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型坯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使用其的吹塑成型机及吹塑成型方法

型坯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使用其的吹塑成型机及吹塑成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型坯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使用其的吹塑成型机及吹塑成型方法,避免当夹具与型坯接触时,型坯外表面与型坯内表面相互摩擦的现象、或者当夹具夹住型坯之后随即在夹具上形成型坯滞留的现象,从而均匀地保持型坯的壁厚分布,制出高品质的成型体,并进行提高生产性的吹塑成型。一种型坯供给装置1,其将从挤出模排出的型坯供给到吹塑模具,并具备:在上下夹住从挤出模10向下方排出的型坯P的1对夹具2;及控制1对夹具2夹住型坯P的动作和1对夹具2的移动的夹具动作部3,1对夹具2通过夹具动作部3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进行夹住型坯P的动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9C49/42 专利号:ZL2015800410136 申请日:20150727 授权公告日:201908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8-13

    授权

    授权

  • 2017-05-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49/42 申请日:2015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4-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在吹塑成型中从挤出模排出的型坯供给到吹塑模具的型坯供给装置及型坯供给方法、使用其的吹塑成型机及吹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吹塑成型为由吹塑模具夹着从挤出模排出的中空管状的热塑性熔融排出物(以下称作型坯),并在模具内的型坯内部吹入吹塑空气而成型中空体。

作为将型坯交接到吹塑模具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将挤出成型到垂直下方的型坯下端附近由下夹具夹住的同时,由安装有刀具的另一上夹具切断型坯的同时夹住下夹具与成型用模之间,由上下夹具保持熔融状态的型坯,并直接沿水平方向移动而插入吹塑成型用模具。而且,在该插入途中,通过向下方移动下夹具,吸收因熔融型坯的下落引起的松弛的同时制出细小的型坯,以使交接到吹塑模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34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通过将从挤出模挤出到垂直下方的型坯由上下夹具夹住,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向吹塑模具供给型坯。并且,通过由上下夹具夹住型坯之后向下方移动下夹具,能够吸收因型坯的下落引起的松弛的同时使型坯直径变细。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由于上下夹具相对于从挤出模以预定速度向下方下降的型坯在静止的高度位置夹住型坯,所以当夹具与型坯接触时产生型坯外表面与夹具内表面相互摩擦的现象的同时,还产生当夹具夹住型坯之后随即在夹具上形成型坯滞留的现象。因此存在无法将型坯的壁厚分布精确度良好地均匀化,且成型体的品质降低,并且无法进行提高生产性的吹塑成形的问题。

本发明以解决如上问题作为课题的例子。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当夹具与型坯接触时,型坯外表面与夹具内表面相互摩擦的现象、或者当夹具夹住型坯之后随即在夹具上形成型坯滞留的现象,并能够均匀地保持型坯的壁厚分布,制出高品质的成型体,并进行提高生产性的吹塑成型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具备如下结构。

一种型坯供给装置,其将从挤出模排出的型坯供给到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1对夹具,它们在上下夹住从挤出模向下方排出的型坯;及夹具动作部,其控制所述1对夹具夹住型坯的动作和所述1对夹具的移动,所述1对夹具通过所述夹具动作部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进行夹住型坯的动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具有以上特征,当夹具与型坯接触时,向下方移动的夹具与下降的型坯的速度差变小,能够避免型坯外表面与夹具内表面相互摩擦的现象、或者当夹具夹住型坯之后随即在夹具上形成型坯滞留的现象。因此,能够均匀地保持型坯的壁厚分布,制出高品质的成型体,并提高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及型坯供给方法的说明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型坯传送工序中的夹具动作部的动作例的说明图,且示出应用于不对称瓶成型的例子。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及型坯供给方法的应用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及型坯供给方法的应用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及型坯供给方法的应用例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的吹塑成型机(水平旋转式成型机)的例子的说明图(顶视图)。

图7是说明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的吹塑成型机(水平旋转式成型机)的例子的说明图(顶视图)。

图8是说明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的吹塑成型机(梭式成型机)的例子的说明图(顶视图)。

图9是说明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的吹塑成型机(梭式成型机)的例子的说明图(顶视图)。

图10是说明型坯切断装置的说明图((a)为侧视的说明图,(b)为俯视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型坯切断装置具备的切刀的形态的说明图(俯视图和X-X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型坯切断装置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型坯切断装置的把持/切断动作机构的例子的说明图((a)为齿条/齿轮机构的例子,(b)为曲柄机构的例子)。

