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台联动丝印专用生产线

一种多台联动丝印专用生产线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台联动丝印专用生产线,包括由送料流水线和下料流水线组成的双排流水线,所述双排流水线中间由支架隔开,支架的端部设有隔板,支架靠近送料流水线的一侧隔板,送料流水线由隔板隔成若干个加工区域,加工区域还包括输送装置、机械手和丝印机,双排流水线的端部设有下料箱体,双排流水线的端部在双排流水线和下料箱体之间设有机械手,所述隔板的内侧设有红外感应器,该红外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机械手相连接,隔板上还设有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与红外感应器组成报警电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981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惠州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46295.9

  • 申请日2015-11-30

  • 分类号B41F15/08;

  • 代理机构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鲁慧波

  •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马庄冷水坑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15

    授权

    授权

  • 2016-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F15/08 申请日:2015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丝印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台联动丝印专用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丝印的相关生产采用人工进行操作,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需要通过丝印设备将其设计图案印至产品上,而传统丝印设备不能实现多道连续的流水线作业,传统的多次丝印工艺存在以下缺陷:1、生产工艺时间长;2、生产效率低;3、操作繁琐,生产时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对员工的依赖性强;4、由于多次的上下架,易对产品造成划伤或者损耗;5、所占的场地较大,一个丝印循环的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台联动丝印专用生产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台联动丝印专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送料流水线和下料流水线组成的双排流水线,所述双排流水线中间由支架隔开,支架的端部设有隔板,支架靠近送料流水线的一侧隔板,送料流水线由隔板隔成若干个加工区域,加工区域还包括输送装置、机械手和丝印机,双排流水线的端部设有下料箱体,双排流水线的端部在双排流水线和下料箱体之间设有多个机械手,所述隔板的内侧设有红外感应器,该红外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机械手相连接,隔板上还设有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与红外感应器组成报警电路。

双排流水线,送料流水线专门上料,下料流水线专门下料,送料流水线由隔板隔成若干个加工区域,输送装置上料,在送料流水线的作用下,隔板上的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丝印件,机械手取料,丝印机完成丝印工艺后,机械手再次取料,将其转运至下料流水线,端部的隔板处感应到丝印件后,触发机械手进行下料将其放置入下料箱体。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相对于底座垂直设置,底座设有运输机构,支架上设有取料转运机构,运输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轨道和底板,其底部设有滚轮,滚轮沿着轨道滑动,底座一侧设有与底板相连接活塞杆,取料转运机构包括取料手、设置在支架顶部的滑轨和转运平台,转运平台底部设有滑轮,该滑轮由电机驱动,取料手设置在转运平台底部。

待加工的丝印件堆放在底板上,然后通过运输机构将丝印件运输到支架下方,通过取料转运机构对丝印件进行取料,然后转运小车前进,将丝印件转运至送料流水线上,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取料手包括连杆,连杆的端部设有矩形块,矩形块内部嵌有电磁铁。

通过连杆端部的电磁铁将丝印件吸附,在转运平台的作用下,达到底板上方,电磁铁断电,丝印件掉落在底板上,当丝印件堆积一定量,活塞杆驱动,底板相前移动,带动丝印件到下一个工位。

优选的,所述连杆与转运平台之间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固定在转运平台上与连杆相连接。

连杆早升降单机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方便取料和下料,防止对丝印件表面造成损坏。

