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

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

摘要

一种百叶窗装置(1),设有设置在开口(2)内的框架体(3);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2)的各板条(4);用于将各板条(4)彼此连接的链接机构(5);升降机构(9),当打开和关闭开口(2)时,该升降机构(9)通过首先升高最下部板条(8)和首先降低最下部板条(8)而升高和降低各板条(4);以及反作用力产生机构(10),其对升降机构(9)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根据开口(2)内各板条(4)造成的负载的增加和降低来增加和降低,负载的增加和降低取决于开口(2)内通过升降机构(9)升高和降低的板条(4)的数量,反作用力沿与开口(2)内各板条(4)造成的负载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934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奥依列斯ECO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53059.5

  • 发明设计人 田边和治;大石守;平塚铁也;

    申请日2014-09-18

  • 分类号E06B9/302;E06B9/02;E06B9/78;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顾峻峰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12: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18

    授权

    授权

  • 2016-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6B9/302 申请日:201409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例如设置在诸如窗户或建筑 入口内并用于打开和关闭该开口部分的百叶窗设备或卷帘。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一种百叶窗设备包括:框架体,该框架体 设置在建筑物的诸如窗户的开口部分内;多个板条,该多个板条在开口部分内 彼此并排并由框架体围绕;悬挂机构,该悬挂机构用于悬挂多个板条中最上部 的板条;链接机构,该链接机构将多个板条彼此链接且可折叠;以及升降机构, 该升降机构通过从多个板条中最下部板条开始升高板条和通过从最下部板条 开始降低板条而升降多个板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09907的再公开

专利文献2:JP-A-2011-1328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在这种百叶窗设备中,开口部分的打开和关闭中多个板条的升 高和降低通过电动机自动实现。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中,板条的负载对应于 正在升高的板条的数量而增加,从而随着打开程度或关闭程度增加,必须对最 下部或最上部板条施加逐渐大的升高力,在一种情况中代替电动机,滑轮固定 到转轴,线绳或珠链绕过滑轮卷绕,且通过线绳或珠链的手动行进来升高和降 低板条,通过多个板条关闭的开口部分布置成通过从最下部板条开始升高板条 来打开,在另一种情况中,打开的开口部分布置成通过从最上部板条开始升高 板条来关闭。于是,执行线绳或珠链的手动行进的操作人员需要对线绳或珠链 施加与之对应的手动行进力并感觉到诸如执行该操作的困难。此外,难以通过 操作者具体手动操作线绳或珠链通过多个板条执行开口部分的具体打开和关 闭操作,例如通过操作者对线绳或珠链的瞬时手动操作通过多个板条进行的开 口部分的自动打开和关闭操作。

这种问题并不限于百叶窗设备,且还会发生在线绳或珠链在设有线绳或珠 链的卷帘设备的情况中未被使用或未设有线绳或珠链的卷帘设备中手动升高 和降低最下部板条以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的情况。

考虑到上述各方面设计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 备,该打开/关闭设备可构造成能够克服由操作者手动操作的困难,并还可构造 成能够通过操作人员的具体手动操作通过多个板条来进行对于开口部分的具 体打开和关闭操作。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包括:框架体,该框架体设置 在建筑物的开口部分内;多个板条,该多个板条在由框架体围绕的开口部分内 沿竖直方向彼此并排,并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用于将 多个板条中竖直相邻的板条相互连接;以及反作用力产生机构,该反作用力产 生机构用于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对应于在开口部分内正在升高的板条的 数量的变化而增加,并沿与开口部分内板条的负载方向相反的方向定向,其中 板条在开口部分内的升高至少通过由反作用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增加的反作用 力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由于设置了反作用力产生机 构,且开口部分内板条的升高至少通过由反作用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增加的反作 用力来实现,所以能够通过该反作用力辅助操作者的手动操作力。因此,能够 克服操作者手动操作的困难;此外,通过根据需要设定反作用力的增加速率, 能够通过操作人员的特定手动操作通过多个板条执行相对于开口部分的特定 打开和关闭操作。

例如,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即,在布置设置成使得由多个板条关闭的开口 部分内的多个板条从最下部板条开始升高,且上部板条相继交叠在最下部板条 上以由此打开开口部分的情况下,以及布置设置成使得打开的开口部分内多个 板条从最上部板条开始升高,且下部板条相继由最上部板条升高以由此关闭开 口部分的情况下,通过提供使得由这种反作用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增 加速率等于正在升高的板条和与正在升高的板条关联而升高的构件的负载增 加的速率的布置,即使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时正在升高的板条的数量增加,也 能够用大致恒定的手动操作力执行开口部分的打开和关闭而不加大操作者的 手动操作力,由此能够克服操作者的手动操作困难。此外,通过提供使得由反 作用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增加速率大于与正在升高的板条和与正在 升高的板条相关而升高的构件的负载增加的速率的布置,在布置设置成使得由 多个板条关闭的开口部分内的多个板条从最下部板条开始升高,且上部板条相 继交叠在最下部板条上以由此打开开口部分的情况下,当在开口部分的关闭状 态下瞬时操作力从外部赋予最下部板条以打开开口部分时,板条可从最下部板 条开始自动地相继升高。同时,在布置设置成使得打开的开口部分内多个板条 从最上部板条开始升高,且下部板条相继由最上部板条升高以由此关闭开口部 分的情况下,当在开口部分的打开状态下瞬时操作力从外部赋予最上部板条以 关闭开口部分时,板条可从最上部板条开始自动地相继升高。在任一种情况下, 能够自动实现开口部分的打开和关闭,无论有无手动操作都行。此外,在布置 设置成使得由多个板条关闭的开口部分内的多个板条同时升高,且最上部板条 和随后的下部板条由于该升高相继卷收以由此打开开口部分的情况下,当在开 口部分的关闭状态下有瞬时操作力从外部赋予关闭开口部分的多个板条以打 开开口部分时,可自动实现板条的卷绕。因此,能够通过操作者的特定手动操 作通过多个板条相对于打开部分执行具体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还应指出,在本 发明中,反作用力产生机构的反作用力可从各板条升高的中途产生。