图14是表示型坯切断装置的向下移动的动作例的说明图(相对于时间经过的动作状态图)。

图15是表示吹塑成型机及吹塑成型方法的说明图((a)表示合模工序,(b)表示吹塑喷嘴插入工序/吹塑工序,(c)表示排气工序/取出工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夹具的说明图((a)表示一个夹具、(b)表示另一个夹具。)。

图17是表示吹塑成型方法的排气工序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吹塑成型方法的取出工序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吹塑成型机的另一结构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图中对相同的部位附上同等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及型坯供给方法。型坯供给装置1将吹塑成型时从挤出模10排出的型坯P供给到吹塑模具20,并且具备:1对夹具2(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它们在上下夹住从挤出模10向下方排出的型坯P;及夹具动作部3,其控制1对夹具2夹住型坯P的动作和1对夹具2移动的动作。

其中,夹具动作部3进行合成1对夹具2夹住模型P的动作和1对夹具2向下方移动的动作的控制,1对夹具2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进行夹住型坯的动作。具体而言,夹具动作部3相对于设置有挤出模10的标准高度位置H0(或者设置有吹塑模具20的标准高度位置H1)同时进行使上夹具2A及下夹具2B的位置向下方移动的动作和由上夹具2A及下夹具2B夹住型坯P的动作,且从由挤出模10排出的型坯P剪断出由1对夹具2夹住的型坯片Ps。此时,由上夹具2A和下夹具2B夹住型坯P的动作中,可以施加使上夹具2A和下夹具2B靠近型坯P的动作。

图示的例子中,1对夹具2靠近被排出的型坯P的时刻t1、t2、1对夹具2夹住被排出的型坯P的时刻t3、从被排出的型坯P分离1对夹具2所夹住的型坯片Ps的时刻t4、及将1对夹具2所夹住的型坯片Ps供给到吹塑模具20的时刻t5中,夹具动作部3在时刻t1~t4之间使上夹具2A和下夹具2B这双方慢慢向下方移动。

这此期间,上夹具2A和下夹具2B的间隔可在保持恒定的状态下移动,也可一边改变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的间隔(改变上夹具2A和下夹具2B的移动速度)一边使其移动。例如,也可以一边慢慢扩大上夹具2A和下夹具2B的间隔一边使1对夹具2向下方移动、且1对夹具2夹住型坯P之后一边对型坯片Ps施加拉伸一边供给到吹塑模具20。

并且,在1对夹具2靠近被排出的型坯P的时刻t1、t2,相对于标准高度位置H0或H1恒定保持1对夹具2的位置,也可在1对夹具2夹住被排出的型坯P的时刻t3之前之后之间使1对夹具2向下方移动。

使用具有这种特征的型坯供给装置1的型坯供给方法在由上下1对夹具2夹住从挤出模10向下方排出的型坯P的工序中,将1对夹具2夹住型坯P的动作一边向下方移动的同时进行,因此1对夹具2与型坯P接触时,向下方移动的1对夹具2和下降的型坯P的速度差变小,并能够避免型坯P的外表面与1对夹具2的内表面相互摩擦的现象、或者当1对夹具2夹住型坯P之后随即在1对夹具2上形成型坯滞留的现象。

由上下1对夹具2夹住型坯P的工序中,通过夹具动作部3使1对夹具2向下方移动的动作优选配合型坯P的下降速度进行。此时,更优选为使1对夹具2的移动速度与型坯P的下降速度相等,但即使双方速度不一致也能够通过使该速度接近而获得有利的效果。

使用型坯供给装置1的型坯供给方法在由上下1对夹具2夹住型坯P的工序之后,具有夹具动作部3使夹住型坯P状态的1对夹具2分别向吹塑模具20的上下移动的型坯传送工序。

应予说明,型坯传送工序中,夹具动作部3可以恒定保持1对夹具2的间隔,并使夹住型坯片Ps状态的1对夹具2分别向吹塑模具20的上下移动,也可以如上述,一边扩大1对夹具2的间隔一边使夹住型坯片Ps状态的1对夹具2分别向吹塑模具20的上下移动。

并且,夹具动作部3能够追加使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独立移动的机构。因此,在型坯传送工序中,夹具动作部3相对于吹塑模具20,能够使1对夹具2(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独立向上下方向(垂直方向)或者相对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移动。

图2表示型坯传送工序中的夹具动作部3的动作例。其中,示出向用于形成不对称瓶的吹塑模具20A传送型坯P的例子。该例子的夹具动作部3为了在1对夹具2夹住型坯P之后,以倾斜的状态向不对称形状的吹塑模具20A供给型坯片Ps,而在上夹具2A向吹塑模具20A上移动,而下夹具2B向吹塑模具20A下移动的期间,使下夹具2B的水平移动量相对于上夹具2A的水平移动量仅位移ΔL。

