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为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层MoS2薄膜层、Ag金属层、底层MoS2薄膜层和本征绝缘Si基片。其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利用高能电子依次轰击不同靶材表面:首先使用MoS2靶材,在Si基片表面上沉积上一层底层MoS2薄膜层;然后使用金属Ag靶材,在底层MoS2薄膜层上沉积上一层Ag金属层;最后使用MoS2靶材,在Ag金属层上沉积上一层顶层MoS2薄膜层。相对于纯MoS2薄膜产品,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其电阻率降低了4个数量级以上。本发明的工艺简单、参数控制简便;成品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好,且制造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0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申请/专利号CN201610902366.7

  • 发明设计人 郝兰众;刘云杰;韩治德;薛庆忠;

    申请日2016-10-17

  • 分类号C23C14/06(20060101);C23C14/18(20060101);C23C14/35(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52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毛胜昔

  • 地址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53: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25

    授权

    授权

  • 2017-05-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14/06 申请日:201610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4-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硫化钼本身不导电,但具有抗磁性,可用作线性光电导体和显示P型或N型导电性能的半导体,具有整流和换能的作用。

由于二硫化钼薄膜材料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层内以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Mo原子被六个S原子包围,呈三角棱柱状;层与层之间则以较弱的范德华力相结合,容易滑离。

二硫化钼的上述结构特征导致其电阻率非常大、载流子输运性能较差,使其在半导体及器件领域的应用受到了严重阻碍。

为降低MoS2薄膜材料的电阻率、提高其导电性能,以满足MoS2薄膜材料在半导体器件领域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相对比较成功的做法是,使用金属元素对MoS2进行掺杂,以进行MoS2材料改性。例如:

吴晨等人(《微纳电子技术》,2014,08)公开了“Ag掺杂对MoS2薄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p型导电Si基片上制备了Ag掺杂MoS2薄膜材料;

中国专利ZL201510558994.3公开了一种Pd-MoS2异质结光伏太阳能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使用Pd金属元素进行MoS2掺杂处理。

但是,这种使用金属元素对MoS2进行掺杂,以进行MoS2材料改性的方法,其原理均是,使金属元素进入二硫化钼晶格中,以取代二硫化钼中原来的钼元素。由于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掺杂技术必然在二硫化钼中形成大量缺陷,从而导致产品的材料结构和性能的不稳定性。

换言之,采用掺杂的技术手段,以进行MoS2薄膜材料的改性,其产品性能的一致性、稳定性相对较差,产品质量的控制难度大。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而言,这类掺杂改性后的MoS2薄膜材料,其电阻率仍然偏高、导电性能尚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降低MoS2薄膜材料的电阻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为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层MoS2薄膜层、Ag金属层、底层MoS2薄膜层和Si基片;其中:

所述Si基片是本征绝缘不导电单晶材料,单面抛光,抛光面为上表面;

所述MoS2薄膜层,其纯度为99.9%;

所述Ag金属层,其纯度为99.99%;

所述顶层MoS2薄膜层、Ag金属层、底层MoS2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50nm、3-10nm和50nm。

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在顶层MoS2薄膜层和底层MoS2薄膜层之间插入一层薄Ag金属层,大幅降低了MoS2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值,显著提高了MoS2薄膜材料的导电性能,并且所形成的MoS2/Ag/MoS2薄膜的结构稳定,性能可重复性强。

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制得的MoS2/Ag/MoS2薄膜材料,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分别达到8.3×1022cm-3和8.5cm2V-1s-1

这些性能参数与具有纯MoS2薄膜材料(纯MoS2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2.1×1017cm-3、0.1cm2V-1s-1)比较,分别至少提高了5个数量级和1个数量级。

特别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制得的MoS2/Ag/MoS2薄膜材料,电阻率值达到5.7×10-2Ωcm,比单一MoS2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值(1.1×103Ωcm)至少低4个数量级。

概括而言,本发明通过将单一的MoS2薄膜层改变为“夹心层”结构形式:采用在上下两层MoS2薄膜层之间插入一层Ag金属薄层这一简单的技术手段,巧妙地利用所插入的Ag金属薄层中的自由电子对MoS2薄膜层的电子注入效应,提高薄膜材料中的电子载流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达到显著降低MoS2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值、提高MoS2薄膜材料的导电性能的目的。

为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现从原理上进行详细说明:

1、Ag金属插层对MoS2薄膜材料性能达到的技术效果有三个方面:

(1)Ag金属插层中的大量自由电子通过注入效应分别进入顶层MoS2薄膜层和底层MoS2薄膜层,分别提高了上下MoS2薄膜层中的电子载流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

(2)通过提高上下两层MoS2薄膜材料中的电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显著降低了MoS2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大幅增强了MoS2薄膜材料的导电性能;

(3)中间Ag金属插层的连续性特征,有效增强了薄膜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薄膜内部缺陷数量,从而使薄膜材料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得到提高。

