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锥栗脱壳机及其锥栗脱壳方法

锥栗脱壳机及其锥栗脱壳方法

摘要

一种锥栗脱壳机及其锥栗脱壳方法,锥栗脱壳机包括机架、弧形进料槽、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倾斜出料槽和第二倾斜出料槽以及鼓风机。弧形进料槽的底部具有进料槽孔。第一、第二脱壳辊并排设置在进料槽孔下方两侧的机架上。第一、二脱壳辊上间隔设置有橡胶圈和切割刀片,切割刀片的直径略大于橡胶圈的直径。第一、二脱壳辊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锥栗果肉的直径,小于等于锥栗果壳的直径。第一、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二脱壳辊转动,且第一、二脱壳辊的转速不同。第一倾斜出料槽和第二倾斜出料槽形成折线结构。鼓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该锥栗脱壳机不仅能实现锥栗的高效率脱壳作业,还能实现锥栗果肉和锥栗果壳的快速分离,其机械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802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郑久和;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93010.X

  • 发明设计人 郑久和;陈柳英;

    申请日2015-11-18

  • 分类号A23N5/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53124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水源乡水源东大街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09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N5/00 申请日: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锥栗脱壳机及其锥栗脱壳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脱壳并分离的锥栗脱壳机及其锥栗脱壳方法。

背景技术

建瓯锥栗,福建省建瓯市特产,具有口感香、甜而不腻、营养丰富、键胃补肾等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爱的一种坚果类食品,其既可作为小吃零食,又可入菜食用。但不管怎样食用,通常都需要对锥栗进行脱壳,以获得包裹在外壳里头的锥栗果肉。因锥栗的外壳较为坚硬,采用人工对其进行脱壳不仅费力,而且效率非常低。因此,从业人员研究出了用于将锥栗的外壳剥离的机械设备即锥栗脱壳机。例如:一种锥栗脱壳(专利申请号为2015100065462),其主要包括一机架、一进料斗、一出料口、一定位辊轴、一脱壳机构、一顶压机构、一电机,进料斗固定于机架上并位于机架上方,出料口与定位辊轴均安装于机架上;定位辊轴上绕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环形隔条,相邻两环形隔条之间均设有一定位组,每所述定位组均由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圆形定位凹槽组成,且相邻两定位组中的圆形定位凹槽一一对应设置;脱壳机构包括一安装于机架上的中心轴、复数个滚轮、及与定位组数量一致并套于中心轴上的锯齿刀片件;顶压机构包括一弧形挡板、及与锯齿刀片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弧形甬道。虽然该锥栗脱壳机能实现自动化脱壳,相对传统的手工作业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脱壳效率,但由于其仅采用一个脱壳机构和一个定位辊轴相配合的形式脱壳,其脱壳效率并不高。另外,经上述锥栗脱壳机脱壳后的锥栗果肉和锥栗果壳无法进一步分离,需要其他设备或人力来进一步筛选,因此其自动化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栗脱壳机及其锥栗脱壳方法,该锥栗脱壳机不仅能实现锥栗的高效率脱壳作业,还能实现锥栗果肉和锥栗果壳的快速分离,其机械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栗脱壳机,其主要包括机架、弧形进料槽、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倾斜出料槽和第二倾斜出料槽以及鼓风机。

所述弧形进料槽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弧形进料槽的底部具有进料槽孔。

所述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并排设置在进料槽孔下方两侧的机架上。所述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上间隔设置有橡胶圈和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的直径略大于橡胶圈的直径。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锥栗果肉的直径,小于等于锥栗果壳的直径。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转动,且所述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的转速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经皮带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转动。

所述第一倾斜出料槽安装在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下方,以便承接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脱壳后的锥栗果壳和果肉。

所述第二倾斜出料槽安装在第一倾斜出料槽出料口的下方机架上,且第二倾斜出料槽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倾斜出料槽相反,即所述第一倾斜出料槽和第二倾斜出料槽形成折线结构;所述第二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前方的机架上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倾斜出料槽。

为了能实时收集脱壳后的锥栗果壳,所述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前方下侧放置有锥栗果壳收集框。

为了能实时收集脱壳后的锥栗果肉,所述第二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前方下侧放置有锥栗果肉收集框。