因此,能够将由1对夹具2夹住的型坯片Ps以对应吹塑模具20A形状的方式在倾斜或弯曲状态供给,且无需使吹塑模具20A倾斜,就能够适当控制不对称瓶的壁厚。并且,夹具动作部3通过使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独立移动,能够个别定位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并且相对于各种形状的吹塑模具20A,能够适当且轻易调整1对夹具2的位置。

图3~图5表示在始终束缚从挤出模排出的型坯的机构上组装前述的1对夹具2与夹具动作部3的例子。如图3所示,该例子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1具备多个束缚夹具4和束缚夹具动作部5。以下说明中,作为束缚夹具4示出具备两个束缚夹具4A、4B的例子而进行说明,但一个型坯供给装置1所具备的束缚夹具4可以为三个以上。

束缚夹具4A、4B相对于所把持型坯P在与挤出模10的之间施加与型坯P的排出方向一致的方向的拉伸。束缚夹具4A、4B把持型坯P的动作时刻可为与束缚夹具4A、4B的排出方向同时开始移动或者在之后,使束缚夹具4A、4B的型坯P的排出方向上的移动速度相对于型坯P的排出速度加速,由此能够在与挤出模10之间拉伸型坯P。

使多个束缚夹具4动作的束缚夹具动作部5通过使各个束缚夹具4A、4B以预定周期进行反复动作,始终束缚从挤出模10被排出的型坯P而继续其拉伸状态。根据该束缚夹具动作部5,进行在各个束缚夹具4A、4B靠近挤出模10的第一位置(I)把持型坯P并移动至与挤出模10分离的第二位置(II)的重复动作。图示的设定距离L为束缚夹具4A、4B相对于挤出模10的开口端能够沿型坯排出方向分离的最长距离。

束缚夹具4A、4B的图示下方的移动为进行束缚型坯P并施加拉伸的动作的移动,但束缚夹具4A、4B的图示中向上的移动为用于进行解除型坯P的束缚并准备下一拉伸动作的返回动作的移动。束缚夹具4A、4B的返回动作中的移动速度能够与拉伸方向的移动速度无关地配合下一拉伸动作的时刻而设定所需速度。

束缚夹具动作部5设定先行的束缚夹具4A(4B)与其后续的束缚夹具4B(4A)的动作时刻,先行的束缚夹具4A在第二位置(II)与挤出模10仅分离设定距离L之前,其后续的束缚夹具4B在第一位置(I)把持型坯P。

图3中的(a)~(e)按时间序列顺序表示型坯P的排出状态的变化和束缚夹具4A、4B的动作。图3(a)、(b)的状态下,束缚夹具4A一边把持型坯P一边沿拉伸方向(排出方向)移动,束缚夹具4B沿与其相反的返回方向移动而不把持型坯P。而且,在图3(c)中,在先行的束缚夹具4A继续拉伸的状态下,其后续的束缚夹具4B在第一位置(I)把持型坯P。

图3(c)的状态之后,如图3(d),型坯P成由1对束缚夹具4A、4B共同把持的状态,如上由束缚夹具4A、4B共同把持型坯P的状态下,进行由上述的1对夹具2夹住型坯P的工序,并进行型坯片Ps的分离。

图4为图3所示的束缚夹具4A、4B的动作曲线,横轴设为时间T,纵轴设为自挤出模10的距离Z,实线折线表示束缚夹具4A的动作曲线,虚线折线表示束缚夹具4B的动作曲线。应予说明,图4中的时刻[1]~[5]的状态与图3的(a)~(e)的状态。

图4中,束缚夹具4A、4B在拉伸方向中以恒定速度移动,各束缚夹具4A、4B相对于拉伸方向的移动速度加速返回方向的移动速度并设定拉伸的开始时刻。其中,在先行的束缚夹具4A(4B)与挤出模10的距离在第二位置(II)上达到设定距离L的时刻T2起仅快时间Ts的时刻T1,后续的束缚夹具4B(4A)在第一位置(I)把持型坯P之后,先行的束缚夹具4A(4B)与后续的束缚夹具4B(4A)共同把持型坯P并移动。

其中,各个束缚夹具4A、4B随着分别具有相位差的相同动作曲线进行动作,始终束缚型坯P并附加拉伸。上述时间Ts期间,以在先行的束缚夹具4A(4B)与其后续的束缚夹具4B(4A)共同把持型坯P的状态下从挤出模10分离的方式移动。通过将束缚夹具4A(4B)的拉伸方向的移动速度设为恒定,时间Ts期间,先行的束缚夹具4A(4B)与其后续的束缚夹具4B(4A)的间隔保持恒定。

