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9-01-29
授权
授权
2016-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F13/21 申请日:201603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6-06-01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铺贴结构及其铺贴方 法,具体涉及一种玻化砖铺贴结构及其铺贴方法。
背景技术
玻化砖是一种常用的室内装饰材料,但由于其吸水率低于5‰, 当采用传统的铺贴工艺时,与水泥基粘结材料的相容性较差,很容易 发生空鼓现象,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即发生脱落。
采用传统的铺贴工艺时,导致玻化砖空鼓、脱落的最主要原因有 以下几点:一、基面强度不足,或基层未充分润湿,导致粘贴基层 界面剥落。二、柔性防水层未做界面处理即粘贴玻化砖,粘结层与防 水层粘结力差,导致防水层界面剥落。三、粘结层强度不足,或胶粘 剂厚度过大,干燥过程中引起收缩而造成空鼓。四、玻化砖背面未清 理干净,有灰尘或脱模剂等影响粘贴的物质;或玻化砖未做背胶处理, 使玻化砖和胶粘剂未形成有效粘结。五、玻化砖尺寸越大,弹性模量 随之增大,温度变化及基层变形等产生的应力释放,导致玻化砖空鼓、 脱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化砖铺贴结 构及其铺贴方法,从而可使玻化砖与粘结层之间形成牢固粘结,解决 了混凝土或砂浆基层极易出现的表面粉化、起砂、吸水率高等问题, 有效避免了墙面基层界面剥落的产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玻化砖铺贴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 上设有玻化砖层,所述玻化砖层由多个玻化砖铺设而成,所述玻化砖 层通过粘结层设在所述基层上,所述玻化砖层和所述粘结层之间还设 有背胶层,所述粘结层通过墙固处理剂层与所述基层连接,所述粘结 层与所述墙固处理剂层之间还设有防水层。
本发明的玻化砖铺贴结构,通过在玻化砖背面加设背胶层,可使 玻化砖与粘结层之间形成牢固粘结,可提升粘贴强度80%以上,并可 节省粘结层材料成本约50%;通过墙固处理剂层,具有单位面积用量 少、密封固化速度快、渗透型强、封闭性好、强度高等特点。解决了 混凝土或砂浆基层极易出现的表面粉化、起砂、吸水率高等问题,有 效避免了墙面基层界面剥落的产生。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水层为柔性防水层,所述粘结层与所述 柔性防水层之间还设有柔性界面处理剂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加设柔性界面处理剂层可大幅增加粘 结层与防水层的相容性,避免了柔性防水层界面剥落问题的产生。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玻化砖之间上还设有板缝,所述板缝中填 充有柔性填缝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减小了玻化砖与基层变形的不一致性,降 低了因温度变化、基层变形等产生的破坏性应力,从而保证了整个系 统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当所述玻化砖的尺寸小于600mm×600mm时, 所述板缝的宽度≥0.5mm;或
当所述玻化砖的尺寸≥600mm×600mm时,所述板缝的宽度≥ 1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适当宽度的板缝,能够较好地降低因温度 变化、基层变形等产生的破坏性应力,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5~8mm。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基层为墙面或地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玻化砖铺贴结构的铺贴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1)玻化砖的处理:将背胶中的液体组分和粉体组分按照1∶2~2.5 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涂覆于玻化砖背面表干、自然养护,得到涂覆有 背胶层的玻化砖;
2)基层的处理:将基层用水润湿,得到润湿后的基层,再用墙 固处理剂封闭所述润湿后的基层,并将所述基层进行自然养护,得到 设有墙固处理剂层的基层,所述墙固处理剂的用量为0.1~0.2Kg/m2; 再将防水涂料涂覆在所述设有墙固处理剂层的基层上,得到设有防水 层的基层;
3)玻化砖的铺贴:于5~35℃,将粘结浆料均匀地涂覆在所述涂 覆有背胶层的玻化砖和所述设有墙固处理剂层的基层的粘结面上,得 到涂覆有粘结层的玻化砖和基层,再将所述涂覆有粘结层的玻化砖按 压到所述基层上,即得。
