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便捷进入系统的超程机构

用于便捷进入系统的超程机构

摘要

一种包括便捷进入系统的座椅总成具有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具有枢转地耦接至座椅构件的座椅靠背。外杆可操作地耦接至设置在座椅框架上的连接杆,并且配置成激活连接杆以便将所述座椅靠背移动至与枢转地耦接至所述座椅框架的扇形件的接合位置。分离棒在第一端部可弯曲地耦接至设置在扇形件上的弹簧构件,并进一步在第二端部耦接至轨道分离杆。这样,座椅靠背向松开位置的旋转使轨道分离杆旋转,以将座椅总成从座椅轨道解锁。进一步地,座椅靠背从松开位置向超程位置的旋转给弹簧构件施加载荷,但没有进一步旋转轨道分离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702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20247.3

  • 发明设计人 马吉德·阿克塔斯;

    申请日2015-07-16

  • 分类号B60N2/20;

  • 代理机构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包红健

  •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中心大道330号800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57: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0N 2/20 专利号:ZL2015104202473 申请日:20150716 授权公告日:201911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11-12

    授权

    授权

  • 2017-03-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N2/20 申请日:2015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具有便捷进入系统(easy-entrysystem)的座椅总成,以及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用于结合便捷进入系统一起使用的超程机构(over-travelmechanism)的座椅总成。

背景技术

在具有第三排座椅选项的车辆中,通常有必要将左后座或右后座中的一个移动至向前倾斜的便捷进入位置(easy-entryposition),以便允许更大的入口通向位于后座总成后面的第三排座椅。为了将后座总成移动至便捷进入位置,通常将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总成的座位部分向前枢转,并且座椅总成将沿轨道系统向前移动。通常,随着座椅靠背向前枢转,闩锁机构将从轨道系统解锁,以便允许座椅总成沿座椅轨道向前移动。座椅轨道锁分离行程(seattracklockreleasestroke)通常需要有限的位移,以便触发闩锁机构从座椅轨道解锁。如果在便捷进入功能期间没有达到解锁闩锁机构的最小行程,则随后座椅轨道会遭受由闩锁机构与座椅轨道部分地接合而导致的棘轮噪音(ratchetingnoise)。进一步地,如果没有达到最小行程,闩锁机构可以与座椅轨道完全锁定,从而导致座椅总成被锁定在座椅轨道上的位置。因此,需要超程机构来确保在便捷进入功能期间,轨道机构完全地并且始终与座椅轨道分离。

发明内容

本方的一个方面包括座椅总成,该座椅总成带有枢转地耦接至座椅构件的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在使用位置、松开位置以及超程位置之间相对于座椅构件可旋转。扇形件和轨道分离杆枢转地耦接至座椅构件,并配置成随着座椅靠背在使用位置、松开位置以及超程位置之间旋转。分离棒可弯曲地耦接至扇形件和轨道分离杆,以使座椅靠背向松开位置和超程位置的旋转使得轨道分离杆将座椅总成从座椅轨道解锁。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包括具有便捷进入系统的座椅总成。该便捷进入系统包括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具有枢转地耦接至座椅构件的座椅靠背。外杆可操作地耦接至设置在座椅框架上的连接杆,并且配置成激活连接杆以便将座椅靠背移动至与枢转地耦接至座椅框架的扇形件的接合位置。分离棒在第一端部可弯曲地耦接至设置在扇形件上的弹簧构件,并进一步在第二端部耦接至轨道分离杆。这样,座椅靠背向松开位置的旋转使轨道分离杆旋转,以将座椅总成从座椅轨道解锁。进一步地,座椅靠背从松开位置向超程位置的旋转给弹簧构件施加载荷,但没有进一步旋转轨道分离杆。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包括具有座椅框架的座椅总成,该座椅框架包括枢转的座椅靠背和座椅构件。分离棒和弹簧构件在扇形件和轨道分离杆之间耦接,以使将座椅靠背枢转至松开位置可以旋转扇形件和轨道分离杆,以便将座椅总成从座椅轨道解锁。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进一步可以移动至超程位置,其中弹簧构件随着扇形件的旋转而被施加载荷。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通过对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的研究而理解并领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的、以及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处在垂直锁定的使用位置的座椅总成的侧立面视图,其中座椅总成包括便捷进入系统和超程机构;

图2是图1所示的超程机构的分离棒和弹簧的连接的侧面透视图;

