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和系统

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和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服务号步骤:获取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IP服务号,其中,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有效时长;服务号管理步骤:在IP服务号的有效时长内,通过IP服务号进行数字通讯。本发明能够在移动智能电话端,通过从服务器申领的多个特定有效时长的语音服务号中的一个服务号,直接呼叫另一个非本机语音服务号,无需所要对方拨打许可,同时对方也可拒绝接听;服务号的有效可用时长在申领时定义,动态号码长度基于时长和属性而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031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讯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647244.8

  • 发明设计人 邓金富;赵凤萍;

    申请日2016-08-09

  • 分类号H04M3/42(20060101);H04M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国中

  • 地址 2017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芳春路400号1幢3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1: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21

    授权

    授权

  • 2017-09-2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4M3/4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80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M3/42 申请日:201608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动态多语音服务号、呼叫应答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蜂窝电话应用的普及,目前智能终端上可支持一定有限数量的SIM语音号,加上通过虚拟运营商增加的有限数量语音号。但这些号码的生命周期和数量都是固定的。也有支持语音呼叫的社交软件,但这些社交号码也是相对固定并需要建立认证联系后方可语音和文字信息服务。这一方面因为需要互相认证添加,增加用户通过语音直接联系另一方的流程开销和隐私担忧,另一方面也约束语音号的灵活性。本发明解决的是通过在一部智能移动蜂窝电话上,通过动态生成的多语音服务号,开展数字语音呼叫、文本和视频图像传输等通讯业务。

当前主流语音号是由区域国家的独立运营商分配和管理,但此号变更困难并数量有限,也就是通常称呼的双卡号、三卡号等。社交软件可提供语音服务但因为其社交属性需要针对已完成双向认证的服务号方能发起语音呼叫,而不能提供用不同的服务号,直接语音呼叫。这样存在如下缺陷和局限:

(1)同时待机的语音服务号数量有限。

(2)同时待机的每个语音服务号的不能动态一键调整服务时长和服务状态。

(3)需要在软件中拨打数字语音通话前首先做通话双方的相互认证。

(4)难以实现动态的一键动态申领新的语音服务号并存于与其它已申领的服务号。

申请号为CN201110264648.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卡通讯设备的通讯处理方法和多卡通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多卡通讯设备在通讯时由用户在多张卡中自主选择要使用的卡,选择的过程常会占用较长时间,实现通讯的速度较慢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卡通讯设备接收到与目的通讯设备进行通讯的指令;所述多卡通讯设备自动根据所述指令在内置的多张卡中确定优选卡;所述多卡通讯设备使用所述优选卡响应所述指令。但是,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属于硬件切换多卡设备,不能实时支持多个服务号在线提供服务。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机多号、一卡多号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技术方案是通过基带蜂窝通讯实现的,给现有运营商通讯设备和网络增加了负担,并且客户开展新语音服务的业务程序复杂,产生大量冗余信息。而本发明通过IP实现语音,尤其是优选情况中,以多个账号客户自由切换同时使用的方式实现一机多号、一卡多号,而下层数字通讯部分依赖运营商的基础流量服务或者以太网网络服务(但需要有效的运营商卡做客户识别),从而将客户识别和语音服务分开对待,这就是一张有效运营商的卡可以被识别后,采用多个不同的语音服务账号(形式为数字串)开展实质的业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服务号步骤:获取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IP服务号,其中,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有效时长;

服务号管理步骤:在IP服务号的有效时长内,通过IP服务号进行数字通讯。

优选地,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号码位数,其中,号码位数来自于设定的取值范围,所述取值范围内包含多种位数。

优选地,定义多个时长段,时长段较短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大于时长段较长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

优选地,对应于不同客户识别模块或者不同移动终端设备的主叫的IP服务号与被叫的IP服务号之间采用免认证方式进行数字通讯,其中,所述数字通讯包括语音呼叫;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多个IP服务号能够独立设置使用状态。

优选地,IP服务号的属性还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多种属性:

-号码作废后额外回收期;

-来电通知优先级;

IP服务号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是指:IP服务号是基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身份识别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系统,包括如下装置:

获取服务号装置:获取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IP服务号,其中,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有效时长;

服务号管理装置:在IP服务号的有效时长内,通过IP服务号进行数字通讯。

优选地,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号码位数,其中,号码位数来自于设定的取值范围,所述取值范围内包含多种位数。

优选地,定义多个时长段,时长段较短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大于时长段较长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

优选地,对应于不同客户识别模块或者不同移动终端设备的主叫的IP服务号与被叫的IP服务号之间采用免认证方式进行数字通讯,其中,所述数字通讯包括语音呼叫;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多个IP服务号能够独立设置使用状态。

优选地,IP服务号的属性还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多种属性:

-号码作废后额外回收期;

-来电通知优先级;

IP服务号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是指:IP服务号是基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身份识别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在移动智能电话端,通过从服务器申领的多个特定有效时长的语音服务号中的一个服务号,直接呼叫另一个非本机语音服务号,无需所要对方拨打许可,同时对方也可拒绝接听;

2、服务号为IP服务号,能够根据特定属性从服务器动态申领,以用来开展语音呼叫等业务;