在根据本发明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的一示例中,用于开口部分 的打开/关闭设备还包括: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用于在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时 升高和降低多个板条,反作用力产生机构适于赋予升降机构以反作用力,该反 作用力对应于开口部分内负载的增加而增加,该开口部分内负载的增加对应于 在开口部分中由升降机构正在升高的板条的数量的增加,以及升降机构适于至 少通过反作用力产生机构赋予的反作用力来实现开口部分内板条的升高。在该 情况下,升降机构可适于除了反作用力之外还通过从外部赋予的升高力来实现 开口部分内板条的升高。

在较佳示例中,反作用力产生机构适于赋予升降机构以反作用力,该反作 用力对应于开口部分内负载的减小而减小,开口部分内负载的减小对应于在开 口部分中由升降机构正在降低的板条的数量的减小。在这种示例中,通过设置 类似于上述布置的布置,该构造还使得能够在板条下降时克服操作者手动操作 的困难,并能够通过操作者的特定手动操作通过多个板条执行相对于开口部分 的特定打开和关闭操作。

在本发明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中,升降机构可包括:柔性细长 件、用于使细长件行进的行进机构、以及将细长件的行进传递到板条的传动机 构,在该情况下,行进机构包括转动体和转动力赋予机构,细长件绕转动体卷 绕,且转动体使细长件随着转动体的转动而行进,转动力赋予机构用于赋予转 动体以转动力来使转动体转动,以及传动机构将细长件的从转动体悬挂的一个 悬挂部分的一端连接到板条,从而将细长件的行进传递到板条,其中,反作用 力产生机构包括柔性细长重量件和支承件,柔性细长重量件在其一端连接到绕 转动体卷绕的细长件的从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支承件用于容纳重量件 的移动部分从而支承该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在细长件的从转动体悬挂的另一 悬挂部分沿向上方向行进时移动。此外,重量件支承在支承件上的移动部分可 适于当细长件的从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沿向下方向行进时被从支承件 拉出,从而允许其在支承件上的支承逐渐释放,以及反作用力产生机构可适于 允许将重量件的正从支承件被拉出的拉出部分的负载赋予升降机构作为反作 用力。

此外,在本发明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中,升降机构可包括:柔 性细长件、用于使细长件行进的行进机构、以及将细长件的行进传递到最下部 板条的传动机构,在该情况下,行进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体、转动机构和转动力 赋予机构,细长件绕第一转动体卷绕,转动机构用于使第一转动体转动,转动 力赋予机构用于将转动力赋予转动机构,以及传动机构将细长件的从第一转动 体悬挂的一悬挂部分的一端连接到板条,从而将细长件的行进传递到板条。此 外,反作用力产生机构包括第二转动体和绕第二转动体卷绕的柔性细长重量 件,围绕第二转动体卷绕的重量件的从第二转动体悬挂的一悬挂部分的一端连 接到绕第一转动体卷绕的细长件的从第一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的一端, 围绕第二转动体卷绕的重量件的从第二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的一端形 成为自由端。此外,反作用力产生机构可适于允许将绕第二转动体卷绕的重量 件的从第二转动体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的负载与绕第二转动体卷绕的重量件 的从第二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的负载之差赋予升降机构作为反作用力。

在本发明中,柔性细长重量件可由例如彼此连接且能够产生反作用力的多 个重量元件构成,反作用力对应于板条负载的增加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板条 负载的增加或减小对应于正在升高或降低的板条的数量。较佳地,重量件由具 有链条元件作为重量元件的无回链构成。这种重量元件可具有相互相同的质 量,但也可具有相互不同的质量,且在使用具有这种相互不同质量的多个重量 件的情况下,质量从一端向另一端相继增加的重量元件可排列在由多个相互连 接的重量元件构成的一排重量元件中。

在本发明中,开口部分中多个板条中的竖直最下部板条可适于先升高以打 开开口部分,且最下部板条适于先降低以关闭开口部分。替代地,开口部分中 多个板条中的竖直最上部板条可适于先升高以关闭开口,且最上部板条可适于 先降低以打开开口部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中,开口部分内的多个板条适于同时升高或降低以打 开或关闭开口部分。在这种示例中,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可还包括可 转动卷绕件。在设置卷绕件的示例中,当开口部分关闭时,开口部分内的多个 板条可适于从最上部板条开始相继绕卷绕件卷收,而当开口部分打开时,绕卷 绕件卷收的板条可适于被放出,且反作用力产生机构可适于产生反作用力,该 反作用力对应于绕卷绕件卷收的板条的数量而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的该示例中,其中开口部分 内的多个板条适于同时升高或降低以打开或关闭开口部分,反作用力产生机构 可包括:能够行进的柔性细长重量件;可转动的转动体,重量件绕转动体卷绕, 从而允许转动体在重量件行进时转动;以及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将开口部分 内的板条连接到重量件的从转动体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从而将开口部分内板 条的升高传递到一个悬挂部分。在该情况下,连接机构可适于将悬挂部分的一 端连接到开口部分内多个板条中的最下部板条,且在开口完全关闭的状态下, 重量件的从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的质量可等于或大于重量件的从转动 体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的质量(重量)。再有,重量件的从重量件悬挂的另一 悬挂部分的一端可形成为自由端。

根据本发明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是卷帘设备或百叶窗设备,且 在卷帘设备的情况下,可设置在建筑物的诸如入口的开口部分内,而在百叶窗 设备的情况下,可设置在建筑物的诸如窗户的开口部分内。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设备,该打开/关闭设备可构 造成能够克服由操作者手动操作的困难,并还可构造成能够通过操作人员的具 体手动操作通过多个板条来进行对于开口部分的具体打开和关闭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部分的说明性剖视平面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正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8主要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倾斜机构和悬挂机构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局部放大正剖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说明性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说明性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说明性局部放大正视图;

图16是解释图1所示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操作的局部示意图;

图17是解释图8所示倾斜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8是解释图8所示倾斜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9是解释图8所示倾斜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0是解释图1所示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1是说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运行的示意图;

图22是说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运行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说明性视图;以及

