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

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涉及石油工业地质工程领域。具体地,首先对单井储层的岩石薄片进行微观分析,获取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然后根据所述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和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建立测井识别模板,根据所述测井识别模板对所述地震数据体进行标定,得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通过在该地震数据体中求取RGB混频显示数据体,进而来预测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井震很好地相结合,可有效地识别不同期次生物灰岩的分布,克服不同期次生物灰岩储层地震预测不准的问题,明确各期生物灰岩的平面分布,提高钻井成功率。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25

    授权

    授权

  • 2017-08-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1/34 申请日:2017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地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灰岩储层在中国广泛分布,由于其分布厚度差异大,常规地震预测难度很大。

目前地震上只能分辨15-20米厚的大套生物灰岩储层。受现有地震分辨率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石油地质专家还没有一种用来识别和预测生物灰岩(尤其是不同期次生物灰岩)分布的有效方法,只是定性地来识别和预测大套生物灰岩储层。且现有技术从理论上考虑的因素较多,没有过多的考虑实际钻井情况,即井震没有很好的结合,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应用局限。比如,利用常规方法预测的生物灰岩的厚度为15-20m,但实际上在钻井过程中发现,生物灰岩厚度是由1-4个不同期次的薄层生物灰岩和泥岩互层组成的,也即是说,现有技术不能识别不同期次生物灰岩的分布,更不能明确各期次生物灰岩的平面分布。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识别不同期次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将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地识别不同期次生物灰岩分布,本发明提供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储层区域的地震数据体、单井储层的岩石薄片和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

对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微观分析,获取所述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

根据所述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和所述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建立测井识别模板;

根据所述测井识别模板对所述地震数据体进行标定,得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在所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中求取RGB混频显示数据体;

根据所述RGB混频显示数据体,预测所述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

优选地,对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微观分析,获取所述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包括:根据钻井岩心观察描述矿物成分、含量和胶结物类型,判别所述单井储层的岩性,识别出所述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

优选地,所述钻井岩心观察的手段包括:镜下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荧光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以及阴极发光分析。

优选地,所述测井曲线包括补偿声波曲线和补偿密度曲线。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测井识别模板对所述地震数据体进行标定,得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包括:

将所述测井识别模板加载到所述地震数据体中后,在所述地震数据体中解释所述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顶底界面。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地震数据体中标定所述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顶底界面包括:

所述地震数据体上的波峰反射标定为生物灰岩的顶界面,所述地震数据体上的零相位或波谷反射标定为生物灰岩的底界面。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中求取RGB混频显示数据体包括:对所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按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进行分频显示,再将分频得到的频段以RGB模式混合显示。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RGB混频显示数据体,预测所述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包括:运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对RGB混频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具体地,首先对单井储层的岩石薄片进行微观分析,获取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然后根据所述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和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建立测井识别模板,根据所述测井识别模板对所述地震数据体进行标定,得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通过在该地震数据体中求取RGB混频显示数据体,进而分别在纵向和横向上对目标储层区域的分析,来预测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井震很好地相结合,可有效地识别不同期次生物灰岩的分布,克服不同期次生物灰岩储层地震预测不准的问题,明确各期生物灰岩的平面分布,提高钻井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RGB混频显示识别生物灰岩分布的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目标储层区域的地震数据体、单井储层的岩石薄片和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

具体地,对于目标储层区域的地震数据体,可通过野外放炮,接收器接收来得到地震数据,在处理中心用计算机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得到相应的地震数据体,再利用解释软件得到地震解释,地震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数据体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包括运用波动理论和地质知识,综合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做出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和烃类检测解释及综合解释,绘出有关的成果图件,由此可初步对目标区域作出含油气等信息的评价。

对于单井储层的岩石薄片,可通过钻井,收集目标储层段的岩心或岩屑,通过专业分析化验打磨成岩石薄片,获取单井储层的岩石薄片。

对于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在钻井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可以利用电、磁、声、热、核等物理原理制造的各种测井仪器,由测井电缆下入井内,使地面电测仪可沿着井筒连续记录随深度变化的各种参数,获取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得到的各类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可以用于识别地下的岩层,如油、气、水层、煤层、金属矿床等。其中,测井曲线包括补偿声波曲线和补偿密度曲线。