图3是便捷进入系统被激活的图1所示的座椅总成的侧立面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座椅总成的侧立面视图,其中座椅靠背朝向前倾斜的位置枢转,并进一步显示处在锁定位置的闩锁机构;

图5是图4所示的座椅总成的侧立面视图,显示座椅靠背朝向向前倾斜位置的相对移动以及与曲柄销结合的扇形板的相对移动,进一步显示移动至解锁位置的闩锁机构的相对移动;

图6是图5所示的座椅总成的侧立面视图,显示处在最终超程位置的座椅靠背和扇形板;

图7A是超程机构的侧立面视图,显示扇形板的相对位移;以及

图7B是图7A所示的座椅总成的侧立面视图,显示座椅靠背在自由位置、接合位置和超程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在此说明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直立”、“水平”及其派生词应当如图1中所示的取向与本发明相关联。然而,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明确的相反的指明,本发明可以采用各种可选的方向。然而还可以理解的是,在附图中表明的和在下述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权利要求中另有明确限定,与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认为是限制。

正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便捷进入功能”和“便捷进入系统”指的是座椅总成从如图1所示的垂直或部分倾斜的使用位置向如图5和6所示的垂直或向前倾斜的便捷进入位置移动的能力。便捷进入系统是如下机构,通过其可以实现便捷进入功能,以便为通向设置在座椅总成后面的区域提供增大的入口。便捷进入功能最常用于后部座椅总成,以便向车辆中的第三排座椅选项提供入口。

图1-7B总体描述了具有设置在座椅总成右侧的便捷进入系统的座椅总成。因此,图1-7B描述的座椅总成总体将在车辆中作为后部座椅总成位于乘客座椅的后面。左手侧后部座椅总成总体将具有设置在座椅总成左侧的便捷进入系统,其具有与图1-7B所描述的座椅总成相似但相对于图1-7B所描述的座椅总成呈镜像的配置。以这种方式,本发明的左后部座椅和右后部座椅包括便捷进入系统,当打开车辆的后门时,在后部座椅的外部的位置是很容易进入的。因此,本发明的座椅总成配置成双平行座椅轨道,该双平行座椅轨道使用位于座椅总成的左侧和右侧的便捷进入系统来锁定和解锁。

现在参照图1,附图标记10总体指定用于在车辆内部使用的座椅总成。座椅总成10包括座椅靠背12,该座椅靠背12枢转地耦接至座椅构件14以限定座椅框架15。座椅构件14预期为沿着位于底座11a和11b上的座椅轨道总成11可滑动地耦接至车辆地板。以这种方式,座椅总成10沿着车辆地板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沿箭头A所示的路径可移动。座椅总成10在图1中显示为具有侧面构件16、18,该侧面构件16、18总体分别限定座椅靠背12和座椅构件14。图1所示的座椅总成10显示为移除座套和衬垫以显示侧面构件16、18以及本发明的便捷进入系统20。可以预期的是,在总成中,座椅总成10将包括与侧面构件16、18有关的平行侧面构件,该平行侧面构件具有设置于其间的任何数量的横向构件,用于向座椅总成10提供支撑车辆乘员的结构。

