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制备高效吸附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

一种制备高效吸附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

摘要

一种制备高效吸附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对多糖分离纯化步骤繁琐、分离纯化效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制备超顺磁性Fe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420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55170.X

  • 发明设计人 杨鑫;黄微薇;王静;

    申请日2015-12-16

  • 分类号C08F251/00;C08F220/58;C08F2/44;C08K9/06;C08K3/22;C08J9/26;B01J20/26;B01D15/08;

  •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牟永林

  •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7: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授权

    授权

  • 2016-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F251/00 申请日: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糖普遍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之一。 据研究表明,多数的植物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功效,而且植物多糖来源广 泛没有细胞毒性,毒副作用小,可应用于医药领域,目前人们对多糖研究的层次与水平还 远远落后于蛋白质和核酸,主要因为多糖组成复杂,有些多糖与色素蛋白质结合,不易分 离纯化,所以目前的多糖制品多为未经纯化的粗多糖制剂,无法明确剂量关系;其次,人 们对水溶性多糖还不够重视,对其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无法从分子水 平揭示许多目前尚不能解释的多糖生物活性机制。多糖的生物活性主要与其结构密切相 关,其结构变化常常伴随着生物活性的改变。多糖的单糖组成,糖苷键类型,官能团以及 高级结构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其生物活性。所以加强对多糖结构的深入研究对阐明多糖的生 物活性作用,推动多糖类物质在医药界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对多糖分离纯化步骤繁琐、分离纯化效率 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制备高效吸附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高效吸附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按以下步骤 进行:

一、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将FeCl3·6H2O溶于乙二醇中,超声处理 10min~15min,然后加入无水乙酸钠,在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的条件下搅拌 25min~35min,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80~220℃下反应5h~7h,停止反应后 取出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述的洗涤处理为:先用 无水乙醇洗涤固体物质3次,再用双蒸水洗涤固体物质5次,然后在温度为40~70℃的条 件下干燥11h~13h,得到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

步骤一中所述的FeCl3·6H2O的质量与乙二醇的体积的比为13.5g:(450~550)mL; 步骤一中所述的FeCl3·6H2O与无水乙酸钠的质量比为13.5:(30~40);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FeCl3·6H2O的质量的比为(14~30)mL:1g;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双蒸水的体积与FeCl3·6H2O的质量的比为(14~30)mL:1g;

二、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硅烷化:在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 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中加入异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物,混合至分散均匀,然 后逐滴加入氨水,滴加完毕后,再逐滴加入正硅酸乙酯,滴加完毕后,于室温下以搅拌速 度为200r/min~400r/min搅拌10h~14h,停止反应,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 述的洗涤处理为:先用双蒸水洗涤固体物质5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固体物质3次,然后 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降,倒出上层液体后,将固体物质置于温度为40~70℃的条 件下干燥11h~13h,得到Fe3O4SiO2微粒;

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与异丙醇和蒸馏水的 混合物的体积的比为1.0g:(150~1000)mL;其中所述的异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物中异 丙醇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4:1;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 的质量与氨水的体积的比为1.0g:(5~25)mL;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 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与正硅酸乙酯的体积的比为1.0g:(5~10)mL;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 的比为(200~700)mL:1g;每次洗涤处理所用双蒸水的体积与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 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比的为(200~700)mL:1g;

三、环氧基接枝Fe3O4SiO2微粒的制备:将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中溶于 甲苯中,超声处理5~15min,然后加热至温度为20~60℃,再加入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在氮气氛围保护下,于搅拌速度为100r/min~300r/min和冷凝回流的条件 下搅拌6h~14h,停止反应,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述的洗涤处理为:先用 甲苯洗涤固体物质2次,再用乙醇洗涤固体物质5次,然后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 降,倒出上层液体后,将固体物质置于温度为40~70℃的条件下干燥11h~13h,得到 Fe3O4SiO2COC微粒;

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与甲苯的体积的比为1.0g: (150~1000)mL;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与3-缩水甘油 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体积的比为1.0g:(5~15)mL;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甲苯的体积与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的比为 (200~700)mL:1g;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的比为(200~700)mL:1g;

四、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制备:将淀粉、间氨基苯硼酸和2-丙基酰 胺基-2-甲基丙磺酸溶于0.02mol/L的pH值为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超声处理 5min~10min,然后室温下陈化1h~3h,然后加入步骤三得到的Fe3O4SiO2COC微粒, 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300r/min和氮气氛围保护的条件下,以滴加速度为 1mL/min~5mL/min加入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温度为40~80℃的条件下油浴反 应24h~36h,然后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降,倒出上层液体后,用洗脱液洗脱去除 模版分子至无多糖检出,得到Bi-MMIPs纳米颗粒,即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