如图5所示,部分或整个上述的时间Ts能够在通过1对夹具2夹住型坯P的工序、以及从型坯P剪断型坯片Ps并传送到吹塑模具20的型坯传送工序中设定。

1对夹具2(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通过向束缚夹具4A、4B同步移动,一边进行向下方的移动一边进行夹住型坯P的动作。图5的例子中,1对夹具2(上夹具2A、下夹具2B)一边保持恒定间隔而下降一边慢慢靠近型坯P(参考图5(a)、(b)),在预定位置夹住型坯P并剪断型坯片Ps向吹塑模具20传送(参考图5(c)、(d))。之后,1对夹具2一边进一步下降一边从型坯P的中心轴慢慢远离,而分别向吹塑模具20的上下移动并向吹塑模具20供给型坯片Ps(参考图5(d)、(e))。

图3~图5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使多个束缚夹具4(各个束缚夹具4A、4B)交替动作,能够始终束缚从挤出模10排出的型坯P并施加直线性拉伸,并且能够相对于向垂直下方排出的型坯P抑制因下落引起的壁厚不均。并且,施加方向及速度不变的适当的拉伸,而能够保持该拉伸状态并直接供给到吹塑模具20。另外,1对夹具2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夹住下降的型坯P,因此能够避免型坯外表面与夹具内表面相互摩擦的现象、或者夹具夹住型坯之后随即在夹具上形成型坯的滞留的现象,且能够向吹塑模具20连续供给高品质型坯片Ps。

根据图6~图9说明使用上述的型坯供给装置1的吹塑成型机的例子。图6及图7表示向水平旋转式成型机的应用例,图8及图9表示向梭式成型机的应用例。各图均为表示装置结构的概略的顶视图。附图中,虽然仅示出1对夹具2中的上夹具2A,但在与上夹具2A重叠的位置上配备有下夹具2B。

图6中,吹塑成型机50具备有挤出机51、传送转台52、成型转台53、取出转台54。在挤出机51装配有挤出模10,与挤出模10的模中心10S同轴地朝向垂直下方(与附图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排出中空状型坯。被排出的型坯通过装配在传送转台52的1对夹具2被夹住,型坯片沿箭头A方向被传送,并被供给到装配在绕垂直轴O1水平旋转的成型转台53上的多个吹塑模具20中之一。

传送转台52绕与成型转台53的垂直轴O1不同的垂直轴O2水平旋转,使在距垂直轴O2等距离的位置上配置有多个的1对夹具2水平移动。并且,传送转台52上设有夹具动作部3,通过该夹具动作部3,1对夹具2在朝向模中心10S的过程中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进行夹住型坯的动作。传送转台52中的1对夹具2的开闭动作通过夹具动作部3被控制,在模中心10S的跟前呈开启状态,在模中心10S关闭并夹住型坯,且直接旋转并向成型转台53的吹塑模具20供给型坯片之后再呈开启状态。

成型转台53与传送转台52同步绕垂直轴O1水平旋转,使在距垂直轴O2等距离的位置上配置有多个的吹塑模具20水平移动。成型转台53的吹塑模具20在与传送转台52中的1对夹具2的旋转轨迹相接的位置上夹持被供给的型坯片并关闭之后,一边沿箭头B方向旋转一边进行吹塑成型。并且,吹塑模具20在结束成型之后,在与取出转台54的取出夹具6相接位置被开放。取出转台54沿箭头C方向旋转,在与吹塑模具20相接的位置上由取出夹具6夹住成型物并沿箭头C方向传送。

图7中,吹塑成型机50A具备挤出机51、成型转台53A、及取出转台54。与上述的例子相同地在挤出机51上装配有挤出模10,与挤出模10的模中心10S同轴地朝向垂直下方(与附图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排出中空状型坯。

成型转台53A上装配有多个吹塑模具20,多个吹塑模具的每一个上装配有1对夹具2。而且,通过绕成型转台53A的垂直轴O1水平旋转而水平移动的吹塑模具20配置于依次与挤出模10的模中心10S相对的位置上。并且,成型转台53A装配有使装配在每一个吹塑模具20上的1对夹具2动作的夹具动作部3。

