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及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

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及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及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包括支架和载车板,防坠落方法是将载车板升降过程设置成三个步骤,包括上升步骤一、上升步骤二和下降步骤,在支架上设置钩块,在载车板上设置挂钩和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铰接在载车板上,在挂钩和载车板之间设置拉簧;在上升步骤一中,利用挂钩钩挂到钩块上实现防坠落,在上升步骤二中,使得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且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将与钩块分离开来的挂钩锁紧,使得挂钩和钩块保持分离状态,从而保证载车板的顺利下降;在下降步骤中,当载车板下降到地面处时,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对挂钩进行解锁,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使得挂钩恢复到原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633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洲华盛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400898.0

  • 发明设计人 曾盛华;郭峰;刘小毅;

    申请日2016-06-0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志勇

  • 地址 412005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高科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5: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6

    授权

    授权

  • 2016-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H6/02 申请日:2016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及立体车库,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及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三、四十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是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中的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通过在立柱上设置可上、下升降的载车板,使得其能同时停放上、下两辆车。从设备的安全性能方面考虑,在载车板上升到位后,为防止载车板突然坠落,需在设备中增加一种防坠落装置。

公告号为CN202899696U,专利号为20122057364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后驱型双层立体车库,包括设置有立柱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载车盘,两根立柱分别设置在支架两侧的中段,载车盘位于两立柱之间,载车盘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直角三角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垂直设置的直角边上设置有上滑轮和下滑轮,所述连接板上水平设置的直角边向载车盘的后端延伸并与载车盘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导轨,上滑轮和下滑轮均安装在所述导轨中;另有上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与下连杆铰接,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架后端的铰接点上;在立柱的上端与上连杆中段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有油缸。

公告号为CN202899697U,专利号为201220573646.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后驱倾斜型双层立体车库,包括设置有立柱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载车盘,两根立柱分别设置在支架两侧的中段,载车盘位于两立柱之间,载车盘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钝角三角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垂直设置的钝角边上设置有上滑轮和下滑轮,所述连接板上的另一钝角边向载车盘的后端延伸、与载车盘平行并与载车盘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导轨,上滑轮和下滑轮均安装在所述导轨中,所述导轨包括位于上端的垂直设置的垂线段以及位于下端的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斜线段;另有上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与下连杆铰接,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架后端的铰接点上;在立柱的上端与上连杆中段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有油缸。

上述两篇专利文献中均是公开的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在防坠落设计方面,两篇专利文献均是采用防坠落钩和防坠落销相配合来实现的,即当载车盘举升到位后,通过防坠落钩卡在防坠落销上使得载车盘不能下降,从而实现防坠落的。这样设置虽然能解决载车盘突然坠落的问题,但是,当载车盘正常下落时,却需要先通过外力将防坠落钩打开后,才能将载车盘放下(参见两篇专利文献的具体实施例方式中最后一段内容)。这样操作起来就极为不便,费时费力且载车盘完成一次升降的操作时间较长,影响了出、停车效率。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及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使其在具有防坠落功能的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载车板的正常升降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出、停车效率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防坠落装置的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及其防坠落方法,其在具有防坠落功能的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载车板的正常升降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出、停车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所述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载车板,所述载车板能沿支架上、下移动,将载车板的升降过程设置成三个步骤,包括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的载车板上升步骤一、上升到空中的载车板继续上升到最高位置处的载车板上升步骤二和载车板从最高位置处下降到地面的载车板下降步骤,在支架上设置有钩块,在载车板上设置有挂钩和对挂钩进行锁定或解锁的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铰接在载车板上,在挂钩和载车板之间设置有拉簧;

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一中,通过载车板带动挂钩朝钩块移动,利用挂钩和钩块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钩挂到钩块上实现防坠落,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二中,通过挂钩和钩块继续配合接触使得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且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将与钩块分离开来的挂钩锁紧,使得挂钩和钩块保持分离状态,从而保证载车板的顺利下降,此时,拉簧处于被拉伸状态;在载车板下降步骤中,当载车板下降到地面处时,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对挂钩进行解锁,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使得挂钩恢复到原位。