图24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说明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较佳实施例给出实施本发明方式的更详细说明。应注意 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在图1至15中,根据该实施例的百叶窗设备1包括:框架体3,该框架 体3设置在诸如窗户的建筑物开口部分2内;多个板条4,该多个板条4在由 框架体3围绕的开口部分2内沿竖直方向V彼此并排,并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 2;链接机构5,该链接机构5用作将多个板条4中沿竖直方向V彼此相邻的 板条4相互连接;升降机构9,该升降机构9具有悬挂机构7,该悬挂机构7 用于从框架体3悬挂由链接机构5连接的多个板条4中的最上部板条6,该升 降机构9通过从多个板条4中最下部板条8开始升高板条4和通过从最下部板 条8开始降低板条4而在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2时是升高和降低多个板条4, 从而通过由链接机构5连接的多个板条4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反作用力产生 机构10,该反作用力产生机构10用于赋予升降机构9以反作用力,该反作用 力沿开口部分2内各板条4的负载方向相反的方向定向,并对应于开口部分2 内通过升降机构8升高或降低的板条4的数量,随开口部分2内板条4的负载 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以及倾斜机构11,该倾斜机构11用于在通过升 降机构9升高和降低多个板条4时使多个板条4倾斜。

框架体3包括彼此并排的一对竖直框15和16、设置成桥接竖直框15和 16的上部的上部框17、以及设置成桥接竖直框15和16的下部的下部框19。

竖直框15以与竖直框16相同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其包括外侧壁部分21、 与外侧壁部分21以面对面关系设置的内侧壁部分22、设置成桥接外侧壁部分 21和内侧壁部分22且彼此相对的前壁部分23和后壁部分24。外侧壁部分21 具有侧壁板部分25和与侧壁板部分25一体形成并限定沿竖直方向V延伸的三 个容纳沟槽26、27和28的三对保持壁部分29、30和31。内侧壁部分22具有 沿竖直方向V延伸的狭槽32。

上部框17包括一体地具有后板部分35的顶部36、附连到顶部36和竖直 框15和16的相应外侧壁部分21的一对侧板部分37、以及从顶部36的前部悬 挂以在顶部36下方桥接该对侧板部分37的栅格前壁部分38。

每个板条4包括板条体41和用于将板条体41的一纵向端部42附连到链 接机构5的附连部43。每个附连部43在一端通过紧固件44固定到相应板条体 41的端部42并在另一端突出穿过狭槽32进入竖直框15。

链接机构5包括:多个前边缘链接件51,通过轴件50彼此可转动地连接 且可折叠;多个后边缘链接件53,通过轴件52彼此可转动地连接且可折叠; 最上部和最下部横向件55,分别通过轴件54可转动地连接到最上部前边缘链 接件51和后边缘链接件53的上端部分以及最下部前边缘链接件51和后边缘 链接件53的下端部分;横向件55,这些横向件55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到前边缘 链接件51侧和后边缘链接件53侧上的每个一个轴件50和52,相应附连部43 的穿过狭槽32突出到竖直框15内的另一端固定到横向件55的大致中央部分; 以及弯曲部分56,该弯曲部分56一体地形成在每个一个前边缘链接件51和后 边缘链接件53中的相应一个上,以确定分别通过轴件50和52可转动地连接 到彼此的多个前边缘链接件51和后边缘链接件53的相应折叠方向。

在最下部前边缘链接件51升高时,不与横向件55连接的、通过轴件50 彼此可转动连接的前边缘链接件51中相邻的链接件适于通过受到弯曲部分56 的限制而折叠,使得各轴件50方向朝向后壁部分24。类似地,在最下部后边 缘链接件53升高时,不与横向件55连接的、通过轴件52彼此可转动连接的 后边缘链接件53中相邻的连接件适于通过受到弯曲部分56的限制而折叠,使 得各轴件52方向朝向前壁部分23。折叠的前边缘链接件51和后边缘链接件 53适于沿竖直方向V交替定位。

悬挂机构7包括:悬挂板62,该悬挂板62在竖直框15的上部内固定到 倾斜机构11的可摆动件61;诸如线材、绳子或带子的挠性弦状件66,该挠性 弦状件66在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在悬挂板62的一臂部分63的远端部分处的 轴件64,并在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在最上部前边缘链接件51的上端部处的 轴件54,最上部前边缘链接件51的该上端部用作最上部链接机构5的一端部 65;以及诸如线材、绳子或带子的挠性弦状件70,该挠性弦状件70在一端可 转动地连接到悬挂板62的另一臂部分67的远端部分处的轴件68,并在另一端 可转动地连接到最上部后边缘链接件53的上端部处的轴件54,最上部后边缘 链接件53的该上端部用作最上部链接机构5的另一端部69。可摆动件61可摆 动(可转动)地附连到升降机构9的转动轴82,且转动轴82在两端由分别安 装在竖直框15和16的外侧壁部分21上的一对支承板81可转动地支承。因此, 悬挂机构7适于允许通过链接机构5连接的多个板条4中的最上部板条6通过 弦状件66和70、可摆动件61、转动轴82以及支承板81从框架体3悬挂。

升降机构9包括:带端部链条73,用作挠性细长件,在两侧上具有端部 71和72并以不偏移的方式被保持;行进机构74,用于使链条73沿一方向A 和与一方向A的相反方向的另一方向B行进;以及传动机构75,用于将链条 73的一端71沿方向A和B的行进传动到最下部板条8。

行进机构74包括链轮76以及转动力施加机构77,链轮76用作链条73 绕其卷绕的转动体并在链轮76转动时使得链条73行进,转动力施加机构77 用于赋予链轮76以转动力来转动链轮76。

行进机构74适于由于赋予其的转动力通过链轮76的转动而使链条73沿 方向A和B行进。

转动力赋予机构77包括:转动轴82,该转动轴82在两端由分别安装在 竖直框15和16的外侧壁部分21上的成对支承板81可转动地支承,且链轮76 固定到该转动轴82;用于珠链的轮83,该轮83在竖直框15侧上固定到转动 轴82;环形珠链84,该环形珠链84围绕轮83卷绕,并悬挂在建筑物的室内 侧上并可手动使其行进;以及未示出的已知棘轮机构,用于通过对珠链84的 手动操作而临时抑制珠链84的行进。

转动力赋予机构77适于通过由于珠链84的手动操作使珠链84行进来对 轮83赋予转动力而使经由支承板81可转动地安装在竖直框15和16的相应外 侧壁部分21上的转动轴82转动,以由此通过使转动轴82转动而对链轮76赋 予转动力。