这种吹塑成型机50A中,与模中心10S相对的位置上所在的1对夹具2移动而夹住被排出的型坯,且向被开放的吹塑模具20之间供给型坯片。此时,1对夹具2通过夹具动作部3进行在朝向模中心10S的移动中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夹住型坯的动作。若型坯片被供给到吹塑模具20,则吹塑模具20被关闭,且在吹塑模具20沿箭头B方向水平移动的期间进行吹塑成型。而且,吹塑模具20在结束成型之后,在与取出转台54的取出夹具6相接的位置被开放,夹具动作部3使1对夹具2移动,以使使成型物从吹塑模具脱离,并将成型物交接到取出转台54的取出夹具6。取出转台54沿箭头C方向旋转,将取出夹具6所夹住的成型物沿箭头C方向传送。

在图8中,吹塑成型机60具备:具备1对夹具2和夹具动作部3的型坯供给装置1;及在静止位置进行开闭动作的吹塑模具20,使夹住型坯P的1对夹具2相对于静止的位置吹塑模具20移动。该吹塑成型机60中,夹具动作部3使夹住型坯P的1对夹具2沿箭头A方向与箭头B方向移动,并将其移动过程中夹住的型坯片Ps供给到静止的位置的吹塑模具20。此时,1对夹具2通过夹具动作部3进行向箭头A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夹住型坯P的动作。

图9中,吹塑成型机60A具备:具备1对夹具2和夹具动作部3的型坯供给装置1;及与该型坯供给装置1一起移动的吹塑模具20,1对夹具2在与吹塑模具20一起移动并夹住型坯P(型坯片Ps)的状态下分别向吹塑模具20的上下移动。该吹塑成型机60A在沿X方向平行移动的每一个吹塑模具20上具备有型坯供给装置1,在吹塑模具20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夹具动作部3使1对夹具2沿Y方向移动,且夹住型坯并传送至吹塑模具20。在此处也是,通过夹具动作部3进行的Y方向的移动过程中,1对夹具2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进行夹住型坯P的动作。

图8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夹具动作部3能够进行使1对夹具2移动的动作,以使成型后使成型物从吹塑模具20脱离。图8所示的例子中,成型后通过使1对夹具2向箭头B的相反方向移动,能够使成型物从吹塑模具20脱离,图9所示的例子中,成型后通过使1对夹具2沿Y方向移动,能够使成型物从吹塑模具20脱离。

如上,已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型坯供给装置、型坯供给方法、吹塑成型机、吹塑成型方法相对于从挤出模10排出到下方的型坯,由上下1对夹具2夹住型坯向吹塑模具20移动时,1对夹具2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进行夹住型坯的动作。因此,能够避免型坯外表面与夹具内表面相互摩擦的现象、或者1对夹具2夹住型坯之后随即在夹具上形成型坯滞留的现象,并能够均匀地保持型坯的壁厚分布,且提高成型时的再现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通过上下1对夹具2夹住型坯并传送至吹塑模具20,因此能够排除因型坯的摆动引起的影响,从而能够将高品质的型坯供给到吹塑模具。上下1对夹具2能够通过夹具动作部3独自定位,因此在不对称瓶成型等中,能够根据吹塑模具形状以倾斜或弯曲的状态供给型坯片,并且能够精确地良好地控制各种形状瓶的壁厚。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垂直挤出的型坯由1对夹具2水平夹取并移动到吹塑模具。因此,在水平旋转式成型机或梭式成型机中,能够供给高品质的型坯。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与利用束缚夹具4始终束缚型坯而施加拉伸的机构并用,能够供给更高品质的型坯,且进行提高成型体品质的吹塑成型。

接着,根据图10~图14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具备有在上述的束缚夹具4装配切刀101的型坯切断装置100。型坯切断装置100将从挤出机的挤出模10竖直向下排出的型坯P以朝向模具的供给单位Ps切断,切刀101在束缚夹具4的正下方切断型坯P。束缚夹具4与切刀101能够设为整体结构,束缚夹具4的下表面与切刀101的上表面的间隔为10mm以下,优选设定为1~10mm。

如图10(a)、(b)所示,束缚夹具4的1对夹具片4R、4L分别具有维持型坯P的中空状态的半圆形状的凹部4p。通过具有这种凹部4p,型坯P一边维持空气穿过内部的状态一边由束缚夹具4仅把持周围。如图10(b)所示,束缚夹具4具有沿水平面内的一轴方向靠近/分离的1对夹具片4R、4L,切刀101沿与一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切断型坯P。切刀101能够根据需要在内部设置加热器101H,且能够配合型坯P的对象树脂将切刀的温度设定为适当温度(例如400~600℃)。

如图11所示,切刀101的形态能够适当设定为带状(a)、板状箭头型(b)、板状平坦型(c)、板状铡刀型(d)等。能够适当选择切刀101的材质,在加热切刀101时,能够使用加热时的变形较少的SUS、Ni合金等。并且,切刀101的刃口可以仅设在一侧并通过单向移动而切断,也可以设在两侧并通过往返移动而交替切断。