优选的,所述挂钩包括一端铰接到载车板上的挂钩体、设置在挂钩体上的主钩和设置在挂钩体上的副钩,拉簧设置在挂钩体的另外一端和载车板之间,所述钩块包括钩块本体,钩块本体底部的一端处设置有斜面,钩块本体顶部的一端处且位于斜面的上方位置开有槽口;

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一中,通过主钩与钩块本体的斜面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拉簧被拉伸,当主钩移动到与钩块本体的槽口处时,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利用主钩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上实现防坠落,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二中,通过副钩与钩块本体的斜面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再次转动,拉簧再次被拉伸,从而使得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

优选的,所述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包括连杆、滑块一、滑块二、压簧和导向块,滑块一的一端和滑块二的一端均设置成直角梯形状;在导向块中设置有导向滑槽一和导向滑槽二,滑块一能沿导向滑槽一来、回移动,滑块二能沿导向滑槽二来、回移动,压簧的一端固接在导向滑槽二中,压簧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二的另外一端相接触,连杆的一端与挂钩体的另外一端铰接,连杆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一的另外一端铰接,在滑块二的侧部上设置有L型压杆,L型压杆的一侧边固接在滑块二的侧部上,L型压杆的另外一侧边沿垂向朝下设置;

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一中,通过挂钩的转动,利用连杆带动滑块一沿导向滑槽一朝滑块二移动,使得滑块一的斜腰面和滑块二的斜腰面相接触,从而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上移动,压簧被压缩;

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二中,通过挂钩再次转动,依次通过连杆和滑块一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继续朝上移动,压簧继续被压缩,当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时,滑块一的斜腰面和滑块二的斜腰面处于分离状态,在压簧的复位作用下,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下移动直至滑块二的直腰面与滑块一的直腰面相接触,从而利用滑块二将滑块一限位住,从而锁紧挂钩体,使得挂钩保持与钩块的分离状态;

在载车板下降步骤中,当自动锁紧、解锁机构中的L型压杆的另外一侧边与地面相接触时,通过L型压杆的另外一侧边与地面相接触利用L型压杆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上移动,使得滑块一和滑块二分离开来,同时压簧被压缩;当滑块一和滑块二分离开来后,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挂钩反向转动回到原位,滑块一也沿导向滑槽一移动回到原位,同时,在压簧的复位作用下,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下移动回到原位。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载车板,所述载车板能沿支架上、下移动,在支架上设置有钩块,在载车板上设置有挂钩和对挂钩进行锁定或解锁的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铰接在载车板上,在挂钩和载车板之间设置有拉簧;在载车板上升过程中,利用挂钩和钩块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钩挂到钩块上实现防坠落,在载车板继续上升过程中,通过挂钩和钩块继续配合接触使得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且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将与钩块分离开来的挂钩锁紧,使得挂钩和钩块保持分离状态,此时,拉簧处于被拉伸状态;在载车板下降过程中,当载车板下降到地面处时,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对挂钩进行解锁,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使得挂钩恢复到原位。

优选的,所述挂钩包括一端铰接到载车板上的挂钩体、设置在挂钩体上的主钩和设置在挂钩体上的副钩,拉簧设置在挂钩体的另外一端和载车板之间,所述钩块包括钩块本体,钩块本体底部的一端处设置有斜面,钩块本体顶部的一端处且位于斜面的上方位置开有槽口;

在载车板上升过程中,通过主钩与钩块本体的斜面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拉簧被拉伸,当主钩移动到与钩块本体的槽口处时,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主钩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中;

在载车板继续上升过程中,通过副钩与钩块本体的斜面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再次转动,拉簧再次被拉伸,从而使得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

