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IGBT器件瞬态物理过程的分段折线模型

一种基于IGBT器件瞬态物理过程的分段折线模型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半导体器件IGBT在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瞬态物理过程的分段折线模型,其特征在于基于典型IGBT内部结构及其瞬态物理过程,在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下,用分段函数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912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82414.4

  • 申请日2017-03-2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文宝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55: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4

    授权

    授权

  • 2017-08-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7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GBT器件瞬态物理过程的分段折线模型。

背景技术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目前电力电子装置中应用最广泛的主动开关器件,因此对IGBT的建模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器件应用者的角度,目前的IGBT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机理模型和行为模型。机理模型主要是利用半导体物理学的知识,基于IGBT内部结构和载流子的运动过程来建立的,可以准确地仿真IGBT的稳态和瞬态特性。经典的机理模型有Hefner模型,Kuang Sheng模型和Kraus模型等等。机理模型虽然精确,但结构复杂,参数提取困难,计算量大不易收敛,不适用于复杂的电路仿真。行为模型忽略一些IGBT内部物理机理,更注重拟合器件的外特性,可以用于电路仿真,比理想开关模型的仿真得到的结果更精确。相比于机理模型,行为模型结构简单,但准确性不高,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较差。行为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复杂,需要从实验结果中提取参数。

发明内容

针对常规IGBT行为模型瞬态特性不够精确,且模型参数提取依赖实验结果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电路仿真的IGBT在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分段折线模型。其特征在于,基于典型IGBT内部结构(平面栅NPT型)及其瞬态物理过程,在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下,用分段函数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模型能够反映器件关键的瞬态特性,并且模型的所有参数可全部从datasheet获取。所述的用于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的分段函数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

1)确定IGBT开通和关断瞬态过程的各个阶段。

从驱动发出开通指令到开通稳态之前,将开通瞬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驱动发出开通指令到ic开始上升,第二阶段为ic从0上升到最大值,第三阶段为ic从最大值恢复到负载电流,第四阶段为结束时vce下降到稳态饱和电压。

从驱动发出关断指令到关断稳态之前,将关断瞬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驱动发出关断指令到vce开始上升,第二阶段为vce从稳态饱和电压上升到直流母线电压值,第三阶段为ic从负载电流下降到拖尾电流起始值,第四阶段为结束时ic下降到0。

2)根据IGBT瞬态物理过程和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计算上述四个阶段中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的起始值和终止值,以及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据此将各阶段内的电压电流确定为线性函数形式或指数函数形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GBT分段折线模型在仿真电路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IGBT的折线模型描述整个换流回路的特性,不需要对与IGBT换流的续流二极管进行建模,包括以下步骤:

1)将换流回路中的IGBT、续流二极管和杂散电感作为一个二端口,通过输出电流方向来确定输入输出端口的电压电流。输出电流流出桥臂时,输入端口电压为VDC,输入电流为ic,输出端口电流为负载电流IL,输出电压为VDC-vce;输出电流流入桥臂时,输入端口电压为VDC,输入电流为ic-IL;输出端口电流为IL,电压为vce

2)根据以上所述的分段折线模型获取IGBT在开通关断各阶段中(vce,ic)与(VDC,IL,sw)的关系,其中sw表示IGBT的开关信号。

3)将此二端口整体加入仿真电路进行计算。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典型IGBT内部结构(平面栅NPT型)及其瞬态物理过程,在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下,用分段折线简洁地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

2、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器件关键的瞬态特性,如延迟时间、电流上升时间、电流下降时间、电压尖峰、电流尖峰等等。

3、模型的所有参数可全部从datasheet获取。

4、模型应用于电路仿真实现方便,不需要对换流回路中的二极管续流二极管进行建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IGBT开通瞬态折线模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IGBT关断瞬态折线模型示意图。

图3是电流流出桥臂时IGBT分段折线模型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4是电流流入桥臂时IGBT分段折线模型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IGBT开通瞬态折线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波形对比图。