链条73在其从链轮76悬挂且具有一端71的一悬挂部分86沿方向A和B 可动地部分地设置在保持沟槽26内,而链条73的在其从链轮76悬挂且具有 一端72的另一悬挂部分87沿方向A和B可动地、部分地设置在保持沟槽27 内。链条73在其绕链轮76卷绕的卷绕部分88沿方向A和B可动地设置在链 轮76与安装在支承板81上的保持件89之间的保持通道90内。通过分别形成 保持沟槽26和27以及保持通道90的保持壁部分29和30以及保持件89能防 止链条73的偏移。因此,链条73以非偏移状态由保持壁部分29和30以及保 持件89保持。

传动机构75包括:行进件91,该行进件91连接到链条73的一端71从 而通过链条73沿方向A和B的行进而沿相同方向A和B行进;可动体92, 该可动体92借助于最下部横向件55和附连部43连接到最下部板条8,且沿方 向A和B可动;转动臂件95,该转动臂件95具有可转动且线性可动地连接到 行进件91的一端93和可转动地连接到可动体92的另一端94,从而经受沿R1 方向的转动,这允许行进件91相对于可动体92下降;以及扭转弹簧96,该扭 转弹簧96用作弹性赋予构件,用于将沿R2方向的弹性转动力赋予转动臂件 95,抵抗转动臂件95沿R1方向的转动,从而停止行进件91相对于可动件92 的下降。

行进件91包括主体部分100,该主体部分设置在保持沟槽26内并配装到 成对保持壁部分29,且在其上端部分借助于保持件99和具有成对连接销97 的连接件98连接到链条73的一端71,从而以与链条73相同的方式沿方向A 和B可动;以及销102,该销102固定到主体部分100的下端部并具有扩大的 头部101。

可动体92包括:线性可动件103,该线性可动件103由框架体3沿方向A 和B线性可动地支承,且转动臂件95的另一端94可转动地连接到线性可动件 103;可摆动件105,该可摆动件105通过横向件55连接到最下部板条8,并 通过轴件104沿R3方向和R4方向可摆动地连接到线性可动件103;以及螺旋 弹簧106,该螺旋弹簧106用作弹性体,并具有连接到线性可动件103的一端 和连接到可摆动件105的另一端。

线性可动件103包括:主体111,该主体111设置在保持壁部分29与30 之间并沿竖直方向V延伸;滚动辊轮112,该滚动辊轮112配装到主体111的 上部并可滚动地与成对保持壁部分30接触;滚动辊轮113,该滚动辊轮113 配装到主体111的下部并可滚动地与侧壁板部分25接触;销114,该销114 在主体111上设置在滚动辊轮112与113之间,且转动臂件95的另一端84可 转动地配装到该销114;接触部分115,该接触部分115在转动臂件95上方形 成在主体111上,从而通过接触而限制转动臂件95沿R2方向的转动超过预定 量;支承件118,该支承件118通过螺钉117固定到主体111的下部,并适于 可摆动地支承可摆动件105;以及接触部分116,该接触部分116在转动臂件 95下方形成在主体118上,从而通过接触而限制转动臂件95沿R1方向的转 动超过预定量。支承件118设有轴件104和设置在狭槽121内的销119。

可摆动件105包括主体部分122以及后翻部分123,主体部分122具有圆 弧形狭槽121,销119的端部设置在该狭槽121内且螺旋弹簧106的另一端连 接到该主体部分122,后翻部分123与主体部分122一体形成且向后翻转。

可摆动件105在其主体部分122处通过轴件104可摆动地附连到线性可动 件103的支承件118。可摆动件105通过轴件54在主体部分122的一端可转动 地连接到最下部前边缘链接件51的下端部和最下部横向件55的一端部。可摆 动件105通过轴件54在后翻部分12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最下部后边缘链 接件53的下端部和最下部横向件55的另一端部。

螺旋弹簧106弹性地牵拉可摆动件105以使可摆动件105绕固定到支承件 118的轴件104转动,使得可摆动件105设置在初始摆动位置,即板条4沿R3 方向转动到水平状态的位置,如图5和6所示,而不会沿R4方向转动到竖直 状态,如图22所示。可摆动件105绕轴件104的摆动运动(转动)适于由销 119沿狭槽121的运动引导,且可摆动件105的摆动运动(转动)的范围由狭 槽121的两端限制。

使销102沿转动臂件95的纵向方向可转动地且线性可动地配装在其中的 细长孔125形成在转动臂件95的一个宽端93内。供销102的扩大的头部101 插入和撤出的扩大孔部分127形成在位于转动臂件95的另一端94侧上的细长 孔125的端部126内。转动臂件95的另一端94沿R1方向和R2方向可转动 地连接到销114。

转动臂件95设置在线性可动件103上,使得在转动臂件95沿R1方向转 动时,行进件91的销102从转动臂件95的一端93侧朝向另一端94侧移动通 过细长孔125到未达到扩大孔部分127的程度,而在转动臂件95沿R2方向转 动时,行进件91的销102从转动臂件95的另一端94侧朝向一端93侧移动通 过细长孔125。

绕销114缠绕的扭转弹簧96在其一端被保持到转动臂件95而在其另一端 被保持到线性可动件103。扭转弹簧96设置成赋予转动臂件95以沿R2方向 的弹性转动力,抵抗转动臂件95沿R1方向的转动。

