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延时线电路及其盲区的避开方法

一种延时线电路及其盲区的避开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时线电路,包括第一延时线、第二延时线和控制模块。第一延时线尾部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延时线中部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延时线和第二延时线的输入端均接收输入信号和周期信号,周期信号的周期为T,第一延时线和第二延时线的延时总长为T1,且0.9T<T1<1.1T。第一延时线在周期信号上升沿触发,第二延时线在周期信号下降沿触发。第二输出端的输出比第一输出端的输出延时0.5T。通过对称结构的两条延时线,且两条延时线的输出相差半个周期,以致一条延时线进入盲区时,采用另一条延时线的测量结果,避免了盲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452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建恒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53896.8

  • 发明设计人 肖聪;苏健平;王毕众;

    申请日2015-10-10

  • 分类号H03K5/06(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42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冯筠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七道11号高新工业村T3栋一楼、T3A2-b、T3B2-b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33: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09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K5/06 申请日:201510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延时线电路及其盲区的避开 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延迟线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周期的频率也无法连续调节,因此,开 始信号与结束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无法被周期整除,因此,存在非整周期误差。 因此,在现有的延迟线电路中,采用延迟线测量非整周期。

但是,当延时线的延时总长接近一个周期时,则会存在一段盲区。该盲区 为延时线的延时总长与周期相差的一段时间。当延迟线处于盲区时,无法对超 过延时总长且小于一个周期的时间进行精确的测量。因此,对于小时间高精度 高稳定性测量要求的应用,盲区则会成为影响延时线测量精度、稳定性,使测 量值存在异常周期性波动。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延时线电路中盲区对延时线测量的影响,是当前亟待 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开延时线电路的盲区,以致不受该盲区影 响的延时线电路,以及避开该延时线电路的盲区的方法。

一种延时线电路,包括第一延时线、第二延时线和控制模块。第一延时线 尾部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延时线中部的第二 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延时线和第二延时线的输入端 均接收输入信号和周期信号,周期信号的周期为T,第一延时线和第二延时线 的延时总长为T1,且0.9T<T1<1.1T。第一延时线在周期信号上升沿触发,第二 延时线在周期信号下降沿触发。第二输出端的输出比第一输出端的输出延时 0.5T。第一输出端有效时,控制模块接收第二延时线测量的第一测量数据,并 采用第一测量数据进行0.5T补偿处理后的第二测量数据。第二输出端有效时, 控制模块采用第一延时线测量的第三测量数据。

优选地,第一延时线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一延时单元和多个上升沿触发 的第一D触发器,第一个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入信号,每一个第一延 时单元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一D触发器的D端电性连接,每一个第一D触发器 的C端接收周期信号,在第一延时线尾部的多个第一D触发器中选中一个第一 D触发器,选中的第一D触发器的Q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第一延时单元包括反相器。

优选地,第二延时线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二延时单元和多个下降沿触发 的第二D触发器,第一个第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入信号,每一个第二延 时单元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二D触发器的D端电性连接,每一个第二D触发器 的C端接收周期信号,在第二延时线中部的多个第二D触发器中选中一个第二 D触发器,选中的第二D触发器的输出比选中的第一D触发器的输出延时0.5T, 选中的第二D触发器的Q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第二延时单元包括反相器。

一种延时线电路盲区的避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模块判断自身的第一输入端是否有效。

若第一输入端有效时,控制模块接收第二延时线的第一测量数据,并采用 第一测量数据进行0.5T补偿处理后的第二测量数据。

优选地,第一输入端有效为:输入信号到达选中的第一D触发器,且选中 的第一D触发器处于周期信号上升沿时,选中的第一D触发器的Q端输出有 效,以致第一输入端有效。

优选地,控制模块判断自身的第一输入端是否有效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模块判断测量是否结束。

若测量未结束,控制模块判断自身的第二输入端是否有效。

若第二输入端有效时,控制模块采用第一延时线的第三测量数据。

优选地,第二输入端有效为:输入信号到达选中的第二D触发器,选中的 第二触发器处于周期信号下降沿时,选中的第二D触发器的Q端输出有效,以 致第二输入端有效。

本发明延时线电路,通过对称结构的两条延时线,且两条延时线的输出相 差半个周期,避免了两条延时线同时进入盲区,以及在其中一条延时线进入盲 区时,采用另一条延时线的测量结果,避免了盲区对本发明延时线电路测量结 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延时线电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延时线电路盲区的避开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展示了本发明延时线电路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该延时线电路,包括第一延时线DL0、第二延时线DL1和控制模块。