图6是本发明的IGBT关断瞬态折线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波形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仿真电路的IGBT在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分段折线模型。其特征在于,基于典型IGBT内部结构(平面栅NPT型)及其瞬态物理过程,在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下,用分段函数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模型能够反映器件关键的瞬态特性,并且模型的所有参数可全部从datasheet获取。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用分段函数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IGBT开通和关断瞬态过程的各个阶段。

从驱动发出开通指令到开通稳态之前,将开通瞬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t0-t1]为从驱动发出开通指令到ic开始上升,第二阶段[t1-t2]为ic从0上升到最大值,第三阶段[t2-t3]为ic从最大值恢复到负载电流,第四阶段[t3-t4]结束时vce下降到稳态饱和电压。[t4-t5]为开通稳态阶段。

从驱动发出关断指令到关断稳态之前,将关断瞬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t6-t7]为从驱动发出关断指令到vce开始上升,第二阶段[t7-t8]为vce从稳态饱和电压上升到直流母线电压值,第三阶段[t8-t9]为ic从负载电流下降到拖尾电流起始值,第四阶段[t9-t10]结束时ic下降到0。[t10-t11]为关断稳态阶段。

2)对IGBT开通过程建立分段折线模型

定义IGBT开通过程中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DC,负载电流为IL

IGBT开通瞬态各个阶段及折线模型如图1所示。

[t0-t1]:将IGBT驱动发出开通信号的时刻定义为t0时刻,此时IGBT驱动从输出负压Vg(off)变为输出正压Vg(on),通过IGBT栅极电阻Rgon向IGBT栅极电容Cge充电。此阶段,IGBT栅极电压vge、集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用以下公式表达:

vce(t)=VDC>

ic(t)=0(3)

其中Vg(off)和Vg(on)分别为驱动输出的关断电压和开通电压。Rgon为IGBT栅极开通电阻。Cge为IGBT栅极电容。

将vge上升到栅极阈值VT的时刻定义为t1

上述参数均可以从IGBT器件和驱动电路的数据手册上获取。

[t1-t2]:t1时刻,vge从阈值电压VT继续上升,ic上升到最大值Icmax的时刻定义为t2时刻。认为电流尖峰值Icmax与IL成比例关系:

其中IN为IGBT额定电流,Irr为额定电流下的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

此阶段,IGBT栅极电压vge线性上升到米勒电平Vml,集电极电流ic保持与额定条件下相同的斜率上升到最大值,集射极电压vce以固定的斜率下降:

ic(t)=ic(t1)+ki2(t-t1)>

vce(t)=vce(t1)+kv2(t-t1)>

vge(t)=vge(t1)+kvg2(t-t1)>

其中

其中tr是IGBT的电流上升时间,trr是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Vml为米勒电平,从IGBT的栅极电荷特性曲线中读取。Ls为杂散电感。

上述参数均由IGBT数据手册中给出。

该阶段时间长度:

[t2-t3]:t2时刻以后电流从最大值开始下降,ic在t3时刻下降到负载电流IL。此阶段,IGBT栅极电压vge不变,vce在t3时刻之后,经过2trr下降到导通饱和压降VCEsat,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率与前一阶段恰好相反的,用以下公式表达:

ic(t)=ic(t2)+ki3(t-t2)>

vce(t)=vce(t2)+kv3(t-t2)(14)

vge(t)=Vml>

其中

ki3=-ki2(16)

其中VCEsat为IGBT数据手册给出的对应集电极电流下的饱和压降,可通过输出特性曲线查表或线性拟合得到。

该阶段时间长度:

[t3-t4]:t3时刻以后vce继续下降,t4时刻下降到VCEsat。此阶段,IGBT栅极电压vge、和集电极电流ic保持不变,用以下公式表达:

ic(t)=IL(19)

vce(t)=vce(t2)+kv3(t-t2)(20)

vge(t)=Vml>

该阶段时间长度:

t4-t3=2trr>

[t4-t5]:t4时刻,vge在RC充电电路作用下继续上升,集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保持不变:

ic(t)=IL(24)

vce(t)=VCEsat>

其中电容Cge+Coxd的值为输入电容Cies在vce等于饱和压降处的值,可以从IGBT数据手册中的电容曲线上得知。

此阶段为开通稳态阶段,持续到下一次关断时刻t5

对IGBT关断过程建立分段折线模型

IGBT关断瞬态各个阶段及折线模型如图2所示。

[t6-t7]:将IGBT驱动发出关断信号的时刻定义为t6时刻,此时IGBT驱动从输出正压Vg(on)变为输出负压Vg(off),通过IGBT栅极电容通过栅极电阻Rgoff放电。此阶段,IGBT>ge、集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用以下公式表达:

ic(t)=IL(27)

vce(t)=VCEsat>

将vge下降到米勒电平Vml的时刻定义为t7,这一阶段的时间长度为:

[t7-t8]:t7时刻以后,集射极电压vce开始上升,上升到直流母线电压VDC定义为t8时刻。

t7-t8阶段的时间长度等于:

此阶段,IGBT栅极电压vge、集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用以下公式表达:

vge(t)=Vml(31)

ic(t)=IL(32)

vce(t)=vce(t7)+kv8(t-t7)(33)

其中

[t8-t9]:t8时刻以后ic开始下降,下降到拖尾电流起始值Itail的时刻定义为t9时刻。拖尾电流起始值Itail与负载电流IL成比例关系:

Itail=0.2IL>

此阶段,IGBT栅极电压vge、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用以下公式表达:

vge(t)=vge(t8)+kvg9(t-t8)(36)

ic(t)=ic(t8)+ki9(t-t8)>

其中

其中tf是IGBT的电流下降时间,由IGBT数据手册中给出。

t8-t9阶段的时间长度等于:

此阶段,IGBT集射极电压vce近似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定义t8’时刻为

t8'=t8+tf/1.6(41)

vce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

其中电压最大值Vcemax由杂散电感引起,近似为:

[t9-t10]:t9时刻,vge下降到VT。将t10时刻定义为拖尾电流下降到0的时刻。栅极电容通过栅极电阻Rgoff向驱动放电。

t9-t10阶段的时间长度等于:

t10-t9=10tf>

此阶段,IGBT栅极电压vge、集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用以下公式表达:

vce(t)=VDC>

ic(t)=ic(t9)+ki10(t-t9)>

其中

[t10-t11]:t10时刻,IGBT栅极电压vge、集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用以下公式表达:

vce(t)=VDC>

ic(t)=ic(t9)+ki10(t-t9)(52)

此阶段为关断稳态阶段,持续到下一次开通时刻t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GBT分段折线模型在仿真电路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IGBT的折线模型描述整个换流回路的特性,不需要对与IGBT换流的续流二极管进行建模,包括以下步骤:

1将换流回路中的IGBT、续流二极管和杂散电感作为一个二端口,通过输出电流方向来确定输入输出端口的电压电流。输出电流流出桥臂时,如图3所示,输入端口电压为VDC,输入电流为ic,输出端口电流为负载电流IL,输出电压为VDC-vce;输出电流流入桥臂时,如图4所示,输入端口电压为VDC,输入电流为ic-IL;输出端口电流为IL,电压为vce

2根据上述分段折线模型获取IGBT在开通关断各阶段中(vce,ic)与(VDC,IL,sw)的关系。其中sw表示IGBT的开关信号。

3将此二端口整体加入仿真电路进行计算。

实施例1

应用本发明的分段折线模型和应用方法,对实际的6500V/600A的IGBTFZ600R65KF1建立折线模型并在双脉冲电路中应用,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IGBT开通瞬态折线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波形对比图,图6是IGBT关断瞬态折线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波形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分段折线模型能够应用于电路仿真,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器件瞬态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如延迟时间、电流上升时间、电流下降时间、电压尖峰、电流尖峰等等。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发明等同或相类似的变化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