本发明的玻化砖铺贴结构的铺贴方法,通过将经过背胶处理的玻 化砖粘贴在粘结层上,并通过使用一定量的墙固处理剂处理基层,粘 结强度大,且基层不易剥落,从而使铺贴的玻化砖牢固,不易空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作出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液体组分包括以下重量百 分比的各组分:丁苯乳液35~45%,苯丙乳液30~40%,水20~30%, 增强剂1.5~2.5%,防霉剂0.5~1%,消泡剂0.5~1%,憎水剂0.5~1%; 所述粉体组分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硅酸盐水泥40~50%, 河砂45~55%,纤维素醚0.5~1%,减水剂0.5~1%,有机硅粉末1~1.5%, 纳米氧化硅1~1.5%。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该背胶可使玻化砖与粘结层之间形成极佳 的相容性和极强的粘结力,其与水泥基粘结材料间具有极佳的兼容性 和粘合效果;在保证粘贴效果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耐水和耐碱能力, 经久耐用,解决了传统工艺下玻化砖粘贴后极易出现的空鼓、脱落问 题;渗透性强,附着力高,涂层的交联网络结构致密,柔韧且坚固, 在保证粘贴效果的同时,具备较好的耐水和耐碱能力,经久耐用。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背胶层的厚度为0.3~0.5mm, 所述背胶的用量为0.3~0.5Kg/m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背胶的单位面积用量仅为0.3~0.5Kg/m2, 可节省背胶材料成本约40%。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背胶层的厚度为0.5mm, 所述背胶的用量为0.5Kg/m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背胶的单位面积用量少,且能起到更好地 粘贴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2)中,所述墙固处理剂的用量为 0.1Kg/m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墙固处理剂的用量少,节约成本,而且能 够起到更好的增强效果,增加基层的强度,防止基层界面脱落。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2)中,得到设有防水层的基层后,还 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对所述设有防水层的基层进行处理的步骤:
当所述防水涂料涂为柔性防水材料时,还包括将柔性基材界面处 理剂中的液体组分和粉体组分按照适当比例混匀,得到混合浆料,再 将所述混合浆料均匀地涂覆在所述设有防水层的基层上,得到设有柔 性界面处理剂层的基层,所述柔性界面处理剂层的厚度约为 0.8~1.0mm,所述柔性界面处理剂的用量约0.8~1.0Kg/m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定量的柔性界面处理剂层的处理,粘 结层与防水层粘结力强,防水层界面不易剥落。
作为优选的方案,得到设有柔性界面处理剂层的基层后,再于常 温下表干1小时,待自然养护24小时后即可进行后续施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柔性界面处理剂层的厚度约为1.0mm,所 述柔性界面处理剂的用量约1.0Kg/m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粘结层与防水层粘结力强,防水层界面不 易剥落。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1)中,在步骤3)中,在将所述涂覆 有粘结层的玻化砖按压到所述基层上时,还包括在所述玻化砖之间留 设板缝的步骤。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3)中,将所述涂覆有粘结层的玻化砖 按压到所述基层上至少7天后,还包括将所述柔性填缝剂填充在所述 板缝中的步骤。
作为优选的方法,在步骤1)中,在对所述玻化砖进行处理前, 还包括将玻化砖的粘结面的灰尘、污物、油渍、脱模剂残留物等清理 干净的步骤。
作为优选的方法,在步骤2)中,在对所述基层处理前,还包括 对所述基层进行仔细检查,所述基层的表面需具有足够的强度,清除 基层表面的油脂、浮灰、疏松物等各种不利于粘结的物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够起到更好地粘贴效果,防止在各粘结 界面出现空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玻化砖铺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玻化砖铺贴结构的铺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玻化砖铺贴结构的铺贴方法中用锯齿刀将粘结浆 料均匀地刮涂于玻化砖与基层的待粘面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1.基层,2.玻化砖层,3.粘结层,4.背胶层,5.墙固处理剂层, 6.防水层,7.柔性界面处理剂层,8.