进一步如图1所示,便捷进入系统20包括设置在侧面构件18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8a、18b上的一些部件。侧面构件18的第一部分18a总体为水平的部分,而第二部分18b总体为垂直的部分,该第二部分18b在枢轴点P1枢转地耦接至座椅靠背12的侧面构件16。便捷进入系统20允许座椅靠背12沿箭头B所指示的路径向前旋转至图6所示的向前倾斜的超程位置。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12位于锁定位置L,该锁定位置L是设置为接收车辆乘员的部分倾斜使用位置U。便捷进入系统包括扇形件22,该扇形件枢转地耦接至侧面构件18的第二部分18b。扇形件22包括用于在激活便捷进入系统20时接合曲柄26的连接槽24。曲柄26包括在其较低的端部的销钉28,该销钉28在激活便捷进入系统20时接合扇形件22的连接槽24。曲轴26枢转地耦接至移动架30,该移动架30配置成在便捷进入功能期间沿侧面构件18的圆形上部18c移动。移动架30在枢轴点P2耦接至曲柄26,并进一步通过弹簧32耦接至侧面构件18的第二部分18b。在操作中,弹簧32被用于将移动架32偏斜返回至图1所示的使用中的位置。便捷进入系统20进一步包括连接杆34,该连接杆34具有耦接至线缆52的连接臂36。连接杆34在位置37枢转地耦接至侧面构件18,并且包括偏置弹簧38,以使连接杆34向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偏斜。连接杆34被用于通过将曲柄26与扇形件22接合来激活便捷进入系统20。便捷进入系统20的激活通过用户接合外杆58来执行,该外杆58通常位于座椅总成10的外侧,并在车门打开时可以接触到。外杆58被连接至线缆52,并且沿着由箭头F1所指示的路径在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60和图3所示的激活的松开位置62之间可移动。沿路径F1向上移动外杆58至松开位置62,以箭头F2所指示的方向拉拽线缆52。这个动作使连接杆34以箭头F3所指示的方向枢转。连接杆34的枢转动作沿箭头F4所指示的路径移动曲柄26,使其与扇形件22接合。特别地,通过连接臂36的移动使曲柄26的销钉28与扇形件22的连接槽24接合。进一步如图1所示,线缆52在线缆底座54耦接至侧面构件18。线缆外壳56保护座椅总成10内朝向线缆52至外杆58的连接端的线缆52。下面参照图3对便捷进入系统20进行进一步说明。

便捷进入系统20进一步包括轨道分离杆40,该轨道分离杆40枢转地耦接至侧面构件18。轨道分离杆40包括耦接至分离棒44的垂直臂42。分离棒44预期为刚性构件,该分离棒44进一步耦接至安装在扇形件22的主体部分22a上的弹簧构件46。弹簧构件46包括第一支柱46a,该第一支柱46a耦接至分离棒44的第一端部44a。分离棒44的第二端部44b被耦接至轨道分离杆40的垂直臂42。在使用中,分离棒44以箭头E所指示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行进。这种移动随后使垂直臂42以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枢转,以使轨道分离杆40同样沿箭头C所指示的路径枢转。轨道分离杆40进一步耦接至轨道闩锁活塞50,如处在锁定位置的图1所示。而在垂直的锁定位置,轨道闩锁活塞50将座椅总成10锁定于其在座椅轨道11上的当前位置。如下进一步描述,轨道闩锁活塞50可以垂直地压低至解锁位置,以允许座椅总成10沿座椅轨道11以箭头A所指示的向前或向后的方向自由移动。

现在参照图2,显示分离棒44被耦接至弹簧构件46。特别地,分离棒44包括第一端部44a,该第一端部44a以钩状形式耦接至弹簧构件46的第一支柱46a。弹簧构件46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柱46b,该第二支柱46b耦接至设置在扇形件22的主体部分22a的安装支架22b。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构件46为具有卷绕线圈主体部分46c的钟表弹簧(clockspring)。分离棒44的第一端部44a显示为设置在穿过扇形件22的主体部分22a定位的槽22c处。下面进一步说明扇形件22在便捷进入功能期间的移动。扇形件22的这种移动与分离棒44沿箭头E所指示的路径的移动以及分离棒44和扇形件22之间通过弹簧构件46的交互作用相关。

现在参照图3,显示便捷进入系统20处在接合或激活位置。因此,连接杆34已经以箭头F3所指示的汽车前进方向枢转向扇形件22。连接杆34的移动由外杆28沿路径F1总体向上向松开位置62的移动所引起,该移动沿路径F2拉拽线缆52。曲柄26已经沿路径F4移动,以使销钉28现在因连接臂36的移动而与扇形件22的连接槽24接合。移动架30配置成沿侧面构件18的上部18c以箭头G所指示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座椅靠背12现在处在解锁位置UL,由于外杆58向松开位置62的移动使得该解锁位置UL为激活的位置,并且因此准备沿箭头B所指示的路径相对于座椅构件14向前倾斜移动。

现在参照图4和5,座椅靠背14已经沿箭头B所示的路径向前旋转至如图4所示的完全垂直位置UP、图5所示的松开位置R。曲柄26的销钉28与扇形件22的连接槽24接合。如图5所示,由于通过座位靠背12的旋转的驱使,扇形件22沿箭头H所指示的路径向前旋转,以使扇形件22的较低部分22d以汽车后退方向从图4移动至图5。这种移动使得分离棒44以箭头E所指示的汽车后退方向移动。这种分离棒44的汽车后退方向的移动提供用于轨道分离杆40的旋转移动,该轨道分离杆40在槽41处耦接至销钉51,该槽41进一步耦接至轨道闩锁活塞50。随着图5所示的轨道分离杆40沿箭头C所指示的路径以向后的方向旋转,销钉51在槽41内被向下推进,以使轨道闩锁活塞50以箭头I所指示的方向压低。在压低的位置,轨道闩锁活塞50将座椅总成10从座椅轨道11解锁,以使座椅总成10现在准备沿箭头A所指示的座椅轨道11移动。如图5所示,轨道分离杆40已经旋转至完全旋转的解锁位置。