优选的,所述底板竖直向上设有定位杆。

方便固定丝印件,方便丝印件摆放。

优选的,所述支架顶部的一侧设有定位滑竿,转运平台的一侧设有定位块,定位滑竿穿过定位块。

起到稳定的作用,防止转运平台在运转中,发生倾斜,从空中掉落。

优选的,所述下料箱体的底部设有橡胶垫。

便于丝印件下料,橡胶垫对丝印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丝印件表面发生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取料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送料流水线、102--下料流水线、103--支架、104--隔板、105--输送装置、106--机械手、107--丝印机、108--下料箱体、1--底座、2--支架、3--轨道、4--底板、5--滚轮、6--活塞杆、7--滑轨、8--转运平台、9--滑轮、10--电机、11--连杆、12--矩形块、13--电磁铁、14--升降电机、15--定位滑竿、16--定位块、17--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多台联动丝印专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送料流水线101和下料流水线102组成的双排流水线,所述双排流水线中间由支架103隔开,支架103的端部设有隔板104,支架103靠近送料流水线101的一侧隔板104,送料流水线101由隔板104隔成若干个加工区域,加工区域还包括输送装置105、机械手106和丝印机107,双排流水线的端部设有下料箱体108,双排流水线的端部在双排流水线和下料箱体108之间设有多个机械手106,所述隔板104的内侧设有红外感应器,该红外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机械手106相连接,隔板104上还设有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与红外感应器组成报警电路。

双排流水线,送料流水线101专门上料,下料流水线102专门下料,送料流水线101由隔板104隔成若干个加工区域,输送装置105上料,在送料流水线101的作用下,隔板104上的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丝印件,机械手106取料,丝印机107完成丝印工艺后,机械手106再次取料,将其转运至下料流水线102,端部的隔板104处感应到丝印件后,触发机械手106进行下料将其放置入下料箱体108;下料箱体108的底部设有橡胶垫,便于丝印件下料,橡胶垫对丝印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丝印件表面发生划伤。

如图2所示,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相对于底座1垂直设置,底座1设有运输机构,支架2上设有取料转运机构,运输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轨道3和底板4,其底部设有滚轮5,滚轮5沿着轨道3滑动,底座1一侧设有与底板4相连接活塞杆6,取料转运机构包括取料手、设置在支架2顶部的滑轨7和转运平台8,转运平台8底部设有滑轮9,该滑轮9由电机10驱动,取料手设置在转运平台8底部。

通过取料转运机构对丝印件进行取料,堆放在底板4上,然后通过运输机构将丝印件运输到下一个工位处,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底板4竖直向上设有定位杆17;方便固定丝印件,方便丝印件摆放。

取料手包括连杆11,连杆11的端部设有矩形块12,矩形块12内部嵌有电磁铁13;通过连杆11端部的电磁铁13将丝印件吸附,在转运平台8的作用下,达到底板4上方,电磁铁13断电,丝印件掉落在底板4上,当丝印件堆积一定量,活塞杆6驱动,底板4相前移动,带动丝印件到下一个工位。

连杆11与转运平台8之间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14,升降电机14固定在转运平台8上与连杆11相连接;连杆11早升降单机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方便取料和下料,防止对丝印件表面造成损坏。

支架2顶部的一侧设有定位滑竿15,转运平台8的一侧设有定位块16,定位滑竿15穿过定位块16;起到稳定的作用,防止转运平台8在运转中,发生倾斜,从空中掉落。

每个加工区域相互之间可以串联起来一起生产,每个丝印机的加工包括上料、丝印、转运和下料四道工序,四道工序同步进行,生产效率大幅地提高:

上料:丝印件经过输送装置至送料流水线,共需要2.0秒。

丝印:机械手抓起需要时间0.1秒;

判断是否抓起,0.1秒;

机械手具体丝印机器约600mm,上升200mm,伸出450mm左右,运行到下料流水线,需要1.4秒;

放置好后,需要擦拭一下丝印需要0.4秒;

需要时间为2.0秒。

转运:经过下料流水线,传输至端部,根据工作区域的位置不同,时间为1-10秒不等。

下料:丝印好后抓起需要时间0.1秒;

丝印好判断是否抓起,0.1秒;

推放,下降250mm,伸出大约600mm,需要时间1.8秒。

需要的时间为2.0秒。

最后的下料由多台机械手联合作业,一般与所设置的加工区域相对应,如果设置4个加工区域,则4台机械手同时进行下料,2秒中完成四件丝印件,即1秒中2件。

24*3600*2=172800个,一天能生产17万个。

如果是五个或者六个加工区域串联,速度更加快;而且如果单台出现了故障,不会影响到别的机械手生产,隔板处的感应器感应到丝印件靠近隔板的距离小于预设值,即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维护人员机械手损坏或者工作不同步,尽快进行维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