优选的,所述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包括连杆、滑块一、滑块二、压簧和导向块,滑块一的一端和滑块二的一端均设置成直角梯形状;在导向块中设置有导向滑槽一和导向滑槽二,滑块一能沿导向滑槽一来、回移动,滑块二能沿导向滑槽二来、回移动,压簧的一端固接在导向滑槽二中,压簧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二的另外一端相接触,连杆的一端与挂钩体的另外一端铰接,连杆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一的另外一端铰接,在滑块二的侧部上设置有L型压杆,L型压杆的一侧边固接在滑块二的侧部上,L型压杆的另外一侧边沿垂向朝下设置;

在载车板上升过程中,通过挂钩的转动,利用连杆带动滑块一沿导向滑槽一朝滑块二移动,使得滑块一的斜腰面和滑块二的斜腰面相接触,从而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上移动,压簧被压缩;

在载车板继续上升过程中,通过挂钩再次转动,依次通过连杆和滑块一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继续朝上移动,压簧继续被压缩,当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时,滑块一的斜腰面和滑块二的斜腰面处于分离状态,在压簧的复位作用下,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下移动直至滑块二的直腰面与滑块一的直腰面相接触,从而利用滑块二将滑块一限位住,从而锁紧挂钩体,使得挂钩保持与钩块的分离状态;

在载车板下降过程中,通过L型压杆的另外一侧边与地面相接触利用L型压杆推动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上移动,使得滑块一和滑块二分离开来,同时压簧被压缩;当滑块一和滑块二分离开来后,在拉簧的复位作用下,挂钩反向转动回到原位,滑块一也沿导向滑槽一移动回到原位,同时,在压簧的复位作用下,滑块二沿导向滑槽二朝下移动回到原位。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侧支架一、侧支架二、侧拉杆一、侧拉杆二、侧油缸一和侧油缸二,载车板设置在侧支架一和侧支架二之间且载车板能沿侧支架一和侧支架二上、下移动;侧拉杆一的一端和侧油缸一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一上,侧油缸一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一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一的另外一端与载车板的底部铰接,侧拉杆二的一端和侧油缸二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二上,侧油缸二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二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二的另外一端与载车板的底部铰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侧支架一、侧支架二、侧拉杆一、侧拉杆二、侧拉杆三和侧拉杆四,载车板设置在侧支架一和侧支架二之间且载车板能沿侧支架一和侧支架二上、下移动;侧拉杆一的一端和侧拉杆二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一上,侧拉杆一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二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三的一端和侧拉杆四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二上,侧拉杆三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四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二的另外一端和侧拉杆四的另外一端之间固接有连接杆,在连接杆的外周面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支撑轮一和支撑轮二,支撑轮一和支撑轮二均与载车板的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在侧支架一上设置有垂向的U型导向槽一,在侧支架二上设置有垂向的U型导向槽二,在载车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杆件一和杆件二,在杆件一的外周面上转动设置有导向轮一,在杆件二的外周面上转动设置有导向轮二,通过导向轮一卡入U型导向槽一中与U型导向槽一的两侧边配合接触以及通过导向轮二卡入U型导向槽二中与U型导向槽二的两侧边配合接触,使得载车板能沿侧支架一和侧支架二上、下移动。

