当装置处于失电状态时,连结网络和终端的两端口处于bypass状态,不影响两端的通信。Bypass指的是网络设备在特定的触发状态(断电或死机),让连结的两个网络直接物理上导通,但这个时候这台网络设备也就不会再对网络中的封包做处理了。

深度包检测模块2侦听流经以太网交换模块1的数据包,进行IP协议和应用层协议【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协议】的分析。

管理模块6存储业务的协议过程、质量指标和阈值。

完工演示完整性分析模块3连接深度包检测模块2和管理模块6,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识别和对协议过程进行分析,对照管理模块6存储的协议过程,检测完工演示过程是否完整。例如,IPTV业务的接入认证过程、IPTV直播的请求频道和请求次数,IPTV点播的请求内容和请求次数等,只有探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完工校验才算完成。

完工演示业务质量分析模块4连接深度包检测模块2和管理模块6,对IP层传输KPI指标(速率、时延、丢包和抖动)、IP层交互指标【如TCP(传输控制协议)建链成功率、TCP建链时延】、应用层传输KPI指标(如RFC4445、TR01-290)以及应用层交互指标(如RTSP、HTTP等)进行分析,对照管理模块6配置存储的质量指标和阈值,检测完工演示过程业务质量是否合格。

通信模块5分别连接以太网交换模块1、深度包检测模块2和管理模块6。通信模块5通过以太网交换模块1和电信网络100与远程管理平台通信,利用终端的IP地址,向远程管理平台请求相关的配置信息(业务关键流程、指标内容、指标阈值等),以及发送完工校验和业务质量信息。远程管理平台可以是远程电脑终端也可以是移动终端。

本发明之二的基于上述装置的电信宽带业务完工校验方法,包括:

1)实时侦听电信网络和用户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识别以及协议过程进行分析。

2)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识别以及协议过程进行分析,对照存储的协议过程,检测完工演示过程是否完整。

3)对IP层传输KPI指标、IP层交互指标、应用层传输KPI指标以及应用层交互指标进行分析,对照存储的质量指标和阈值,检测完工演示过程业务质量是否合格。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