第一延时线DL0包括n个延时单元以及n个第一D触发器。假设,选中的 第一D触发器为第n-1个第一D触发器Qn-1。第一个延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 入信号Signal,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 二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三延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n-1延时单 元的输出端与第n延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 一个第一D触发器Q1的D端电性连接,第二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个第一 D触发器Q2的D端电性连接,......,第n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n个第一D 触发器Qn的D端电性连接。第一个第一D触发器Q1的C端,第二个第一D触 发器Q2的C端,......,第n个第一D触发器Qn的C端均接收周期信号CLK。 第n-1个第一D触发器Qn-1的Q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S0电性连接。此外, 该第一D触发器在周期信号上升沿触发。周期信号CLK的周期为T。第一延 时线DL0的延时总长为T1,且0.9T<T1<1.1T。

第二延时线DL1包括n个延时单元以及n个第二D触发器,假设,选中的 第二触发器为第[(n/2)+2]个第二触发器第一个延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入 信号Signal,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 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三延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n-1延时单元 的输出端与第n延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 个第二D触发器Q1的D端电性连接,第二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个第二D 触发器Q2的D端电性连接,......,第n个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n个第二D触 发器Qn的D端电性连接。第一个第二D触发器Q1的C端,第二个第二D触发 器Q2的C端,......,第n个第二D触发器Qn的C端均接收周期信号CLK。第 [(n/2)+2]个第二D触发器的Q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S1电性连接。此 外,该第二D触发器在周期信号下降沿触发。第二触发器的输出比第一触 发器Qn-1延时半个周期。周期信号CLK的周期为T。第二延时线DL1的延时总 长为T1,且0.9T<T1<1.1T。

本实施例中的延时线电路,通过对称结构的两条延时线,且两条延时线的 输出相差半个周期,避免了两条延时线同时进入盲区,以及在其中一条延时线 进入盲区时,采用另一条延时线的测量结果,避免了盲区对本发明延时线电路 测量结果的影响。此外,采用本实施例连续进行测量,并保证了连续精确测量 的精度。本实施例设计合理,设计灵活性强,降低了设计成本。

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延时单元包括反相器,第二 延时单元包括反相器。

由于在CMOS的一些基本逻辑门中,反相器的延时时间是最小。因此,本 实施通过采用反相器,进一步的提升本实施的测量精度。

参照图1,使用本实施例的延时线电路时。若输入信号Signal到达第一D 触发器Qn-1,且第一D触发器Qn-1处于周期信号上升沿时,第一D触发器Qn-1的 Q端输出有效,以致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S0有效。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一输 入端有效时,控制模块接收第二延时线DL1的第一测量数据,并采用该第一测 量数据进行0.5T补偿处理后的第二测量数据。若输入信号Signal到达第二D 触发器且第二D触发器处于周期信号下降沿时,第二D触发器的 Q端输出有效,以致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S1有效。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输 入端S1有效时,控制模块采用第一延时线的第三测量数据。

图2展示了本发明延时线电路盲区的避开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 延时线电路盲区的避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控制模块判断自身的第一输入端是否有效。若第一输入端有效时, 执行步骤S2。其中第一输入端有效为:输入信号到达选中的第一D触发器,且 选中的第一D触发器处于周期信号上升沿时,选中的第一D触发器的Q端输 出有效,以致第一输入端有效。若第一输入端无效时,执行步骤S5。

步骤S2,控制模块接收第二延时线的第一测量数据,并采用第一测量数据 进行0.5T补偿处理后的第二测量数据。

步骤S3,控制模块判断测量是否结束。若测量未结束,执行步骤S4。

步骤S4,控制模块判断自身的第二输入端是否有效。若第二输入端有效时, 执行步骤S5,其中,第二输入端有效为:输入信号到达选中的第二D触发器, 选中的第二触发器处于周期信号下降沿时,选中的第二D触发器的Q端输出有 效,以致所述第二输入端有效。若第二输入端无效时,执行步骤S2。

步骤S5,控制模块采用第一延时线的第三测量数据。

步骤S6,控制模块判断测量是否结束。若测量未结束,执行步骤S1。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 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发 明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 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