现在参照图6,显示座椅靠背12处在超程位置OT。正如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超程位置”意为座椅靠背12已经移动至超过将座椅总成10从座椅轨道11上分离或解锁所需的位置。如图6所示,超程位置OT可以是座椅靠背12相对于座椅构件14向前倾斜的位置。这种移动通常由用户尝试在汽车前进方向上拉拽座椅靠背12以激活便捷进入系统20所引起的。然而,将座椅靠背12移动至超程位置OT可以引起轨道分离杆40通过分离棒44旋转的问题。这是因为,如前所述,普通座椅总成需要有限数量的移动,以便将座椅总成完全从座椅轨道分离。这最有可能归因于分离棒和扇形件之间的静态或固定的连接,如果对其过度用力,可能会使便捷进入功能失效。然而,在本发明中,便捷进入系统20包括分离棒44和扇形件22之间的动态的或可弯曲的连接,如图2中最佳显示,该连接在扇形件22的槽22c内部的弹簧构件46处。本发明中分离棒44到扇形件22的可弯曲连接提供动态的或宽容的耦接,该耦接允许座椅靠背12向超程位置OT的移动,而不会损坏便捷进入系统20。相反,随着座椅靠背12向超程位置OT移动,弹簧构件46吸收由于扇形件22继续沿箭头H所指示的路径旋转而施加在分离棒44上的适量的力。以这种方式,随着座椅靠背12向超程位置OT移动,分离棒44到扇形件22的可弯曲连接允许一些间隙存在。如前参照图5所述,当座椅靠背12处在松开位置R时,轨道分离杆40已经完全旋转至解锁位置。随着座椅靠背12从图5所示的松开位置R旋转至图6所示的超程位置OT,轨道分离杆40不旋转,尽管扇形件22继续与座椅靠背12一起旋转。因此,座椅靠背12从图5所示的松开位置R至图6所示的超程位置OT的移动不影响轨道分离杆40的位置,从而使因尝试过度旋转轨道分离杆40而引起的座椅轨道11、轨道闩锁活塞50和轨道分离杆40的损坏最小化。下面将参照图7A-7B进一步说明便捷进入系统20的移动。

现在参照图7A-7B,扇形件22被描述为显示扇形件22沿路径H至扇形件位置SP1-SP3的相对移动。图1中显示为耦接至曲柄26的销钉28同样被显示为处在与扇形件22的槽22c的激活的或接合的销钉位置AC,并且随着扇形件22沿路径H移动至扇形件位置SP1-SP3,销钉28的相对移动被显示为销钉位置PP1-PP3。最后,在弹簧构件46处显示扇形件22和分离棒44的可弯曲弹性耦接FC,同时随着扇形件22沿路径H移动至扇形件位置SP1-SP3,在位置FC1-FC3显示可弯曲弹性耦接FC的相对移动。当便捷进入系统20被激活时,如前参照图3所示,销钉28移动至激活位置AC与扇形件22的槽24接合。随着座椅靠背12沿路径B从使用位置U向垂直位置UP向前移动,销钉28移动至设置在连接槽24的上端的凹口24a,处在销钉位置PP1。这种移动归因于上述座椅靠背12和曲柄26的耦接。随着座椅靠背12进一步沿路径B从垂直位置UP移动至松开位置R,由于扇形件随着耦接至曲柄26而与销钉28接合,扇形件22从扇形件位置SP1旋转至扇形件位置SP2,该曲柄26与座椅靠背12(如前参照图3所示)一起从销钉位置PP1移动至销钉位置PP2。参照扇形件22的较低部分22d,沿路径H从扇形件位置SP1至扇形件位置SP2的运动使得分离棒44的端部44a和弹簧构件46的可弯曲耦接FC的移动从位置FC1移动至位置FC2。随后这种移动使轨道分离杆40的垂直臂42以箭头D所指的方向枢转,以使销钉51沿路径I向下移动以将轨道闩锁活塞50移动至压下的松开位置,如前参照图5所示。如图7A所示,可弯曲耦接FC从位置FC1移动到位置FC2的位移约为9mm。这是分离棒44用以旋转轨道分离杆40以使座椅总成10脱离座椅轨道11(如图1所示)的足够的位移。