传动机构75可设有附连到框架体3的止挡件(未示出),以在开口部分 2的关闭状态与线性可动件103的下部接触。

在用于连接到最下部板条8的传动机构75中,链条73的从链轮76悬挂 的一悬挂部分86的端部71用作绕作为转动体的链轮76卷绕的细长件,且当 最下部板条8由于链条73沿方向B的行进而下降时,最下部板条8与例如人 的异物抵触,且该抵触使得最下部板条8不能下降,且行进件91相对于可动 体92下降。在如此下降时,转动臂件95抵抗扭转弹簧96的弹性从图13所示 位置沿R1方向转动到图16所示位置。因此,行进件91相对于可动体92的下 降可由扭转弹簧96沿R2方向逐渐增加的弹性转动力停止。因此,在发生其中 最下部板条8的下降受阻的异常情况下,传动机构75适于弹性地防止最下部 板条8的降低,这是通过转动臂件95抵抗扭转弹簧96的弹性而转动来实现的, 而所述转动是由于可动体82相对于行进件91沿竖直方向V的相对位移而造成 很的。当转动臂件95已经发生沿R1方向转动超过预定量时,接触部分116适 于与转动臂件95接触以强制停止该转动,由此强制停止行进件91相对于可动 体92的下降。此外,虽然开口部分2完全关闭且上述止挡件已与线性可动件 103的下部接触,但即使链条73的操作不立即停止且使链条73沿向下方向A 稍微进一步行进,转动臂件95仍适于在以如上所述相同方式转动的同时停止。 换言之,通过行进件91可转动地且线性可动地连接到链条73的一端71的转 动臂件95本身适于抵抗扭转弹簧96的弹性绕销114转动并相对于行进件91 线性移动,从而不会引起可动体92的进一步向下运动。因此,不会发生整体 延伸的链接机构5进一步延伸以及设置在完全关闭状态的板条4进一步倾斜的 缺点,由此能够避免对链接机构5和板条4造成损坏。

在传动机构75设置在框架体3内的状态下,销102的扩大头部101未设 置在细长孔125的扩大孔部分127内,使得转动臂件95不会不经意地离开行 进件91。在传动机构75的行进件91和可动体92从框架体3内移除的状态下, 行进件91和可动体92的相互位置可自由交替,使得销102的扩大头部分101 可方便地插入和撤出细长孔125的扩大孔部分127。

升降机构9适于由对珠链84的手动操作通过轮83和转动轴82来转动链 轮76,由于链条73沿方向A和B的行进通过传动机构75升高和降低多个板 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8,以由此实现多个板条4中最下部板条8开始的升高和 降低。在升降机构9中,根据所升高或降低的板条4的数量、由此折叠的前边 缘链接件51和后边缘链接件53以及与之关联的横向件55的数量、以及行进 的链条73的悬挂部分86和悬挂部分87之间的长度差而增加或减少的板条4、 前边缘链接件51、后边缘链接件53、横向件55和链条73的沿方向B的负载 被施加到链条73的悬挂部分86的一端71。

反作用力产生机构10包括:无回链(no-backchain)133,该无回链133 用作挠性细长重量件,并在一端131通过连接机构132连接到绕链轮76卷绕 的链条73的从链轮76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87的一端72;以及支承板135, 该支承板135用作容纳无回链133的移动部分134的支承件,从而支承该移动 部分134,当链条73从链轮76悬挂的悬挂部分87沿方向B行进时该移动部 分134沿相同方向B移动。

连接机构132包括:连接板143,该连接板143借助于设置在链条73的 一端72的一对轴销141(即链条元件)并借助用于轴销141的保持件142安装; 以及筒管状构件144,该筒管状构件144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板143上并沿方 向A和B可动地设置在保持沟槽28内。无回链133的一端131处的链条元件 固定到连接板143。

无回链133由一排链条元件组成,其中用作具有相互相同质量的多个重量 件的链条元件串联地、可转动地彼此连接,从而能够仅沿一个方向偏移(弯曲)。 无回链133的链条元件的负载设定成对应于将板条4的负载、前边缘链接件51 和后边缘链接件53的负载、以及与之关联的横向件55的负载的组合的总负载, 每当各链条元件容纳在支承板135上或拉出支承板135时,该总负载增加,但 无回链133的链条元件的负载可这样来设定,即,将对应于链条73的悬挂部 分86与悬挂部分87之间增加或减小的长度差的链条的负载73包含其中。

支承板135在其端部固定到竖直框15和16的相应上部,从而桥接这些上 部,且在无回链133的另一端145的适于只能向一侧弯曲的链条元件固定到支 承板135。当链条73的从链轮76悬挂的悬挂部分87沿方向A,即向下方向行 进时,支承在支承板135上的无回链133的移动部分134适于从支承板135拉 出,从而允许其在支承板135上的支承被逐渐释放。因此,反作用力产生机构 10适于允许将从支承板135拉出的无回链133的拉出部分146沿方向A的负 载作为沿与方向B相反的方向A施加的反作用力,通过连接机构132赋予链 条73的一端72,所述反作用力作用于沿方向B施加到链条73的一端71的负 载,即沿方向B通过链条73传递到链条73的一端72的负载。

倾斜机构11包括:可摆动件61,该可摆动件61设置在转动轴82上以通 过轴承151相对于转动轴82绕转动轴82可摆动(可转动),并具有凹陷152 和突起153;突起154,该突起154附连到链条73并在链条73沿方向B行进 时配装在凹陷152内;闩锁件156,该闩锁件156具有凹陷155且当如图8和 17所示突起154未配装在凹陷152内时,闩锁件156在凹陷155处与突起153 配合,从而被设定为如图8所示的摆动抑制状态,抑制可摆动件61绕转动轴 82的摆动(转动),而当突起154配装在凹陷152内时,如图18所示,闩锁 件156通过突起154转动并消除凹陷155与突起153的配合,从而被设定在允 许摆动状态,如图18所示,以允许可摆动件61的摆动;以及弹性装置157, 该弹性装置157用于赋予闩锁件156以弹性,从而将闩锁件156设定在摆动运 动抑制状态。

可摆动件61与链轮76同心设置。在其一端具有卡爪部分161(见图17) 的闩锁件156在其另一端162通过轴件163绕轴件163可转动地固定到支承板 164。支承板164在可摆动件61与链轮76之间附连到竖直框15的上端。弹性 装置157由螺旋弹簧构成,该螺旋弹簧设置成一端由支承板164保持,另一端 由闩锁件156保持,而中心部分绕轴件163缠绕,且弹性装置157对闩锁件156 赋予弹性,从而使闩锁件156绕轴件163转动,以由此允许卡爪部分161朝向 凹陷152移动。