优选的,在杆件一的端部上且位于U型导向槽一中和在杆件二的端部上且位于U型导向槽二中分别设置有万向球轴承一和万向球轴承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计,在载车板上下升降的过程中,能自动完成挂钩和钩块相配合接触实现的防坠落功能以及自动完成挂钩和钩块相分离实现的载车板顺利下降的功能,不需要通过外力,从而本发明在具有防坠落功能的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载车板的正常升降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出、停车效率。利用挂钩的主钩与钩块本体的斜腰面相配合,使得主钩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中,实现了防坠落功能,利用挂钩的副钩与钩块本体的斜腰面相配合,使得整个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不相接触,避免了下降过程中,挂钩与钩块之间发生相互碰撞,从而保证了载车板能正常下降。利用滑块一、滑块二和L型压杆等部件相配合,在载车板上升过程中,能将与钩块分离开来的挂钩锁紧,使得挂钩和钩块保持分离状态,在载车板下降过程中,当载车板下降到地面处时,能将挂钩恢复到原位,保证了载车板的正常升降,而不需采用外力。通过支撑轮一和支撑轮二均与载车板的底部相接触来实现载车板的升降,保证了载车板升降时的平稳性;通过导向轮与U型的导向槽相配合,进一步保证了载车板升降时的平稳性;通过万向球轴承与U型导向槽相接触起到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载车板的受损,延长了载车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下降到底面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位于自动锁紧、解锁机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中位于挂钩处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钩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钩块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板升降步骤中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和钩块相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板升降步骤中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和钩块相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板升降步骤中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和钩块相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板升降步骤中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和钩块相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板升降步骤中自动锁紧、解锁机构、挂钩和钩块相配合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五;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中位于滑块一和滑块二处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中位于L型压杆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中位于支撑轮一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中位于导向轮一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支架,111. 侧支架一,112. 侧拉杆一,113. 侧油缸一,114. 连接支撑杆,2. 载车板,3. 钩块,311. 钩块本体,312. 斜面,313. 槽口,4. 挂钩,411. 挂钩体,412. 主钩,413. 副钩,5. 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11. 连杆,512. 滑块一,513. 滑块二,514. 压簧,515. 导向块,516. 导向滑槽一,517. 导向滑槽二,6. 拉簧,7. L型压杆,8. 支撑轮一,9. 轴承,10. 控制器安装杆,11. U型导向槽一,12. 杆件一,13. 导向轮一,14. 万向球轴承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所述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支架1上的载车板2,所述载车板2能沿支架1上、下移动,所述防坠落方法是将载车板2的升降过程设置成三个步骤,包括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的载车板上升步骤一S1、上升到空中的载车板继续上升到最高位置处的载车板上升步骤二S2和载车板从最高位置处下降到地面的载车板下降步骤S3,在支架1上设置有钩块3,在载车板2上设置有挂钩4和对挂钩4的转动状态进行锁定或解锁的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挂钩4铰接在载车板2上,在挂钩4和载车板2之间设置有拉簧6;

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一S1中,通过载车板2带动挂钩4朝钩块3移动,利用挂钩4和钩块3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4钩挂到钩块3上实现防坠落,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二S2中,通过挂钩4和钩块3继续配合接触使得挂钩4与钩块3分离开来且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将与钩块分离开来的挂钩4锁紧,使得挂钩4和钩块3保持分离状态,从而保证载车板2的顺利下降,此时,拉簧6处于被拉伸状态;在载车板下降步骤S3中,当载车板2下降到地面处时,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对挂钩4进行解锁,在拉簧6的复位作用下,使得挂钩4恢复到原位。在停车时,第一辆车首先移动到载车板上,然后控制载车板上升,当完成载车板上升步骤一S1时,停止上升,此时挂钩和钩块相配合接触使得载车板处于防坠落状态,再将第二辆车移动至载车板的下方位置,从而实现了双层停车的需求。当出车时,先将第二辆车从载车板的下方位置移动开,再控制载车板继续上升,当完成载车板上升步骤一S1时,挂钩和钩块自动分离开来且挂钩被锁紧使得挂钩和钩块保持分离状态,保证了载车板能正常下降,然后再控制载车板下降,当完成载车板下降步骤S3时,第一辆车就可以从载车板上移动开同时挂钩被解锁,使得挂钩恢复到原位。本实施例在载车板上下升降的过程中,能自动完成挂钩和钩块相配合接触实现的防坠落功能以及自动完成挂钩和钩块相分离实现的载车板顺利下降的功能,不需要通过外力,从而其在保证具有防坠落功能的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载车板的正常升降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出、停车效率。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挂钩4包括一端铰接到载车板2上的挂钩体411、设置在挂钩体411上的主钩412和设置在挂钩体411上的副钩413,拉簧6设置在挂钩体411的另外一端和载车板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主钩412和副钩413均设置成直角梯形状,副钩413靠近挂钩体一端与载车板的铰接点,主钩412远离挂钩体一端与载车板的铰接点。所述钩块3包括钩块本体311,钩块本体311底部的一端处设置有斜面312,钩块本体311顶部的一端处且位于斜面312的上方位置开有槽口313。