根据这种型坯切断装置100,由束缚夹具4把持型坯P并将其正下方由切刀101切断,因此能够可靠地分割,从而得到高品质的切口。而且,束缚夹具4的1对夹具片4R、4L具有凹部4p且形成与型坯中心同心的孔部,能够仅把持型坯P的周围,并且在维持型坯P内的正压的状态下切断,因此能够防止切口的压碎(阻塞)。

图12示出型坯切断装置100的动作例。型坯切断装置100一边把持型坯P并向下移动一边进行切断动作。束缚夹具4一边把持型坯P的周围向下方移动一边束缚从挤出模10排出的型坯P,切刀101一边与束缚夹具4一体移动一边在束缚夹具4的正下方切断型坯P。

如上,通过一边把持型坯切断装置100并向下方移动一边进行切断动作,相对于从挤出模10连续排出的型坯P,能够省略使挤出模10向上方移动的动作,并避开切断后的再结合而可靠地分割型坯P。此时的切刀101在束缚夹具4把持型坯P且在切刀101的下方侧配合型坯切断装置100的动向向下方移动的1对夹具2保持型坯P的供给单位Ps之后进行切断动作。1对夹具2一边向下移动一边还向水平移动,使切断后的型坯片Ps从挤出模10的正下方退避。

夹具2具备:由在切刀101的下侧夹住供给单位Ps上部的左右1对夹具片构成的上夹具2A;及由夹住供给单元Ps的下部的左右1对夹具片构成的下夹具2B。此时,切刀101的下表面与上夹具2A的上表面的间隔优选设定为5~15mm左右。上夹具2A与下夹具2B的间隔配合供给型坯片Ps的吹塑模具20的高度而设定,在吹塑模具20的上下外侧设定为能够保持型坯片Ps。而且,上夹具2A的1对夹具片分别具备半圆形状的凹部2p,以使形成与型坯中心同心的孔部。通过设置该凹部2p,能够以型坯的切口维持开口的状态直接将型坯片Ps供给到吹塑模具20。

图13示出型坯切断装置100的把持/切断动作机构的例子。例如(a)、(b)所示,具备型坯切断装置100的束缚夹具4的左右1对夹具片4R、4L通过导螺杆102能够以沿水平面内的一轴方向靠近/分离的方式驱动。该导螺杆102设有引导方向成反方向的螺纹部102R、102L。

(a)所示的例子中,具备型坯切断装置100的切刀101支承在装设于动作框架104的支承框架103上,动作框架104通过齿条/齿轮机构105沿与1对夹具片4R、4L所靠近/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往返动作。并且,(b)所示的例子中,支承切刀101的动作框架104通过曲柄机构106沿与1对夹具片4R、4L所靠近/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往返动作。这些结构例作为例子能够采用各种动作机构。

如图14所示,具备束缚夹具4的型坯切断装置100能够与图3相同地动作。型坯切断装置100通过使束缚夹具4(4A、4B)向下移动,能够始终束缚从挤出模10排出的型坯P,并施加直线拉伸。其结果,能够抑制被竖直向下排出的型坯P的因下落引起的壁厚不均,且能够施加方向及速度不变的适当的拉伸,并保持该拉伸状态直接通过切刀101切断型坯P。其结果,能够剪断壁厚的均匀性较高,且分子取向状态也优异的高品质的型坯P并供给到吹塑模具20。

而且,向下方移动的束缚夹具4(4A、4B)把持型坯的周围,1对夹具2在束缚夹具4的下侧保持型坯P的供给单位Ps之后,通过在束缚夹具4的正下方与束缚夹具4一体移动的切刀101切断型坯P,因此能够可靠地分割型坯P的同时,能够维持其切口开口的状态而直接供给到吹塑模具20。

因此,能够省略使挤出模10(挤出机)向上移动的动作的同时,吹塑模具20能够从被夹持的型坯上部开口插入吹塑喷嘴或者吹塑销,而进行排气/冷却效率良好的吹塑工序。因此,能够提高成型周期并获得成型品的较高生产性。并且,能够删减将吹塑滚针刺入模具内的型坯的工序,因此能够消除滚针屑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成型品。

接着,根据图15~图19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吹塑成型机70具备1对夹具2(一个夹具(上侧夹具)2U与另一个夹具(下侧夹具)2D)、吹塑模具20、吹塑装置7、取出装置8(一个取出部8U与另一个取出部8D)。