倾斜机构11构造如下:当链条73沿方向B行进时,突起154配装到凹 陷152内,如图18所示,抵抗弹性装置157的弹性转动闩锁件156,以由此消 除突起153与凹陷155的配合。由于该消除,可摆动件61结合突起154的运 动而摆动,如图19所示。一系列的后边缘链接件53借助于由该摆动运动上拉 的弦状件70抵抗螺旋弹簧106的弹性相对于一系列的前边缘链接件51相对地 升高。同时,一系列的前边缘链接件51借助于向下下降的弦状件66相对于一 系列的后边缘链接件53相对地降低。各板条因此适于借助于连接到前边缘链 接件51和后边缘链接件53的横向件55同步倾斜直到竖直状态,如图22所示, 以通过各板条关闭开口部分2。当开口部分2被各板条4关闭时,可摆动件105 沿R4方向从图14所示位置摆动到图20所示位置。

竖直框16侧上与链轮76以相同方式构造的链轮固定到从竖直框15延伸 到竖直框16的转动轴82,且对于百叶窗设备1,竖直框16侧以与竖直框15 侧以相同的方式构造。

在上述百叶窗设备1中,在多个板条4竖直倾斜以关闭开口部分2的状态 中,如图22所示,设置在链条73上的突起154设置在凹陷152中,如图19 所示,从而消除突起153与凹陷155之间的配合,且使闩锁件156与可摆动件 61的外周边缘165接触,并由此保持允许相对于可摆动件61的摆动运动的状 态。在这种状态下,当手动操作珠链84沿一方向行进以借助于轮83和转动轴 82转动链轮76时,链条73通过该转动沿方向A转动,突起154还与链条73 沿方向A的行进相结合而绕转动轴82移动,且可摆动件61还通过突起154 的移动沿相同方向转动。可摆动件61的该转动使得最上部前边缘链接件51和 连接在该最上部前边缘链接件51下方的一系列下方的前边缘链接件51借助于 弦状件66相对于一系列的后边缘链接件53相对地升高。同时,最上部后边缘 链接件53和连接在该最上部后边缘链接件53下方的一系列下方的后边缘链接 件53在由螺旋弹簧106的弹性辅助的同时借助于弦状件70相对于一系列的前 边缘链接件51相对地降低。于是,多个板条4同步倾斜且被设定在大致水平 状态,如图21所示。当多个板条4设置在大致水平状态时,可摆动件105沿 R3方向从图20所示位置摆动到图14所示位置。

当使链条73沿方向A进一步行进时,突起154开始与凹陷152脱开配合。 当突起154与凹陷152脱开配合时,闩锁件156通过弹性装置157的弹性绕轴 件163转动,且突起153和凹陷155配合,如图8和17所示,该配合能阻碍 可摆动件61的转动。当链条73的一端71通过链条73沿方向A进一步行进而 升高时,链接机构5的通过传动机构75连接到链条73的一端71的下部前边 缘链接件51和后边缘链接件53开始折叠。由于该折叠,通过链接机构5连接 的多个板条4从下方相继折叠,如图21所示,直到所有多个板条4彼此升高 和交叠为止。当连接板143抵触设置在外侧壁部分21上的未示出止挡件时, 珠链84关于沿某个方向的行进的手动操作被抑制,且棘轮机构根据需要通过 珠链84的手动操作而致动,以保持开口部分2的打开状态。

在链条73沿方向A行进时,通过连接机构132连接到链条73的一端72 的无回链133的一端131被链条73的一端72牵拉,且因此使该一端131沿相 同方向A行进。于是,支承在支承板135上无回链133的移动部分134被拉出 支承板135,该被拉出的移动部分134沿A方向的负载逐渐施加到链条73的 一端72,被拉出部分146在方向A施加的负载用作板条4、前边缘链接件51、 后边缘链接件53和横向件55沿方向B的增加负载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辅 助链条73沿方向A的行进并降低相对于珠链84的手动力,由此能够以轻的手 动操作力实现开口部分2的打开。

在开口部分2的打开状态下,当释放棘轮机构且珠链84被与上述相反地 手动操作时,使链条73沿方向B行进,且该行进致使从开始伸展的上部的前 边缘链接件51和后边缘链接件53开始相继消除折叠。于是,从上部板条4开 始,多个板条4的交叠相继消除。当所有链接机构5伸展,且多个板条4的所 有交叠也消除时,突起154穿过引导楔空间166并配装到凹陷152内,如图18 所示。该配装导致突起154抵抗弹性装置157的弹性转动闩锁件156,以由此 消除突起153与凹陷155的配合。由于该消除,可摆动件61结合突起154的 运动而摆动。后边缘链接件53借助于通过该转动沿向上方向A被牵拉的弦状 件70相对于前边缘链接件51相对地升高。同时,前边缘链接件51借助于向 下下降的弦状件66相对于后边缘链接件53相对地降低。多个板条4因此同步 转动,且开口部分2通过从倾斜到竖直方向的一系列板条4而设置成处于关闭 状态,如图22所示。随即,当连接板143抵触设置在外侧壁部分21上的未示 出止挡件时,珠链84关于沿某一方向的行进的手动操作被抑制,且棘轮机构 根据需要通过珠链84的手动操作而被致动,以保持开口部分2的关闭状态。

在打开或关闭开口部分2的中途,如果珠链84的行进借助棘轮机构暂时 停止,则能够通过多个板条4来实现开口部分2的半开。

在链条73沿方向B行进时,通过被链条73的一端72推动,使无回链133 的一端131沿相同方向B行进,于是从支承板135悬挂的无回链133的拉出部 分146朝向支承板135被容纳并相继支承在支承板135上。因此,当移动部分 134支承在支承板135上时,拉出部分146施加到链条73的一端72的沿方向 A的负载随着各板条4、前边缘链接件51、后边缘链接件53以及横向件55沿 方向B减小的负载而逐渐增大。因此,能够用轻的恒定操作力实现开口部分2 的关闭而不阻碍链条73沿方向B的行进且不影响关于珠链84的手动力。