如图7至图11所示(图中的载车板未示出),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一S1中,通过主钩412的斜腰面与钩块本体311的斜面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4转动,拉簧6被拉伸,当主钩412移动到与钩块本体的槽口313处时,在拉簧6的复位作用下,利用主钩412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313上实现防坠落,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二S2中,通过副钩413的斜腰面与钩块本体311的斜面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再次转动,拉簧6再次被拉伸,从而使得挂钩4与钩块3分离开来。本实施例通过结构设计,利用挂钩的主钩与钩块本体的斜腰面相配合,使得主钩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中,实现了防坠落功能,利用挂钩的副钩与钩块本体的斜腰面相配合,使得整个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不相接触,避免了下降过程中,挂钩与钩块之间发生相互碰撞,从而保证了载车板能正常下降。

如图3、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包括连杆511、滑块一512、滑块二513、压簧514和导向块515,滑块一512的一端和滑块二513的一端均设置成直角梯形状;导向块515设置在载车板2的侧部,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515设置为L型,在导向块515中设置有导向滑槽一516和导向滑槽二517,导向滑槽一516和导向滑槽二517呈相互垂直的状态设置,滑块一512能沿导向滑槽一516来、回移动,滑块二513能沿导向滑槽二517来、回移动,压簧514的一端固接在导向滑槽二517中,压簧514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二513的另外一端相接触,连杆511的一端与挂钩体411的另外一端铰接,连杆511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一512的另外一端铰接,在滑块二513的侧部上设置有L型压杆7,L型压杆7的一侧边固接在滑块二513的侧部上,L型压杆7的另外一侧边沿垂向朝下设置。

如图7至图9所示,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一S1中,通过挂钩4的转动,利用连杆511带动滑块一512沿导向滑槽一516朝滑块二513移动,使得滑块一512的斜腰面和滑块二513的斜腰面相接触,从而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上移动,压簧514被压缩;当主钩412就移动到钩块本体的槽口313处时,滑块一512的直腰面和滑块二513的直腰面还没有接触,因此,挂钩4还是处于自由的解锁状态,没有被锁紧,因此,在拉簧6的复位作用下,主钩412就能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313上,实现防坠落功能。

如图10至图11所示,在载车板上升步骤二S2中,通过挂钩4再次转动,依次通过连杆511和滑块一512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继续朝上移动,压簧514继续被压缩,当挂钩4与钩块3分离开来时,滑块一512的斜腰面和滑块二513的斜腰面处于分离状态,在压簧514的复位作用下,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下移动直至滑块二513的直腰面与滑块一512的直腰面相接触,从而利用滑块二513将滑块一512限位住,从而锁紧挂钩体,使得挂钩保持与钩块的分离状态。由于通过副钩与钩块本体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的角度大于通过主钩与钩块本体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的角度,因此,通过副钩与钩块本体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而推动滑块二移动的距离大于通过主钩与钩块本体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而推动滑块二移动的距离,从而在通过副钩与钩块本体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而推动滑块二移动过程中,滑块一的斜腰面和滑块二的斜腰面会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挂钩与钩块处于分离状态;而当滑块一的斜腰面和滑块二的斜腰面会处于分离状态时,通过压簧推动滑块二下移,使得滑块二的直腰面与滑块一的直腰面相接触对滑块一进行锁紧限位,从而将挂钩与钩块的分离状态保持住,保证了载车板的正常下降过程。