3、服务号的有效可用时长在申领时定义,动态号码长度基于时长和属性而变;过期的服务号会被收回等待数月、数年后方才被重新授予以避免误骚扰;

4、多个服务号可同时激活等待被呼叫或者发起呼叫,但同一时刻仅一个可发起/接通语音等呼叫请求;每个在有效生命周期内的服务号可以被客户自定义挂起、忙碌、自动语音、静音等个性设置;

5、本发明中无需授权好友,搜索特定联系人,发起双向认证等操作,因此社交隐私安全信息泄露的缺陷被剔除。

6、本发明基于服务和地理位置区域,选择适合呼叫对方的中转信令服务,减少建立呼叫延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中IP服务号生成过程中号码位数确定及IP服务号生命周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IP服务号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呼叫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并发来电时的管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可以在同一部智能手机上通过多个不同IP服务号直接发起、接受呼叫的拨打操作,只要对方也用该服务号业务,无需先相互认证添加关系;并可通过服务优先管理和客户对短期、中长期服务的需要,管理来电通知并发策略,每个独立的服务号生命周期和服务类型;其中,IP服务号是服务器授予并管理,防止服务号被复制和呼叫内容被窃听。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服务号步骤:获取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IP服务号,其中,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有效时长;IP服务号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是指:IP服务号是基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身份识别的;

服务号管理步骤:在IP服务号的有效时长内,通过IP服务号进行数字通讯。

具体地,例如,多个IP服务号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实现一卡多号;又例如,多个IP服务号对应于同一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一机多号;当然,也可以由客户仅定义一个IP服务号。IP服务号基于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

进一步地,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号码位数,其中,号码位数来自于设定的取值范围,所述取值范围内包含多种位数。其中,可以定义多个时长段,时长段较短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大于时长段较长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

具体地,IP服务号的生成是通过本地标注属性后,提交交由服务器根据规则动态生成并发放的长度不等的一串数字号码。其中,移动终端本地标注属性的标签包括有效时长、偏好数字、号码作废后额外回收期等)。例如,基于短时间(比如几日几周有效),服务器生成的是24位以上的超长服务号码;对于数月小于半年的生成12位以上的长服务号码;对于长于半年、6个月以上的生成16位以上服务号;对于长于1年则生成10位长标准长度服务号码。目的是,由于短时服务号码需要频发回收,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数量来满足用户需求,可以采用超长位数避免重新投放时出现冲突或者带来意外骚扰。而特殊原因和特殊区域机型的申请,服务器会发放有特定长度位的服务号码。作废后额外回收指的是,对于长于半年、6个月以上的服务号码,可以选择免打扰的回收期过滤机制,保证指定上一个服务号码被废弃掉后有足够长的时间过滤,避免上一个服务号的联系人误骚扰。更为具体地,如图1所示,若时长段(即有效时长)小于1个月,则IP服务号位数为大于等于18位;若时长段大于等于1个月且小于半年,则IP服务号位数为大于等于13位且小于18位;若时长段大于等于半年且小于1年,则IP服务号位数为大于等于11位且小于13位;若时长段大于等于1年,则IP服务号位数为大于等于8位且小于11位。

进一步地,对应于不同客户识别模块或者不同移动终端设备的主叫的IP服务号与被叫的IP服务号之间采用免认证方式进行数字通讯,其中,所述数字通讯包括语音呼叫;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多个IP服务号能够独立设置使用状态。其中,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号码作废后额外回收期、来电通知优先级;

具体地,在本机上的IP服务号管理,包括IP服务号码的来电铃声、有来电提醒时间段是否处于忙音免打扰状态或者静音、是否申请删除立即结束服务号码,还包括并发时哪个号码优先通知并受理呼叫业务。呼叫管理包括发起去电和接听来电。发起去电时允许用户通过数字拨号盘或者扫码读入数字长号码的IP服务号来指定呼叫的对方号码,同时可以指定使用本地已申领的某个服务号发起呼叫。接听来电时根据设定的IP服务号属性参数响应来电。本地并发呼叫存在一般每次只允许一个IP服务号接听或者打出,如果一次读取有多个IP服务号同时被呼叫,则基于设定的管理策略,选择优先的唯一IP服务号提示用户应答或者根据本地服务号管理进行忙音等自动应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系统,可以通过所述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方法的步骤流程实现。具体地,所述基于客户识别模块的动态多语音服务号的呼叫系统,包括如下装置:

获取服务号装置:获取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IP服务号,其中,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有效时长;

服务号管理装置:在IP服务号的有效时长内,通过IP服务号进行数字通讯。

进一步地,IP服务号的属性包括号码位数,其中,号码位数来自于设定的取值范围,所述取值范围内包含多种位数。

进一步地,定义多个时长段,时长段较短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大于时长段较长的有效时长对应的IP服务号的号码位数。

进一步地,对应于不同客户识别模块或者不同移动终端设备的主叫的IP服务号与被叫的IP服务号之间采用免认证方式进行数字通讯,其中,所述数字通讯包括语音呼叫;对应于同一客户识别模块或者同一移动终端设备的多个IP服务号能够独立设置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IP服务号的属性还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多种属性:

-号码作废后额外回收期;

-来电通知优先级;

IP服务号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是指:IP服务号是基于客户识别模块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身份识别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项装置、模块、单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