因此,使用根据该实施例的百叶窗设备1,最下部板条8通过升降机构9 沿竖直方向V的升高和降低,适于通过从反作用力产生机构10赋予的反作用 力并通过转动力赋予机构77的珠链84从外部赋予升降机构9的升高和降低力 来实现。当链条73的从链轮76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87沿方向A,即向下方 向行进时,支承在支承板135上无回链133的移动部分134适于从支承板135 拉出,从而使其在支承板135上的支承逐渐被释放。因此,反作用力产生机构 10适于允许正在从无回链133的支承板135拉出的拉出部分146的负载被作为 反作用力赋予升降机构9。因此,即使在开口部分2通过多个板条4打开时正 在升高的板条4的数量增加,也能用大致恒定的手动操作力实现通过多个板条 4打开开口部分2,不会扩大赋予升降机构9的升降力,即,相对于珠链84的 操作者的手动操作力,由此能够克服操作者手动操作的困难。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百叶窗设备1,由于有可使销102的扩大头部101 可插入和撤出的扩大孔部分127形成在位于转动臂件95的另一端94侧上细长 孔125的端部126内,转动臂件95可方便地连接和脱开,从而除了制造和组 装,还可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查。

在百叶窗设备1中,转动臂件95设置成:在沿R1方向转动时,行进件 91的销102从转动臂件95的一端93侧朝向另一端94侧移动穿过细长孔125, 但尚未达到扩大孔部分127的程度。因此,当行进件81基于链条73的行进相 对于可动体92沿竖直方向V移位时,能够消除销102从扩大孔部分127脱开 的可能性。同时,当行进件91和可动件92从百叶窗设备1移除时,随着销102 的扩大头部101撤出或插入细长孔125的扩大孔部分127,能够方便地实现转 动臂件95相对于行进件91的连接和脱开。

虽然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百叶窗设备1中,反作用力产生机构10通过包 括无回链133和支承板135来构造,但反作用力产生机构10可替代地通过包 括等同于链轮76的另一转动体和等同于链条73或无回链133并绕该另一转动 体卷绕的柔性细长重量件来构造。在该情况下,围绕链轮76卷绕的链条73的 从链轮76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86的一端71连接到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 条8,而等同于链条73或无回链133且围绕另一转动体卷绕的重量件的从另一 转动体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的一端连接到围绕链轮76卷绕的链条73的从链轮 76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87的一端72,而围绕另一转动体卷绕的重量件从另一 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分的一端是形成为自由端。因此,反作用力产生机构 10可适于使得将绕另一转动体卷绕的重量件的从另一转动体悬挂的一个悬挂 部分的负载与绕另一转动体卷绕的重量件的从另一转动体悬挂的另一悬挂部 分的负载之差赋予升降机构9来作为反作用力。

此外,百叶窗设备1适于使得开口部分2内多个板条4中沿竖直方向V 的最下部板条8先升高以打开开口部分2,同时能使最下部板条8先降低以关 闭开口部分2。但是,如JP-A-2011-132806中描述的,百叶窗设备可构造如下: 多个板条中的最下部板条8连接和固定到框架体3的下部框架19,且在开口部 分2的打开状态,多个板条4设置成在开口部分2的下侧上彼此交叠。在关闭 开口部分2时,开口部分2通过先升高在开口部分2内彼此交叠的多个板条4 中沿竖直方向V的最上部板条6,且随着最上部板条6升高通过链接机构5以 拉曳方式相继升高其余下部板条4来关闭,而在打开开口部分2时,开口部分 2通过先降低上述最上部板条6并随着最上部板条6降低通过链接机构5以拉 曳方式相继降低其余的下部板条4来打开。在这种百叶窗设备中,链条73的 从链轮76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86也用于执行上述悬挂机构7的功能。

此外,代替将沿竖直方向V彼此相邻的各板条体41的相应纵向端部分42 连接并具有前边缘链接件51、后边缘链接件53等的链接机构5,连接机构可 以是铰链机构类型,构造成将沿竖直方向V彼此相邻的各板条体41的上部和 下部纵向边缘可转动地连接并能够指定这些相互连接板条体41的交替折叠方 向(转动方向)。此外,如图23所示,代替百叶窗设备1,开口部分的打开/ 关闭设备可为卷帘设备173,其中由通过上述类型铰接机构171彼此连接的多 个板条体41构成的一系列板条4被折叠和容纳在框架体3的下部框架19内, 且被折叠和容纳在这种下部框架19内的一系列多个板条4之一处的板条4连 接到升降机构9的链条73的从链轮76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的一端71。同样对 于该卷帘设备173,各板条4沿竖直方向V的升高和降低适于通过从反作用力 产生机构10赋予的反作用力和由转动力赋予机构77的珠链84从外部赋予升 降机构9的升降力来实现,且在这种卷帘设备173中,可省略倾斜机构11。

如图24所示,代替图23所示的卷帘设备173,用于开口部分的打开/关闭 设备可为卷帘设备201,其中开口部分2适于通过同时升高或降低开口部分2 内的多个板条4来打开或关闭。具有以上述相同方式限定开口部分2和多个板 条4的框架体3(见图1)的卷帘设备201包括用于将板条4彼此连接的连接 机构202、用于卷起多个板条4的可转动卷绕件203、以及用于产生反作用力 的反作用力机构204,反作用力对应于开口部分2内正在升高的板条4的数量 的变化而增加,且沿与开口部分2内各板条4的负载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定向。

连接机构202由众所周知的互锁型连接机构或交叠型连接机构(已知为互 锁型板条或交叠型板条)构成。这种连接机构202适于抑制相互连接的相邻成 对板条4中的一个板条4与以另一板条4的连接机构202为轴线转动超过约 180°,并允许另一板条转动多达约360°,由此提供相互连接板条的弯曲超过约 180°的方向性。

在竖直框15与16之间设置在上部框17内的卷绕件203由绕转动轴82 的轴线206沿方向A和B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轴82上的圆柱体构成。卷绕件 203适于在关闭开口部分2时通过沿方向A的转动从最上部板条6侧开始相继 卷收开口2内的多个板条4,且同时在打开开口部分2时通过沿方向B的转动 从最下部板条8侧开始将卷起的板条4放出到开口部分2。多个相互连接板条 4中最上部板条6的一边缘固定到卷绕件203。

设置在竖直框架15内的反作用力产生机构204包括:链条211,用作能 够行进的柔性细长重量件;链轮212,用作链条211绕其卷绕的转动体并沿方 向A和B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轴82上,从而随着链条211沿方向A和B行进 而沿方向A和B转动;连接机构214,该连接机构214将链条211的从链轮 212悬挂的一个悬挂部分213的一端,即下端连接到开口部分2内多个板条4 中的最下部板条8,从而将悬挂部分213的沿方向A和B的运动传递到开口部 分2内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8,同时将开口部分2内多个板条4的沿方 向A和B的运动传递到悬挂部分213;以及抑制机构216,用于抑制链条211 的悬挂部分213的不经意偏移和链条211的绕链轮212的卷绕部分215的不经 意径向突出。

