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

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育成具有早熟、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品质优良、强优势恢复系“盐恢607”;用“盐恢607”与Ⅱ‑32A、天丰A、荃9311A、荃香9A、镇籼1A等三系不育系测配,先后育成熟期较早、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早熟强优势系列三系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07、天丰优607、荃优607、荃香优607、镇籼优607)。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6

    授权

    授权

  • 2016-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1/02 申请日:201605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杂交水稻的育成和大面积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优质、多抗、高产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工作的长期目标。水稻优良恢复系是获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必不可少的条件,杂交稻组合熟期的早迟、杂种优势的强弱、综合性状的好坏,都直接受到恢复系的制约。在杂交水稻组合选育中,恢复系是决定杂交稻熟期早迟,是提高杂交稻米质、抗性和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加,每年高温、冷害、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灾害种类多,而且发生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导致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出现诸多新变化,对水稻生产亦构成极大威胁。近期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杂交中籼稻组合虽然产量潜力较大,但普遍存在生育期偏长,存在水稻生长后期容易受低温影响而造成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的现象。新的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办法要求以及大面积生产迫切需要育种单位选育熟期较早(广适、稳产)强优势(高产)抗病(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品质优良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本发明在本单位已经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广谱性水稻恢复系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申请号201510056895.5,公告号CN104585025A)选育的“盐恢1393”系列杂交稻组合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早熟恢复系选育为突破口,把熟期较早、强优势作为育成杂交中籼稻组合的主攻方向,兼顾抗病和品质,以期育成比对照“丰两优4号”(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以及“盐恢1393”系列杂交稻组合均早熟,产量、抗性、 品质等指标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的育种思路,经过多年选择、成功育成早熟恢复系“盐恢60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把熟期较早、强优势作为育成杂交稻组合的主攻方向,兼顾抗病和品质,以期育成比对照“丰两优4号”(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以及“盐恢1393”系列杂交稻组合均早熟、高产稳产、抗性强、品质优良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技术方案: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早熟水稻恢复系为保藏号为CGMCC No.12255的“盐恢607”。

所述的方法,是指用所述的保藏号为CGMCC No.12255的“盐恢607"与水稻三系不育系配组选育三系杂交稻组合方法。所述的三系不育系为Ⅱ-32A、天丰A、荃9311A、荃香9A或镇籼1A。

所述保藏号为CGMCC No.12255的“盐恢607”,全生育期138天。分别比“盐恢1393”、“镇恢42”早熟1.5天、1.0天。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申请人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以早熟恢复系选育“盐恢607”为突破口,把熟期较早、强优势作为育成组合的主攻方向,兼顾抗病和品质,以期育成比对照丰两优4号(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以及“盐恢1393”系列杂交稻组合均早熟、产量、抗性、品质等指标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的育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发明目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成功育成熟期较早、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Ⅱ优607、天丰优607、荃优607、荃香优607、镇籼优607等系列早熟强优势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育成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强优势恢复 系“盐恢607”,“盐恢607”具有如下特点:芽鞘、叶鞘绿色,叶色较淡绿色,株型紧凑,株高115.7㎝,6个伸长节间,茎杆较粗壮,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叶片较短挺,全生育期138天,播种至抽穗103-106天,分蘖力较强,无芒,品质优良:垩白率≤30%、垩白度≤5%,透明度1-2级,恢复度高,恢复谱广,恢复力强,抗-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中抗纹枯病。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早熟恢复系为保藏号为CGMCC No.12255的“盐恢607”。

“盐恢607”生育特性:全生育期较短,为138天,分别比“盐恢1393”、“镇恢42”早熟1.5天、1.0天。据2012年观察调查,“盐恢607”与其两个亲本“盐恢1393”、“镇恢42”相比,主要特点是株高较矮,为115.7㎝,分别比“盐恢1393”、“镇恢42”矮4.3cm、0.5cm;全生育期较短,为138天,分别比“盐恢1393”、“镇恢42”早熟1.5天、1.0天,播种至抽穗的天数为103-106天。其他性状与“盐恢1393”、“镇恢42”相似或介于“盐恢1393”、“镇恢42”之间。具体表现为:芽鞘、叶鞘绿色,叶色较深,株型紧凑,6个伸长节间,主茎自基部依次到穗下节各节间长度分别为3.5cm、6.5cm、10.8cm、14.5cm、17.7cm、38.5cm,茎杆较粗壮,茎杆基部粗1.01cm。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倒1、2、3叶的长度分别为23.7cm、40.8cm、50.5cm,倒1、2、3叶的宽度分别为2.1cm、2.0cm、1.9cm,叶片较短挺,剑叶角度18.2。分蘖力较强,单株成穗数10.3个,穗型中等,穗长24.2cm,每穗总粒161.6粒,每穗实粒146.7粒,结实率90.8%,千粒重26.6克,无芒(见表1)。品质优良(垩白率≤30%、垩白度≤5%)、透明度1-2级。

表1:“盐恢607”与其亲本“盐恢1393、镇恢42”农艺性状对比

“盐恢607”配合力高,恢复力强、恢复谱广:2012-2015年用盐恢607与Ⅱ-32A、天丰A、荃9311A、荃香9A及镇籼1A等三系不育系配组育成三系杂交稻组合,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多年多点品比试验,用其所配组的5个三系杂交稻组合的平均自然结实率表示其恢复力,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的平均自然结实率变幅为88.3%~91.3%,均比对照“丰两优4号”平均自然结实率的87.2%明显要高(表2),表明“盐恢607”配合力高,恢复力强、恢复谱广。

