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

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两轮机动车车架结构领域的一种用于两轮机动车骑乘高度调节的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包括车架调节机构和前叉运动调节机构,车架调节机构设置在车架上,调节两轮车辆骑乘姿态,前叉运动调节机构设置在两轮车前叉,调节两轮车辆的握把位置,车架上体链接杆与车架上体块相连接,车架下体块与运动推送组件相连接,车架上体块的一端通过活动转轴安装在两轮车前叉上,运动推送组件的车架上体链接杆推动车架上体块沿活动转轴作圆弧运动。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在“舒适的常规骑乘姿态”和“高速状态下需要减小风阻,延长续航能力”之间快速有效的做出及时调整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230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阿忒加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99760.3

  • 发明设计人 梁绍宁;

    申请日2016-06-0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民兴

  • 地址 200070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436号64幢一层J17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4: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27

    授权

    授权

  • 2016-10-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K3/02 申请日:2016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机动车车架结构领域的一种用于两轮机动车骑乘高度调节的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两轮机动车的对于驾乘人员来说高度和姿态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且由于车架的整体设计方式,并不能做到相应的调节,改装麻烦甚至无法改装,用户在上车或低速遇到颠簸路面时需要更低的高度,更高的握把位置达到稳定舒适的操控和驾乘,比如踏板车。而在高速平坦路面行驶时为了克服空气阻力,减少能耗,需要身体更加前倾,比如赛车。本发明能够在两者之间进行快速来回调节,以满足不同人群以及快速应对不同路况的需求。是传统两轮机动车车架和改装车辆无法做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传统两轮机动车车架固定不变,无法适应不同路况和不同驾乘人员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根据驾乘人员需求进行两轮机动车骑乘高度调节的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包括车架调节机构和前叉运动调节机构,车架调节机构设置在车架上,调节两轮车辆骑乘姿态,前叉运动调节机构设置在两轮车前叉,调节两轮车辆的握把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调节机构包括车架上体块、车架下体块和运动推送组件,运动推送组件由车架上体链接杆、中心旋转链接块、与脚踏旋转链接杆、脚踏旋转链接块和电动推杆组成,车架上体链接杆与车架上体块相连接,车架下体块与运动推送组件相连接,车架上体块的一端通过活动转轴安装在两轮车前叉上,运动推送组件的车架上体链接杆推动车架上体块沿活动转轴作圆弧运动;前叉运动调节机构包括双螺杆电动推杆和升降内套管,前叉运动调节机构通过前叉上夹板和前叉下夹板固定在前叉上,双螺杆电动推杆通过在升降内套管中的伸缩实现上下运动的调节;所述的车架调节机构的中心旋转链接块由电动推杆驱动旋转;所述的车架调节机构上设有9个关节轴点,其中4个轴点为固定轴点,固定于车架下体块上。

本发明具有有效地在“舒适的常规骑乘姿态”和“高速状态下需要减小风阻和延长续航能力”之间快速有效的做出及时调整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车架上体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车架下体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运动推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运动推送组件分解图。

图6为姿态调节系统运动轴点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姿态调节系统运动轴点升起状态示意图。

图8为前叉运动调节机构分解图。

图9为姿态调节系统未启动的闭合状态时各轴点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姿态调节系统升起状态时各轴点分布示意图。

图中:1 车架上体块、2 运动推送组件、3 车架下体块、4 车架上体链接杆、5 电动推杆、6 中心旋转链接块、7 与脚踏旋转链接杆、8 脚踏旋转链接块、9 车把固定夹板、10 升降内套管、11 前叉上夹板、12 双螺杆电动推杆、13 前叉下夹板、14 车架下体块连接端、15 前叉外套管、16 关节轴点1、17关节轴点2、18 关节轴点3、19 关节轴点4、20 关节轴点5、21 关节轴点6、22 关节轴点7、23关节轴点8和24关节轴点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为两轮车辆骑乘姿态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包括1 车架上体块、2 运动推送组件、3 车架下体块、4 车架上体链接杆、5 电动推杆、6 中心旋转链接块、7 与脚踏旋转链接杆、8 脚踏旋转链接块、9 车把固定夹板、10 升降内套管、11 前叉上夹板、12 双螺杆电动推杆、13 前叉下夹板、14 车架下体块连接端和15 前叉外套管。姿态调节机构为闭环多节连杆形式,该结构全部运动节点由9个关节轴点构成,9、6、1、8关节轴点为固定轴点,固定于车架下体上,做工时不产生空间位移,描述了结构体在启动后到达指定位置的状态,由固定于3,6关节轴点间的部件电动推杆伸缩运动来推拉动中心旋转链接块围绕关节轴点1做圆弧运动,从而使其他部件达到指定位置。当机构启动到达指定位置后整套连杆结构达到特定角度的死点状态,在外部施力状态下不会回退。如图所示当电动推杆运动到达指定行程后,车架上体链接杆与中心旋转链接块上的关节轴点5,4,1,成为一直线,达到特定角度的死点,此时作用在关节轴点9,5,杠杆上的与地面垂直向下的压力无法使结构回退。下方控制脚踏部分的中心旋转链接块,脚踏旋转链接杆、脚踏旋转链接块上的关节轴点1,2,7,作用原理相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