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与间氨基苯硼酸的摩尔质量比为1:(100~1000);步骤四中所 述的间氨基苯硼酸与2-丙基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摩尔质量比为1:(0.2~1.0);步骤 四中所述的Fe3O4SiO2COC微粒的质量与0.02mol/L的pH值为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的体积的比为1mg:(0.3~1)mL;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与步骤三得到的Fe3O4SiO2COC 微粒的质量比为1:(35~45);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与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过 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15~20)。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功能单体间氨基苯硼酸(APBA)、辅助功能单体2-丙基酰胺基-2-甲基丙磺 酸(AMPS)与模板分子(淀粉)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预聚合,使双功能单体能够很好的与 模板分子相结合,然后加入引发剂和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物反应形成共聚物,再将 这种共聚物进行洗脱,就会在印迹聚合物表面形成与模板分子专一性识别的空洞,这种空 洞可以在混合溶液中专一性识别模板分子(淀粉)。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淀粉)形成 的可逆共价键和氢键的协同效应可大大的改善磁纳米分子印记对模板多糖的选择性和吸 附量,本发明制备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可以高效、快速、特异性吸附目标 多糖,解决了多糖分离纯化步骤繁琐、分离纯化效率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的SEM照片;

图2为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的红外光谱谱图;

图3为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和Bi-MNIPs对淀粉多糖的吸附量-时间曲线 图;其中a代表Bi-MMIPs,b代表Bi-MNIPs;

图4为测定淀粉多糖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 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制备高效吸附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 粒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将FeCl3·6H2O溶于乙二醇中,超声处理 10min~15min,然后加入无水乙酸钠,在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的条件下搅拌 25min~35min,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80~220℃下反应5h~7h,停止反应后 取出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述的洗涤处理为:先用 无水乙醇洗涤固体物质3次,再用双蒸水洗涤固体物质5次,然后在温度为40~70℃的条 件下干燥11h~13h,得到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

步骤一中所述的FeCl3·6H2O的质量与乙二醇的体积的比为13.5g:(450~550)mL; 步骤一中所述的FeCl3·6H2O与无水乙酸钠的质量比为13.5:(30~40);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FeCl3·6H2O的质量的比为(14~30)mL:1g;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双蒸水的体积与FeCl3·6H2O的质量的比为(14~30)mL:1g;

二、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硅烷化:在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 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中加入异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物,混合至分散均匀,然 后逐滴加入氨水,滴加完毕后,再逐滴加入正硅酸乙酯,滴加完毕后,于室温下以搅拌速 度为200r/min~400r/min搅拌10h~14h,停止反应,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 述的洗涤处理为:先用双蒸水洗涤固体物质5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固体物质3次,然后 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降,倒出上层液体后,将固体物质置于温度为40~70℃的条 件下干燥11h~13h,得到Fe3O4SiO2微粒;

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与异丙醇和蒸馏水的 混合物的体积的比为1.0g:(150~1000)mL;其中所述的异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物中异 丙醇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4:1;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 的质量与氨水的体积的比为1.0g:(5~25)mL;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 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与正硅酸乙酯的体积的比为1.0g:(5~10)mL;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 的比为(200~700)mL:1g;每次洗涤处理所用双蒸水的体积与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 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比的为(200~700)mL:1g;

三、环氧基接枝Fe3O4SiO2微粒的制备:将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中溶于 甲苯中,超声处理5~15min,然后加热至温度为20~60℃,再加入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在氮气氛围保护下,于搅拌速度为100r/min~300r/min和冷凝回流的条件 下搅拌6h~14h,停止反应,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述的洗涤处理为:先用 甲苯洗涤固体物质2次,再用乙醇洗涤固体物质5次,然后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 降,倒出上层液体后,将固体物质置于温度为40~70℃℃的条件下干燥11h~13h,得到 Fe3O4SiO2COC微粒;

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与甲苯的体积的比为1.0g: (150~1000)mL;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与3-缩水甘油 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体积的比为1.0g:(5~15)mL;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甲苯的体积与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的比为 (200~700)mL:1g;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的比为(200~700)mL:1g;

四、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制备:将淀粉、间氨基苯硼酸和2-丙基酰 胺基-2-甲基丙磺酸溶于0.02mol/L的pH值为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超声处理 5min~10min,然后室温下陈化1h~3h,然后加入步骤三得到的Fe3O4SiO2COC微粒, 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300r/min和氮气氛围保护的条件下,以滴加速度为 1mL/min~5mL/min加入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温度为40~80℃的条件下油浴反 应24h~36h,然后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降,倒出上层液体后,用洗脱液洗脱去除 模版分子至无多糖检出,得到Bi-MMIPs纳米颗粒,即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

