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育种基础群建立:选择成年白羽王鸽种鸽作为育种基础群,即0世代;种鸽采取笼养,种鸽编号;基础群亲鸽连续繁殖,获得G1代,由种鸽孵化、哺育;G1代后备鸽饲养;G1代后备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G1代选留的后备鸽进入繁殖期选种。纯繁继代,获得G2代,如此循环,获得Gn代。本发明提供的L‑FABP基因分子标记与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有遗传关联,因此可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来提高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避免破坏性度量;另外,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实现早期选种,加快育种进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5914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005015.0

  • 申请日2017-01-04

  • 分类号C12Q1/68;A01K67/02;

  • 代理机构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董芙蓉

  •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59: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26

    授权

    授权

  • 2017-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68 申请日:2017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4-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禽类遗传标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肉鸽养殖大国,全国种鸽存栏约5000万对,年产乳鸽8亿只。我国肉鸽生长以农户小规模养殖为主,且大多数实行自繁自养,因小群体近交和缺乏相关育种技术,鸽群生产性能不佳甚至退化。白羽王鸽是从美国引进的品种,是我国当前肉鸽生产的主要鸽种,然而伴随着杂交、近交、盲目选种,导致白羽王鸽种源混杂、生产性能良莠不齐。近年来,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和科研单位着手肉鸽育种工作,但是至今尚未培育成国家审定的新品种,表明肉鸽育种较鸡、猪等其他畜禽滞后。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利用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来选择的育种技术,在猪、牛、鸡等畜禽育种中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肉鸽育种中尚未多见。本发明人前期研究发现,白羽王鸽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外显子2存在T1327C突变,等位基因C是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的有利基因却不影响乳鸽的体重,因此可以通过选育提高鸽群L-FABP等位基因C的基因频率来提高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从而提高乳鸽的屠宰性能,增加可食部分的比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在常规选育的基础上,利用L-FABP基因分子标记,开展标记辅助选择,逐代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育种基础群建立

选择成年白羽王鸽作为育种基础群,即0世代。种鸽采取笼养、编号。

步骤2、基础群繁殖获得G1代

基础群(0世代)种鸽连续繁殖,获得G1代。由种鸽孵化、哺育。

步骤3、G1代后备鸽饲养

乳鸽25日龄时,淘汰明显体重偏小的个体,留种的个体佩戴带有唯一编号的脚环作为个体识别。佩戴脚环的同时,翼根静脉取血0.2ml,抗凝冷冻保存备用。乳鸽佩戴脚环后,转入青年鸽舍作为后备种鸽饲养。

步骤4、G1代后备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配对前,选留羽色、胫色等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体重中等偏上、体型匀称的个体,留种比例约80%。

(2)对选留的个体进行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的基因型鉴定

①后备鸽基因组DNA提取:采用酚-氯仿法提取乳鸽血液中的基因组DNA。

②L-FABP基因片段PCR扩增:合成PCR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GAAATCCTCACAGTTGGGCG、下游引物序列为CTTGGCCTTCTCTCCTGTCA;PCR扩增体系为20ul,其中基因组DNA 1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2×Premix Taq 10μL、ddH2O>

③L-FABP基因型鉴定: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所得测序图与图1 L-FABP基因型鉴定比较进行基因型鉴定。所有样本个体被分为TT型或TC型或CC型。

(3)在选留的个体中,再进行基因型的选择。优先选留CC型个体,其次选留TC型个体。如果CC型和TC型个体不足,则由TT型个体增补。由此步骤,可提高鸽群等位基因C的频率。

步骤5、G1代选留的后备鸽进入繁殖期选种

(1)选留的种鸽自由配对,配对成功转入笼养,查看每对种鸽脚环编号,如果有亲缘关系,则人工调整配对,保证配对种鸽无亲缘关系,并登记系谱。

(2)性能记录:自种鸽配对后,记录每对种鸽的产蛋数、出雏数、乳鸽成活率、乳鸽25日龄体重。统计一年的记录资料,选留繁殖性能较好、乳鸽生长较快的种鸽组建繁育核心群。

步骤6、纯繁继代,获得G2代。

G2代按照步骤3-6执行获得G3代繁,如此循环,获得Gn代。随着世代的增加,种鸽的繁殖性能、乳鸽的生长速度会保持稳定或一定的提升,同时L-FABP等位基因C的频率会逐代提高,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也随着提高。

本发明所述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在肉鸽胸肌率和腿肌率选择中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家禽胸肌率和腿肌率性状属于破坏性度量性状,即需要屠宰。常规选育方法为:通过屠宰测定,确定胸肌率和腿肌率高的个体,然后利用同胞选择。本发明提供的L-FABP基因分子标记与胸肌率和腿肌率有遗传关联,因此可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来提高胸肌率和腿肌率,避免破坏性度量;另外,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实现早期选种,加快育种进展。

附图说明

图1是L-FABP基因型鉴定;