板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玻化砖铺贴结构, 包括基层1,基层1上设有玻化砖层2,玻化砖层2由多个玻化砖铺 设而成,玻化砖层2通过粘结层3设在基层1上,玻化砖层2和粘结 层3之间还设有背胶层4,粘结层3通过墙固处理剂层5与基层1连 接,粘结层3与墙固处理剂层5之间还设有防水层6。该玻化砖铺贴 结构,通过在玻化砖背面上加设背胶层,可使玻化砖与粘结层之间形 成牢固粘结,可提升粘贴强度80%以上,并可节省粘结层材料成本约 50%;通过墙固处理剂层,具有单位面积用量少、密封固化速度快、 渗透型强、封闭性好、强度高等特点。解决了混凝土或砂浆基层极易 出现的表面粉化、起砂、吸水率高等问题,有效避免了墙面基层界面 剥落的产生。具体实施时,基层1可为墙面或地面等;粘结层3的厚 度为5~8mm。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防水层6为柔性防水层, 粘结层3与柔性防水层之间还设有柔性界面处理剂层7。通过加设柔 性界面处理剂层可大幅增加粘结层与防水层的相容性,避免了柔性防 水层界面剥落问题的产生。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玻化砖之间上还设有板缝 8,板缝8中填充有柔性填缝剂。减小了玻化砖与基层变形的不一致 性,降低了因温度变化、基层变形等产生的破坏性应力,从而保证了 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当玻化砖2的尺寸小于 600mm×600mm时,板缝8的宽度≥0.5mm;或
当玻化砖2的尺寸≥600mm×600mm时,板缝8的宽度≥1mm。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一步说明。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可从正规渠道商购获 得。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增强剂为憎水剂为有机硅憎 水剂,如可为SHP-50聚硅氧烷粉末;防霉剂可为OBPA防霉剂;消泡 剂可为聚醚类消泡剂,如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CAS No.9003-11-6);增强剂可为DH-1塑性增强剂;减水剂可为聚羧酸系 减水剂,如DH-4004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实施例1
1)背胶的制备:
a.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称取各组分:丁苯乳液42%,苯丙乳液 34%,水20%,增强剂2.0%,防霉剂0.5%,消泡剂1.0%和憎水剂0.5%, 然后将称取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液料组分。
b.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称取各组分:硅酸盐水泥48%,河砂 48%,纤维素醚0.5%,减水剂0.5%,有机硅粉末1.5%和纳米氧化硅 1.5%,然后将称取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粉料组分。
2)玻化砖的处理:将玻化砖粘结面的灰尘、污物、油渍、脱模 剂残留物等清理干净,将步骤1)制备的背胶的液料组分和粉料组分 以1∶2.5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后涂布于玻化砖背面,厚度约为0.5mm,用 量约0.5Kg/m2,常温下的表干时间为1小时,自然养护不少于24小时。
3)基层的处理:对基层如墙体的墙面进行仔细检查,墙面需具 有足够的强度,清除墙面的油脂、浮灰、疏松物等各种不利于粘结的 物质,得到清理后的基层;然后将清理后的基层润湿,含水率宜在10% 以内;再使用墙固处理剂(2)进行封闭增强,墙固处理剂用量约 0.1Kg/m2,自然养护不少于1小时,防止出现起粉、起砂等现象。
4)防水层的处理:防水层宜采用水泥基防水涂料,立面采用聚 氨酯防水涂料等柔性防水层,需要对防水层表面进行界面处理。可将 柔性界面处理剂中的液体组分和粉体组分按照1∶2的重量比混合均 匀,用毛刷或滚筒均匀涂布于防水层表面,厚度约为1.0mm,用量约 1Kg/m2,常温下的表干时间为1小时,待自然养护24小时后即可进 行后续施工。
5)玻化砖的铺贴:于25℃,采用双面披浆法,即用锯齿刀将粘 结浆料均匀地刮涂于玻化砖与待粘结面上(如图3所示),再将玻化 砖按压到粘结面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调整水平、摆正压实,刮去 多余胶浆;粘结层的厚度宜为5~8mm;当玻化砖尺寸≤300mm×300mm 时,应选择规格为8×8mm的锯齿刀刮涂粘接浆料;当玻化砖尺寸 ≥600mm×600mm时,应选择规格为12×12mm的锯齿刀刮涂粘接浆料。
6)板缝处理:在玻化砖粘结在基层上时,在基层上留设板缝, 具体根据玻化砖的板幅尺寸、热膨胀系数、施工环境温度等条件,准 确计算板缝宽度。
玻化砖尺寸≥600mm×600mm,设置≥1mm的板缝。
7)填缝处理:玻化砖填缝施工应在粘贴完成至少7天以后进行, 填缝前应先清除缝隙里面的油脂、浮尘、疏松物等各种不利于填缝, 影响粘结的杂质,再用柔性填缝剂进行嵌填。
实施例2
1)背胶的制备:
a.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称取各组分:丁苯乳液45%,苯丙乳液 31%,水20%,增强剂2.5%,防霉剂0.5%,消泡剂0.5%和憎水剂0.5%, 然后将称取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液料组分。
b.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称取各组分:硅酸盐水泥50%,河砂 46%,纤维素醚0.5%,减水剂0.5%,有机硅粉末1.5%和纳米氧化硅 1.5%,然后将称取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粉料组分。
c.再将制备的液料组分和粉料组分以1∶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成背 胶。
2)玻化砖的处理:将玻化砖粘结面的灰尘、污物、油渍、脱模 剂残留物等清理干净,将步骤1)制备的背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 匀后涂布于玻化砖背面,厚度约为0.3mm,用量约0.3Kg/m2,常温下 的表干时间为1小时,自然养护不少于24小时。
3)基层的处理:对基层如墙体的墙面进行仔细检查,墙面需具 有足够的强度,清除墙面的油脂、浮灰、疏松物等各种不利于粘结的 物质,得到清理后的基层;然后将清理后的基层润湿,含水率宜在10% 以内;再使用墙固处理剂(2)进行封闭增强,墙固处理剂用量约 0.20Kg/m2,自然养护不少于1小时,防止出现起粉、起砂等现象。
4)防水层的处理:防水层宜采用水泥基防水涂料,立面采用聚 氨酯防水涂料等柔性防水层,需要对防水层表面进行界面处理。可将 柔性界面处理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液体∶粉体=1∶2)混合均匀,用毛 刷或滚筒均匀涂布于防水层表面,厚度约为0.8mm,用量约0.8Kg/m2, 常温下的表干时间为1小时,待自然养护24小时后即可进行后续施 工。
5)玻化砖的铺贴:于25℃,采用双面披浆法,即用锯齿刀将粘 结浆料均匀地刮涂于玻化砖与待粘结面上(如图3所示),再将玻化 砖按压到粘结面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调整水平、摆正压实,刮去 多余胶浆;粘结层的厚度宜为5~8mm;当玻化砖尺寸≤300mm×300mm 时,应选择规格为8×8mm的锯齿刀刮涂粘接浆料;当玻化砖尺寸 ≥600mm×600mm时,应选择规格为12×12mm的锯齿刀刮涂粘接浆料。
6)板缝处理:在玻化砖粘结在基层上时,在基层上留设板缝, 具体根据玻化砖的板幅尺寸、热膨胀系数、施工环境温度等条件,准 确计算板缝宽度。
玻化砖尺寸≥600mm×600mm,设置≥1mm的板缝。
7)填缝处理:玻化砖填缝施工应在粘贴完成至少7天以后进行, 填缝前应先清除缝隙里面的油脂、浮尘、疏松物等各种不利于填缝, 影响粘结的杂质,再用柔性填缝剂进行嵌填。
对比例1
铺贴结构与铺贴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为:铺贴过程中未 使用步骤1)中所述的背胶,而使用市场现有的背胶产品(采购自上 海尧帝建材)。
对比例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为:在步骤1)中背胶层的厚 度约为0.15mm,用量约0.15Kg/m2,并且步骤3)中,未使用墙固处 理剂对基层进行封闭增强。
对比例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为:在步骤4)中柔性界面处 理剂厚度约为0.5mm,用量约0.5Kg/m2,并且步骤6)中,未按要求 合理设置板缝宽度,当玻化砖尺寸<600mm×600mm,板缝的宽度为 0.3mm。
对比例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的为:在步骤1)中所述的背胶 层的厚度约为1.0mm,用量约1.0Kg/m2,步骤2)中,所述墙固处理 剂的用量为0.4Kg/m2。
将按照实施例1-2、对比例1-4方法铺贴的玻化砖铺贴结构性能 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例1-2中,使用本发明中制备的背 胶对玻化砖背面进行处理,并使用柔性界面处理剂对防水层进行界面 处理,使用墙固处理剂对基层进行强化处理,并按要求设置合理的板 缝宽度,使得玻化砖整体铺贴结构稳固,经测试粘结强度远高于标准 要求。而对比例1-3中,由于没有完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铺贴结构和 铺贴方法,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能损失,使整体铺贴结构稳固性下 降。而在对比例4中,虽然也能达到和实施例1-2相似的效果,但其 在铺贴过程中浪费材料,不经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 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机译: 一种用于精密贴膜的热转印方法
机译: 多层接线板的铺贴方法,铺贴面罩以及使用它们的多层接线板的制造方法
机译: 墙纸铺贴装置及墙纸铺贴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