非印迹纳米颗粒除不使用模板分子(淀粉)外,制备方法与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相同。

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与间氨基苯硼酸的摩尔质量比为1:(100~1000);步骤四中所 述的间氨基苯硼酸与2-丙基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摩尔质量比为1:(0.2~1.0);步骤 四中所述的Fe3O4SiO2COC微粒的质量与0.02mol/L的pH值为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的体积的比为1mg:(0.3~1)mL;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与步骤三得到的Fe3O4SiO2COC 微粒的质量比为1:(35~45);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与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过 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15~20)。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 FeCl3·6H2O的质量与乙二醇的体积的比为13.5g:500mL;步骤一中所述的FeCl3·6H2O与 无水乙酸钠的质量比为13.5:36。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转移至不锈 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200℃下反应6h。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 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与异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物的体积的比为 1.0g:1000mL;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与氨水的体 积的比为1.0g:25mL;步骤二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与 正硅酸乙酯的体积的比为1.0g:10mL。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 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与甲苯的体积的比为1g:1000mL;步骤三中所述 的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与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体积的 比为1g:10mL。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将步骤 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中溶于甲苯中,超声处理10min,然后加热至温度为40℃。其 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所述的 淀粉与间氨基苯硼酸的摩尔质量比为3:1000;步骤四中所述的间氨基苯硼酸与2-丙基酰 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摩尔质量比为1:0.8;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的质量Fe3O4SiO2COC 微粒的质量与0.02mol/L的pH值为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的体积的比为30mg:20mL; 步骤四中所述的淀粉与步骤三得到的Fe3O4SiO2COC微粒的质量比为1:40;步骤四 中所述的淀粉与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过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16.2。其它步骤与 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所 述的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过硫酸铵的浓度为4.564mg/mL,所述的过硫酸铵的磷 酸盐缓冲溶液中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pH值为9.0。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 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所述的 洗脱液为0.02mol/L的pH值为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在温度 为60℃的条件下油浴反应24h。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用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一、一种制备高效吸附的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 行:

一、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将13.5gFeCl3·6H2O溶于500mL乙二醇中,超声 处理10min,然后加入36g无水乙酸钠,在搅拌速度为300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转 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200℃下反应6h,停止反应后取出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 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述的洗涤处理为:先用无水乙醇洗涤固体物质3次, 再用双蒸水洗涤固体物质5次,然后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干燥12h,得到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FeCl3·6H2O的质量的比为25mL:1g;每次洗涤 处理所用双蒸水的体积与FeCl3·6H2O的质量的比为25mL:1g;

二、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硅烷化:在搅拌速度为300r/min的条件下向0.2g步骤一得 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中加入200mL异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物,混合至分散均匀, 然后逐滴加入5mL氨水,滴加完毕后,再逐滴加入2mL正硅酸乙酯,滴加完毕后,于室 温下以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12h,停止反应,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述 的洗涤处理为:先用双蒸水洗涤固体物质5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固体物质3次,然后用 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降,倒出上层液体后,将固体物质置于温度为45℃的条件下 干燥12h,得到Fe3O4SiO2微粒;

步骤二中所述的异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物中异丙醇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4:1;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步骤一得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 的比为100mL:0.2g;每次洗涤处理所用双蒸水的体积与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 比的为100mL:0.2g;

三、环氧基接枝Fe3O4SiO2微粒的制备:将0.2g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中 溶于200mL甲苯中,超声处理10min,然后加热至温度为40℃,再加入2.0mL的3-缩水 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氮气氛围保护下,于搅拌速度为200r/min和冷凝回流 的条件下搅拌12h,停止反应,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处理,所述的洗涤处理为:先 用甲苯洗涤固体物质2次,再用乙醇洗涤固体物质5次,然后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 沉降,倒出上层液体后,将固体物质置于温度为45℃的条件下干燥12h,得到 Fe3O4SiO2COC微粒;

每次洗涤处理所用甲苯的体积与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质量的比为 100mL:0.2g;每次洗涤处理所用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步骤二得到的Fe3O4SiO2微粒的 质量的比为100mL:0.2g;