2、上述技术方案中,Ag金属层的电子功函数为4.2eV,小于MoS2薄膜材料的功函数值4.5eV,从而保证了电子能够由Ag金属层注入进入MoS2薄膜层;

3、上述技术方案中,Ag金属层位于两层MoS2材料之间,利于电子通过注入效应分别进入上下两层MoS2薄膜层,提高整个薄膜材料内部载流子分布的均匀性;

4、上述技术方案中,Ag金属层的厚度超薄,为3-10nm,一方面提高了Ag金属层的均匀连续性;另一方面也避免薄膜内部电子仅以Ag金属层为输运通道,而不经过MoS2薄膜层;同时,Ag金属层可以为上下两层MoS2薄膜提供大量自由电子。

实验证明,上述技术方案的MoS2/Ag/MoS2薄膜材料,具有电子浓度高、电子迁移率大、电阻率值小、结构和性能稳定等优点。

优选为,所述底层MoS2薄膜层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沉积于所述Si上表面之上的;

所述Ag金属层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沉积于所述MoS2薄膜层之上的;

所述顶层MoS2薄膜层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沉积于所述Ag金属层之上的。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制备方法简单、工艺过程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一致性更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上述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过程易控、成品率高,且工艺环保,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的MoS2/Ag/MoS2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硅基片表面清洗步骤

选取本征绝缘不导电型Si单晶基片,依次在酒精、丙酮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80s;

取出并用干燥氮气吹干;

第二步,底层MoS2薄膜层表面沉积步骤

将清洗后的Si单晶基片衬底装入托盘、放入真空腔,并将真空腔抽为高真空,在氩气环境下,将Si单晶基片的温度调至第一温度,氩气气压调至第一压力,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恒定的30W溅射功率条件下,利用电离出的离子轰击MoS2陶瓷靶材,在所述Si基片的上表面上,沉积一层MoS2薄膜层;

第三步,Ag金属层表面沉积步骤

将装有样品的托盘更换至Ag金属靶材的正上方;

将Si单晶基片的温度调至第二温度,Ar气压调至第二压力,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恒定的30W溅射功率条件下,利用电离出的离子轰击Ag金属靶材,在上述底层MoS2薄膜层的表面上,再沉积一层Ag金属层;

第四步,顶层MoS2薄膜层表面沉积步骤

将装有样品的托盘再更换至MoS2陶瓷靶材的正上方;

将Si单晶基片的温度调至第三温度,Ar气压调至第三压力,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恒定的30W溅射功率条件下,利用电离出的离子轰击MoS2陶瓷靶材,在上述Ag金属层的表面上,再沉积一层MoS2薄膜层,即得。

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制备工艺简单、成品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并且上述制备方法无有毒有害原料使用、无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或废气排放,整个工艺流程绿色环保、无污染;

上述技术方案所制得的产品质量均匀稳定、各薄膜层附着牢固、厚度均匀稳定且易于控制。

优选为,上述氩气的纯度在99.999%以上;所述高纯氮气是指纯度为99.95%以上的干燥氮气;所述MoS2陶瓷靶材,其纯度为99.9%;所述Ag金属靶材,其纯度为99.99%;所述MoS2靶材的靶基距和所述Ag靶材的靶基距均为50mm。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该距离既能满足离子在运动过程中与工作气体充分碰撞降低动能,又能保证离子在成膜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附着力。

进一步优选,上述第一温度为20-400℃,所述第一压力为1-10Pa;

所述第二温度为20-30℃,所述第二压力为1-5Pa;

所述第三温度为20-400℃,所述第三压力为1-10Pa。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既能保证获得良好的二硫化钼薄膜和银金属膜层的晶体质量,又能满足离子成膜过程中所需的、足够的附着力,同时还能比较容易的控制成膜厚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具有十分显著的低电阻率(在室温条件下,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8.3×1022cm-3、8.5cm2V-1s-1和5.7×10-2Ωcm。与单一的纯MoS2薄膜材料比较,载流子浓度至少提高了5个数量级,电子迁移率至少提高了1个数量级,而电阻率值至少降低了4个数量级)。

2、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参数控制简便;且其成品率高、制造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拉曼光谱图;

图3为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值分别随Ag层厚度变化的变化规律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值随Ag层厚度变化的变化规律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硅基片表面清洗步骤

选取本征绝缘不导电型Si单晶基片,依次在酒精、丙酮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80s;

取出并用干燥氮气吹干;

第二步,底层MoS2薄膜层表面沉积步骤

将清洗后的Si单晶基片衬底装入托盘、放入真空腔,并将真空腔抽为高真空,在氩气环境下,将Si单晶基片的温度调至第一温度200℃,氩气气压调至第一压力3Pa,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恒定的30W溅射功率条件下,利用电离出的离子轰击MoS2陶瓷靶材,在所述Si基片的上表面上,沉积一层厚度为50nm的MoS2薄膜层;

第三步,Ag金属层表面沉积步骤

将装有样品的托盘更换至Ag金属靶材的正上方;