表2:“盐恢607”与不同三系不育系配组恢复力表现

“盐恢607”表现白叶枯病抗性优于“盐恢1393”和“镇恢42”两个亲本: 2014年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结果:“盐恢607”白叶枯病抗性优于“盐恢1393”和“镇恢42”两个亲本,表现抗-中抗白叶枯病(病级1-3级);“盐恢607”中抗稻瘟病(综合指数3.75),比“盐恢1393”和“镇恢42”两个亲本的抗性综合指数略高点;中抗纹枯病(MR)。详情见表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表3中所提到的水稻白叶枯病致病菌株和稻瘟病生理小种对外检测服务,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鉴定方法同国家南方稻区或江苏省水稻新品种试验方案)。

表3:“盐恢607”抗性鉴定结果

采用本发明的早熟恢复系“盐恢607”先后与Ⅱ-32A、天丰A、荃9311A、荃香9A及镇籼1A等三系不育系测配、筛选,先后育成熟期较早、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强优势系列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607、天丰优607、荃优607、荃香优607、镇籼优607等)。“盐恢607”系列杂交稻新组合具有如下特点:

(1)杂种优势强、“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均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增产幅度1.34-8.75%:2012-2015年,在本单位试验基地连续四年组织“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品比试验,对照均是“丰两优4号”,试验设计按照国家或江苏省水稻中间试验方案执行。“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1.34-8.75%(见表4)。其中荃优607平均亩产最高,达到649.58kg,比对照增产8.35%;荃香优607平均亩639.62kg,比对照增产6.69%;镇籼优607平均亩产630.3kg,比对照增产5.14%;天丰优607平均亩产622.15kg,比对照增产3.79%;Ⅱ优607平均亩产614.29kg,比对照增产2.47%。

表4:2012-2015年“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各年度试验产量

(2)比“盐恢1393”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要早熟1-2天、适应性广:2014年,本单位对“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属基本营养生长型,与对照相比均表现早熟性好,适应性广。其中:Ⅱ优607和天丰优607全生育期最短均为141天,比对照“丰两优4号”早熟9天,荃优607、荃香优607次短,分别为145天,比对照“丰两优4号”早熟5天,镇籼优607全生育期最长为147天,比对照“丰两优4号”早熟3天,结果见表5-1。2015年,本单位对“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与“盐恢1393”系列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的全生育期进行调查,同一母本配置的杂交稻组合中,“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均要比“盐恢1393”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要早熟1-2天,结果见表5-2。

表5-1:“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

表5-2:“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

(3)稻米品质优良:2014年,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中荃优607、荃香优607、镇籼优607稻米品质指标均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Ⅱ优607、天丰优607的稻米品质指标中除垩白率、垩白度两项指标略高外,其余指标均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见表6)。

表6:“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稻米品质指标

(4)抗病性强,好种易管:2014年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结果:“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对苗瘟、穗颈瘟、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丰两优4号”。穗颈瘟抗性中荃香优607表现抗穗颈瘟(综合指数1.75),荃优607、镇籼优607表现中抗穗颈瘟(综合指数3.25),天丰优607、Ⅱ优607表现中抗穗颈瘟(综合指数3.75);白叶枯病抗性中荃香优607、荃优607表现抗-中抗白叶枯病(1-3级),镇籼优607表现中抗白叶枯病(3级),天丰优607、Ⅱ优607表现中抗-中感白叶枯病(3-5级);Ⅱ优607、天丰优607、荃优607、荃香优607、镇籼优607纹枯病抗性与对照“丰两优4号”相似,均表现中抗(MR)。见表7。(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可提供表7中所提到的水稻白叶枯病致病菌株和稻瘟病生理小种,白叶 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鉴定方法同国家南方稻区或江苏省水稻新品种试验方案)。

表7:“盐恢607”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抗性鉴定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及其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的育种系谱示意图

生物保藏

“盐恢607”,分类命名为水稻(Oryza sativa),于2016年4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 No.1225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早熟恢复系盐恢607系列杂交稻组合选育的具体选育过程。

(1)选择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育成的株型紧凑、高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品质优良强优恢复系“镇恢42”(其亲本组合为:镇恢129×镇恢084,镇恢42品种权号:CNA20040049.5)作母本,选择本所育成的株型紧凑、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品质优良的强优恢复系“盐恢1393”(于2014 年12月24日保藏:CGMCC No.10294,专利申请号201510056895.5,公告号CN104585025A)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获得F0种子;

(2)经自交选择,从F3代开始与三系不育系测交,逐代进行恢复度、杂种优势、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鉴定,外观品质(主要指标垩白率≤30%、垩白度≤5%)筛选等以及农艺性状选择,至自交7代即F7代育成具有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品质优良、强优势恢复系“盐恢607”;

(3)用“盐恢607”与Ⅱ-32A、天丰A、荃9311A、荃香79A、镇籼1A等籼型三系不育系(所有材料均为公知公用:Ⅱ-32A: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种子科技》,1994(5);天丰A: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荃9311A、荃香9A: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镇籼1A: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广泛测配、筛选,先后育成熟期较早、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强优势系列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607、天丰优607、荃优607、荃香优607、镇籼优607)。详情具体见表1-8。

表8:本发明的早熟恢复系“盐恢607”及其系列杂交中籼稻组合的具体选育过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