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

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下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下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及对称设置于挡板两端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本发明的优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护板及第二护板围成游泳者收腿划行的区域,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限制收腿区域,能及时纠正错误收腿动作和错误翻脚动作,有利于规范游泳者的下肢划行动作路线区域,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延长了游泳者的耐疲劳时间。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3B69/14 授权公告日:20180119 终止日期:20190429 申请日:201604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1-19

    授权

    授权

  • 2017-12-2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3B69/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42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12-2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3B69/14 登记生效日:201712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4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3B69/14 申请日:2016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0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游泳辅助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学习游泳通常都会用到游泳圈,如公开号为CN201183600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游泳圈,包括圈体,游泳圈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气孔,圈体内部与人体接触面设有按摩凸点,圈体的表面设有一支撑管,其开口朝上且支撑管的大小与遮阳伞的伞柄相配。

公开号为CN10223394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游泳圈,包括概略呈C形的配合部,配合部于其对应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彼此的连接件,配合部的中段上连接有重力件,重力件与配合部充气后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重力件卡扣套固于配合部中段的外缘。

公开号为CN10494383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辅助学游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人体背部贴靠的板状的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配合部上表面的鲨鳍状的增浮部;至少两根扣带,两端分别与所述配合部的两侧相对固定;所述配合部和增浮部一体成型,材质为泡沫;所述配合部和增浮部均为气囊,且配合部和增浮部内部的空腔相互连通,配合部或增浮部上设有一充放气口;或者所述配合部和增浮部均为气囊,且配合部和增浮部内部的空腔互不连通,配合部和增浮部上各设有一充放气口;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扣带配合的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均包括:两块承力块,分别设置在增浮部或配合部的两侧;连接件,转动安装在所述承力块上,所述连接件具有一供所述扣带穿过的配合孔。

现有的专利文件均没有公开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设备,在实际训练时,由于动作不规范,导致体能消耗过快,不能有效完成训练任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提高蛙泳时腿部技术动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下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下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及对称设置于挡板两端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护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护板外侧的第三护板,以及设置于第二护板外侧的第四护板。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三护板、第四护板均呈半圆弧状,且所述第三护板、第四护板均向其内侧弯曲。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护板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一护板上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二护板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二护板上形成第二弯折部;以及在第一护板的第一弯折部设有第一卡槽;相应地,在第二护板的第二弯折部设有与第一卡槽结构相同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设有沿其轨道移动的滑动件,滑动件的两端通过链轴嵌设于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浮力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与浮力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杆。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90°~180°,相应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90°~180°。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130°,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130°。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连杆优选为浮力连杆。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护板的后半部与第二护板的后半部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组件为一浮力装置。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优选为U状。

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下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下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

所述护板组件由两个挡板、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组成,两个挡板通过固定轴及锁紧装置连接,且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的外侧;

所述浮力组件由两个浮力装置组成,且两个浮力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的外侧,所述两个浮力装置的汇合部通过固定轴及锁紧装置连接;

第一护板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一护板上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二护板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二护板上形成第二弯折部;以及在第一护板的第一弯折部设有第一卡槽;相应地,在第二护板的第二弯折部设有与第一卡槽结构相同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设有沿其轨道移动的滑动件,滑动件的两端通过链轴嵌设于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护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护板外侧的第三护板,以及设置于第二护板外侧的第四护板。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三护板、第四护板均呈半圆弧状,且所述第三护板、第四护板均向其内侧弯曲。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浮力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与浮力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杆。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90°~180°,相应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90°~180°。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130°,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130°。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连杆优选为浮力连杆。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护板的后半部与第二护板的后半部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优选为C状。