将Si单晶基片的温度调至第二温度20-25℃,Ar气压调至第二压力5Pa,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恒定的30W溅射功率条件下,利用电离出的离子轰击Ag金属靶材,在上述底层MoS2薄膜层的表面上,再沉积一层厚度为10nm的Ag金属层;

第四步,顶层MoS2薄膜层表面沉积步骤

将装有样品的托盘再更换至MoS2陶瓷靶材的正上方;

将Si单晶基片的温度调至第三温度200℃,Ar气压调至第三压力3Pa,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恒定的30W溅射功率条件下,利用电离出的离子轰击MoS2陶瓷靶材,在上述Ag金属层的表面上,再沉积一层厚度为50nm的MoS2薄膜层,即得。

产品性能检测结果:

经检测,在室温(20-25℃)条件下,所制得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8.3×1022cm-3、8.5cm2V-1s-1和5.7×10-2Ωcm。

说明:纯MoS2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2.1×1017cm-3、0.1cm2V-1s-1和1.1×103Ωcm(参见对比实施例:实施例2的检测结果)。

实施例2

说明:该实施例为对比实施例,目标产品为纯MoS2薄膜材料,无中间Ag插层。

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硅基片表面清洗步骤

选取本征绝缘不导电型Si单晶基片,依次在酒精、丙酮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80s;

取出并用干燥氮气吹干;

第二步,底层MoS2薄膜层表面沉积步骤

将清洗后的Si单晶基片衬底装入托盘、放入真空腔,并将真空腔抽为高真空,在氩气环境下,将Si单晶基片的温度调至第一温度200℃,氩气气压调至第一压力3Pa,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恒定的30W溅射功率条件下,利用电离出的离子轰击MoS2陶瓷靶材,在所述Si基片的上表面上,沉积一层厚度为100nm的MoS2薄膜层;即得。

产品性能检测结果:

经检测,在室温(20-25℃)条件下,所制得的MoS2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2.1×1017cm-3、0.1cm2V-1s-1和1.1×103Ωcm。

实施例3

仅在第三步中,通过调整溅射时间,将Ag中间插层厚度调整为3nm;其余,均同实施例1。

产品性能检测结果:

经检测,在室温(20-25℃)条件下,所制得的MoS2/Ag/MoS2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1.8×1020cm-3、1.2cm2V-1s-1和9.8Ωcm。

实施例4

仅在第三步中,通过调整溅射时间,将Ag中间插层厚度调整为8nm;其余,均同实施例1。

产品性能检测结果:

经检测,在室温(20-25℃)条件下,所制得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8.8×1021cm-3、2.3cm2V-1s-1和1.1Ωcm。

实施例5

仅在第三步中,通过调整溅射时间,将Ag中间插层厚度调整为10nm;其余,均同实施例1。

产品性能检测结果:

经检测,在室温(20-25℃)条件下,所制得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6.0×1022cm-3、5.7cm2V-1s-1和0.12Ωcm。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制得的产品的性能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其为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层MoS2薄膜层、Ag金属层、底层MoS2薄膜层和Si基片;其中:

上述Si基片是本征绝缘不导电单晶材料,单面抛光,抛光面为上表面;

上述MoS2薄膜层,其纯度为99.9%;

上述Ag金属层,其纯度为99.99%;

上述顶层MoS2薄膜层、Ag金属层、底层MoS2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50nm、3-10nm和50nm;

上述底层MoS2薄膜层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沉积于上述Si上表面之上的;

上述Ag金属层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沉积于上述MoS2薄膜层之上的;

上述顶层MoS2薄膜层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沉积于上述Ag金属层之上的。

图2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图。

如图2所示,382cm-1和407cm-1分别为MoS2薄膜的典型面内振动模式(E12g)和面外振动模式(A1g)。表明所制得的薄膜材质为MoS2

图3为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值随Ag层厚度变化的变化规律曲线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Ag中间插层厚度的增加,MoS2/Ag/MoS2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值逐渐增大。可见,随着厚度的增加,Ag中间插层的均匀连续性增强,是Ag层内部向MoS2薄膜中注入的电子数目和效果增强,从而导致整个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发生明显提高。

图4为本发明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值随Ag层厚度变化的变化规律曲线图。

如图4所示,无Ag金属插层(对应于图中的厚度为0时)的纯MoS2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2.1×1017cm-3、0.1cm2V-1s-1和1.1×103Ωcm。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Ag中间插层厚度的增加,MoS2/Ag/MoS2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值逐渐减小。

在室温(20-25℃)条件下,所制得的具有10nm Ag金属插层的MoS2/Ag/MoS2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子载流子浓度、电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值分别为8.3×1022cm-3、8.5cm2V-1s-1和5.7×10-2Ωcm。

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载流子浓度提高幅度超过5个数量级,电子迁移率提高幅度超过1个数量级,而电阻率值降低幅度超过4个数量级,导电性能改善幅度巨大、效果十分显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