图2是育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育种基础群建立

选择成年白羽王鸽种鸽作为育种基础群(0世代)。种鸽笼养、编号。

步骤2、基础群繁殖获得G1代

0世代种鸽连续繁殖,G1代。由种鸽孵化和哺育。

步骤3、G1代后备种鸽饲养

乳鸽25日龄时,淘汰明显体重偏小的个体,留种的个体佩戴带有唯一编号的脚环作为个体识别。佩戴脚环的同时,翼根静脉取血0.2ml,抗凝冷冻保存备用。乳鸽佩戴脚环后,转入青年鸽舍作为后备种鸽饲养。

步骤4、G1代后备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配对前,选留羽色、胫色等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体重中等偏上、体型匀称的个体,留种比例约80%。

(2)对选留的个体进行L-FABP基因型鉴定

①后备种鸽基因组DNA提取。采用酚-氯仿法提取乳鸽血液中的基因组DNA。

②L-FABP基因片段PCR扩增。合成PCR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GAAATCCTCACAGTTGGGCG、下游引物序列为CTTGGCCTTCTCTCCTGTCA;PCR扩增体系为20μL,其中基因组DNA 1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2×Premix Taq 10μL、ddH2O7μL;PCR程序为94℃5min,后接35个循环,94℃30s,57℃45s,72℃30s,后接72℃10min。

③L-FABP基因型鉴定: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所得测序图与图1比较进行L-FABP基因型鉴定。所有样本被分为TT型或TC型或CC型。

(3)在(1)选留的个体中,再进行基因型的选择。优先选留CC型个体,其次选留TC型个体。如果CC型和TC型个体不足,则由TT型个体增补。由此步骤,可提高鸽群等位基因C的频率。

步骤5、G1代选留的后备鸽进入繁殖期选种

(3)选留的种鸽自由配对,配对成功转入笼养,查看每对种鸽脚环编号,如果有亲缘关系,则人工调整配对,保证配对种鸽无亲缘关系,并登记系谱。

(4)性能记录:自亲鸽配对后,记录每对亲鸽的产蛋数、出雏数、乳鸽成活率、乳鸽25日龄体重。统计一年的记录资料,选留繁殖性能较好、乳鸽生长较快的种鸽作为繁育核心群。

步骤6、核心群种鸽纯繁继代,获得G2代。选育技术方案流程图见附图2。

G2代按照步骤3-6执行获得G3代繁,如此循环,获得Gn代。

实施例

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育种基础群建立

选择成年白羽王鸽种鸽作为育种0世代基础群,基础群种鸽规模1000对以上。种鸽采取笼养并编号。

步骤2、基础群繁殖获得G1代

基础群种鸽连续繁殖,获得G1世代。由种鸽孵化和哺育。

步骤3、G1代后备种鸽饲养

乳鸽25日龄时,淘汰明显体重偏小的个体,留种的个体佩戴带有唯一编号的脚环作为个体识别。佩戴脚环的同时,翼根静脉取血0.2ml,抗凝冷冻保存备用。乳鸽佩戴脚环后,转入青年鸽舍作为后备种鸽饲养。后备种鸽数量公母总数5000只以上。

步骤4、G1代后备种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配对前,选留羽色、胫色等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体重中等偏上、体型匀称的个体,留种比例约80%,即至少选留2000只公鸽、2000只母鸽。

(2)对选留的个体进行L-FABP基因型鉴定,TT型占17%,TC型占48%,CC型35%。经计算,等位基因C频率为0.59。抽样屠宰测定80只,结果见表1,可见C等位基因纯合有助于提高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

表1:L-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平均数±标准误)

TT型TC型CC型胸肌率,%17.7±1.0416.6±1.8019.3±0.47腿肌率,%9.8±0.539.2±0.9710.8±0.18

(3)在(1)选留的个体中,再进行基因型的选择。优先选留CC型个体,其次选留TC型个体,最终选留公鸽1500只、母鸽1500只。由此一代选育,可使鸽群等位基因C的频率由0.59提升到0.73。

步骤5、G1代选留的后备鸽进入繁殖期选种

(1)选留的种鸽自由配对,配对成功转入笼养,查看每对种鸽脚环编号,如果有亲缘关系,则人工调整配对,保证配对种鸽无亲缘关系,并登记系谱。

(2)性能记录:自种鸽配对后,记录每对种鸽的产蛋数、出雏数、乳鸽成活率、乳鸽25日龄体重。统计一年的记录资料,选留繁殖性能较好、乳鸽生长较快的种鸽1000对,组建繁育核心群。

步骤6、核心群种鸽纯繁继代,获得G2代

G2代按照步骤3-6执行获得G3代繁,如此循环,获得Gn代。随着世代的增加,种鸽的繁殖性能、乳鸽的生长速度会保持稳定或一定的提升,同时L-FABP等位基因C的频率会逐代提高直至纯合,乳鸽胸肌率和腿肌率也随着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SEQUENCE LISTING

<110> 安徽农业大学

<120> 一种提高白羽王鸽乳鸽胸腿肌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160> 2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

gaaatcctca cagttgggcg 20

<210> 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

cttggccttc tctcctgtca 2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