本发明所述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的材料优选为可充气或具有浮力性能的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护板及第二护板围成游泳者收腿、翻脚、蹬夹水和划行的区域,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限制收腿区域,能及时纠正错误收腿动作和错误翻脚动作,有利于规范游泳者的下肢划行动作路线区域,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延长了游泳者的耐疲劳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挡板、111-固定轴、12-第一护板、121-第一弯折部、122-第一卡槽、13-第二护板、131-第二弯折部、132-第二卡槽、14-滑动件、15-链轴、16-连杆、17-弹性连接件、18-浮力装置、19-第三护板、20-第四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下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下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11及对称设置于挡板11两端的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其中,所述第一护板12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一护板12上形成第一弯折部121,第二护板13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二护板13上形成第二弯折部131;以及在第一护板12的第一弯折部121设有第一卡槽122;相应地,在第二护板13的第二弯折部131设有与第一卡槽122结构相同的第二卡槽132;所述第一卡槽122与第二卡槽132之间设有沿其轨道移动的滑动件14,滑动件14的两端通过链轴15嵌设于第一卡槽122及第二卡槽132内。所述的挡板11能防止游泳者划臂过深,所述滑动件14能防止游泳者下肢收腿过大;同时采用空心结构,以及采用塑料材质制作,以增加滑动件14的浮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本发明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在第一弯折部121与浮力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131与浮力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杆16。具体地,所述连杆16、第一护板12的前半部、浮力组件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同样,所述连接16、第二护板12的前半部、浮力组件也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杆16为空心结构,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了浮力。另外,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护板12的前半部是指以第一弯折部121为分界,靠近浮力组件的一端;而远离浮力组件的一端指第一护板12的后半部;由于第一护板12与第二护板13的结构相同,故第二护板13的前半部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12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130°,所述第二弯折部13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夹角为13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弯折部121的前端指靠近第一护板12前半部的部分结构,而第一弯折部121的后端指靠近第一护板12后半部的部分结构;相应地,由于第一弯折部121与第二弯折部131的结构相同,故第二弯折部131的前端及后端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板12的后半部与第二护板13的后半部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17。通过设置弹性连接件17有利于游泳者判断下肢的位置;在实际操作时,所述弹性连接件17优选为弹性杆、弹性绳,避免损伤游泳者肢体和损坏训练器械。

本发明所述浮力组件为一浮力装置18,所述浮力装置呈U状。其中,浮力装置18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浮力装置18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180°。其中,浮力装置18靠近挡板11的一端为浮力装置18的前半部,另一端为浮力装置18的后半部。在具体实施时,将浮力装置18套设于游泳者的身体上可调节,优选为胸部偏上的位置,所述第一护板12及第二护板13围成游泳者下肢运动划行的区域,有利于规范游泳者的下肢运动划行动作路线,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延长了游泳者的耐疲劳时间。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下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下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

其中,所述护板组件由两个挡板11、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组成,两个挡板11通过固定轴111及锁紧装置(图中未示)连接,且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11的外侧;所述浮力组件由两个浮力装置18组成,且两个浮力装置18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11的外侧,所述两个浮力装置18的汇合部通过固定轴111及锁紧装置(图中未示)连接。本发明中,第一护板12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一护板12上形成第一弯折部121,第二护板13的后半部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二护板13上形成第二弯折部131;以及在第一护板12的第一弯折部121设有第一卡槽122;相应地,在第二护板13的第二弯折部131设有与第一卡槽122结构相同的第二卡槽13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卡槽122与第二卡槽132之间设有沿其轨道移动的滑动件14,滑动件14的两端通过链轴15嵌设于第一卡槽122及第二卡槽13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14设为两个,如图2所示。

当然,本发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与浮力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131与浮力组件之间也设有连杆16;以及在所述第一护板12的后半部与第二护板13的后半部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17。另外,所述浮力装置18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图2中所述浮力装置18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180°;以及所述浮力装置18优选为C状。

另外,所述两个挡板11之间的固定轴111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在具体连接时,通过锁紧装置定位;当然,本发明中两个浮力装置18通过固定轴111连接,设置于两个浮力装置18之间的固定轴111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同样也采用锁紧装置定位。所述的锁紧装置为快锁装置,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2所述的辅助训练装置能适用于各种游泳爱好者。在具体操作时,将锁紧装置打开,以及将两个浮力装置18之间的固定轴111取出,或缩至任一个浮力装置14的一端,通过旋转另一个浮力装置18至合适的位置,其目的是利于将两个浮力装置18套在游泳者身上,最后将两个浮力装置18通过固定轴111定位,以及通过浮力装置14滑动来定位及连接。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下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下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2的区别特征是:所述护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护板12外侧的第三护板19,以及设置于第二护板13外侧的第四护板20。其中,所述第三护板19、第四护板20均呈半圆弧状,且所述第三护板19、第四护板20均向其内侧弯曲。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卡槽122、第二卡槽132均为水平布置,所述滑动件14按照第一卡槽122及第二卡槽132的轨道滑动实现其位置的调节。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规范游泳者下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中,所述第一护板12及第二护板13围成游泳者收腿划行的区域,所述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限制收腿区域,能及时纠正错误收腿动作和错误翻脚动作,有利于规范游泳者的下肢划行动作路线区域,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延长了游泳者的耐疲劳时间。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