在载车板下降步骤S3中,当自动锁紧、解锁机构中的L型压杆7的另外一侧边与地面相接触时,通过L型压杆7的另外一侧边与地面相接触利用L型压杆7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上移动,使得滑块一512和滑块二513分离开来,同时压簧514被压缩;当滑块一512和滑块二513分离开来后,在拉簧6的复位作用下,挂钩4反向转动回到原位,滑块一512也沿导向滑槽一516移动回到原位,同时,在压簧514的复位作用下,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下移动回到原位。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支架1上的载车板2,所述载车板2能沿支架1上、下移动,在支架1上设置有钩块3,在载车板2上设置有挂钩4和对挂钩4进行锁定或解锁的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挂钩4铰接在载车板1上,在挂钩4和载车板2之间设置有拉簧6;在载车板2上升过程中,利用挂钩4和钩块3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4钩挂到钩块3上实现防坠落,在载车板2继续上升过程中,通过挂钩4和钩块3继续配合接触使得挂钩4与钩块3分离开来且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将与钩块分离开来的挂钩4锁紧,使得挂钩4和钩块3保持分离状态,此时,拉簧6处于被拉伸状态;在载车板2下降过程中,当载车板2下降到地面处时,通过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对挂钩4进行解锁,在拉簧6的复位作用下,使得挂钩4恢复到原位。

所述挂钩4包括一端铰接到载车板2上的挂钩体411、设置在挂钩体411上的主钩412和设置在挂钩体411上的副钩413,拉簧6设置在挂钩体411的另外一端和载车板2之间,所述钩块3包括钩块本体311,钩块本体311底部的一端处设置有斜面312,钩块本体311顶部的一端处且位于斜面312的上方位置开有槽口313;

在载车板2上升过程中,通过主钩412与钩块本体的斜面312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转动,拉簧6被拉伸,当主钩412移动到与钩块本体的槽口313处时,在拉簧6的复位作用下,主钩412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313中;

在载车板2继续上升过程中,通过副钩413与钩块本体的斜面312相配合接触使得挂钩再次转动,拉簧6再次被拉伸,从而使得挂钩4与钩块3分离开来。

所述自动锁紧、解锁机构5包括连杆511、滑块一512、滑块二513、压簧514和导向块515,滑块一512的一端和滑块二513的一端均设置成直角梯形状;在导向块515中设置有导向滑槽一516和导向滑槽二517,滑块一512能沿导向滑槽一516来、回移动,滑块二513能沿导向滑槽二517来、回移动,压簧514的一端固接在导向滑槽二517中,压簧514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二513的另外一端相接触,连杆511的一端与挂钩体411的另外一端铰接,连杆511的另外一端与滑块一512的另外一端铰接,在滑块二512的侧部上设置有L型压杆7,L型压杆7的一侧边固接在滑块二512的侧部上,L型压杆7的另外一侧边沿垂向朝下设置;

在载车板上升过程中,通过挂钩4的转动,利用连杆511带动滑块一512沿导向滑槽一516朝滑块二513移动,使得滑块一512的斜腰面和滑块二513的斜腰面相接触,从而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上移动,压簧514被压缩;

在载车板2继续上升过程中,通过挂钩4再次转动,依次通过连杆511和滑块一512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继续朝上移动,压簧514继续被压缩,当挂钩4与钩块3分离开来时,滑块一512的斜腰面和滑块二513的斜腰面处于分离状态,在压簧514的复位作用下,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下移动直至滑块二513的直腰面与滑块一512的直腰面相接触,从而利用滑块二513将滑块一512限位住,从而锁紧挂钩体,使得挂钩4保持与钩块3的分离状态;

在载车板2下降过程中,通过L型压杆7的另外一侧边与地面相接触利用L型压杆7推动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上移动,使得滑块一512和滑块二513分离开来,同时压簧514被压缩;当滑块一512和滑块二513分离开来后,在拉簧6的复位作用下,挂钩4反向转动回到原位,滑块一512也沿导向滑槽一516移动回到原位,同时,在压簧514的复位作用下,滑块二513沿导向滑槽二517朝下移动回到原位。