为了使整机的机构更加紧凑,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一倾斜出料槽下方的机架上。

为了便于在弧形进料槽的一侧安装进料斗,所述弧形进料槽的一旁侧上边缘设置有进料斗安装法兰,该法兰可与进料斗的法兰对接。

上述锥栗脱壳机的锥栗脱壳方法如下:启动锥栗脱壳机,将未脱壳的锥栗放入弧形进料槽中,锥栗经过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的不断切割使得锥栗果壳和果肉分离,分离后的锥栗果壳和果肉下落到第一倾斜出料槽上,并沿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倾斜底板向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一侧移动,在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与第二倾斜出料槽的进料口之间,锥栗果壳被鼓风机吹出的,而锥栗果肉落到第二倾斜出料槽上,实现锥栗果壳和果肉的进一步分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锥栗脱壳机通过并排的双脱壳辊实现快速高效的脱壳作业,降低锥栗的脱壳劳动强度,提高锥栗脱壳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该锥栗脱壳机设置了呈折线形布置的第一倾斜出料槽和第二倾斜出料槽以及鼓风机,使其能够快速地将锥栗果肉和锥栗果壳分堆,实现锥栗果肉和锥栗果壳的深度分离,提高了锥栗果肉和锥栗果壳的进一步分离效率。总之,该锥栗脱壳机不仅能实现锥栗的高效率脱壳作业,还能实现锥栗果肉和锥栗果壳的快速分离,其机械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锥栗脱壳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锥栗脱壳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锥栗脱壳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机架2-弧形进料槽3-第一脱壳辊4-第二脱壳辊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第一倾斜出料槽8-第二倾斜出料槽9-鼓风机10-橡胶圈11-切割刀片12-锥栗果肉13-锥栗果壳14-皮带传动机构15-锥栗果壳收集框16-锥栗果肉收集框17-进料斗安装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技术内容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要点对本申请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锥栗脱壳机主要包括机架1、弧形进料槽2、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第一倾斜出料槽7和第二倾斜出料槽8以及鼓风机9。

上述弧形进料槽2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弧形进料槽2的底部具有进料槽孔。

上述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并排设置在进料槽孔下方两侧的机架1上。所述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上间隔设置有橡胶圈10和切割刀片11,所述切割刀片11的直径略大于橡胶圈10的直径。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锥栗果肉12的直径,小于等于锥栗果壳13的直径。

上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分别带动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转动,且所述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的转速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经皮带传动机构14带动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转动。

上述第一倾斜出料槽7安装在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下方,以便承接第一脱壳辊3和第二脱壳辊4脱壳后的锥栗果壳和果肉。

上述第二倾斜出料槽8安装在第一倾斜出料槽出料口的下方机架上,且第二倾斜出料槽8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倾斜出料槽7相反,即所述第一倾斜出料槽7和第二倾斜出料槽8形成折线结构。所述第二倾斜出料槽8的出料口前方的机架上设置有鼓风机9,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倾斜出料槽。鼓风机的气流可沿着第二倾斜出料槽8斜向上将重量较轻的锥栗果壳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实时收集脱壳后的锥栗果壳,所述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前方下侧放置有锥栗果壳收集框1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实时收集脱壳后的锥栗果肉,所述第二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前方下侧放置有锥栗果肉收集框16。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整机的机构更加紧凑,所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安装在第一倾斜出料槽7下方的机架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弧形进料槽的一侧安装进料斗(图中未绘示出),所述弧形进料槽的一旁侧上边缘设置有进料斗安装法兰17,该法兰可与进料斗的法兰对接。

本发明的锥栗脱壳机的工作过程为:启动设备,将未脱壳的锥栗放入弧形进料槽中,锥栗经过第一脱壳辊和第二脱壳辊的不断切割使得锥栗果壳和果肉分离,分离后的锥栗果壳和果肉下落到第一倾斜出料槽上,并沿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倾斜底板向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一侧移动,在第一倾斜出料槽的出料口与第二倾斜出料槽的进料口之间,锥栗果壳被鼓风机吹出的,而锥栗果肉落到第二倾斜出料槽上,实现锥栗果壳和果肉的进一步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