随着座椅靠背12进一步沿路径B从松开位置R移动至超程位置OT,由于扇形件与销钉28的接合,扇形件22从扇形件位置SP2旋转至扇形件位置SP3。伴随座椅靠背12移动的销钉28从销钉位置PP2移动至销钉位置PP3。参照扇形件22的较低部分22d,沿路径H从扇形件位置SP2向扇形件位置SP3的移动使得分离棒44的端部44a和弹簧构件46的可弯曲耦接FC的移动从位置FC2移动至位置FC3。如前所述,在扇形件位置SP2,座椅总成10与轨道11分离,并可以沿路径A(见图5)向前自由移动。将座椅靠背12从松开位置R移动至超程位置OT将使得弹簧构件46由于轨道分离杆40将要已经到达其完全旋转的解锁位置而卷起或受载。以这种方式,便捷进入系统20允许座椅靠背12从松开位置R移动至超程位置OT,而不会损坏分离棒44到轨道分离杆40的连接。没有分离棒44和扇形件22在弹簧构件46处的可弯曲耦接FC,轨道分离杆40可能被损坏并导致座椅总成10部分地或完全与轨道11接合,从而制止座椅总成10沿座椅轨道11的移动。可以预期的是,弹簧构件可以具有约为2471Nmm的最小弹簧力或扭矩,确切地说,克服轨道分离力所需的最小扭矩。可以进一步预期的是,弹簧构件可以设置在轨道分离杆40上位于分离棒44的端部44d处,以便在将座椅靠背12移动至超程位置OT时吸收扇形件22的旋转。

在图7B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销钉28从激活的位置AC到销钉位置PP1的相对移动被显示为大约16°旋转。如前所述,销钉28从激活的位置AC到销钉位置PP1的移动如图7A所示通过用户将座椅靠背12从使用位置U向垂直位置UP移动16°来实现的。进一步如图7B所示,销钉28从销钉位置PP1到销钉位置PP2的相对移动被显示为大约11°旋转。如前所述,销钉28从销钉位置PP1到销钉位置PP2的这种移动如图7A所示通过用户将座椅靠背12从垂直位置UP向松开位置R移动来实现的。最后,座椅靠背12从松开位置R到超程位置OT的移动使得销钉28从销钉位置PP2移动至销钉位置PP3,这被预期为大约4°旋转。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要领会的是,旋转的角度可以随座椅总成的不同而变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结构以及其它组件并不限于任何具体材料。除非这里另有说明,文中公开的本发明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由各种各样的材料构成。

为了公开的目的,术语“耦接”总体上意指两个组件(电学的或机械的)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连接。这种连接在性质上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可活动的。这种连接可以通过两个组件(电学的或机械的)与任何另外的中间构件实现,该任何另外的中间构件彼此之间或者与两个组件整体地形成为单一的整体。除非另作说明,这种连接在性质上可以是永久的,或可以是可移除的或可分离的。

同样重要的是,需要注意,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的本发明的元件的结构和布置只是说明性的。尽管在本公开中仅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阅读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领会到,在没有实质上背离所列举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势的情况下,许多修改(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规格、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安装布置,使用的材料,颜色和方向等的变化)都是可能的。例如,显示为一体成型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零件组成,或显示的由多个零件组成的元件可以一体成型,连接的操作可以颠倒或另有变化,系统的结构和/或构件、连接器和其他元件的长度或宽度可以变化,元件之间提供的可调位置的类型或数量可以变化。应该注意的是,系统的元件和/或总成可以由任何能提供足够强度或耐久性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可以是任何各种各样的颜色、质地和组合。因此,所有这些修改都旨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对预期实施例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布置的其他代替、修改、变化和省略都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做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的工序或所述工序中的任何步骤都可以与公开的其它工序或步骤相结合,来形成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的结构。此处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工序,仅用作说明用途而不应理解为限制。

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对上述结构和方法做出变化和修改,可以进一步理解的是,这种构思旨在由权利要求所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通过其语言另有明确的说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