1对夹具2由把持型坯P的上部的一个夹具2U、及把持型坯P的下部的另一个夹具2D构成。一个夹具2U具备不会堵塞型坯P的一个开口而把持的开口部2a。图16示出该结构例。如图(a)所示,1对夹具2中的一个夹具2U由右侧夹具片20R与左侧夹具片20L夹着把持型坯P,通过配合分别设在右侧夹具片20R与左侧夹具片20L的凹部2p,形成上述的开口部2a。图示的例子中,一个夹具2U为上侧夹具。

并且,如(b)所示,1对夹具2中的另一个夹具2D也与一个夹具2U相同,由右侧夹具片21R与左侧夹具片21L夹住型坯P并把持。图示的例子中,另一个夹具2D为下侧夹具。1对夹具2(一个夹具2U与另一个夹具2D)分别通过夹具动作部22U,22D进行把持动作或传送动作。

吹塑模具20在1对夹具2之间夹持由1对夹具2(一个夹具2U与另一个夹具2D)把持的型坯P。由吹塑模具20夹持型坯P之后,也继续通过1对夹具2进行型坯P的把持。

吹塑装置7具备经由1对夹具2的一个夹具2D插入由吹塑模具20把持的型坯P内的吹塑喷嘴40。一个夹具2U具备不会阻塞型坯P的一个开口而把持的开口部2a,因此在其开口部2a插入有吹塑喷嘴40。吹塑喷嘴40穿过一个夹具2U的开口部2a插入到吹塑模具20内,从而可靠地插入通过吹塑模具20夹持的型坯P内。

取出装置8具备一个取出部8U及另一个取出部8D,其从1对夹具2收取在吹塑模具20开模之后由1对夹具2把持的成型物M。

对根据这种吹塑成型机70进行的吹塑成型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从省略图示的挤出模连续排出的型坯P由1对夹具2把持,且以对应吹塑模具20的长度被切断。如图15(a)所示,在1对夹具2之间通过吹塑模具20把持由1对夹具2把持上部与下部的型坯P(合模工序)。由1对夹具2把持上部与下部的型坯P精确度良好地定位在吹塑模具20的预定位置上。

接着,如图15(b)所示,经由1对夹具2的一个夹具2U,在由吹塑模具20夹持的型坯P内插入吹塑装置7的吹塑喷嘴40(吹塑喷嘴插入工序)、一边维持由1对夹具2把持型坯P的状态,一边从吹塑喷嘴40向吹塑模具20内的型坯P吹入吹塑空气(吹塑工序)。

之后,如图15(c)所示,从吹塑模具20拔出吹塑喷嘴40而进行吹塑模具20内的排气(排气工序),在吹塑模具20开模之后,将由1对夹具2把持的成型物M从1对夹具2交接到取出装置8(取出工序)。

根据利用这种吹塑成型机70的吹塑成型方法,从合模工序经过吹塑工序直至开模之后的取出工序,型坯P、或者成型物M始终由上下1对夹具2把持。因此,能够将型坯P精确度良好地定位在吹塑模具20的同时,能够以开模时稳定的状态保持成型物,并且能够从吹塑模具20取出时以及之后的工序中得到成型物M的良好处理。

并且,经由不会堵塞型坯P的一个开口而把持一个夹具2U,将吹塑喷嘴40插入由吹塑模具20夹持的型坯P内,因此在由吹塑模具20夹持的型坯P中可靠地插入吹塑喷嘴40,能够进行高精确度的吹塑处理。

而且,作为更具特征结构,吹塑成型机70具备沿一个夹具2U对型坯P的一部分进行伸出成型的伸出成型机构。图15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该伸出成型机构,吹塑装置7具备伸出成型部41,该伸出成型部41将型坯P的一部分夹在该伸出成型部41与一个夹具2U的上表面之间对该型坯P的一部分进行挤出成型。

如图15(b)所示,通过吹塑装置7具备伸出成型部41,在吹塑喷嘴插入工序中,在一个夹具2U的上表面与吹塑装置7的伸出成型部41之间对型坯P的一部分进行挤出成型,而成型凸缘状伸出部Pf。如图15(c)所示,通过成型这种伸出部Pf,能够通过1对夹具2以更稳定的状态保持开模后的成型物M,并能够将成型物M可靠地交接到取出装置8。