如图1、图2和图14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侧支架一111、侧支架二、侧拉杆一112、侧拉杆二、侧油缸一113和侧油缸二,载车板2设置在侧支架一111和侧支架二之间且载车板2能沿侧支架一111和侧支架二上、下移动;侧拉杆一112的一端和侧油缸一113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一111上,侧油缸一113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一112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二的一端和侧油缸二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二上,侧油缸二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二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一112的另外一端和侧拉杆二的另外一端之间固接有连接支撑杆114,在连接支撑杆114的外周面上且位于靠近连接支撑杆114两端的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支撑轮一8和支撑轮二,支撑轮一8和支撑轮二均与载车板2的底部相接触。支撑轮一8和支撑轮二是通过轴承9安装到连接支撑杆114的外周面上的。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保证载车板升降时的平稳性。在侧支架一111或侧支架二上还设置有控制器安装杆10,控制油缸动作的控制器安装在控制器安装杆10上,这样便于对载车板的升降进行操作。

如图3和15所示,在侧支架一111上设置有垂向的U型导向槽一11,在侧支架二上设置有垂向的U型导向槽二,在载车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杆件一12和杆件二,在杆件一12的外周面上转动设置有导向轮一13,在杆件二的外周面上转动设置有导向轮二,通过导向轮一13卡入U型导向槽一11中与U型导向槽一11的两侧边配合接触以及通过导向轮二卡入U型导向槽二中与U型导向槽二的两侧边配合接触,使得载车板2能沿侧支架一111和侧支架二上、下移动。通过导向轮与U型的导向槽相配合,能进一步保证载车板升降时的平稳性。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轮一和导向轮二均设置有两个。

在杆件一12的端部上且位于U型导向槽一11中和在杆件二的端部上且位于U型导向槽二中分别设置有万向球轴承一14和万向球轴承二。当载车板升降时,有可能发生晃动,这时通过万向球轴承与U型导向槽相接触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避免了载车板的受损,延长了载车板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如图16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侧支架一111、侧支架二、侧拉杆一112、侧拉杆二、侧油缸一113和侧油缸二,载车板2设置在侧支架一111和侧支架二之间且载车板2能沿侧支架一111和侧支架二上、下移动;侧拉杆一112的一端和侧油缸一113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一111上,侧油缸一113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一112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一112的另外一端与载车板2的底部铰接,侧拉杆二的一端和侧油缸二的一端均铰接在侧支架二上,侧油缸二的另外一端与侧拉杆二的中部铰接,侧拉杆二的另外一端与载车板的底部铰接。通过侧油缸一和侧油缸二的动作,能带动载车板沿侧支架一和侧支架二上、下移动。

综上,本发明通过设计,在载车板上下升降的过程中,能自动完成挂钩和钩块相配合接触实现的防坠落功能以及自动完成挂钩和钩块相分离实现的载车板顺利下降的功能,不需要通过外力,从而本发明在具有防坠落功能的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载车板的正常升降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出、停车效率。利用挂钩的主钩与钩块本体的斜腰面相配合,使得主钩钩挂到钩块本体的槽口中,实现了防坠落功能,利用挂钩的副钩与钩块本体的斜腰面相配合,使得整个挂钩与钩块分离开来,不相接触,避免了下降过程中,挂钩与钩块之间发生相互碰撞,从而保证了载车板能正常下降。利用滑块一、滑块二和L型压杆等部件相配合,在载车板上升过程中,能将与钩块分离开来的挂钩锁紧,使得挂钩和钩块保持分离状态,在载车板下降过程中,当载车板下降到地面处时,能将挂钩恢复到原位,保证了载车板的正常升降,而不需采用外力。通过支撑轮一和支撑轮二均与载车板的底部相接触来实现载车板的升降,保证了载车板升降时的平稳性;通过导向轮与U型的导向槽相配合,进一步保证了载车板升降时的平稳性;通过万向球轴承与U型导向槽相接触起到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载车板的受损,延长了载车板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