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067335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弘枫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1073343.6
发明设计人 张孟彤;
申请日2016-11-29
分类号B05C19/02;B05C19/06;B05C13/02;
代理机构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吕伴
地址 201716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东泖路218号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19:08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9-04-05
授权
授权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5C19/02 申请日:20161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7-05-31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零件涂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带有侧通道的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零件生产完成后,绝大部分石墨零件需要在其外部涂覆一层保护层,例如热解碳层和碳化硅层,用于增强石墨零件的综合性能。
现有技术中对石墨零件进行涂覆保护层时,首先将需要涂覆保护层的石墨零件放置在流化炉内,然后启动涂覆系统对石墨零件进行涂覆,采用此种结构对石墨零件进行涂覆时,由于流化炉的整体空间较大,在涂覆过程中不但浪费了用于涂覆的涂覆介质,并且难以使涂覆介质均匀的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严重影响了涂覆效果以及涂覆精度。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使需要涂覆的保护层均匀的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提高了涂覆效果以及涂覆精度的带有侧通道的涂覆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使需要涂覆的保护层均匀的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提高了涂覆效果以及涂覆精度的带有侧通道的涂覆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有侧通道的涂覆装置,包括设置在流化炉内部的涂覆本体,所述涂覆本体包括盖板、流化腔体、底座和通气管,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涂覆介质回收孔,所述盖板盖设在流化腔体的上端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流化腔体的下端上,在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与流化腔体相连通的涂覆凹槽,在所述底座的下端开设有与涂覆凹槽相连通的分流凹槽,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端与提供涂覆介质的供料装置相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出气端与底座上的分流凹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腔体由至少三块侧板围合而成,在每一块侧板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侧通道,在每一个侧通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出料口对准石墨零件的涂覆孔,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涂覆通道,所述涂覆通道的进料口与分流凹槽相连通,所述涂覆通道的出料口与侧通道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硫化腔体由两块相对的第一侧板和两块相对的第二侧板围合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侧通道,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侧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有第一固定栓,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有第二固定栓,所述第一固定栓与第二固定栓配合将需要涂覆保护层的石墨零件夹持在流化腔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置在流化炉的内部,涂覆时,将需要涂覆保护层的石墨零件通过第一固定栓与第二固定栓配合夹持在流化腔体的内部,然后关闭流化炉,启动设置在流化炉内部的加热装置,使流化炉内部温度上高到设定温度后,启动供料装置,使涂覆介质从通气管进入到分流座的分流凹槽内,涂覆介质通过分流凹槽进行分流后分别进入到涂覆凹槽与涂覆通道内,进入涂覆凹槽内部的涂覆介质直接涂覆在石墨零件外表面上,而进入涂覆通道内部的涂覆介质通过侧通道以及涂覆孔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采用此种结构能够使需要涂覆的保护层均匀的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进一步提高了涂覆效果以及涂覆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侧板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6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侧板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2的C-C剖视图。
图14为图11的仰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一固定栓以及第二固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的D-D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8的E-E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20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带有侧通道的涂覆装置,包括设置在流化炉内部的涂覆本体100。
涂覆本体100包括盖板110、流化腔体120、底座130和通气管140,在盖板11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涂覆介质回收孔111,在盖板110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12,流化腔体120的上端安装在盖板110的安装槽112内,流化腔体120的下端安装在底座130的上端上。
在底座130的上端开设有与流化腔体120相连通的涂覆凹槽131,在底座130的下端开设有与涂覆凹槽131相连通的分流凹槽132,通气管140的进气端与提供涂覆介质的供料装置相连通,通气管140的出气端与底座130上的分流凹槽132相连通。
流化腔体120由至少三块侧板围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硫化腔体由两块相对的第一侧板121和两块相对的第二侧板122围合而成,在第一侧板121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侧通道121b,在第一侧通道121b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涂覆孔121c,第一涂覆孔121c的出料口准对设置在流化腔体120内部的石墨零件,第一涂覆孔121c的轴线与第一侧通道121b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135°,在第一涂覆孔121c的出料口处设于倒角,便于涂覆介质的扩撒。
在第二侧板122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侧通道122b,在第二侧通道122b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二涂覆孔122c,第二涂覆孔122c的出料口准对设置在流化腔体120内部的石墨零件,第二涂覆孔122c的轴线与第二侧通道122b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135°,在第二涂覆孔122c的出料口处设于倒角,便于涂覆介质的扩撒。
在底座130上开设有涂覆通道133,涂覆通道133的进料口与分流凹槽132相连通,涂覆通道133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侧通道121b与第二侧通道122b相连通。
在第一侧板1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21d,在第一固定孔121d内设有第一固定栓121a,在第二侧板12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122d,在第二固定孔122d内设有第二固定栓122a,第一固定栓121a与第二固定栓122a配合将需要涂覆保护层的石墨零件夹持在流化腔体120的内部。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如下:
涂覆时,将需要涂覆的石墨零件放置在流化腔体120内部,通过第一固定栓121a与第二固定栓122a的配合将石墨零件夹持在流化腔体120的内部,然后关闭流化炉,启动设置在流化炉内部的加热装置,使流化炉内部温度上高到设定温度后,启动供料装置,使涂覆介质从通气管140进入到底座130的分流凹槽132内,涂覆介质通过分流凹槽132进行分流后分别进入到涂覆凹槽131与涂覆通道133内,进入涂覆凹槽131内部的涂覆介质直接涂覆在石墨零件外表面上,而进入涂覆通道133内部的涂覆介质进入第一侧通道121b和第二侧通道122b,最后通过第一涂覆孔121c和第二涂覆孔122c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置在流化炉的内部,涂覆时,将需要涂覆保护层的石墨零件通过第一固定栓与第二固定栓配合夹持在流化腔体的内部,然后关闭流化炉,启动设置在流化炉内部的加热装置,使流化炉内部温度上高到设定温度后,启动供料装置,使涂覆介质从通气管进入到分流座的分流凹槽内,涂覆介质通过分流凹槽进行分流后分别进入到涂覆凹槽与涂覆通道内,进入涂覆凹槽内部的涂覆介质直接涂覆在石墨零件外表面上,而进入涂覆通道内部的涂覆介质通过侧通道以及涂覆孔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采用此种结构能够使需要涂覆的保护层均匀的涂覆在石墨零件的外表面上,进一步提高了涂覆效果以及涂覆精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机译: 用于涂覆基材的干燥装置使水沿着冷却通道通过,冷却通道对称地布置在灯壳的每一侧
机译: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甲板药的麻醉剂的方法和装置,例如,未涂覆的华夫饼,和/或在其上侧具有涂料组合物,例如,乳脂状的涂覆的华夫饼。
机译: 一种新颖的或改进的装置,用于封闭通道或方管的开口端,更特别地用于封闭通道框架的端部,通道框架的端部形成用于支撑挡风玻璃透明介质的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