四、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制备:将0.768mg淀粉、3.099mg间氨基苯 硼酸和3.316mg的2-丙基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溶于17mL的0.02mol/L的pH值为9.0的 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超声处理5min,然后室温下陈化1h,然后加入30mg步骤三得到的 Fe3O4SiO2COC微粒,在搅拌速度为200r/min和氮气氛围保护的条件下,以滴加速度 为3mL/min加入3mL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油浴反应24h, 然后用钕铁硼磁铁进行磁力分离沉降,倒出上层液体后,用洗脱液洗脱去除模版分子至无 多糖检出,得到Bi-MMIPs纳米颗粒,即双功能单体多糖分子印迹纳米颗粒;

步骤四中所述的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过硫酸铵的浓度为4.564mg/mL,所述 的过硫酸铵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pH值为9.0;

步骤四中所述的洗脱液为0.02mol/L的pH值为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一)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进行了形貌分 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的SEM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 Bi-MMIPs纳米颗粒表面粗糙不光滑,部分Bi-MMIPs表面出现粘连现象,并且在Bi-MMIPs 纳米颗粒表面出现了形态不一的空洞。

(二)对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得到如图2所示的试 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的红外光谱谱图,从图2中可见,有机磺酸基团-CH2-SO3-的特征吸收峰:620cm-1是C-S键的特征吸收峰:1040cm-1是S-O键的特征吸收峰;1200 cm-1是-S=O键的特征吸收峰,还有1640cm-1是-C=C基团中C-H键的特征吸收峰;1710 cm-1是-C=O键的特征吸收峰,这些特征吸收峰证明了化合物AMPS结合在了分子印迹 上。在3308cm-1附近出现N-H伸缩峰,1565cm-1,1511cm-1附近出现N-H振动峰,1343 cm-1附近出现C-N振动峰,这些峰都为仲胺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说明APBA成功嫁接在 Bi-MMIPs表面。

(三)对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进行吸附量检测,过程如下:准确称取 40mg的试验一得到的Bi-MMIPs纳米颗粒(MMIPs)和40mg非分子印迹聚合物(MNIPs), 分别加入20mL的浓度为40mg/L的淀粉溶液分别放置在回旋式振荡器上进行震荡混合, 在震荡混合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60min、80min、120min、150min、 180min时用钕铁硼磁铁进行吸附,取1mL上清液,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吸附时间后 上清液中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根据公式(1)计算出Bi-MMIPs和Bi-MNIPs在不同时间内 对葡萄糖的吸附量,绘制出Bi-MMIPs和Bi-MNIPs随时间变化时对葡萄糖的吸附量-时间 曲线,如图3所示。

Q=(C0-Ct)VW---(1)

其中Q为对淀粉的吸附量(mg/g);C0为吸附前淀粉的初始浓度(mg/L);Ct为不 同时间间隔时淀粉的浓度(mg/L);V为溶液的体积(mL);W为Bi-MMIPs(Bi-MNIPs) 的质量(g)。

其中非分子印迹聚合物(Bi-MNIPs)制备时不添加淀粉模板,其他步骤与制备 Bi-MMIPs的方法相同。

从图3可得出,Bi-MMIPs印迹纳米颗粒的吸附效率明显高于Bi-MNIPs纳米微粒, Bi-MMIPs印迹纳米颗粒在20min时吸附基本达到饱和,20min时的吸附量为13.55mg/g, 而Bi-MNIPs纳米颗粒的吸附量为5.28mg/g,分子印迹的吸附量为非分子印迹吸附量的 2.6倍。

其中淀粉多糖浓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苯酚硫酸法测淀粉多糖含量:本文选用苯酚-硫酸法来测定中淀粉的含量。淀粉多糖 在浓硫酸作用下,会水解生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糠醛衍生物会与苯酚缩 合形成橙黄色化合物,该化合物颜色稳定,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最大吸收在波长490nm 处,测得的吸光度与总糖含量线性相关,因此,可以利用紫外测定待测液吸光度,换算成 待测液中糖的浓度。

(1)制作标准曲线:准确称取标准淀粉多糖10mg溶于250mL(糖浓度40mg/L)容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别吸取0.4mL、0.6mL、0.8mL、1.0mL、1.2mL、1.4mL、1.6 mL及1.8mL,各定容至2.0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静止10min, 摇匀,室温放置20min以后于490nm测吸光值,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得标准曲线(n=3) 和回归方程,标准曲线图如图4所示,回归方程为Y=-0.00422+0.00909X;其中横坐标 为淀粉多糖含量(μg),纵坐标为吸光值(Abs),标准误差R2=0.99937。

(2)样品含量测定:吸取样品液1.0mL按上述步骤操作,测光密度吸光度值,以标 准曲线计算淀粉的含量。(n=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