图17(a)~(c)示出从吹塑模具20拔出吹塑喷嘴40而进行吹塑模具20内的排气的排気工序的具体例(在与上述的说明相同的部位附上同等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这些例子中,通过在结束吹塑工序之后随即从吹塑模具20拔出吹塑喷嘴40,不经由电磁阀等阀门开放瓶等成型物内的空气而进行排气,因此能够快速进行吹塑工序之后的吹塑模具20内的排気,通过缩短排气时间能够提高成型周期的效率。在此,以成型瓶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7(a)的具体例示出其简单的基本结构,打开空气供给侧的阀门a来提高吹塑模具20内的压力之后,打开排气侧的阀门b使空气在吹塑模具20内循环,从而从内侧将瓶冷却。

图17(b)的具体例中,将吹塑喷嘴40设为双重圆管结构,打开空气供给侧的阀门a并通过来自中央喷嘴42的空气供给提高吹塑模具20内的压力之后,打开排气侧的阀门b且经由由中央喷嘴42与外周喷嘴43形成的流路使空气在吹塑模具20内循环,从而从内侧将瓶冷却。如上,将吹塑喷嘴40设为双重圆管结构,附图中,形成用箭头表示的排气流,通过使空气效率良好地循环,能够缩短冷却时间。

图17(c)的具体例通过设为能够将构成图17(b)的吹塑喷嘴40的双重圆管结构的中央喷嘴42设为能够升降的杆42a,能够进行通过杆42a前端冷却瓶底部、以及通过杆42a的横向孔冷却瓶身部,口部等适当部位。在图17(a)~(c)的具体例中,如上述通过从吹塑模具20拔出吹塑喷嘴40可快速进行排气。

图18示出通过取出装置8进行的取出工序的具体例(在与上述的说明相同的部位附上同等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取出工序中,一个夹具2U保持被成型在成型物M的上方的凸缘状伸出部Pf的下方,另一个夹具2D把持被形成在成型物M的另一方的毛刺Mb。在该状态下,取出装置8的一个取出部8U收取一个夹具2U所保持的成型物M,取出装置8的另一个取出部8D收取1对夹具2的另一个夹具2D所把持的毛刺Mb。如上,取出装置8不仅收取成型物M还收取毛刺Mb,从而能够可靠且简单地进行从成型物M去除/回收毛刺Mb。

图19示出吹塑成型机70的另一结构例(在与上述的说明相同的部位附上同等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该例子中,吹塑模具20具备上述的伸出成型机构。即,作为伸出成型机构,吹塑模具20具有伸出成型部30,该伸出成型部30在其与一个夹具2U的下表面之间对型坯P的一部分进行吹塑成型。

该例子中,在如上的吹塑喷嘴插入工序中,在一个夹具2U的上表面与吹塑装置7的伸出成型部41之间对型坯P的一部分进行挤出成型,来成型凸缘状伸出部Pf。并且,在吹塑工序中,在一个夹具2U的下表面与吹塑模具20的伸出成型部30之间对型坯P的一部分进行吹塑成型而成型凸缘状伸出部Pf1。如上,通过沿一个夹具2U的下表面成型伸出部Pf1,一个夹具2U能够更稳定地保持成型物M。其中,示出有成型伸出部Pf、Pf1这两个的例子,但也可以省略吹塑装置7的伸出成型部41而仅成型伸出部Pf1。

根据吹塑成型机70或者使用其的吹塑成型方法,在从吹塑模具20取出时及其后续的工序中成型物M能够得到良好的处理。并且,能够可靠且简单地进行从成型物M去除/回收毛刺Mb。另外,对由吹塑模具20夹持的型坯P可靠地插入吹塑喷嘴40并进行高精确度的吹塑处理。

综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即使有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并且,只要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其目的及结构等中不存在特殊矛盾或问题,就能够利用相互的技术并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型坯供给装置;2-夹具;2A-上夹具;2B-下夹具;2U-一个夹具;2D-另一个夹具;20R、21R-右侧夹具片;20L、21L-左侧夹具片;22U、22D-夹具动作部;2a-开口部;2p-凹部;3-夹具动作部;4(4A、4B)-束缚夹具;4p-凹部;4R、4L-夹具片;5-束缚夹具动作部;6-取出夹具;7-吹塑装置;8-取出装置;8U-一个取出部;8D-另一个取出部;10-挤出模;10S-模中心;20、20A-吹塑模具;30-伸出成型部;40-吹塑喷嘴;41-伸出成型部;42-中央喷嘴;42a-杆;43-外周喷嘴;50、50A、60、60A、70-吹塑成型机;51-挤出机;52-传送转台;53、53A-成型转台;54-取出转台;100-型坯切断装置;101-切刀;102-导螺杆;102R、102L-螺纹部;103-支承框架;104-动作框架;105-齿条/齿轮机构;106-曲柄机构;P-型坯;Ps-型坯片(供给单位);Pf、Pf1-伸出部;M-成型物;Mb-毛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