链条211由一排链条元件构成,其中用作具有相互相等重量的多个重量件 的链条元件彼此可转动地串联连接。链条211的从链轮212悬挂的另一悬挂部 分221的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在开口部分2被多个板条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 链条211绕链轮212卷绕,使得悬挂部分221的长度等于悬挂部分213的长度。 因此,在开口部分2被多个板条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链条211适于不会引起 悬挂部分213和悬挂部分221沿方向A和B的运动。

沿方向A和B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轴81上的链轮212在卷绕部分215处 与链条211啮合。

连接机构214具有连接杆255,连接杆255的一端固定到悬挂部分213的 下端,另一端固定到用于关闭开口部分2的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8的横 向端并穿过狭槽32。连接机构214适于将多个板条4中最下部板条8的手动升 高运动和下降运动传递到悬挂部分213的下端并将悬挂部分213沿方向A和B 的运动传递到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8。

抑制机构216具有一引导板226和一引导板227,一引导板226通过沿悬 挂部分213和卷绕部分215设置而安装在外侧壁部分21上,一引导板227通 过沿悬挂部分213设置而安装在外侧壁部分21上以与引导板226协作夹住悬 挂部分213。彼此相对其间有间隙的引导板226和227通过该间隙形成用于悬 挂部分213的行进路径。彼此相对其间有间隙的引导板226和链轮212形成用 于缠绕部分215的行进路径。链条211的悬挂部分213和卷绕部分215适于在 通过这些行进路径被引导和限制的同时沿方向A和B行进和移动。

反作用力产生机构204也可设置在竖直框16侧上。此外,在根据该实施 例的卷帘设备201中,未示出的引导和限制件分别设置在竖直框15和16以及 上部框17的内侧壁部分22上,用于限制多个板条4的两侧端在开口部分2内 沿前后方向的位移,并引导两侧端沿竖直方向V的运动且用于引导多个板条4 在卷绕件203上的卷收,使得当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8手动且通过反作 用力产生机构204升高和降低时,开口部分2内多个相互连接的板条4不会沿 前后方向偏移,且围绕卷绕件203卷绕的多个板条不会从卷绕件203径向向外 隆起。

对于上述卷帘设备201,当在开口部分2被多个板条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 用于关闭开口部分2的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8沿方向A被手动升高时, 开口部分2内的多个板条4同时升高以逐渐打开开口部分2。与之同时,悬挂 部分213的下端通过连接机构214也沿方向A移动,且由此也使得悬挂部分 213沿方向A行进。随着悬挂部分213沿方向A行进时链轮212沿方向A转 动,悬挂部分221类似地沿方向A移动,且作为自由端的悬挂部分221的一端 侧开始堆叠在下部框架19内。当悬挂部分221的一端侧,即自由端因此开始 堆叠在下部框架19内,且同时悬挂部分213的下端沿方向A移动时,基于悬 挂部分221的质量沿方向A的负载与基于悬挂部分213的质量沿方向B的负 载相比逐渐变大。逐渐变大的基于该负载差的沿方向A作用的力通过连接机构 214传递到用于关闭开口部分2的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8。因此,开口 部分2内多个板条4的升高适于通过由反作用力产生机构204基于增加的负载 差沿方向A产生的力来实现,即沿开口部分2内多个板条4的负载相反方向的 反作用力。

此外,对于卷帘设备201,由于开口部分2内多个板条4在它们升高的同 时卷绕在卷绕件203上,开口部分2内多个板条4的负载逐渐变小,于是开口 部分2内的多个板条4快速升高并卷绕在卷绕件203上,即使大的手动力未施 加到多个板条4中的最下部板条也行,例如允许开口部分2完全打开。开口部 分2的打开操作通过连接杆225抵触未示出的止挡机构而停止,由此保持开口 部分2的打开状态。

如果在开口部分2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绕卷绕件203卷起的多个板条4中从 卷绕件203悬挂的最下部板条8沿方向B被手动下拉,则悬挂部分213的下端 被向下拉并通过连接机构214沿方向B移动。于是,基于悬挂部分221的质量 沿方向A的负载与基于悬挂部分213的质量沿方向B的负载相比逐渐变小, 而沿方向B的下降力基于从卷绕件203放出的板条4数量增加而增加。因此, 开口部分2可通过沿方向B的手动下拉力而被带入关闭状态,沿方向B的手 动下拉力由于基于悬挂部分221的质量沿方向A的负载减小和基于各板条4 的数量增加沿方向B的下降力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后,随着最下部板条8与下 部框架19接触,开口部分2完全关闭。

如上所述,根据卷帘设备201,能够克服开口部分2打开和关闭时操作者 手动操作的困难。

虽然在卷帘设备201中,卷绕件203和链轮212都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轴 82上,但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的一个可固定到转动轴81,而其另一个可 可转动地安装到转动轴81上。在该情况下,如果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的 另一个以适当的滑动摩擦安装在转动轴82上,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一个 的转动可用适当的摩擦力传递到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的另一个,于是能够 辅助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另一个的转动,且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一个 的转动量与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另一个的转动量之差可有利地通过转动轴 82与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中另一个之间的滑动来克服。

此外,在卷帘设备201中,在卷绕件203和链轮212两者都可转动地安装 在转动轴82上的情况下,转动轴82可以是固定到竖直框15和16中每个的一 端的固定轴。此外,链条211可以是一排链条元件,其中具有相互不同质量的 链条元件以质量大小顺序串联连接,而不是具有相互相同重量的链条元件串联 连接的一排链条元件。此外,在开口部分2被多个板条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 悬挂部分221可比悬挂部分213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百叶窗设备

2:开口部分

3:框架体

4,6,8:板条

5:链接机构

7:悬挂机构

9:升降机构

10:反作用力产生机构

11:倾斜机构

72:一端

73:链条

76:链轮

86,87:悬挂部分

131:一端

132:连接机构

133:无回链

134:移动部分

135:支承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