步骤102:对岩石薄片进行微观分析,获取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

利用显微镜对单井岩石薄片进行镜下微观分析。可以通过镜下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阴极发光分析等得到的数据,来描述岩石薄片的矿物成分、含量和胶结物类型,判别单井储层的岩性、结构以及孔隙、裂隙发育情况,进而通过对不同深度处的岩石薄片进行微观分析,识别出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其中,铸体薄片是将有色液态胶在真空加压下注入岩石孔隙空间,待液态胶固化后磨制成的岩石薄片,由于岩石孔隙被有色胶充填,所以在显微镜下十分醒目,容易辨认,为研究岩石孔隙大小、分布及几何形态、裂缝长度及宽度、裂隙率等提供了有效途径。

进一步地,对目标储层区域中若干已钻单井进行微观分析,可以得到目标储层区域若干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分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全区已钻井非常多,工作量很大,所以也可从目标区中不同的构造和沉积背景下分别选择几口有代表性的井进行微观分析。

步骤103:根据所述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和所述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建立测井识别模板;

将通过测井方法获取的单井储层的测井曲线,与单井储层的生物灰岩储层分布结合,通过在同一深度进行比对的方式,可获取生物灰岩典型测井特征为:自然伽马曲线呈箱形低值(20-50API)和自然电位幅度异常,另外,补偿中子数值低,补偿密度数值中等,补偿声波数值一般在210-270μm/s左右。考虑到在以上曲线中,补偿密度曲线和补偿声波曲线可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数据体建立关系,由此,选取这两种曲线,以补偿密度为纵坐标、补偿声波为横坐标,建立关于补偿声波与补偿密度的测井识别模板。

步骤104:根据所述测井识别模板对所述地震数据体进行标定,得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基于测井识别模板和地震数据体进行井震结合,具体地,将测井识别模板通过合成地震记录的手段加载到地震数据体中后,在地震数据体中标定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顶底界面。其中,地震数据体上的波峰反射标定为生物灰岩的顶界面,地震数据体上的零相位或波谷反射标定为生物灰岩的底界面,由此得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进行合成地震记录的一般流程是:由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计算得到反射系数,将反射系数与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得到初始合成地震记录。根据较精确的速度场对初始合成地震记录进行校正,再与井旁地震道匹配调整,完成对地震数据体的标定。

步骤105:在所述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中求取RGB混频显示数据体;

RGB混频显示通常是将分频得到的频段互不重叠的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能量属性体以RGB模式混合显示,形成色彩数据体。RGB是工业界最常用的一种色彩模式,其中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为三种最基本的颜色,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这三原色叠加混合得到的。

一般地,高频段对应较厚的生物灰岩储层,低频段对应较薄的生物灰岩储层,中频段对应中等厚度的生物灰岩储层。由于不同频率段对应不同生物灰岩厚度,一般地,将低频段(5-30Hz)、中频段(30-50Hz)、高频段(50-80Hz)分别用不同的颜色(R、G、B三种颜色)表示,对具有识别大套生物灰岩的相应特征的地震数据体按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进行分频显示,并将分频得到的频段以RGB模式混合显示,这时每个采样点得到一种合成颜色,合成颜色与各体在该点所占的比例相关。如高、中、低频在该点处均为纯色(即能量属性值均为最大值),混合后该点会呈现为白色;如低频段R、中频段G均为纯色(即能量属性值均为最大值),而高频段为黑色(能量属性值最小),混合后该点呈现为黄色。合成颜色与三种属性体在该点所占的比例相关,由此得到RGB混频显示数据体。

步骤106:根据所述RGB混频显示数据体,预测所述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

通过每个采样点处的合成颜色,可预测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在纵向上的分布;进一步地,运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对RGB混频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即沿已标定好的生物灰岩顶底两个等时界面间等比例内插出的一系列层面进行切片,通过观察切片上颜色分布,可得到不同期次生物灰岩的平面展布显示,进而通过纵向和横向上对目标储层区域的分析,来预测目标储层区域的生物灰岩储层的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井震很好地相结合,可有效地识别不同期次生物灰岩的分布,在多口井钻探实施后,单井预测生物灰岩储层成功率达到95%以上,克服了不同期次生物灰岩储层地震预测不准的问题,明确各期生物灰岩的平面分布,提高钻井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